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平说,焦作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作为新的增长极、把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作为民心工程”的战略重点,明晰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能级文旅、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发展路径,树立了“在绿色智造中闯新路、在全域旅游中作典范、在共同富裕中走前列”的工作标杆。
焦作市委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黄晓平
以项目落实“十大战略”,谋实发展举措,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列出落实“十大战略”的重点任务,针对开发区改革、防灾减灾、市域经济、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等重大课题,成立专门小组深入调研,在“1+8”郑州都市圈中明确方位、找准定位,坚持城市总规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业、交通、文旅等专项规划相结合,与都市圈规划相对接,统筹谋划全域发展,对内形成合力、对外形成竞争力,积极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坚持项目为王,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徐志文说,焦作市坚持项目为王,滚动实施“三个一批”,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05.2%、85.6%。深入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239个、问题解决率达97.5%,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
今年上半年,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个百分点。71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库,5个项目入选省第一批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名单、居全省第3位。
新增1家4A级旅游景区、6家3A级旅游景区,获批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4个县(市)和13家企业获批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居全省第1位。
焦作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徐志文
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引育人才
焦作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入选全省首批和第二批产业研究院,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入选全省首批中试基地,科技创新指标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3位。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5家企业获评2022年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居全省第3位,新认定8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居全省第4位,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5家、居全省第5位。深入推进院(校)地科技合作,签约落地科技合作项目112项。高标准推进智慧岛“双创”载体建设,实施怀川英才计划,建立焦作籍科技人才库,入库总人数达2552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997人。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焦作市提质升级426个老旧小区,交付9771套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安置房,老旧小区改造经验被住建部收录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在全国推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24条道路,改造完成205公里雨污管网,新改建50处口袋公园游园。开工建设沿太行焦作至济源段、沿黄武陟至济源段、焦平焦作至荥阳段、沁阳至伊川、长垣至修武等5条高速公路,郑焦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行,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建成通车。
今年夏粮平均单产592.9公斤/亩、保持全省第1,小麦高产创建再破全国记录。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居全省第2位。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在全省灾后重建工作考核中焦作市位居第3名,该市开展的稳就业保就业“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0.59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1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救助低保对象42.4万人次,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金1.27亿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攻坚考核排名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第7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国338个城市第14位,获得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是全省唯一获得表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