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思维、营销、渠道、竞争格局”上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改变。但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解决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问题时,也同时带来了各种负面信息的大肆传播。
管清友认为,互联网并没有使得不同社会群体间更加容易达成共识,而是相反,社会的分层更加严重,甚至可以说不是利益不可调和,而是价值观、理念不可调和,更容易产生更多非理性行为。
从商业角度来看,互联网虽然没有人力、物力的开支以及租赁店面成本开支,进一步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但它也同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以电商为例,刘强东认为,电商带来了1000万人就业,那么传统行业就有2000万人失业,是懂互联网的人正在抢走不懂互联网的夫妻店的饭碗。
而且,随着“多平台、多触点、低红利”的互联网市场成型,互联网的劣势开始真正凸显。获客成本的激增让线上线下、实体和虚拟经济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有流量但没有体验的互联网经济更难拉动复购和建立信任。
于是,这场竞争有了新的交锋点。私域概念的火热,意味着互联网开始真正将用户当作客户而不只是流量,而线下企业也意识到用户背后的数据和流量价值。
私域带来了线上线下、实体和虚拟经济的全面融合,但你真的懂私域运营的方法论吗?
昨天,天猫X德勤发布了FAST营销方法论白皮书。由于淘系生态在线上互联网战场的代表性定位,所以我们也可以将这套方法论,理解为基于平台商立场的私域布局。
线上和线下虽然正在融合,但商业中的价值流通却要分高低。对于线下经营者而言,更应找到自己的一套私域方法论,否则便会陷入商业立场错位的境况。
以下是有关报告观点的主要内容:
最近几年,随着平台业务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线上各类新业务新场景的崛起,以及企业DTC(DirectToCustomer,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转型热潮的兴起,企业直接触达用户的场景越来越丰富。
不过,场景的碎片化带来了营销成本激增问题,也很少有企业有足够的营销资金来实现全平台、全场景的公域流量互通。于是,私域的诞生正是解决了在公域全场景用户获取的成本问题。
通过做好大促前的蓄水、沉淀用户关系、提升私域场引力、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等一系列的私域运营手段,企业或品牌可以找到自己所有的,可免费使用、自由支配、并能反复触达的用户。
关于私域的外延,天猫在报告中认为应包括全渠道、全用户周期和全价值链:
基于以上思想体系,2018年8月,天猫大快销引入了FAST营销方法论(品牌认知度、运营效率、品牌忠诚度、消费者质量)作为消费者资产管理核心指标,帮助品牌以人群为维度进行深度运营。
简单来说,天猫的FAST营销方法论和OPPO的FAST融合营销类似(First唤醒认知、Accurate洞察需求、Stable稳定转化价值、Thoughtful强化运营)。
这一整套方法论的基本逻辑都是从公域到私域为核心主线,通过自身的流量生态优势以及场景渗透能力,并利用大数据实现用户从建立认知到持续复购的精细化运营。
区别点在于,线上平台在大数据赋能和生态布局场景下,加速了每一级漏斗的效率。
不过,私域的本质是利用服务增加复购,同时降低品牌全场景营销的成本。
而以往fast的营销方法论更强调通过购买公域流量,并利用平台工具收割短线私域人群的私域玩法,很难发挥私域流量的长期价值。
于是,这次fast+的迭代天猫在机制上做了一些升级,让私域流量的长期价值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虽然没有改变平台的主导地位,但商家的服务采买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率。
亮点:
四大驱动力:
该指标主要帮助品牌了解自身可持续运营用户的总量。可持续运营的私域关系数包括所有和品牌建立了连接关系、品牌可以通过私域场反复触达的用户。
在品牌所有的私域关系中,每一个用户与品牌的关系深度、贡献价值、成交效率和传播意愿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私域运营需要进行关系分层。
私域运营的结果不但要看私域规模的变化,更要看用户关系有没有加深。私域运营的过程其实就是用户关系跃迁的过程。品牌需要利用平台提供的更加完善的标签能力,对用户进行分析、分层,以及千人千面的精细化运营来实现关系的跃迁,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用户价值。
品牌在公域通过付费或免费的方式带来的用户在私域能否高效承接,将对私域关系的体量有重要的影响。
平台为品牌提供了多样的私域工具,比如自播、群聊、小程序等,品牌不仅要优化单个场域的效率,更要通过全域视角去优化所有场域的整体效果,比如找到最佳的关系沉淀、加深与转化的路径,对整个场域进行分析与诊断,找到最优的组合。
在品牌用户中,有一部分人群除了自身为品牌带来价值外,还能主动为品牌生产优质的UGC(UserGeneratedContent)内容、传播品牌心智、为品牌带来新的用户。
这部分人群是品牌的高价值人群,是品牌需要重点培养、赋能、发展成为品牌KOC的目标人群,所以在衡量用户CLV时既要衡量其成交价值,也要衡量其传播价值。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现在的营销风向转移到消费者本身之上,一切的产品和服务也开始围绕消费者关系来打造。
而在以往,用户关系运营往往是线下企业营销的不二法门。伴随着天猫fast+的推出,也标志着线上平台的私域运营的核心也开始从GMV到CLV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线上私域营销有一个立场假定:那就是消费者24小时在线。
而对于更多线下品牌而言,将用户关系和线上平台打通已经成为必然。不过,除了拥抱线上平台外,线下企业基于品牌的商业立场,重新找寻适合Z世代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玩法或许才是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