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创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产融服务新模式——以长城证券实践为例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历史交汇期,市场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支持产业、服务科创企业,成为众多金融企业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产融结合理论基础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唤新型产业金融

产业金融在模式及实践中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产业单位与金融机构合作,二是产业单位下设金融机构,三是产业业务与金融业务有机融合,长期相伴发展。

1.产业金融在助力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期,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增长动能向新兴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强国之间竞争升级和全球产业链重构深刻影响着我国产业发展的格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长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聚焦产业变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有效的产融结合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效率,实现金融与产业之间双向协同发展。

2.产业金融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具有连接科技、产业、资本的枢纽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要素形成,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只有通过产业金融,才能使科技、产业与金融得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实现良性循环,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科技创新、技术突破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其次,技术必须通过产业化、规模化才能实现边际成本优势,通过产业竞争实现技术迭代与技术进步;第三,新技术的场景实践需要大量风险资金,创新的金融工具能带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引发产业变革,推动产业升级。

3.产业金融在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变革方面可以借鉴国际经验

美国科技投入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长期维持在75%以上。然而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特别是产业和商业模式放大过程中很难通过自身的经营现金流来支撑研发投入。美国在科技、产业、金融互相融合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创业投资为代表的一批新兴金融体系,并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硅谷作为全球公认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营造“热带雨林”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特别是众多天使投资人和风投资本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为科技创新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全球高科技行业创新摇篮。这些务实有效的金融实践,极大地激发了美国科技企业的创新热情,催生了半导体、通讯、互联网、新能源等改变社会运行方式、引导全球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深度融合,也催生了特斯拉这个世界级的新能源车企,维持了美国在先进工业领域的竞争力,推动了全球新能源科技的高速发展。

(二)新型产业金融基本方向与内涵

新型产业金融必须树立新金融发展理念,坚持“从金融中来,到产业中去”,要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中展现更大作为,这也将是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重要方面。

1.坚持以融强产

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证券行业的根本使命,证券公司必须深耕产业,坚定不移向产业化模式转型,聚焦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精研新领域新赛道的发展机遇,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例如长城证券依托实际控制人中国华能集团的资源,重点聚焦股东单位核心行业及重点赛道,全面提升服务集团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助力低碳能源产业补链、强链、稳链、延长链,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目标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金融力量。

2.坚持以融促创

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型产业金融必须聚焦科技创新,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等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赋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产业科技水平,衔接“顶天立地”国之重器和“铺天盖地”技术突破,促进早日走出“卡脖子”的困境。

3.坚持以产塑融

专业是证券公司转型和创新的根本依赖。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科技创新,证券行业必须着力提升产业金融专业水平,加快进行能力重塑。长城证券紧紧围绕产业化、特色化的核心战略,充分利用产业平台优势和资源禀赋开拓业务,成立产业金融研究和产业金融业务创新团队,积极引进和培育产业金融人才队伍,加强与产业类专业机构和专家合作,在拥抱产业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产业投资基金、科创股权基金、低碳技术母基金等金融工具,聚焦重点赛道、核心企业、核心技术,以模式创新为牵引,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坚定将长城证券打造成深耕电力、能源领域的专家型投资银行。

(三)新型产业金融主要功能

新型产业金融通过产业与金融形成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创造新价值,实现“1+1>2”的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新型产业金融将以强产、促创为核心,围绕投行、投资、研究、交易、财富等金融业务活动,为政府、机构、企业、个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1.服务企业客户

面向初创阶段企业,整合资源,提供行业专家、产业咨询、行业论坛、技术交流、天使投资等在内的系列化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化水平;面向成长阶段企业,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科创基金、科创债等产品,构建“财务顾问+”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资源集聚机制;面向成熟阶段企业,构建“投行+投资”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模式,探索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之路,高效满足企业做强做大的金融需求;面向已上市企业,提供高质量再融资、并购重组服务,提升交易做市能力,加强科创金融产品供给,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2.服务政府机构

3.服务机构客户

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全方位、多角度集合产业数据、企业数据、投融资数据等,围绕产业链进行数据治理,将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形成的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等进行归集和整理,形成覆盖行业、产业、企业等维度的专属数据源,推动金融服务场景融合、数据价值共享、专业能力互补,有效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产业资本的合作。

4.服务个人客户

二、长城证券产融服务模式探索

(一)长城证券产融服务背景

1.挖掘针对目标客群发展痛点

科创金融港致力于平台化、体系化挖掘长城证券“投资+投行”的潜在客群,经过调研之后,内外部机构一致认为华能供应商是长城证券重要的目标客群,尤其是产业链中具备核心技术的中小科创企业。通过与目标客户进行深入交流,目标企业的发展需要华能集团在内的能源央企产业支撑,创新技术需要华能集团产业场景验证,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2.贯彻落实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

2021年,长城证券高标准制定了“十四五”战略规划,聚焦“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产业金融”特色化发展,建立产融协同和综合服务统筹机制,重点打造“科创金融港”产业金融服务新模式。

科创金融港作为聚焦重点赛道产业链科创类企业的集成平台,旨在围绕“双碳”产业链中具有核心技术的科创型中小企业,着力打造以技术赋能为牵引,管理赋能与市场赋能为支撑的新型产业赋能平台,联合“产学政研金”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产业金融孵化生态圈,为“双碳”产业链科创企业客户提供产业服务及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助力长城证券和生态圈机构更多更快接触、更好更专识别“双碳”领域优质企业、更高质量服务产业链科创企业客户,是产业链协同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二)长城证券科创金融港建设思路与探索

1.构建“一链一圈”产融服务新模式

长城证券科创金融港创新打造“一链一圈”产业金融新模式,以自主可控技术产业链为依托,构建“产业金融价值链”,布局“科创金融生态圈”,加强金融与产业资源对接,发挥强链、补链、延长链的重要功能,推动以融促产、以融促创。

“产业金融价值链”以电力、能源产业链为基础,通过构建成员图谱、技术图谱、价值图谱“三大图谱”重塑刻画产业链关系。成员图谱通过厘清产业链中各个节点包含的企业清单,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标签化处理;技术图谱通过精准识别和绘制每个产业各领域的主要技术路线,为深入研究和把握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提供有力支持;价值图谱通过对每个产业链各个环节价值增长模式及增值空间进行评估、分析和定量衡量,定位增值高的环节所对应的重点企业,在投融资及资产交易等金融服务过程中提供更精准的分析支持,三大图谱有效构建起映射实体经济的动态全景产业网络。

“科创金融生态圈”以科创金融港为依托,整合内外资源,联合“产学政研金”以支持产业、服务科创企业为宗旨,应用大数据、AI、云计算等金融科技能力,为各参与方提供高效精准对接平台、产业数据平台、研究平台和知识沉淀平台,将产业、科研、技术和融资高效精准对接,为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2.聚力打造产融服务新平台

科创金融智慧生态平台作为长城证券“科创金融港”产融新模式的线上载体,主要围绕双碳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各方主体,依托大数据平台、产业知识图谱工具、智能识别及精准协同等核心功能,通过线上智能识别+线下综合服务的方式,以技术赋能为核心,带动管理赋能和市场赋能,为科创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1)“专属数据源”重构产融合作机制

(2)“三大图谱”重塑产业链

科创金融智慧生态平台创新性地提出通过构建成员图谱、技术图谱、价值图谱三大图谱来重塑刻画产业链的关系。

①成员图谱

②技术图谱

技术图谱通过精准识别和绘制每个产业各领域的主要技术路线,为深入研究和把握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提供有力支持。

③价值图谱

通过对每个产业链各个环节价值增长模式及价值增值空间进行评估、分析和定量衡量,通过定位和选择价值增值高的环节所对应的重点企业,在进行投资融资及资产交易等金融服务过程中提供更精准的分析支持。

基于三大图谱,可有效构建起映射实体经济的动态全景产业网络;基于体系内数据的变化,可分析产业内、产业间或者产业网络中任何潜在路径上的价值和风险;基于知识图谱的自动传导,结合丰富的标签体系,可智能化识别定位产业中的核心环节、核心企业、核心技术,满足“优企定位及追踪”等核心需求。

(3)金融科技赋能科创金融生态圈

科创金融智慧生态平台坚持“技术驱动、数据驱动”的科创金融服务理念,综合利用联邦数据、人工智能、NLP、知识图谱、区块链、OCR等科技手段,在深入理解产业及金融业务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科创金融基础设施,赋能于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及市场等各环节,通过提供标签体系、企业画像、智能搜索、智能写作、MOT引擎及智能协同等功能,完成智能标签-动态画像-智慧识别-业务协同-服务创新的闭环,为生态伙伴及科创型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方面提供有效支撑。作为纽带和桥梁,将华能集团与双碳产业链的优质中小企业链接起来共同打造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重点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三、长城证券产融服务模式创新点与成效

(一)产融服务新模式的“四个新”

长城证券产融服务新模式从新路径、新价值、新商机、新工具四个方面更好地帮助企业成长、提升产业金融服务质量、促成各项业务协同落地。

1.为触达客户提供新路径

科创金融港通过多维分析企业产品及服务销售数据,结合企业资质、用户评价等信息,匹配应用场景,为开展产融服务及合作伙伴发掘增量客户及潜在业务提供新路径,为公司提升对存量客户的服务质量提供新思路,增强客户黏性,促成存量客户的增量业务落地。

2023年5月上线的长城长缨APP,作为科创金融智慧生态平台3.0版本,实现了以下几方面对接服务:一是科创企业可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产业和资金的对接,有望彻底解决科创企业缺场景、缺资金等痛点;二是金融机构可快速了解科创企业的技术和价值,完成股权投资;三是助力产业对接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园的合作模式进行扩产和落地;四是为企业提供专家服务,帮助产业对接华能专家服务实现技术突破。

2.为服务客户创造新价值

科创金融港通过专家服务、技术交流、产业咨询、产业链协同等产业服务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新的技术路径、新的管理模式,为客户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应用创造新价值;通过生态圈合作伙伴的服务为华能集团产业链科创企业搭建沟通新渠道,满足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投融资服务、地方政府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类需求,为客户创造综合金融服务价值;通过平台上企业信息的展示和宣传,接触生态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提升品牌价值。

3.为一站式服务拓展新商机

在海量企业中,通过产融服务新模式,长城证券各业务线和华能资本系统内各股权投资机构均能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找到新商机,并有力推进业务落地。例如通过科创金融港,长城证券已实现对产业链科创企业开展股权投资、提供辅导上市服务、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等业务,同时也助力华能集团区域分公司扩充产业合作伙伴。

4.为协同管理提供新工具

长城证券科创金融港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和管理潮流,以内部员工协同平台和长城长缨APP为对内、对外客户服务载体,为长城证券增加了产融服务的新工具,大大提升了客户服务效率和内部管理效率。

(二)产融服务新模式重点成效

科创金融港聚焦华能集团产业资源,面向产业核心技术和补链、稳链、延长链需求,结合长城证券自身发展情况,坚持开发和维护集团产业链中小科创企业群体,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开发和维护生态伙伴,通过产业赋能助力金融业务转化,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有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将是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城证券将坚持“从金融中来,到产业中去”,聚焦华能集团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外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生态资源,依托金融科技手段促进金融服务更广泛、更深入地嵌入到各个业务场景中,构建产业赋能科创金融生态圈,深耕产融协同创新产品,锻造凝练长城特色化的核心品牌。

THE END
1.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宣贯实施工作方案.docx一、宣贯目标按照“广泛宣传、提升认知、统筹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宣贯实施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的内涵及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切实推动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确保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促进集团公司早日建成研发、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3/6034154023004105.shtm
2.国企制订“十五五”规划需要关注的五个重点“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是实现2035远期目标承上启下的五年,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作为国家战略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向上需要承接国家各层面、各领域战略规划及战略目标分解和任务实施,向下需要牵引企业内部各层级、各业务领域顶层设计与经营发展,其“十五五”规划的编制不仅是企业自身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更是https://www.cnpre.com/sadclist/newsshow.php?id=1843090
3.万字长文详解国企“十四五”规划的战略落地与实施路径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很多企业将按照各自的“十四五”规划开展战略规划的落地准备工作,保证企业按照规划的路线实现发展目标。 然而规划的落地实施往往会遇到实际困难。有研究表明,约70%的公司都存在战略执行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咨询经验总结,发现有三大障碍使战略规划“悬在高空”: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545939_1022609371.html
4.中核集团战略规划部以战略思维推动集团“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集团公司综合规划全面贯彻党中央精神,结合核工业实际,在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等方面对相关精神内容均有所体现,在发展目标、主责主业、企业治理等主要内容中也均阐述了相关精神落实和任务安排情况。 二是准确把握“十四五”阶段特征,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根据集团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综合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的https://power.in-en.com/html/power-2387561.shtml
5.集团要闻中国电科召开“十四五”战略规划务虚会10月11日,中国电科在京召开集团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务虚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立足集团“三大定位”,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研讨“十四五”及 2022 年重点任务和工作思路。 http://www.45inst.com/news_1/1042851173686792192.html
6.扬帆“十四五”规划绘蓝图中铁建设坚持战略引领由公司分管领导带队前往二级单位开展“十四五”规划宣贯暨二级单位“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督导,对各单位上报的战略规划初稿进行集中评审,组织召开二级单位“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督导会,不断提升二级单位规划编制水平。 2.抓好贯彻落实,持续加强战略思维能力提升 https://www.jzsbs.com/info.html?cid=17199
7.资讯交行优化集团战略和“十四五”规划,扎实稳步实施,“数字化新交行”建设持续推进,发展动能得到优化提升。交行抓紧抓实疫情防控,构筑起守护安全、保障运营的坚固防线,无数交行人在大战大考面前扛得起、豁得出、顶得住、打得赢。交行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以刮骨疗http://www.bankcomm.com/BankCommSite/shtml/jykj/cn/2601303/2601336/2601513/list.shtml
8.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要闻公司召开“十四五”规划宣贯会议1月21日,公司在京召开“十四五”规划宣贯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和“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出席并讲话;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斌,公司领导李燕明、刘源、杨良出席会议。https://www.powerchina.cn/art/2022/1/21/art_7440_1308361.html
9.升本迎评提质增效奋力树起民航职业教育旗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服务以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一流的无人机应用人才培养高地,积极构建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月5日下午,学校党委徐戊填书记、解根怀校长带队,赴丰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学校办公室、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无https://www.gcac.edu.cn/sites/Satellite?c=Article_C&cid=1533204597267&pagename=mh%2FArticle_C%2FmhcnArticleLay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