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8.08河南

一、选择题

1.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

A.《孟子》B.《礼记》C.《论语》D.《中庸》

2.“分崩离析”一语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C.《寡人之于国也》D.《大同》

3.《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4.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来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辩解,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5.下列成语,不是从诸子散文中引申出来的有()

A.井底之蛙B.祸起萧墙C.舍本逐末D.五十步笑百步

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

7.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出自()

A.《论语》B.《庄子》C.《孟子》D.《荀子》

A.《赵威后问齐使》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

9.下列不属于孟子散文一般特点的是()

A.善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的论辩手法B.善用比喻

C.运用排偶句说理,富有气势D.迂曲委婉

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赵威后问齐使》D.《种树郭橐驼传》

11.先秦时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黑暗现实的人是()

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

12.庄子散文的特点不包括()

A.善用寓言B.汪洋恣肆C.援譬设喻D.引人入彀

13.下列成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是()

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

14.《礼记》成书于()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15.历史上的“四书”不包括()

A.《大学》B.《礼记》C.《中庸》D.《论语》

16.我国古代学者把“寻章摘句”归为下列哪一范畴()

17.《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旨意是()

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

C.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的纯孝与机智

18.《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

A.顺叙B.倒叙C.平叙D.插叙

19.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

A.庄公“寤生”B.共叔段“收贰为己邑”C.颍考叔“食舍肉”D.庄公母予“隧而相见”

20.《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

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颍考叔

21.“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

A.郑武公B.郑庄公C.共叔段D.姜氏

22.“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原出于()

A.《战国策》B.《论语》C《孟子》D.《春秋》

A.冯谖B.孟尝君C.齐D.梁王

24.整理编订《战国策》的人是()

A.孔子B.刘向C.荀子D.司马迁

25.《战国策》作为重要文献可以很好地研究()

A.春秋史B.秦汉史C.西周史D.战国史

26.冯谖为孟尝君所凿的“三窟”中没有()

A.以“市义”来赢得民心B.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来抬高孟尝君

C.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D.修建城池来提高防御能力

A.《背影》B.《郑伯克段于鄢》C.《爱尔克的灯光》D.《马伶传》

28.《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

A.风B.小雅C.大雅D.颂

29.《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拟物C.正喻D.反喻

30.《氓》中不是运用的比兴诗句有()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1.《国殇》是一首()

A.赞歌B.民歌C.乐府诗D.祭歌

32.《国殇》选自()

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

33.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

A.陶渊明B.曹操C.李白D.屈原

34.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A.《左传》B.《史记》C.《汉书》D.《战国策》

35.有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类比法C.对比法D.归纳法

36.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37.《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

38.《氓》中运用“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9.下列有关《战国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记叙生动B.写人传神C.“策”是谋略D.笔调夸张

40.先秦时主张“兼爱、非攻”的人是()

A.庄子B.老子C.荀子D.墨子

41.风、雅、颂是《诗经》的()

A.题材B.体裁C.表现手法D.写作手法

42.先秦诸子中使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

43.《楚辞》的作者除屈原外还有()

A.李斯B.墨子C.宋玉D.庄子

44.先秦时主张“齐生死,等荣辱”的人是()

45.《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B.阐述以人为本的王道理想

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

46.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

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B.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通理念

C.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理念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47.下列著作,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A.《孟子》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

48.《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

A.国都B.国家C.地域D.诸侯的封地

49.《氓》一诗属于《诗经》中的()

A.大雅B.小雅C.国风D.颂歌

50.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51.《大同》中大同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天下为公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2.庄子《秋水》的主旨是()

A.阐发为正义的的政治道理B.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C.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想D.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53.“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

A.《秋水》B.《召公谏厉王弭谤》C.《垓下之围》D.《冯谖客孟尝君》

54.下列作品属于楚辞的是()

A.《蒹葭》B.《湘夫人》C.《饮酒》D《陌上桑》

55.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尚书》B.《论语》C.《左传》D.《战国策》

56.冯谖第二次弹铗而歌的理由是()

A.食无鱼B.无以为家C.食无肉D.出无车

5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论证方法属于()

A.归纳论证B.对比论证C.演绎论证D.类比论证

5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

A.《左传》B.《史记》C.《国语》D.《战国策》

59.《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

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C.由个别到一般D.由一般到个别

60.屈原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

A.《离骚》B.《国殇》C.《涉江》D.《湘夫人》

6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庄子》B.《孟子》C.《论语》D.《左传》

6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

A.克己复礼B.仁政、王道C.无为而治D.小国寡民

6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A.渭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黄河之神

64.《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

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郑伯克段于鄢》D.《马伶传》

66.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楚辞》B.《诗经》C.《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

67.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

A.论据B.标题C.论证方法D.论点

68.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

69.“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韩非子》

7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左传》B.《汉书》C.《史记》D.《后汉书》

71.“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源自()

A.《庄子》B.《韩非子》C.《孟子》D.《论语》

7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

7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

74.“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75.《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76.先秦散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A.《论语》B.《左传》C.《战国策》D.《庄子》

77.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此”的是()

A.斯天下之民至焉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78.庄子在《秋水》中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做比喻,所论证的道理是()

A.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B.一国之君要以德治国C.为政要以民为本D.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

79.下列“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B.邻国之民不加少C.五亩之宅D.谨痒序之教

80.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

A.急忙B.迅速C.竭力D.屡次

81.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

A《论语》B.《礼记》C.《大学》D《中庸》

82.《江海能为百谷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对比论证

8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曲士B.河伯C.北海若D.河伯与北海若

84.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仁政和王道B仁与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

85.《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于嗟鸠兮,无食桑甚

86.《赵威后问齐使》选自()

A《春秋》B.《国语》C.《左传》D.《战国策》

87.下列句子中,不是采用反诘修辞手法的是()

A.苟无民,何以有君B.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于大泽乎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88.“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

89.《孟子》四章中,孟子认为养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90.在《赵威后问齐使》中,“二士弗业,一女不朝”来批评齐国政治失当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

91.下列各句中采用例证法说理的是()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92.下列成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是()

A.舍本逐末B.望洋兴叹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

93.《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

94.《中庸》原存录于()

A.《四书》B《五经》C.《礼记》D.《春秋》

95.赵威后用“苟无民,何以有君”来驳斥齐使君贵民轻的思想,这种驳论方法是()

A.驳斥论点B.驳斥论据C.驳斥论证D.驳斥论题

96.《郑伯克段于鄢》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春秋初期B.战国末期C.盘庚迁都时D.武王伐纣王时

A.插叙B.倒叙C.平叙D.顺叙

98.法家的思想核心是()

A.仁政和王道B.仁和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

99.下列作品不属于先秦历史散文的是()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春秋》

10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学》“八条目”的是()

A.格物、致知B.诚意、正心C.修身、齐家D.治国、平藩

101.道家所提倡的“道”实际上是指形成自然和客观世界的一种()

A.道理B.现象C.事物D.规律

102.《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体现出的思想是()

A.减轻赋税的养民政策B.休养生息的安民政策C.富民生民政策D.广开谏路,听政于民政策

103.《氓》选自《诗经》中的()

A.王风B.魏风C.陈风D.卫风

A.孔丘B.孟轲C.庄周D.韩非子

10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则将焉用彼相矣B.焉足以知是非邪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06.老子的思想主张是()

A.为国以礼B.以民为本C.无为而治D.学而优则仕

10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比喻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两者论证方法的不同在于()

A.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例证法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类比法

C.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法D.前者是对比法,后这是例证法

108.《礼记》中的“小康”社会是指()

A.春秋战国时代B.尧舜时代C.夏商周三代之英D.尧舜以前的时代

109.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应该奉行的准则是()

A.损有余而补不足B损不足以奉有余C.不欲见贤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110.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

A.君子之道B.从政之道C.养生之道D.求学之道

111.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是()

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贻笑大方、分崩离析C.望洋兴叹、祸起萧墙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

A.都城过百稚,国之害也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多行不义必自毙D.国不堪贰

113.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自然无为的是()

A.孔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

1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B.《召公谏厉王弭谤》C.《谏逐客书》D.《秋水》

115.下列句子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C.此其自多也D.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116.《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

117.下列著作属于“四书”的是()

A.《尚书》B.《论语》C.《春秋》D.《荀子》

11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出自()

A.《蒹葭》B.《关雎》C.《氓》D.《七月》

11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

A.祈使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D.定语后置局

120.《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斥的对象是()

A.郑庄公B.姜氏C.子封D.共叔段

121.以下名人的“字”,属于孟子的是()

A.令伯B.伯阳

C.子舆D.仲尼

122.庄子《秋水》一文中,将“天地”分别比作()

A.小石与小木B.大山与大仓

C.大泽与大仓D.大山与大泽

123.作品篇数同为“三十三”篇的是()

A.《庄子》与《孟子》B.《庄子》与《战国策》

C.《战国策》与《国语》D.《国语》与《史记》

124.对“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中“武姜”一词正确的解法是()

A.姓武名姜B.丈夫姓武

C.娘家姓姜D.娘家姓武

1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B.《召公谏厉王弭谤》

C.《谏逐客书》D.《秋水》

126.庄子在《秋水》中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

B.孔子以谈说天下显示学识,是自我夸耀

C.大海是难以穷尽的

D.宇宙是无限的,人是渺小的

127.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

A.《论语》B.《礼记》

C.《大学》D.《中庸》

128.《中庸》的主旨在于()

A.无为而治B.仁政王道

C.大同社会D.修身养性

129.下列关于“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B.邻国之民不加少

C.五亩之宅D.谨庠序之教

130.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作者详写的是()

A.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

B.战争的起因与矛盾不断激化的经过

C.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

D.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

131.“春秋笔法”的含义是()

A.大同思想B.礼制思想

C.微言大义D.儒家思想

132.“庖丁解牛”出自()

A.《老子》B.《墨子》

C.《庄子》D.《韩非子》

133.在《秋水》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语句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C.此其自多也

D.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134.李斯思想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

A.兵家B.法家

C.墨家D.纵横家

135.《中庸》原存录于()

A.《四书》B.《五经》

C.《礼记》D.《春秋》

A.《谏逐客书》B.《陈情表》

C.《出师表》D.《滕王阁序》

137.《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

C.由个别到一般

D.由一般到个别

138.《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由个别到一般

B.由一般到个别

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139.下列成语出于《庄子·秋水》的是()

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望洋兴叹、祸起萧墙

C.贻笑大方、分崩离析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

140.《左传》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B.编年体史书

C.断代体史书D.国别体史书

141.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尚书》B.《论语》

C.《左传》D.《战国策》

142.《战国策》是汉代()整理编订的。

A.刘安B.司马迁

C.刘向D.班固

143.《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

A.国都B.国家

C.地域D.诸侯的封地

144.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曲士B.河伯C.河伯与北海若D.北海若

145.《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A.《国语》B.《史记》

C.《左传》D.《尚书》

146.《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性格特征是()

A.贪婪狂妄B.老谋深算

C.褊狭昏聩D.恪守孝悌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多行不义必自毙

D.国不堪贰

148.下列史书中属于“国别体”的是()

A.《战国策》B.《左传》

C.《史记》D.《资治通鉴》

149.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战国四公子”的是()

A.春申君B.信陵君C.孟尝君D.冯谖君

150.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乐府诗集》B.《诗经》

C.《论语》D.《楚辞》

151.《氓》一诗属于《诗经》中的()

A.大雅B.小雅

C.国风D.颂歌

15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他创造并发展的新的诗歌样式被称为()

A.楚辞B.乐府

C.民歌D.祭歌

153.屈原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

A.《离骚》B.《国殇》

C.《涉江》D.《湘夫人》

154.《氓》选自《诗经》中的()

155.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成句的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156.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张是()

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

C.仁义礼治D.因材施教

157.“风、雅、颂”的分类依据()

A.内容B.地位

C.题材D.音乐

158.《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

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

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

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

D.反喻自己的愁思无穷无尽

159.下列作品不属于儒家经典的一项是()

A.《谷梁传》与《公羊传》

B.《孟子》与《尔雅》

C.《大学》与《论语》

D.《国语》与《战国策》

160.先秦两汉时期的大学主要指()

A.国子监B.太学

C.人的道德修养D.书院

161.“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

C.中原D.九州

162.《大同》中大同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

A.天下为公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D.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63.《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164.“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A.《韩非子》B.《墨子》

C.《论语》D.《诗经》

165.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

C.对比法D.类比法

166.下列选项属于李斯的作品是()

A.《谏逐客书》B.《史记》

C.《汉书》D.《战国策》

167.《大同》出自《礼记》,下面对其陈述正确的是()

A.《礼记》是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B.《礼记》中的《仪礼》《周礼》《周官》合称“三礼”

C.《礼记》成书是春秋时代

D.《礼记》的内容主要涉及了上古三代的礼仪制度

168.下列各句中采用例证法说理的是()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169.先秦时期老子的著名著作是()

A.《南华经》B.《道德经》

C.《论语》D.《金刚经》

170.《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

A.风B.小雅

C.大雅D.颂

171.下列语句中,论述“大同世界”特点的是()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B.以正君臣,以笃父子

C.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D.男有分,女有归

172.老子在《天之道》中所论述的道是指()

A.道理B.道德

C.规律D.道路

173.“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宾语是()

A.姜氏B.何C.何厌D.之

二、填空题

1.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3.袅袅兮秋风,。

4.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

5.《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

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7.,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计中国之在海内,?

9.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1.“春秋三传”是指、、三部作品。

1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13.《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体散文集。

1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5.周任有言曰:“,。”

16.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是故谋闭而不兴,。

18.身修而后家齐,,国治而后天下平。

19.《秋水》是一篇以方式展开的论说文。

20.李斯跟儒学大师学“帝王之术”。

21.《诗经》内容按音乐的不同特色分为、、三类,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三种。

22.《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

23.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属国别体史书的是。

24.我国古代的“四书”指、、、。

25.孟子,名,字,战国时邹国人。是继孔子之后学派的主要代表。

THE END
1.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答案解析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 题目 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 ) A.“民贵君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以法为本” D.“兼爱”“非攻” 优质答案https://gd.huatu.com/tiku/2367048.html
2.学生教育学试题大全带答案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384491.html
3.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A.“民贵君轻”B.“制天命而用之”C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 ) A.“民贵君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以法为本” D.“兼爱”“非攻”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37d4979d2072c06a72bb5e7eaaf57bd.html
4.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B.克己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B.克己复礼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存天理、灭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https://www.ggtiku.com/wtk/115185/478966.html
5.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B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 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 B.克己复礼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存天理、灭人欲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e7dd93665f9e05fb27cc529aba6a0fcb.html
6.下列思想家属于学派创始人的是()①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庄子⑤墨子下列思想家属于学派创始人的是( ①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庄子⑤墨子⑥韩非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 22-23七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查看更多[1] 更新时间:2023/08/13 19:43:58 【知识点】孔子解读老子解读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https://zujuan.xkw.com/8q19856271.html
7.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初中历史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为“亚圣”,他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合称“孔孟之道”,下列不属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1079130.shtml
8.以下命题,属于孟子教育思想的是()【单选题】下列中属于糖类不具备的生理功用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影子可以应用( )光学原理进行解释。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中属于糖类不具备的生理功用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衍射现象可反映( )个光学原理。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是人体最https://www.shuashuati.com/ti/622ab1d154d24c4ca02eafb262f349d1.html?fm=bdbf8cad096000d09b39b407eaa6d26672
9.1.下列各项中属于孟子思想主张的是A.仁政B.无为的思想C.兼爱1.下列各项中属于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A.仁政 B.无为的思想 C.兼爱非……【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全品作业本答案 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答案 长江作业本同步练习册答案 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 仁爱英语同步练习册答案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答案 时代新课程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能力培养与测试http://www.1010jiajiao.com/timu3_id_3496691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孟子思想的是()A知人论世B兴观群怨C大象无形D天人下列选项中,属于孟子思想的是()A.知人论世B.兴观群怨C.大象无形D.天人合一 温馨提示:细心做题,勇气铸就高分!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TAGS下列以下选项属于孟子思想知人论世兴观群怨 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本题目来自[12题库]本页地址: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876/36912944.html相https://m.12tiku.com/tiku/919876/36912944.html
11.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12.2019下半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类》题21、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子思想的是。 A、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22、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被称为“万能之土”。下列关于稀土说法不正确的是。https://m.gwysydw.com/bs/sydw/news_14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