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干部。市委书记孙春兰日前在批示中指出:天津市老干部工作基础比较好,老干部素质高、历史贡献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好中央精神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要求,以由衷的敬重、真诚的服务,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工作水平。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坚持每年春节前夕慰问老干部和暑期看望老干部,向老干部通报经济社会发展和组织工作情况;定期听取老干部工作汇报,重大决策部署听取老同志意见建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全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坚持诚心诚意、千方百计为老干部服务,全市上下形成了新老干部共促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老干部的学习有声有色
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是老同志们的政治追求。全市探索创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完善联系老干部、老党员制度,实现了离退休干部党员“人在组织中、组织在活动中、活动在凝聚中”。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五好”、争“四好”活动,展示了“创先争优不言老”的精神风貌。62个先进党组织和100名优秀党员受到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表彰。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市组织老同志开展“六个一”学习活动、“数字看发展”活动和“十年发展靠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学习讨论活动。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拓展延伸“老干部理论学习大课堂”功能,开设“枫叶正红”网上学习园地。以静海县为代表,依托县“党员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开通老干部手机短信播报、党建网情况通报、舆情反馈、远程教育网理论学习“四个平台”,提升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展多种形式学习活动,举办辅导报告400余场次,发放万余册学习辅导资料和光盘。
老干部的生活幸福安康
如何落实保障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让老同志们安度晚年、颐养天年,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离休干部医药费“双月清”,通过发放离休干部医疗预付金、筹集医疗周转金、开通医疗“绿色通道”等制度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离休干部高龄就医需求。针对老同志就医不便等问题,及时出台“五优先”措施,确定了离休干部定点保健医院,建立规范的健康档案,设立“一站式”全程服务。为解决老干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本市进一步完善有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调整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遗孀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离休干部遗孀或配偶免费办理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手续。
积极推进老干部社区“四就近”服务工作,采取集中、上门、互助等形式,为老干部提供家政维修、代购代买、医疗保健、配餐送餐等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滨海新区开展社区老干部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建设,通过援通呼叫系统已提供紧急救助服务和排忧解难500余次。连续四年开展老干部社区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90个社区和单位发挥了示范推动作用。
老干部的活动丰富多彩
让老干部享受文化大餐,既是一种创新理念,也彰显了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感。本市连续3年在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开展互学互比互看活动,很多单位通过增加投入、完善设施等实现了老干部活动场所软硬件建设同步提升。市“老同志之家”、武清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一批新建、改建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相继投入使用。2012年,在全市600多个基层老干部活动室站和90家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创建老干部幸福乐园活动,20家基层老干部活动室站被授予离退休干部“幸福乐园”荣誉称号。
广大老干部借助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这一平台,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不仅锻炼了身体,充实了知识,而且加强了思想理论武装,锤炼了党性意志,取得了丰硕学习成果。老同志们用镜头捕捉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瞬间,用手中的笔和墨描绘锦绣山河,舞动夕阳之美,描绘精彩人生……
老干部的优势充分体现
深入开展“凝心聚力‘十二五’、创先争优谱新篇”活动。目前,全市有5万余名离退休干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离退休干部组成的486个宣讲团、近百个老年文艺团体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促进力量,39个离退休干部咨询组织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建言献策。
天津师大退休干部王辅成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千余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扶贫济困、助弱帮残20多万元。市环保局离休干部姜哲平与市老促会的老同志们一道为老区献爱心,捐建13所希望小学,资助400多名贫困学生。市规划局退休干部赵友华担任《天津通志规划志》《天津规划年鉴》的主编工作,组织近百名老同志为天津城市规划事业建言献策。北辰区离休干部张淑华担任楼长和社区调解员20余年,调解群众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数百件,被群众誉为“社区里的贴心奶奶”。“奉献‘十二五’、争做‘八大员’”活动被市民代表评为“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