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12.2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明代心学大家,被后人誉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的王阳明(1472年—1529年),生于诗书世家,他的祖父王伦以教书为生,父亲王华是成化辛丑科状元。

因为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王守仁天生即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与时人不同,他读书学习从一开始就不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王阳明11岁在京师读书,曾问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私塾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却并不认同,认为“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他很小就立起了长大要成为圣人的志向,他的这个读书进学起心动念,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如今的学生,今天说志向,明天说梦想,今天说长大后要当科学家,宇航员,明天又讲要成为企业家,设计师,那都是空话,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何以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完全是赶潮流,自欺欺人罢了。立志,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有道——

学习,都是要先立志。志要是不立,就像不种树根而只培育灌溉树枝一样,结果只能是辛劳无功。世上的人之所以沿袭旧的,敷衍应付,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后变成道德低下的人,变成低级趣味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立志。所以程子讲:要有成为圣人的志向,然后才能与他一起共同学习。

人要是真心有一个成为圣人的志向,则必然会思考圣人为什么是圣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只是因为他内心纯为良知而毫无私欲。这样,我们想成为圣人,也只有追求内心纯为良知而毫无私欲。想要做到内心纯为良知而毫无私欲,则必先去除私欲,让良知显现。想要去除私欲,让良知显现,则必然要去找到去除私欲而显现良知的方法。想要找到去除私欲,显现良知的方法,则必需要验证前人的思考,考证于古人言语,这样才是做学问的功夫,然后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的知识,这都是不能够欺骗自已的。

......

孔子,圣人,也曾经讲过:我十五岁开始深度学习,到了三十岁才真正立志。立志怎么能不重视?志向,是一个人精气的核心,人的性命,树木的根,水的源头。源头被堵了,则流水就没了,树根不培植则树木就会枯萎,人要是没命就会死去,志要是不立则精神不清醒。想要成为君子,则无时无处都应当把立志当成最重要的事来抓才行。

从前的圣人,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用功大都一样或只差一点点。《书》谓“惟精惟一”,《易》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子谓“格致诚正,博文约礼”,曾子谓“忠恕”,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谓“集义养气,求其放心”,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这不能强求,但其中的关键地方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理都是一样的。天理是一样的则道心是一样的,道心一样则学问就是一样的。其它的诸多学说,都是邪说。

后来的人有个大的毛病,主要表现在没有志向,所以今天特地的讲出来。中间字字句句都是立志。人一生的学问,只是这个立志,守志而已。若要说是精一,则字字句句都是精一,若要说是敬义,则字字句句都是敬义的功夫。其与“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如果能真心的体会,自然能信其真。

.......

我第一次读《传习录》的时候,就感觉它处处能说到实处,单单一个立志王阳明就能说得这么细,其他的就可想而知了。只不过,在读《传习录》之前,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先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吃透,毕竟,就像读《孟子》,最好先读《论语》一样,《传习录》本也是《四书》的一种延伸和升华。

一个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正己、安人、全我,无身,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会逐步提高,他的生命观也会越来越澄澈。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该明白的第一个道理是,——修身为本。修身中自有真意,修身中自有至乐,孟子人生三大至乐之一——“仰不愧於天,俯不怍于人”就属于修身的范畴。活在这世上的每一天,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修身中寻找自我,立起自我,进而在修身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道德的修养除了少数起步高的人外,一般人想把它做好,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搞突击和三分钟的热情那都是自欺欺人,只有躬身在生活细节里将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自觉自清地在平常点滴中不断反省自己,不停修正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经过一番寒彻骨后,自然能迎来梅花分外香。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深度学习;三十岁能够立起自己坚定的生命观,终极志向,了彻自己要走什么样的一条人生路;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对所认知的一切道理,也能通达不再生疑,内心异常笃定;五十岁便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和自然的道了;六十岁能澄澈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凡我耳闻目睹的,都能看开,看清明,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七十岁从心所欲,率性而为,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

THE END
1.《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2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https://guoxue.httpcn.com/html/book/TBMEKORN/CQXVKOTBPWME.shtml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立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孔子自述他的立德过程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立德”的长期过程中,大约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一个阶段是从自然美到修饰美,儿童的本性是纯真的,这可以说是自然美,但有了自然美还应该加以修饰,子夏曾经问孔https://lunyu.5000yan.com/2-4.html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拼音版,可打印(论语)文言文yù 欲 , bù 不 yú 逾 jǔ 矩 。 参考书籍:《论语》诵读本 中华书局出版社,《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17年版, 展开全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拼音版 标准格式的PDF打印文档,此为可直接打印版本,保存此版本方便打印和收藏。点击后方按钮打印。点这里查看拼音版文档效果 立即下载拼音版https://m.cngwzj.com/pygushi/XianQin/73612/
4.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标准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 流行https://wwww.chinulture.com/ebook/read/347118/520207
5.《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学有所立;四十岁时,心中通达而不再疑惑;五十岁时,能够知晓天命;六十岁时,我听到别人说的话就能通达人的心意;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也不会超出规矩法度之https://www.jianshu.com/p/44e3f8c361c5
6.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这其中的“学”就是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B.指增加各种知识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的答案解析,刷https://www.shuashuati.com/ti/aa804e368ae7478ea5ab14416f5affaf.html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But I ten have five remember in study, but the thirty years old, 40 the forty years old, 50 knows the destiny, but 60 pleasing to the ear, 70 does as pleases, not exceed moment.[translate]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2295742
8.《论语·为政篇》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很多小伙伴都积极入坑,但并非那么容易上手,尤其对新手玩家不是很友好,攻略问答中常常会遇到《论语·为政篇》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学”,指的是什么?()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论语·为政篇》载“吾十有五https://www.duote.com/tech/xxyxgl/317496.html
9.《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诠释考论.pdf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摘要 摘要 《论语 ·为政》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是孔子晚年自述其进学修身、成人成德的 真实经历,也是晚年对自己人生各阶段的回顾与总结,是传世典籍中最能反映出孔子 “即 凡而圣”这一生命境界的文献。自古以来,学者们多将此章视为“圣人年谱”“修身心法”, 蕴含着孔子丰富的思想内涵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721/8031117120005112.shtm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5岁,古人叫“成童”,是小学毕业该升大学的年龄。我国古代,只有小学和大学,没有中学。孔子少年老成,在这个年龄上,立志要做学问。现在的孩子不一样,15岁,正值青春期躁动,最闹,俗话说,“十五六,狗都嫌”。但毛泽东,他不嫌。“文革”的火,就是从这帮孩子点起。红卫兵的诞生地是圆明园https://www.douban.com/note/113839918/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https://www.oilube.cn/36129.html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生活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论语中孔子对人生状态各个阶段的评价,也正是因为熟知这句话,才让我们知道了从三十岁到七十岁,各个年龄段古人的称谓。那么其他阶段的年龄古人是怎么称谓的呢?https://yjxy.xmxc.com/2019_10/23_15/content-17438.shtml
13.论语名言警句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https://www.cnfla.com/mingyanjingju/2457609.html
14.《论语》名句及译文【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https://mip.ruiwen.com/guji/1578098.html
15.孔子的论语译文:“吾十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孔子的论语译文:“吾十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058aa2ff70f637be89d3834ae8127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