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编内钱最多,收入五花八门。在编的大学老师表示:不好意思,多不了一点,死工资,绩效说砍就砍,尤其新来的老师,待遇大不如从前。有人说,合同钱最多,拿年薪的。于是签聘用合同的老师表示:不好意思,多不了一点,单位招聘公告上的待遇直接打折了,签合同的时候是另一笔没想过的金额。此时,一位民办大学的老师说话了:你们都不多,难道最多的是……另一位民办老师及时打断:都是民办,亦有差距。
本文收集了一些:大学老师(含硕士博士)在各平台公开过的单位信息及岗位收入情况(包括工资结构);在此与各位硕博人才共同讨论关于“如何求职高校的建议“。
大学老师:是谁在替我发财?
1、行政岗的薪资构成一般是:
【岗位工资+绩效+节假日补贴+监考费+年底十三薪等。】
●行政岗的收入水平受所在部门影响较大,有的部门甚至连年终绩效都无法保证每年都有。●科研行政岗由于专业度比较高,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都不错。●对比民办高校,公办高校行政岗可能“关系”特征明显、收入分配不均;民办高校行政岗门槛不高,收入偏低,很多本科、硕士在此过渡考编。2、专任教师岗的薪资构成一般是:
【岗位工资(职称决定)+基础绩效(寒暑假或许会扣一部分)+课时费(职称决定+超量部分计算)+学生毕设(人数计算)+年终奖+节假日福利+餐补+五险一金+科研奖励+项目收入+阅卷费用+额外工作的“辛苦费”+校内外监考费+讲座费+外校兼职收入等。】
●部分民办高校没有节假日福利,没有年终绩效,没有十三薪;但上课强度也比公办低,一周大概2-4天去学校,且允许去外校兼职,兼职的课时费甚至比本职工作高。
●一些民办高校评职要求“先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才能评助教“,这意味着新老师至少三年才能拿到讲师的收入。
3、实验技术岗的薪资构成一般是:
【基本工资+课时费+安家费(博士会有)等。】
●实验岗的收入结构简单,各高校差不多。
●民办高校的学历门槛更低,有的本科即可报考,收入和当地平均工资持平,钱少事少。
4、辅导员岗的薪资构成一般是:
【底薪+学生数量*固定金额+公积金+餐补+其他补贴+课时费+班主任津贴+监考费+年底绩效等。】
●高职类院校会发放产学研收入等(这类横向技术服务或会纳入辅导员的年度考核);
●部分民办院校辅导员有专升本提成,暑假招生提成,工资过万。
编内、合同还是民办高校?
【举例】今年遇到一个应届硕士,党员,在校经历丰富,但专业是文科中的极冷门,前期一门心思报专任教师,所报高校无论公办民办几个月了均毫无回应,建议她放宽到辅导员岗后,她很快就得到了三所公办高校的offer。
2、其次,职业发展规划。
有一个很多硕博会关心的问题,就是想进公办,图稳定。但是“进入公办高校工作,就能待着不走,一劳永逸了吗?”我认为不是。
【举例】一个计算机专业的985硕士朋友,刚毕业时就入职了一所双非公办本科的实验教学岗,每个月到手仅两三千块钱,评职晋升基本无望;果断离职后,在企业拿着月薪五位数,积攒了几年经验和存款,后来又趁着国外工作的阶段,考取了博士文凭(非名校);项目经历丰富和知识能力扎实,加上满足了博士门槛,被引进到某家乡公办高职有编的专任教师岗。
如今他的每月到手收入虽不如在企业时富有,在当地也算是中产阶层。
可见一开始入职某所公办院校,对某些能力还不够去到理想岗位的人才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有编的确很好,但是高校没有这么坑位,大量合同制老师也会面临高考核+不续聘的潜在危机。
3、如果不考虑公办,如何选择民办呢?
好的民办高校,也值得选择。
有些民办鼓励硕士教师在校读博,还将其纳入了考核,学校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有些民办的副教授职称含金量可以,跳槽公办高校时也能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