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
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一、回购股份的基本情况
公司分别于2024年5月17日、2024年6月7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稳定股价措施暨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进行股份回购,用于减少注册资本,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9.24元/股(含),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4,000万元(含),回购期限为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6个月内。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5月21日、2024年6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丛麟科技关于稳定股价措施暨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14)、《丛麟科技关于稳定股价措施暨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回购报告书》(公告编号:2024-023)。
二、回购股份的进展情况
2024年7月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25,000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18%,购买的最高价为16.05元/股,最低价为15.82元/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399,428.32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本次回购股份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公司回购股份方案。
三、其他事项
特此公告。
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4年7月2日
证券代码:688370证券简称:丛麟科技公告编号:2024-025
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
进展公告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尚未开始实施股份回购。
证券代码:688370证券简称:丛麟科技公告编号:2024-024
关于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
回复公告
一、关于业绩下滑
1、根据年报,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479.76万元、8,836.24万元,分别同比下滑13.42%、49.5%。根据一季报,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7.14%、38.12%,公司业绩下滑呈持续趋势。公司在年报中解释公司收入下滑原因部分称“制造业……出现了阶段性产废数量减少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核准危废经营资质快速增长,区域省份出现产能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愈发激烈”。
【回复】
一、公司回复
(一)结合公司业务所在地产废数量、危废产能情况、核准危废经营资质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具体说明公司所处行业受上述因素影响,供需变化、处置价格变化的情况
公司业务分布于上海、江苏、山东、山西地区,近年来,除上海区域较为平稳外,其他区域子公司危废处置价格均呈下降趋势,具体如下:
单位:元/吨
注:夏县众为于2021年12月取得危废处置产能,2021年未实际处置危废。
除上海地区外,山东、江苏等地区呈现出区域性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过往年度,在国家对危废处置行业大力扶持的政策驱动下,危废处置产能大幅提升,市场竞争程度明显加剧。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上游制造业开工率不足影响,危废处置行业客户付费意愿和能力减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存在开工不足的情况,2023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程度低于历史中枢水平。
(1)上海市
根据《上海市2023年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2023年上海市产生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为170.40万吨,同比减少3.40%。上海地区核准危废经营资质的企业共有38家,同比增加18.75%;合计危废处置产能(核准收集利用处置贮存能力)约161.40万吨/年,同比增加8.47%。
上海地区危废处置产能和危废产生数量接近,但危废处置产能扩张速度高于产废量。
(2)江苏省
根据《2022年度江苏省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2年江苏省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46.51万吨,同比增加12.73%;全省具备集中式危废处理能力的企业共有369家,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量648.42万吨(其中处置利用往年贮存量10.0万吨),同比增加12.84%。
根据《2023年度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截至2023年底,江苏省无害焚烧处置能力229.5万吨/年,填埋处置能力77万吨/年,合计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306.5万吨/年(包括焚烧处置能力和填埋处置能力,未包括资源化利用等收集利用能力),同比增长13.8%。根据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显示,截至目前,江苏省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732家。
江苏地区危废处置量高于危废产生量,且增幅接近,当地危废处理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3)山东省
根据《山东统计年鉴》,山东省2022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109.0万吨(初步统计数据),同比增加14.67%;山东省2022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为1,135.9万吨,同比增加12.67%。
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山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颁发情况》,截至2023年末,山东省拥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647家,同比增加10.22%;合计核准危废处置产能约为2,817.72万吨/年,同比增长17.66%。
山东地区危废处置量高于危废产生量,且核准危废处置产能更高,整体呈现危废处置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
(4)山西省
根据《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省2022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83.4万吨(初步统计数据),同比增加1.56%;山西省2022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为381.6万吨,同比增加1.49%。山西地区危废处置量与危废产生量接近,整体市场供需比较平衡。
综上,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上游制造业开工率不足影响,公司业务所在地危废处理产能持续快速增长,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区域性危废处理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较低,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程度明显加剧。
1、结合公司分业务危废处置量、处置价格、产能、产能利用率的变化情况,量化分析公司本期各项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具体原因
公司2022和2023年分业务的危废处置量、处置价格、产能、产能利用率、分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变化情况如下:
单位:万吨、万元、元/吨
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危废处理行业面临供过于求和业内激烈竞争的挑战,危废处置单价短期内呈下降趋势。公司本期无害化处置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42%,主要系危废处置价格同比下降13.33%。公司本期资源化利用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17%,主要系上海本地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处置量同比下降7.86%。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公司本期归母净利润下滑8,761.24万元,主要系危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无害化处置价格及资源化处置量下降,且考虑子公司山东环沃亏损的经营情况,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25.11万元。
2023年,超越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增加24.86%,归母净亏损1.20亿元。超越科技危废处置业务收入中,焚烧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4.60%,主要系焚烧类业务处置价格同比下降18.35%;填埋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4.87%,主要系填埋数量同比下降22.96%。
2023年,东江环保营业收入40.22亿元,同比增加3.71%,归母净亏损7.50亿元。东江环保工业危废处置处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4.92%,工业危废资源化利用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69%。
综上,受宏观经济及行业因素影响,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遭遇了经营困难,分业务的收入、价格、数量变动与公司对应指标较为一致。
1、结合公司业务所在地竞争格局、公司市场份额及近三年变化情况,说明公司市场地位是否发生较大变化
根据公司业务所在地的产废量和公司实际处理危废量测算,近年来,公司在各地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下:
单位:万吨
注1:江苏、山东、山西等地关于2023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的统计年鉴数据未披露;
注2:夏县众为于2021年12月取得危废处置产能,2021年未实际处置危废。
如上表所示,上海区域的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保持了较高的市占率;江苏、山东、山西的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公司在上海、江苏、山东、山西等区域的危废处置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公司市场地位未发生重大变化。
上海地区是公司核心业务所在区域。2023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亿元,其中,上海地区收入为5.33亿元,占比约84%。子公司上海天汉作为上海地区危废处理的龙头企业,在上海地区可处理32大类危险废物,覆盖上海地区可处理大类的70%以上,可资源化利用25大类危险废物,其核准危废处置利用能力位居上海地区第一位;以核准年度危废处理吨数计量,上海天汉处理能力为23万吨/年,领先上海地区其他危险废物处置企业。
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区域内危废处理企业以年处理吨数计量前十名如下:
注:以“只”计的为“废弃包装容器”
由此可见,公司子公司上海天汉继续保持在上海市危废处置利用企业头部序列,公司在上海、江苏、山东、山西等区域的危废处置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公司市场地位未发生明显变化。
根据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从危废处理行业需求端看,2023年全国约有7.7万家单位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10吨及以上,申报产生约1.1亿吨危险废物;未来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统计口径的日趋完善处理量将越发接近真实水平,仍将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从供给端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约有3,600家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单位,集中利用处置能力约2.1亿吨/年。因此,目前国内整体危废产量仅占总处理能力的一半,即便产生的危废全部处理完毕,危废处理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50%。行业整体处于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的状态,进而影响危废处理价格呈下降趋势,加速行业内中小规模企业出清。
(1)认清市场严峻形势,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在新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公司将加快募投项目落地及优势区域项目的扩建,扩建项目力争年内开工,以此巩固公司在区域上的规模优势和市场主动权。并且公司各子公司在保障无害化业务优势的同时,通过技术、生产等部门的支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优势、运营优势承接高风险、难处理的无害化业务,完成了高危物料的专项清运工作,提升客户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客户解决“卡脖子”难题。
此外,公司还特别注重培养市场拓展团队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组织多场业务专项培训、危废各类政策解读等多样化课程,确保业务人员在理论上、实际工作经验方面都得到能力上的提升,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2)坚持精细化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水平
公司自推行“降本增效”管理理念以来,通过组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意识,让员工认识到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目前公司各部门员工已将降本增效化为主动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均有所体现。
(3)坚持技术创新,助力内生与外延发展并重
公司始终把技术创新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研发创新。目前,公司已建立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的研发创新平台。
(4)升级信息化平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的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是一项全面、集成式的管理系统,整合了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企业各个部门的各种数据和业务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精益的运营管理,提高企业内部协作和外部客户服务能力,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公司统一管理各子公司的业务数据和信息,有利于让公司高层快速、准确地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及形式,便于内部决策。
公司目前对财务标准模块进行了迁移,完成了财务结算系统、业务结算系统、OA办公系统整体平台化、数字化升级;同时,在实现财务基础结算功能基础上,为集团合同管理、进销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仓储、销售模块等业务标准化打下基础,初步实现全面预算信息化雏形。数字化平台升级后,改善了公司的运营机制,提高了公司的运转效率,通过数字化、在线化、可视化,全方位提升管控效率。
(四)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业务所在地部分区域危废处理产能扩张较快,行业内新增较多参与者。随着业内公司数量增长,行业内竞争程度加剧,进而导致危废处理价格下降,对公司收入和利润会产生不利影响。
2、宏观经济环境的风险
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当经济衰退,上游制造业企业开工不足且业绩下滑时,产生的危废数量会相应减少,这会影响危废处理企业接收的危废量,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波动甚至下滑的影响。
二、持续督导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2、获取各子公司最近三年分业务收入、成本、危废处置产能、危废处置数量等数据,分析其变动趋势及变化原因;
3、查阅公司同行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等公告,分析同行业公司危废处置量、处置价格、产能、产能利用率、分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与公司进行对比分析;
4、对公司管理层访谈,了解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市场竞争情况及公司为应对当前市场变化采取的应对措施;
5、查阅公司2023年度报告、2024年一季度报告等披露文件。
(二)核查意见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中信证券认为:
1、公司已说明业务所在地存在区域性核准危废处置产能快速扩张,并超过当地危废产量的情况。受该等因素影响,公司面临业务所在地出现区域性产能供大于求、竞争加剧的局面,公司所在地危废处置价格呈下降趋势。
2、根据年报,2023年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为37.22%,同比减少7.73个百分点,2022年销售毛利率同比减少4.18个百分点。分产品数据显示,2023年无害化处置业务、资源化处置业务销售毛利率分别同比减少9.54个、4.21个百分点;分地区数据显示,公司上海地区销售毛利率为52.27%,同比减少1.31个百分点,非上海地区销售毛利率为-41.59%,同比减少49.20个百分点。
(一)结合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处置两项主营业务的经营特点、行业环境、补贴政策、处置价格、成本变动、同行业可比公司业务情况等,分析销售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具体原因
2022年和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如上表所示,2023年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为37.22%,同比减少7.73个百分点,其中无害化处置业务、资源化处置业务销售毛利率分别同比减少9.54个、4.21个百分点,公司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分析如下:
1、危废行业具有建设周期长,前期建设投入大,处置能力受服务半径限制,价格受区域供需影响大的特点
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环保法等政策从法律层面推动危废处理行业发展,行业逐步规范化促进了潜在需求,大型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纷纷进军危废处理领域,随着近年来项目陆续投产,市场竞争逐渐加剧。此外,危废处置项目受到处置能力覆盖半径限制,且近年来危废跨省转移并不通畅,进一步加大了区域供需情况对危废处置价格的影响。
2、危废行业高度市场化,无政府补贴,危废价格受市场供需驱动,危废价格下降导致销售毛利率下降
相较其他环保细分行业,危废处理行业是一个强监管但高度市场化的环保子行业。危废处理行业的客户高度市场化,其主要客户为产生危废的各类工业企业和研发机构,有权自主选择危废处理企业,双方合同期限根据危废经营许可有效期签署,实践中多为一年一签。危废处置价格由产废单位和危废处理企业双方协商确定,非政府指定价格,无政府补贴,价格受市场供需驱动高度市场化。
从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特点来看,由于危废资源化工艺可以从危废中提炼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产物,从而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增量,所以企业对于资源化利用产能的投资意愿较强,未来扩展潜能较大。无害化处置作为资源化利用的补充处理方式将长期存在,但技术成熟度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公司无害化处置毛利率下降幅度更高。
3、公司处置价格持续下降,固定资产折旧与运费增加进一步降低毛利率
2022年至2023年,公司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价格、单位成本及成本主要明细如下:
2023年,公司无害化处置单价从3,634.09元/吨下降到3,149.68元/吨,下降明显,资源化收入单价较为稳定。2023年,公司资源化单位成本从3,101.90元/吨上升至3,272.69元/吨,无害化单位成本较为稳定。2023年,公司资源化处置单位成本较2022年度增长170.79元/吨,主要系折旧以及运费增加所致。其中,折旧主要系募投项目投产,产能尚处于爬坡期的折旧金额较高,运费上升主要系山东环沃和夏县众为主动提升客户服务半径,危废运输调配增加所致。
综上,公司危废处置单价下降的同时固定资产折旧以及运费上升,从而导致毛利率下降。
4、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同行业上市公司危废处置业务毛利率情况如下:
注:超越科技业务收入包括电子废物处置、危险废物处置以及汽车拆解业务,选择其危险废物处置业务进行比较;东江环保业务收入包括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废物处理处置以及稀贵金属回收利用业务,选择其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工业废物处理处置业务合计金额进行比较。
由上表可知,由于危废处理市场出现上游工业企业开工不足,供过于求和激烈竞争的挑战的情形,导致公司危废处理价格有所下滑,叠加报告期内新建项目产能处于爬升期,导致单位成本有所上升。因此,综合毛利率亦出现下降,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下降趋势较为一致,整体毛利率情况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综合上述影响,公司销售毛利率下降,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处理价格有所下滑,同时新增产能尚处于爬坡期,固定资产折旧进一步降低毛利率表现。
2022年和2023年,公司非上海地区经营情况如下:
2022年和2023年,公司非上海地区营业收入为13,626.62万元和10,174.02万元,其中无害化处置收入为13,626.62万元和9,838.09万元,2023年山东环沃新增资源化利用产能,实现收入为335.93万元。非上海地区整体毛利率为-41.59%,较上年同比下降49.20%,其中子公司山东环沃以及盐城源顺亏损较多。对于非上海地区经营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竞争格局情况
分地区来看,根据《山东统计年鉴》,山东省2022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109.0万吨(初步统计数据),同比增加14.67%;山东省2022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为1,135.9万吨,同比增加12.67%。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山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颁发情况》,截至2023年末,山东省拥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647家,同比增加60家;合计核准危废处置产能约为2,817.72万吨/年,同比增长17.66%。山东省核准危废处置产能高于危废产生量,由于产能过剩,山东危废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导致一些企业面临低价竞争、原料获取困难等问题。根据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统计,山东省危废焚烧物料价格大幅下降,从2020年的2,000-5,000元/吨降至2023年的500-3,000元/吨不等。
根据《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省2022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83.4万吨(初步统计数据),同比增加1.56%;山西省2022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为381.6万吨,同比增加1.49%。整体来看,山西省的危险废物处置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危废企业数量较少,且处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处置方式主要为废弃物再回收利用、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及安全填埋。
综上所述,山东、山西、江苏三省在危废处理行业的竞争格局各有特点,其中山东省产能过剩最为严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报告期内山东环沃毛利率下降幅度最大,造成亏损较多。
2、产能利用率情况
截至2023年末,公司非上海区域共有4个项目子公司,各项目子公司2022年度及2023年度的产能情况如下:
单位:万吨/年
各项目子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产能利用率变化情况如下:
非上海区域4个项目子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夏县众为
2022年和2023年,夏县众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97%和42.10%,呈现快速爬升的情形,主要系夏县众为于2021年12月获取无害化处置4.5万吨(填埋3万吨/年、焚烧1.5万吨/年)产能,其中焚烧线于2022年6月点火运营,产能处于爬升期,产能利用率有所增加。
(2)盐城源顺
盐城源顺于2018年10月获取无害化处置1.5万吨资质,2022年和2023年,盐城源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0.41%和95.28%,目前焚烧炉接近满负荷状态。
(3)蓬莱蓝天
蓬莱蓝天于2020年11月获取试营业批复,无害化资质1万吨/年。2022年和2023年,蓬莱蓝天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25%和57.14%,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主要系蓬莱蓝天全部产能均为填埋,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具备较强的稀缺性,一旦填满无法进行替换,从长远战略考虑,公司战略性管控填埋量。
(4)山东环沃
综上所述,从产能利用率来看,夏县众为、盐城源顺以及蓬莱蓝天均保持较高产能利用率,山东环沃由于本期资源化产能投产尚处于爬坡阶段,导致产能利用率较低,无法弥补募投项目的折旧成本,因此本期毛利率下降较多。
3、主要客户情况
各项目子公司2022年度及2023年度的前五大客户情况如下:
2022年和2023年,夏县众为前五大客户变化较大,除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外,整体交易金额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公司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交易主体包括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阳煤丰喜泉稷能源有限公司、山西阳煤千军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主要交易主体为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因为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尚有大额应收账款未予结清,公司出于谨慎对合作规模有所收缩,导致公司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之间整体业务往来金额减少。
2022年和2023年,盐城源顺前五大客户结构较为稳定,其中,滨海三甬药业化学有限公司主要系当地工业园区对园区企业危废产生情况进行整体管控,公司可获取的危废量减少,因此业务往来金额下降。
2022年和2023年,蓬莱蓝天前五大客户变化较大,除莱州海康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外,其余客户规模较小金额均在100万元以下。自2022年以来公司与莱州海康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开展生活垃圾飞灰应急处置业务合作,业务往来金额上升。
2022年和2023年,山东环沃前五大客户变化较大,同时整体金额呈现下降趋势,山东地区危废行业目前处于“产能过剩、量价齐跌、成本倒挂”的行业竞争加剧阶段,因此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从客户情况来看,盐城源顺客户粘性较强;蓬莱蓝天和夏县众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客户变化较大;山东环沃主要客户变化较大,同时整体金额呈现下降趋势。
4、成本结构情况
2022年和2023年,非上海地区各子公司成本结构如下:
2023年山东环沃折旧及水电费上升较多,主要系募投项目部分投产,设计负荷用电量扩容新增变压器导致固定能源费用同比增长以及折旧增长所致;夏县众位折旧以及运费上升较多,主要系募投项目折旧上升以及客户服务半径提升,危废运输调配增加所致,上述成本上升导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
非上海地区各子公司固定成本主要由人工、折旧和能源消耗组成,固定成本构成如下:
扣除固定成本后,非上海地区各子公司业务收入能覆盖变动成本,毛利为正,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综上,非上海地区各子公司承接危废处置业务能够部分覆盖固定成本开支,同时由于募投项目新投产,公司亦需要接收危废进行处置,逐步使产能爬坡,因此承接上述业务具有合理性。
5、处置价格变动情况
各项目子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处置价格变化情况如下:
2022年和2023年,夏县众为无害化处置价格下降较多,主要系2023年公司无害化处置中填埋业务占比由8.62%上升至45.05%,相较于焚烧业务,填埋业务单价较低,导致整体无害化处置价格下降。山东环沃及盐城源顺无害化处置价格持续下降,主要系当地危废行业竞争激烈,无害化处置价格持续下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