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饿莩(fú)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鸡豚(tún)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

【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答案】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B.①③⑤

C.③⑥⑧D.②④⑤

【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②③⑥D.①④⑤

【答案】B

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答案】B(“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答案】A(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B(以:介词,按照/介词,用。之:代词,代人/助词,的。)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D(然而:古,这样却,是两个词;今:连词,表转折,是一个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鼓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D(例句中“鼓”为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没有活用现象。)

1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答案】C(“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万章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②!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③,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④,曰:‘古之人!古之人!’夷⑤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⑥!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⑦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⑧,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⑨。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⑩矣。”

(节选自《孟子?尽心下》)

【注】①万章:孟子的门徒。②狷(juàn):洁身自好。③琴张、牧皮:未详。曾晳:孔子的弟子。④嘐嘐(xiāoxiāo):志大言大的样子。⑤夷:句首助词,无义。⑥原:同“愿”,谨善。⑦踽踽(jǔjǔ):独自走路,孤单的样子。⑧佞(nìnɡ):能说会道。⑨慝(tè):奸邪。

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党之士狂简简:威仪堂堂

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掩:遮蔽、遮盖

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憾:仇恨、怨恨

D.孔子以为德之贼贼:残害……的人

【答案】C(应为“遗憾,不满意”)

14.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

①非之无举也

②孔子以为德之贼

③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④居之似忠信

⑤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B(批评原人的内容在文中第6自然段,第③句实际上是批评狂放之人的。)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

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

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

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

【答案】A(万章只是不解,并没有认为是错误的)

16.翻译下列句子。

(1)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答案】(1)责备他却举不出错误,斥骂他却没有什么可斥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污世。(2)道正就会使百姓积极;老百姓积极起来,就没有邪恶了。

参考译文:

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不回去呀!我的门徒志大狂放,进取不忘根本。’孔子在陈国,为什么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孟子答道:“孔子说过:‘遇不到言行中庸之士同他交往,一定能(结识)狂放之人和狷介之士吧!狂放的人能进取,洁身自好的人有不做的事情。’孔子难道不想结交中庸之士吗不能一定得到,所以只想那次一等的人。”

“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做狂放的人”答道:“像琴张、曾晳、牧皮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的人了。”“为什么说他们是狂放的人呢”答道:“他们志向远大说话夸张,总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不能跟语言相符。狂放的人又不能得到,就想得到不屑于做不干净的事的人而跟他交友,这就是狷介之士,这又是次一等的了。孔子说:‘经过我的大门却不进入我的屋子,我不对他不满意,那只有好好先生吧!好好先生,就是残害道德的人。’”

问道:“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称他好好先生呢”回答说:“(好好先生批评狂放之人说)‘为什么这样志高言大呢话语不照应行为,行为不照应话语,就只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又批评狷介之士说)‘行为为什么这样孤独冷落’(又说)‘生在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事,能好一些就可以了。’光滑玲珑献媚世人的人,这就是好好先生。”

万章说:“全乡的人都叫他老好人,他也无处不表现出是个老好人,孔子认为他是残害道德的人,为什么呢”回答说:“非难他却举不出什么错误;责骂他却没什么可责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相合于污世,居家好像忠厚诚实,行动好像方正纯洁,众人都喜欢他,自己也认为做得正确,但不能进入尧舜的道德规范,所以是‘残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厌恶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狗尾草,怕它弄乱了禾苗;厌恶巧言谄媚,怕它弄乱了道义;厌恶夸夸其谈,怕它弄乱了诚实;厌恶郑国音乐,怕它弄乱了雅乐;厌恶紫色,怕它弄乱了红色;厌恶好好先生,怕它弄乱了道德。君子(使一切事)回到正道罢了。道正百姓就会积极,百姓积极,就没有邪恶了。”

四、高考热点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久之前,吴某经营的“平安”号货船(吴某已在保险公司为船只投了保)在装货时翻船沉没。吴某随后与某打捞公司签订了沉船打捞合同,约定打捞总费用7万元,合同并附有补充条款“打捞完毕先付打捞费1万元,余款由保险公司理赔时一次性付清”。打捞公司将船打捞出水,吴某支付了1万元打捞款。后来,保险公司以事故损失不属承保范围为由拒绝吴某索赔。吴某以此为由拒绝支付余下6万元打捞费给打捞公司。于是打捞公司将吴某告到法院。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吴某认为,自己与打捞公司签订的合同属于附条件生效的合同,该合同补充条款约定“余款由保险理赔时一次性付清”,由于保险公司还没赔款,所以该条款生效期还未到,因此拒绝支付剩余打捞费用。

站在打捞公司的立场上,你将怎样对吴某的观点进行辩驳请拟写一段有利于打捞公司的辩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而不是尚未赔偿,因此“该条款生效期还未到”不成立。

(2)保险公司是否赔款,是保险公司与被保险者之间的事,不能作为吴某拒绝支付打捞劳务费的理由,吴某应按合同约定支付剩余打捞费用。(写驳论文字,首先要找到敌论中的错误与破绽,只有找到了靶子,才能有的放矢。吴某拒交6万元打捞费存在两点无理:一是等保险公司理赔时一次交清;不等于让保险公司交付,这6万元打捞费仍需由吴某交付;二是吴某与保险公司的关系,与吴某与打捞公司的关系并不构成任何因果关系,是两个独立的关系。因此,吴某拒付是无理的。)

18.青少年应加强环保意识,当你看到环境被污染或破坏的时候,你有何感受请用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列举环境被污染或破坏的现象,运用比喻修辞描写你心中的感受。

【答案】当我看见有人捕杀珍稀动物,有人肆意砍伐森林,我心中便燃起了熊熊怒火;当我看见有人损坏花草树木,有些工厂污染河流湖泊,我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沉重。

19.下面这首小诗在对“树”进行描述时涉及了作者对“岁月”的思考,请选择另外两种事物,仿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和句式,各写一句话,描述事物时必须涉及对“生命”的思考。

例句:树:如果你挺直了你的身躯,风会比你矮很多,伟岸就会溢满你的岁月。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浪:如果你伸出了你的拳头,山会比你软很多,壮阔就能充实你的生命。

(2)草:如果你站稳了你的脚跟,冬天会比你脆弱很多,绿色就能点燃你的生命。(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依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和句式”,“描述事物时必须涉及对‘生命’的思考”的要求。从例句来看,原句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整个句子是假设复句。仿写时注意表达生动、鲜明。

THE END
1.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答案解析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 题目 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 ) A.“民贵君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以法为本” D.“兼爱”“非攻” 优质答案https://gd.huatu.com/tiku/2367048.html
2.学生教育学试题大全带答案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384491.html
3.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A.“民贵君轻”B.“制天命而用之”C下列思想,属于孟子的是( ) A.“民贵君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以法为本” D.“兼爱”“非攻”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37d4979d2072c06a72bb5e7eaaf57bd.html
4.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B.克己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B.克己复礼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存天理、灭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https://www.ggtiku.com/wtk/115185/478966.html
5.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B下列属于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 A.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 B.克己复礼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存天理、灭人欲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e7dd93665f9e05fb27cc529aba6a0fcb.html
6.下列思想家属于学派创始人的是()①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庄子⑤墨子下列思想家属于学派创始人的是( ①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庄子⑤墨子⑥韩非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 22-23七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查看更多[1] 更新时间:2023/08/13 19:43:58 【知识点】孔子解读老子解读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https://zujuan.xkw.com/8q19856271.html
7.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初中历史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为“亚圣”,他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合称“孔孟之道”,下列不属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1079130.shtml
8.以下命题,属于孟子教育思想的是()【单选题】下列中属于糖类不具备的生理功用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影子可以应用( )光学原理进行解释。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中属于糖类不具备的生理功用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衍射现象可反映( )个光学原理。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是人体最https://www.shuashuati.com/ti/622ab1d154d24c4ca02eafb262f349d1.html?fm=bdbf8cad096000d09b39b407eaa6d26672
9.1.下列各项中属于孟子思想主张的是A.仁政B.无为的思想C.兼爱1.下列各项中属于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A.仁政 B.无为的思想 C.兼爱非……【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全品作业本答案 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答案 长江作业本同步练习册答案 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 仁爱英语同步练习册答案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答案 时代新课程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能力培养与测试http://www.1010jiajiao.com/timu3_id_3496691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孟子思想的是()A知人论世B兴观群怨C大象无形D天人下列选项中,属于孟子思想的是()A.知人论世B.兴观群怨C.大象无形D.天人合一 温馨提示:细心做题,勇气铸就高分!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TAGS下列以下选项属于孟子思想知人论世兴观群怨 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本题目来自[12题库]本页地址: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876/36912944.html相https://m.12tiku.com/tiku/919876/36912944.html
11.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12.2019下半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类》题21、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子思想的是。 A、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22、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被称为“万能之土”。下列关于稀土说法不正确的是。https://m.gwysydw.com/bs/sydw/news_14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