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丰美,实干促振兴。“大梨树的精神就是‘干’,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一进入大梨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映入眼帘的便是宣传栏里各类“干字精神”的宣传标语。改革开放以来,大梨树村在老书记毛丰美的带领下,坚持“干”字当先,以集体为主,带动民营的经济模式,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创业,从一个贫困村逐渐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在大梨树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来自河北和黑龙江两个省的农村实用人才,正在这里以毛丰美的“实干”精神为引领,学习创业创富的本领,投身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授理论,传经验,引方向
邵义是此次培训班的讲师之一,同时他还有两个身份,既是沈阳工业大学的教授,又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希望能通过我的课给学员们政治上的引导,让学员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认识。”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驻村书记,他对于农村实用人才对农业农村的意义有着更清醒的认识。“我们应当发挥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但有些时候部分带头人的思想容易出现滑坡,我希望通过授课能让咱们的带头人更好地树立一种集体意识与观念,树立绿色发展的意识,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助力农业农村发展。”邵义说。
“干”字精神提振信心,产销对接促进合作
大梨树村是“干”字精神的发源地,正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干,大梨树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们大梨树培训基地传授以‘干’字精神为核心的红色精神,这也是我们基地的一大特色。”基地负责人温红娟说。参观干字文化广场、毛丰美纪念馆,重走老书记当年的奋斗路,这种实地参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升华了思想,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来参观大梨树培训基地很有启发,通过参观大梨树生态果园和毛丰美纪念馆,我充分体会到了‘干’字精神,认识到要想脱贫致富,不仅要艰苦奋斗落实干,还要巧妙利用自己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也就是要巧干。”参观教学结束后,学员修森被大梨树培训基地的“干”字精神深深感染。刘兰福是河北保定市顺平县白云乡常大村的副书记,谈及参观感受,他对记者说,“我们村目前也正在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参观大梨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给了我很多启发,切实体会到了老书记带领村民一起干的奋斗精神,也学习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验,我希望培训结束后回村带着村民一起苦干、实干、巧干,把我们村的集体经济也搞得红红火火!”
“目前,我们合作社在产品销售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了多名合作社的负责人提到销售难的问题,如何拓宽销售渠道,破解销售难题学员互相间的交流与推介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通过培训前的学员信息共享与培训期间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会的形式,来让学员之间有一个更好地对接渠道与对接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销售产品。”刘天洋说。在产销对接会上,学员热情高涨,介绍自己农场或者合作社的优质农产品,许多学员互留了联系方式,有合作意向的学员当场签订了对接协议,为以后进一步地合作奠定了基础。
专业服务团队为培训保驾护航
培训是一个包含授课、参观、餐饮、住宿等方面的综合体,如何来保障培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推进,大梨树基地给出了自己的经验:打造专业的服务团队做好服务保障。每期培训的学员数百名,做好学员的服务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自2016年大梨树基地成立培训服务中心以来,基地坚持打造专业化、年轻化的服务团队,成立餐饮部、客房部、会务部、接待中心等多部门,全程做好培训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28岁的刘天洋是大梨树培训基地后勤部的负责人,当年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武汉工作,2017年,回到自己家乡,应聘到大梨树培训基地。在大梨树基地培训服务中心,还有一批像刘天洋这样的高素质大学生在全力做好基地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他们为大梨树培训基地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良好的培训服务保障可以提高学员积极性,让学员专心培训,不再有后顾之忧。
“车站接送站、根据学员地区不同准备不同的餐食、做好客房服务等,我们希望通过做好每一件小事来做好整个培训服务保障。”刘天洋说。据了解,培训基地的服务保障不止体现在后勤服务,课堂服务也尽可能面面俱到,每次培训都会配备教学助理,协助培训讲师做好班级日常教学工作,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营造互助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基地对学员服务的终止。据了解,在基地培训过的诸多学员仍与基地保持密切联系,基地也尽力为学员解决疑难问题。“我们丹东地区有一个学员,在种植茉莉香葡萄的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问题,我们基地特派技术员前去进行指导服务。”温红娟说,“希望通过给学员们更好的服务,让我们的培训能落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