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0.27四川
口为章第三
原文: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译文:
口名玉池,是为太和之宫,漱咽灵液,可以百病不生;洗涤脏腑以炼形骸,可以体生光华,气香如兰,容颜如玉。精诚修炼,会使心身洞明,如登广寒之宫;意静神清地存想,可达真人之境,不畏电激雷鸣。
注释:
1、玉池:这是把口比喻为贮备津液之地。
务成子注:“口中津液为玉液,一名醴泉,亦名玉浆。贮水为池,百节调柔,五藏和适,皆以口为官主也。”
陈撄宁《黄庭经讲义》云:“常人口中储满浊气,皆由不知升降吐纳之法,以致上下失其轻重之机,故下焦之清气不能升,而上焦之浊气不能降。所谓口为玉池,言其清洁:宫为太和,言其调适。”
2、太和:指阴阳二气相为和合,达到极为和谐的境界。朱子《周易本义》云:“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舌下有二泉,名为廉泉、玉英,左出金津,右出玉液,皆为阴阳冲和之气化生而成。口又为人体“五官”之一,因此称之为太和宫。
3、漱咽灵液灾不干:意思是吞咽津液,可以祛除百病。灵液:泛指口中的津液,包括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津液和凝炼真气而化生的津液。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说:“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厚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藏府,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渭之清水灌灵根。”
4、却灭百邪玉炼颜:指百病皆去,体生光泽,肌肤如玉。
《性命圭旨》有“玉液炼形法则”:此法先用行气主宰,照在玄膺一窍。此窍可通气管,即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是也。少倾,则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以重楼,渐达膻中、尻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止。就从气海分开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三里,下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合作一处,过肾堂、夹脊、双关,分送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胸旁历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上腭,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为一转毕。稍停又眼前行功,则壅滞之处浙次疏通,不唯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
这种练法,可使“壅滞之处渐疏通,不惟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所谓“七窍相通,窍之光明是也”。
5、广寒:指的是月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练功境界。当达到一定水平时,会感觉到头部犹如月光洞照,清凉明洁。这是因为头部是诸阳之会,而月亮则是至阴之精,当阴阳和合时,就会出现这种明净清爽的感受,非常美妙。
6、昼夜不寐乃成真:昼夜不寐,指头脑清醒而无半点昏沉。
《道枢·黄庭经》说:“经曰:'昼夜不寐乃成真。”不寐者,非不寐也,去阴昏之气而已。”《九皇丹经》曰:“昼咽灵液,夜伏真气,久则气轮日运于三宫,如波涛之声,所以心合于气,气合于神,融而且和,泯泯澄湛,不逐于物,入于不动之境焉。’”
真:指真人。《黄帝内经》把修持有成的人分为四种,即真人、至人、圣人与贤人。真人,是指那种能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真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的人。
7、雷鸣电激神泯泯:当修炼者调神炼心,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使在极其剧烈的雷鸣电激之下,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恬淡自然,毫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