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是作家艺术感觉与现实生活冲撞的颤音
——评赵峰长篇小说《羊肉馆》
作者:
十月的一天,偶去麟游县的环城羊肉馆吃泡馍,走到柜台前,看见一位年轻的服务员正在翻看一本厚厚的书,瞟了一眼,书是崭新的。我不禁心里感慨:现在还有谁在读书呀?我是个寡闻的人,在饭馆里只见过一边跑堂端饭,一边给放学后的孩子辅导作业的爱心妈妈,却没见过坐在吧台上专心阅读一本书的服务员。坐下吃饭时,偶记起麟游县一个叫赵峰的作家写了部长篇小说《羊肉馆》,但没读过。于是,从直觉上认定这本书有可能就是《羊肉馆》,随便问那个读书的服务员,果真如此。服务员招呼一声,挑帘从操作间走出一位浓眉大眼、长得很攒劲的年轻人,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赵峰,书是他写的,原来赵峰就是环城羊肉馆的老板,我瞬间有点发愣。我和他刚攀谈了一会儿,门里就有客人进来,为了不打搅他的生意,待他送我一本《羊肉馆》后,我就匆匆离开了,临出门,他谦逊地笑笑,叮我看后提提意见,由于书还没读过,心里发虚,只囫囵着答应了一下。
利用国庆假期,我以每天三、四章的速度来完成当日的阅读量,搞得像上班一样,大概半个月,总算对他的这部作品有了轮廓式的了解,第一次阅读完成后,又开始了二次阅读,这一回,速度慢下来了,不敢开快车,因为我对这部作品再次阅读的定位是精读和品读。第二次阅读的过程无疑是愉快的,也是我对这部小说全景式的俯瞰和解剖。就作品而言,它符合长篇小说容量大、情节复杂多变、人物众多、挖掘人性深刻的艺术创作特色,以此来衡量,这部作品的创作当然是成功的了。纵观麟游县的文学创作现状,在地域文化的范畴上,这部作品填补了当前麟游文学界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空白,是新时代具有历程碑意义上的长篇佳作,从我的视野里看到,赵峰是继麟游籍已逝老作家李希平《狗剩》之后出版长篇小说的第二人。
影视用画面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文学作品却是语言的艺术,要用语言达到像影视那样对人物塑造的效果,并能深入读者的内心,可见,除了语言只有语言。若要要以更高的要求来阅读这部作品的话,略显不足的是:它的语言在叙事表达上平实有余,艺术性尚欠,平实应该是建立在艺术性基础之上的平实;部分人物对话有失身份之嫌,这对塑造人物形象上造成了损伤;小说结尾对人物命运的走向交待略显唐突,着笔有所惜墨。对一个尝试着写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作者,上述的话语末免有吹毛求疵之嫌。以我的里解,凡真诚的话大多不中听,但却中用,本着对作者和作品的偏爱与欣赏,说出来一吐为快,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我们最终相信的是大多数读者的眼光。好在赵作家的第二部长篇《司机》已经长途跋涉到达终点站,他多次背起铺盖跟随县剧团转碾陕甘两省下乡体验生活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秦腔人生》也落下了幕布,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写得更好了,在文学艺术这方湛蓝的天空里,仰视着他飞得更高更远。
成稿于2024年10月23日霜降
作者简介:田慧学,麟游县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宝鸡作家协会会员、麟游县作家协会理事,曾在《宝鸡日报》等省、市各类报刊发表作品130余篇,作品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