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资料整理、编码、录入和清理第一节资料的整理第二节资料的编码第三节资料的录入第四节资料的清理思考题第一节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是对调查形成的各类资料进行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的工作,以使资料条理化和系统化,是后续资料编码、录入和清理的基础。一、资料整理的一般原则(一)真实(二)标准(三)完整(四)简明(五)新颖二、文字资料的整理文字资料主要包括文献调查的材料、观察记录、访问记录等。文字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资料审查和资料分类两项内容。(一)资料审查
审查,是指对文字资料是否准确、是否齐备进行审阅检查。准确性审查主要可以采用计算检查或逻辑检查的方法来检验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齐备性审查重点检查各项调查资料是否及时取得、调查项目的各项数据是否全面完整、是否有空缺或遗漏。对不准确或不齐备的资料必须进行必要的修订或补充。
文字资料的合格性审查,主要是审查文字资料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调查资料中,如果调查指标的理解错误、计算公式不正确、计量单位不统一,或者回答不完整、不符合要求,那么这些都应列为不合格的调查资料。
对于不真实或不合格的调查资料,一般应进行补充调查,使之成为真实、合格的资料。无法进行补充调查的资料,就应该弃之不用,以免影响调查资料的真实性。(二)资料分类文字资料的分类是根据文字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从而将纷繁复杂的资料进行区分。分类是否正确,取决于分类标准是否科学。分类标准的确定,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例如,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农业人口的比重,不应以农业人口的户口所在地(乡村或城镇)为主要根据,而应以劳动者从事的主要行业为标准。文字资料的分类应遵循两条原则,即互斥性原则和完备性原则。互斥性原则是指同一条资料只能归于一类,而不能再归于他类。完备性原则是指每一条资料都要有所归属,分类的结果必须把全部资料包括进去。按照如上分类原则,文字资料可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调查前分类,另一种是调查后分类。前者是指收集调查之前,即按照事物或现象的类别设计调查指标,再按分类指标收集和整理资料。后者是指收集调查资料之后,再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将资料分别归类。三、数字资料的整理
数字检验是数字资料整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字资料的整理一般是靠有经验的调研人员对资料进行检查判断的,因为这个阶段的资料还没有录入,所以数字检验一般是针对调查问卷、统计报告等原始资料进行的整理。
数字检验主要是检查、验证各种数字资料是否完整和准确。完整性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数字表格的填报是否齐全、表格的答案是否完整等。准确性就检验主要是检查数字资料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数字计算是否正确等。一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来检验数字资料的准确性。
人。A2.您家住房的面积是
。方法2:编码表见表13.12。表13.12多项式有序多选题条(有限选项)的编码表格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