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是个大金矿,可垂直App能分得几杯羹?

运动康复是个大金矿,可垂直App能分得几杯羹?

目前来看,运动康复App更多还是线下运动康复产业的补充和衍生品,距离独立生存和盈利,还需要商业模式的更多拓展。

今年5月18日,AT亚超力集团研发推出的医患互连APP“AT在线”上线公测(包括医生端、患者端和康复师端);不久前,深圳创感科技上线了小程序步姿专家。在这两个新生产品中,前者希望解决的痛点是医生“无法很好跟进患者”、患者“无法远程评估和康复”、康复师“无法更好地了解临床医嘱”,而后者试图通过足部传感器及拍照收集数据结合云端算法作步态及体态检测并给出基础方案。

两种分类

如果以比较传统的分类方式,按照功能划分,目前康复App或小程序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1.问诊类:帮助患者寻医问药,线上问诊

2.治疗类:针对康复训练模块的家庭应用

3.工具类:方便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工作的工具

4.知识学习类:主要针对医生、康复师查询、学习专业知识

在这四种分类中,以线上问诊为核心功能的App并不多,比如AT在线的患者端,患者可以选择医生提问,与春雨医生在2012年刚推出时采用免费问诊不同,目前AT在线的问诊分为99元一题的付费问答和1999元/年的私人医生服务两种选择。此外,工具类以康复需要用到的量角器、节拍器等为主,这样的App通常应用范围较广,并不仅针对康复人群。在运动康复的App或小程序中,通常会以问诊或治疗为核心功能,二者可能兼而有之,并且通常都会辅以量角等工具丰富功能性。

▲AT在线的问诊页面

治疗类康复App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定位,通常会以问卷、拍照或硬件设备连接的方式,通过后台算法给出一些运动方案,多数以视频内容为主,辅以运动记录、运动管理、康复知识等功能,用户跟着视频中的动作练习以达到一定的康复或预防效果。这类App或小程序包括WELL健康、帮你、Recova、术康、体创动力、步姿专家等。

知识学习类目前在国内较少出现,在美国就有这样的软件。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医学博士后苗欣的手机里装着一套六个名为“CPR”的App。在Appstore中,这些App的单个售价高达128元人民币,对于医生和康复师来说,这种产品一定程度上属于刚需,哪怕较高额的下载费用也基本能够承受。

事实上,另一种分类模式可能更好的展现运动康复App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即按照研发推广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

有线下门店的康复机构或医疗机构:是目前主要的康复App开发主体,AT、体创动力、术康在线下都有同名康复门店,帮你App的背后是莱茵运动康复中心,厦门国太亚医的上门康复(主打老年康复)

科技/互联网公司:创感科技的步姿专家,寻球科技的Recova、英康唯尔的WELL健康

医院:这一主体在康复App圈内非常少见,目前仅看到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与复旦大学移动应用实验室合作推出的康复助手,该应用仍时常有更新,不过它更面向的是更为全面的康复领域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康复App都没有脱离线下,而且甚至需要依靠线下。目前,少有康复App的团队依靠App能够独立生存,它们多在App之外有其他布局。

线上线下结合能否打通商业模式?

以体创动力为例,创始人李翔透露,目前体创的App只服务于自己门店的客户,作为针对慢性病的运动健康管理作为长期治疗手段中的一项服务。

除了康复机构和医院,研发步姿专家的创感科技最核心的内容是利用人体数据采集挖掘研发出一些衍生产品及服务,应用于医院康复科及足踝科、健康管理中心、运动私教、鞋企门店及军人作训等场景,这些都需要于线下生产、推广、销售结合。

▲帮你App介绍其线下业务,并发放体验名额

不过比起从医院和运动队、运动团体中获客的传统方式,线上平台能起到的作用依然非常有限。在App的红利逐渐消失、获客成本越来越大的今天,一个App的推广、运营成本,单纯靠一个线下康复中心可能很难支撑。

尽管如此,仍有线下机构对App的可能性有更高的期待,术康在开设门店前的2015年,就已经投入医疗App的研发,在2016年转向运动康复领域后,为了线上App获取、落实数据,术康开始在线下布局,目前在成都、上海、重庆开设了三家门店。这意味着,App是术康的“最高战略”,线下是其线上长远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目前,术康在总部成都拥有20多人的研发运营团队,任松青透露,术康App的前期成本很高,这背后是团队对其寄予的不小野心。

在术康App的电商业务中,有销售营养餐、运动设备、门诊治疗以及术康放在醒目位置推广的运动治疗+保险的服务。目前与华泰保险合作的售价1299元/年的糖尿病运动治疗+保险包销售是术康App试水与保险结合的商业模式,“如果线上使用我们治疗方案的5-10万付费用户,他们根据我们给出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案持续三个月,身体指标发生好的变化,未来我们的基数做到一定程度,就有跟保险合作的更多空间。”任松青说。

▲术康是少数有电商业务的App,其中包括保险、门店治疗方案和健康食品销售。

作为康复机构的运营者,源自在康复创始人李敬崴在看过上述所有康复App或小程序后,对Recova展露了最浓厚的兴趣。这个更像是康复界的Keep的App,以康复视频和打卡训练是其最为核心的业务,它的功能比较明晰,且视频位置比较突出。

“我们也会有拍摄视频供患者在家锻炼的计划,如果有第三方拍得准确、规范,讲解细致,我们是愿意付费的。”李敬崴说。而目前,服务于B端的康复App基本是空白。

▲在填写问卷之后,Recova首页推荐的视频训练和运动康复记录

李敬崴形容,康复App普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使用运动康复的人群还是少数且多是刚需,尚无法形成足够客观的流量,可以说,各家都还在摸索状态。

2017年9月懒熊体育举办的《懒熊FutureDay——运动康复掘金术》上,老鹰基金投资董事滕飞认为康复领域在四个方面有非常大的可能,第一,医师、康复师的服务工具;第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第三,视频化的内容;第四,可大量沉积数据的平台。这些内容与线上互联网都有诸多结合空间,在目前的康复App里也有初步体现,但都还需要深挖。

康复App发展难点

1.用户还需要教育

对中国用户来说,运动康复在线下也还是一个需要教育、培养的新事物。目前,选择康复的患者主要是刚需,在选择运动康复之前,他们多已尝试过其他恢复手段但未能康复。这类用户选择线下康复机构一般基于朋友或医师的推荐,获客主要靠运动康复机构逐渐积累起来的口碑,目前还较难通过App来取代。

2.提高医生的合作意愿

线上问诊的平台类App多需要医生的入驻,虽然已经有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产品的先例,但医生对入驻平台意愿的强烈度将决定这个App的发展——毕竟医生是问诊平台的核心稀缺资源。北医三院的苗欣告诉懒熊体育,目前还没有碰到特别好用的问诊工具,并且对她来说,“医院的病人已经太多了。”

3.提升规范化和专业度

春雨医生、丁香医生这样全面的医疗平台也有不少骨科医生、康复医师入驻,Keep这样的健身软件和一些跑步软件也都有提供部分运动康复内容,康复App除了面对细分领域的竞争对手,还将面对拥有更大知名度、更多流量的强势App分流。这就要求康复App靠垂直平台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去吸引患者。

▲Keep上也有小部分运动康复内容

而运动康复虽然有医学上标准的治疗方案,但它需要结合每个患者的情况给出针对患者的个性化服务,并且康复训练是需要进阶的,需要有细致的评估方案来承载,这些都对数据和分析提出挑战。

“康复是过程管理,家庭训练非常重要。但如果动作做不准、角度不准确、找不准发力感,训练可能效果打折,甚至可能因为代偿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根据问卷回答问题,可以给出训练方案,但对患者本身要求会比较高,精准性和线下评估也很难有可比性。”李敬崴表示。

如果不能在规范化和专业度上提升,康复App很难走得更远。

这是目前所有康复门店发展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所有康复App发展也势必面临的核心问题。可以说,以上三个问题的根源都在与康复行业的初级。

和其他行业互联网或许有机会颠覆线下不同,作为医疗体系内的一部分,运动康复这个中国市场的新兴事物还需要线下的稳扎稳打,当运动损伤、术后、慢性病患者们多数都体验过运动康复的效用、哪怕只是知道“运动康复”的存在时,线上的机会可能才会真正到来。

THE END
1.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及演进趋势深度分析报告精读互联网医疗需要始终以规范化服务为底线,制定质控制度,开创基于线上服务特征的标准或共识,以高质量的服务促进行业持续发展。此外,互联网医疗新型服务体系最终服务于患者,在此过程中需为各方合作伙伴助力,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023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行业面临着用户需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230a79ac6d8588f1d24f70640.html
2.AI赋能医药行业“青囊AI医药”落地2000家药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团队正在组建项目公司,加快推动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这也将是“兆言”大模型孵化出的首家项目公司。 夏旭华表示,接下来,团队还将加快“青囊AI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并陆续开发上线AI医疗客服机器人、AI辅助慢病管理系统、AI辅助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系统等,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http://www.cq.xinhuanet.com/20241211/b4a4ca8cb81e46a79da913ccace2abee/c.html
3.在线问诊小程序医药商城一站式开发源码搭建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无论是购物、消费还是寻求别的服务都更喜欢通过线上软件来实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通过线上问诊小程序咨询健康信息,方便快捷的解决问诊需求,深受用户喜欢,也为商家带来了更多商机。 有问诊小程序开发需求的朋友,可店家免费获取案例报价! http://176783629.b2b.11467.com/news/9498312.asp
4.观点教授/研究仅仅短短几年,中国就见证了智慧医疗的迅猛发展,也在此领域获得了卓著成果,然而实践智慧医疗的道路依然漫漫,除了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尝试和突破性创新,我们也期待看到智慧医疗越来越多地在基层运用,真正做到“慧”及大众。 倪剑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 孙宝红是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5113.html
5.互联网医疗软件开发:构建未来医疗服务的基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互联网医疗软件作为连接医生、患者和医疗资源的桥梁,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医疗服务的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互联网医疗软件的开发流程、关键技术及其在现代医疗服务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行业洞察和实用指南。 https://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52548209889280
6.男科诊疗白皮书:中国男人伤不起,线上新模式突破传统问诊瓶颈界面(三)寻医问诊囊括视频问诊和轻问诊,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依次提升 (四)互联网医院贯穿线上和线下医疗环境,商业模式逐渐清晰 (五)春雨港湾探索男性健康管理闭环,促进新互联网医疗模式生根发展 三、互联网男科诊疗已经市场检验,开始步入良性发展 (一)独立访客(UV)和页面访客(PV)保持稳定增长,线上男科诊疗逐步成熟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21841.html
7.5个方面,盘点“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互联网医疗产业分类同时,“线上保健中心”还能够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统筹计算,挑选出需要优先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而实现患者的自动分诊。 “健康小屋”配备了各种健康数据信息采集设备,用户可随时进行血糖、血压、体重、体脂率、心率和精神压力等健康指标的监测。 三、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商业模式 https://blog.csdn.net/u010199413/article/details/104319943
8.医疗商业计划书(精选5篇)六、盈利模式 1. 问诊服务咨询费:通过提供线上问诊服务收取咨询费。 2. 药品销售:通过销售药品获取利润。 3. 健康产品销售:销售健康相关产品,如保健品、医疗器械等。 4. 广告收入:在平台上投放广告,获取广告收入。 七、融资计划 计划融资800万,出让20%的股份。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业务拓展、市场推广和团队完善https://www.ruiwen.com/shangyejihuashu/8193770.html
9.#1春雨医生:从线上问诊数量来看疫情还无缩窄趋势”丨「疫情中的公司觉得它的商业模式是是这样子的 那好大夫跟我们比较像 就是专注问诊 但好大夫他们的优势是 好大夫实际上在PC 年代就有了 就是不在移动互联网 不带手机的年代 他们就在了 所以他们的优势在那个时候 呃 就是借助电话问诊是他们非常强的一个业务能力 https://www.kugou.com/mixsong/4ro79efb.html
10.深度报告丨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2016)(1)网络轻问诊的创业窗口期即将关闭 轻问诊在商业模式上一直找不到较合理的变现模式,咨询付费规模小、增值服务等其它收费模式转化率低,完整的商业闭环难以形成,平台无法单纯依靠线上模式来支撑长期发展,亟需找到一种新的延展模式。 (2)建立完整商业闭环需要以线下实体为起点 https://www.iyiou.com/news/2016111634542
11.评测:2020互联网医疗产品:阿里降VS平安好医生从上线时间来看,阿里健康是早于平安好医生上线的,但早期的阿里健康各方面都未成型,以至于平安好医生后来居上。 从市场定位来说,平安好医生定位是在线医疗服务平台,阿里健康是医药电商平台。 但从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来看,二者似乎并无太大差别。主流业务都侧重在在线购药和在线问诊。商业模式均是B2C+B2B+O2O模式,在线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76188178&efid=RFN3_vixk5BPR5K63OlJ1w
12.春雨医生线上问诊业务分拆备战上市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对财新记者表示,春雨医生的主营业务线上问诊已经有了较好的盈利能力,上市规划明确可期。 春雨医生创立于2011年7月,是中国最大的移动医患交流平台之一。根据春雨医生公布的数据,平台迄今集聚了9200万名激活用户、拥有41万名公立二甲医院以上的专业医生,每天33万个医疗问题。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article/84236/
13.线上问诊数量激增互联网医疗多重优势凸显政策加持开启行业风口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领域新模式,在流程优化、数据支持、破除医疗服务时空壁垒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首先是针对患者、医生、医院这一三角关系产生的痛点,就诊流程可以得到优化;其次,数据支持上,互联网医疗可以积累并且利用海量的医疗数据。最后,从时间角度上看,医生可以利用自身闲置时间进行线上诊疗;空间上,医生可以进行远程会https://m.cls.cn/detail/435650
14.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报告》认为,保险机构要在产品和服务供给、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和线上风控能力等方面持续提升。面向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空间巨大,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围绕客户真实需求,必将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形成创新发展模式,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百姓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报告全文如下:https://wap.iachina.cn/art/2022/9/27/art_22_106400.html
15.糖尿病管理做了很多年,为什么患者就是不愿买单?2017年开始,糖医生抛弃了单纯的线上流量获取C端用户做大规模的思路,转而在线下收购了一家做糖尿病管理的实体机构,聘请了全职、专业学医的糖尿病管理师,采取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模式来做糖尿病综合管理。“有了线上的轻问诊、数据管理等服务,线下服务做起来更便捷。”糖医生联合创始人的徐锋说道。 https://www.tmtpost.com/406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