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今年GDP增速预期目标。
GDP增长目标为何定为5%左右?背后有何考量?又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为什么是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3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把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包括国内、国际形势,也包括需要与可能,可以说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制定的。
黄守宏表示,具体来说,从当前需要看,我们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防范化解风险,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今年的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200万人以上。根据就业跟经济增长的对应关系,或者根据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大体测算一下,要实现就业目标,经济大体上也需要保持5%左右的增速。当然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需要。
黄守宏表示,从长远或者从中长期来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里虽然没有明确的数量要求,但是里面隐含着对经济增速的要求。根据各方面的测算,从现在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大体要保持在5%左右的经济增速。从可能来讲,是综合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和有利因素综合权衡的。
黄守宏表示,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制定发展目标其实都是这么做的,既考虑到需要也考虑到可能。从需要来讲,可能高一点更好,但是如果没有支撑,达不到也不行。关于提出的增速目标能不能实现?今年实现5%的增速是有条件有支撑的。
黄守宏还表示,报告中讲,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去年经济增速能达到5.2%,今年实现5%左右的增速完全是有可能的。当然,很多事情都是要经过努力而实现的,今年实现5%的增速需要攻坚克难,需要各方面继续努力。报告中对此强调,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实现今年的增长预期目标。
实现5%左右目标的底气何来?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23年,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新成效。展望2024年,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
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计划报告说,从支撑条件看,这个目标同经济增长潜力基本匹配,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也具备宏观调控政策空间。
黄守宏也在吹风会上表示,今年实现5%的增速是有条件有支撑的。
三是去年以来采取的一些重大政策措施的政策效应今年也在持续显现。政策从实施到见效需要一个周期,所以一些去年下半年采取的政策效应主要会在今年显现。
此外,我们应对了前几年的困难,特别是去年多年少见的困难,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财政金融状况来看,中国政府负债率不到60%,金融总体稳健,宏观政策还有比较大空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很多重大政策,如果说将来中国经济遇到超预期的冲击,或者国际环境发生超预期变化,我们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储备工具。
5%的增速目标如何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宏观政策形成合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围绕GDP增长5%左右等一系列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宏观政策取向。
主要任务务实有力。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等10项工作任务安排。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这些重点任务兼顾需求和供给,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既针对当务之急、也布局长久之计,且相互支撑、彼此促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
改革开放激发活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专家: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符合普遍预期
多位受访专家均表示,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是符合普遍预期的。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固然要防止过高目标隐藏的"超速"风险,更要避免过低目标带来的"失速"危机。要完成十四五规划中"2035年GDP总量较2020年翻一番"要求、保障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带来的新增就业,2024年GDP增速目标设在5%左右为宜。
"2023年是5.2%的GDP增速,2024年5%的增速目标比较谨慎,也非常合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当前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很好,但经济结构性问题还是比较突出,2024年中国经济继续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5%的GDP增速虽然谨慎,但如果将经济的重点放在质量上,5%的意义势必会很大,结合另一个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看,这很好体现了2024年经济发展重质量的特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实际上,考虑到基数因素影响,今年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动能要强于去年。"5%的增速目标与此前国内外各类机构判断基本一致,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王青说,预计2024年居民消费有望继续恢复,加之宏观政策仍将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今年经济实际增长水平有望达到5%左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有必要将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维持在2023年的水平,即5%左右。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会出现实体经济低迷、资本市场不振、社会情绪焦虑的负向循环,经济金融社会难以稳定,信心难以提振。他表示,2024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二年,疤痕效应逐渐消退,扩大总需求、放松供给约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地方政府活力、稳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中国会实现5%的经济增速。从经济周期来看,库存周期大概率已触底,从去库存到补库存对于经济增长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