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行业动态,了解企业动态,宣传项目动态
发表日期:2023-10-31浏览次数:683
民生为本统筹兼顾推动上海城中村改造高质量发展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市房屋管理局
今年以来,上海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大工作部署,健全分类施策推进的新模式,建立全镇域推进的新机制,强化全过程监管的新要求,出台了一批政策指引,形成了一批有借鉴性的示范项目案例,城中村改造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主要做法
工作亮点
主要成效
一是惠民生。截至目前,批准的72个城中村项目中已有近3万户村(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项目建成后镇级集体经济组织留存房产长期经营,可以保障集体经济组织长远发展和农民长期收益。二是促发展。已批准的72个城中村项目总投资7000多亿元,已投入3000多亿元,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三是提功能。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彻底解决城中村地区的环境脏乱差、违法搭建、群租、公共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了社会治理,提升了产业能级和城市形象。
坚持依法依规实施征收高效推动城中村改造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浦东新区结合现代化城区建设、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把牢“五关”“十清”“十公开”,践行公平与公开
把牢口径关、队伍关、实施关,统一规范与效能
为应对持续提升的城中村改造征收需求,浦东新区注重以落实制度机制提效能。口径“标准化”。深耕细化城中村项目征收操作,形成征收政策口径标准化体系,建立“签审裁拆”紧密衔接的流程机制。队伍“正规化”。牢牢抓住赛马评价的“牛鼻子”,建立竞赛考评达标机制,采取适度竞争、目标考核和奖惩挂钩的方式,激励征收事务所团队和属地街镇队伍建设、能力提升,打造一支讲规范、作风严、效能高的征收队伍。实施“精细化”。针对家庭继承分配纠纷、内部矛盾突出等,建立与属地联动的内部协商、法律援助介入机制,提前做好分配方案,解除居民后顾之忧,把影响推进效率的矛盾疑难提前化解,确保签约顺畅实施。
坚持党建联建,党员示范引领改造
党旗一线飘扬。新区、街镇、村居党组织在基地现场联合成立房屋征收项目临时党支部,城中村专班、行业条线党员积极参与属地组织活动,深入一线攻坚克难。骨干先锋突击。组建属地村居和征收基地党团员青年突击队,发挥入户调研、宣传改造政策等积极作用,成为项目依法实施、快速推进的急先锋和生力军。党员示范引领。党员干部带头配合改造征收项目签约,提升群众认同感;积极亮身份、表态度,拉近群众距离;让各级党员、组织深度参与改造政策宣讲、项目公益服务,将参与度转化为推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用党员和组织带头示范引领规范高效推进征收。
坚持“行政+司法”双管齐下,有力推动项目收尾
浦东新区精准靶向发力,对签约期内未能签约清盘的基地及时实施行政全覆盖。注重发挥行政程序功能。属地街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未配合签约的居民逐户分析研判、分类施策。一方面,持续开展沟通宣贯,引导居民回归理性;另一方面,依法依规启动行政决定程序,确保推进后墙不倒。注重发挥司法程序作用。定期对表梳理复议、诉讼案件情况,深化法规政策学习,依法配合司法机关开展矛盾协调,着力保障疑难案件证据资料收集补强,提高涉法涉诉案件结案率。对最终纳入强制执行的居民,统筹区镇(街)力量,在政策框架内不放弃协商谈判努力,同时夯实合规与安全基础,实施强制执行,确保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提升清盘收尾速度。
激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历史文化传承新活力闵行区人民政府
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是在新形势下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内容。闵行区委、区政府根据本市城中村改造工作要求,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城中村改造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保护等紧密结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闵行区浦江镇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城中村改造与古镇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典型样本,该项目的实施推进为城镇化地区历史风貌保护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加强顶层设计,高水平描绘城中村改造“新蓝图”
坚持以人为本,精细化打造古镇旧里“新天地”
总结学习经验,高标准构建风貌保护“新做法”
坚持全过程管理区镇联动推进城中村改造宝山区人民政府
宝山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自2014年启动实施以来,第一轮共认定6个项目,新一轮已认定4个项目,按照“动迁安置先行、市政公建紧跟、经营用地滚动开发”的原则,加快推进和建设。全区城中村地块存量排摸共36个点位,已有5个点位完成了项目认定,其余31个点位将结合实际,按照整体改造、规划拔点、整治提升等方式分类施策。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北转型”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宝山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率先引入“全过程管理”新理念,制定了“1+X”的体制机制:“1”即《宝山区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总体工作思路;“X”即在推进过程中针对需要明确的项目认定、规划土地、投资控制审核、资金管理、配套项目代建、合作单位公开择优等具体事项,由区房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土地储备中心等行业部门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形成全区统一的管理操作模式,有效推动改造项目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全过程联动,切实落实城中村改造新要求。
规划引领落地
宝山区结合城中村地块区位条件和特点、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有效统筹整体规划。明确要求控详规划批复稳定后,再实施城中村改造后续事宜。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由市、区规划资源部门负责指导监督规划实施情况。
实施计划督办
改造资金管控
首创“两旧一村”资金额度管理办法,助力城中村改造青浦区人民政府
青浦有“上海之源”之称。崧泽文化是第一个以上海的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青浦也是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承担了进博会、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围绕“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的目标,青浦区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城市改造和城市更新,紧盯“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打响“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
制定计划,高质量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
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全新战略使命赋予青浦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两旧一村”就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顽疾。由于城市发展不均衡,这些区域不仅房屋老旧、环境脏乱,且违建众多、公建配套短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当地百姓生活诸多不便,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形象反差明显。青浦区委、区政府将“两旧一村”改造、城市更新作为事关青浦人民急难愁盼的重要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治理工程,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机制,高质量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工作。根据工作计划,青浦区力争至2025年底,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至2032年,全面完成所有城中村点位改造、全面完成盈浦街道老城厢旧区改造、全面完成不成套职工住房改造。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出台《办法》统筹资金
咨询热线
软件开发:房屋征收管理系统、房屋土地征收系统、房屋拆迁管理系统、拆迁安置系统、安置房管理系统、旧城改造管理系统、征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