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是伊里扎洛夫(Ilizarov)教授逝世30周年。值此特殊时刻,总结和梳理Ilizarov技术在中国的引入、发展和本土转化历程,回顾秦泗河矫形外科国际化进程,首次公开一些历史事件,以为纪念。
(一)
图1:1989年8月,秦泗河邀请苏联远东Ilizarov中心主任克里斯尼科夫来哈尔滨讲课并手术示教(左4),左2为毛宾尧教授。
1992年2月,秦泗河应邀前往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医院(远东Ilizarov中心),手术示教脑瘫下肢矫形术(图2、图3、图4)并学习Ilizarov技术。
图2:1992年2月-秦泗河在俄罗斯会诊肢残病人
图3:俄罗斯手术室护士为秦泗河穿手术衣
图4:秦泗河在俄罗斯手术示教脑瘫、儿麻下肢矫形手术。
图5:秦泗河的手术技能令俄罗斯专家惊奇,中心主任克里斯尼科夫与秦比手
图6:1992年7月26日,中俄矫形合作协议签署
图7:半环外固定器构型
图8:远东Ilizarov中心主任克里斯尼科夫在赠给秦泗河的俄文书上签字
1995年初,秦泗河从俄罗斯带来有关Ilizarov技术的俄文资料、环式外固定器,赠送给北京骨外固定研究所的夏和桃进行仿制,从此开始了中国大规模应用推广的时代。
1998年,秦泗河出版《下肢畸形外科》专著(图9),首次全面介绍Ilizarov生物学理论、动物实验研究、器械以及临床应用。此后,秦泗河、夏和桃、李刚以及后来的曲龙等人,成立Ilizarov技术研究联盟(图10)。2002年,在北京成立中国Ilizarov技术研究会筹委会。
图9:秦泗河编著《下肢畸形外科》1998年出版
图10:李刚、夏和桃、秦泗河在俄罗斯合影
图11:2002年召开成立ASAMI筹委会。前排左起:夏和桃、罗先正、秦泗河,后排左起:曲龙、李刚、唐海、彭爱民
2003年7月,秦泗河组织召开首届Ilizarov技术研讨会(图12),发起成立中国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China),隶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图13)。
图12:2003年7月,秦泗河召开首届Ilizarov技术研讨会
图13:2003年成立中国ASAMI,主席台左起:潘少川,吕厚山、叶启彬、秦泗河、孙磊、宁志杰、夏和桃
2008年,秦泗河举办全国首届Ilizarov技术培训班,学员遍布全国多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也安排医师来参加。
2012年4月,首届北京国际肢体矫形骨重建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主席NunoLopes教授应邀参会,汇聚了美国SvetlanaIlizarov教授,韩国ASAMI主席李淳赫、前主席玉仁英教授,日本ASAMI主席安井夏生教授等以及国内500余名骨科医生。
图14:2012年4月国际大会开幕式嘉宾合影。前排右七SvetlanaIlizarov,右八邱贵兴院士,左五时任国际ASAMI主席Nuno教授
2012年9月,秦泗河代表中国在巴西签字,使中国成为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ILLRS)正式会员国(图15)。
图15: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在巴西成立,秦泗河代表中国签名
图16:各国主席在巴西合影,前排右2为秦泗河
2013年,在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CAOS)王岩会长、王坤正副会长支持下,秦泗河发起成立“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业委员会(CEFS)”,而后又申请成立“肢体延长与重建学组”“骨折外固定学组”“骨搬移糖尿病足学组”,每年举办学术活动。
图17:外固定肢体重建委员会成立,左起:桂鉴超、舒衡生、周宗科、徐永清、柴益民、王岩、秦泗河、余斌、吴希瑞、张群、张永红。秘书长香港李刚教授未能出席。
2014年,秦泗河、李刚主编《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出版,此书出版后一年即销售一空,出版社第二次印刷。
图18:《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封面
2014年初,秦泗河矫形外科牵头举办“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培训班”,截至2022年已经举办23期,培训了全国500多位医师。同时,秦泗河矫形外科接收了130多位国内医师、2位俄罗斯医师以及10位印度医师进修学习。
2017年9月,秦泗河、李刚牵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申办成功第六届世界肢体重建大会举办权(北京2023),因全球新冠疫情,大会延期至2024年举办。
2018年6月,秦泗河被俄罗斯国家Ilizarov中心授予名誉教授。
图19:2018年秦泗河被授予Ilizarov中心荣誉教授,前任中心主任Shevtson、现任中心主任Gubin与秦泗河合影
2019年4月,秦泗河、臧建成应邀到印度巡回演讲,并实施矫形手术11例,在印度骨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图20、21)。
图20:秦泗河在印度检查下肢畸形病人
图21:秦泗河主持实施下肢矫形手术后与印度配台医生合影
2020年,秦泗河团队编著出版英文版《LowerLimbDeformities》,由斯普林格集团(Springer)出版,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仅2021年下载及他引率达7502次.
2021年,在秦泗河提议下,李刚教授主持组稿,在《IlizarovmethodinChinafor30years,SpecialissueinJOT》刊发了Ilizarov技术在中国专刊。
2021年,由秦泗河组织、彭阿钦教授主持,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纪念Ilizarov教授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二)
在Ilizarov技术的启发和推动下,量变引发质变,中国骨科学界迎来“轴心时代”,诞生出一批最聪明的医生群体,做出了被国际学界广泛认可、赞誉的创造:夏和桃、秦泗河、李刚、曲龙、黄雷、康庆林、花奇凯、张永红、朱跃良、张定伟、杜辉等。秦泗河的弟子如臧建成、郭保逢、焦绍锋、潘奇、郑学建等医师对临床、学术、对外交流、国际合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秦泗河认为,在“轴心时代”的孕育下,一个全新的骨科大一统的交叉学科“肢体重建外科”已经出现,这是中国骨科学界继20世纪70年代断肢再植-显微外科之后50年,第二次做出影响世界的医学创新!
作为全程参与Ilizarov技术本土转化进程的临床医师,秦泗河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30年,对这种技术蕴含的哲学意义深有体悟。
器械、技术、理论、哲学是Ilizarov学说的四个阶梯,衡量一个医生对Ilizarov学说的掌握,当以此为准则:最初学习Ilizarov器械的应用,接下来研究、总结Ilizarov技术,再上升到Ilizarov理论的思考,最终探求化境,达到Ilizarov哲学层面。
Ilizarov技术颠覆了经典骨科学某些理论、临床原则,一个简单牵拉,能呈现出无穷变化,治疗无数疑难疾病,奇特的临床疗效,现有医学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医经络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甚至量子力学或许能揭示一些答案。科学最终答案还在于哲学之上的世界本质,这恰恰是中国化Ilizarov智慧独有的能力。
Ilizarov技术融入了中国文化,形成医患同位、有无相生、应力控制、器随心转、道法自然、再生重建医疗模式。创立独有的汉语表述与临床思维如“自然重建”“骨搬移”“召唤效应”等。救治了无数的复杂创伤、骨科疑难杂症、肢体残缺畸形,仅秦泗河矫形外科就用外固定(Ilizarov技术)治疗1万多例骨科疑难病、肢体畸形残缺。Ilizarov技术妙用者显灵,这部大书常读常新,能带你扬帆远航!
躬逢这个伟大时代,秦泗河医生在此感谢国家支持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图23),感谢第一例去俄罗斯Ilizarov中心实施下肢延长的儿麻后遗症病人徐艾(图22),感谢中国器械公司在外固定器械研制做出的系列创新,尤其感谢无数患者为Ilizarov技术中国本土转化、发展和提高做出的贡献。
中国骨科医生因Ilizarov技术而崇高,Ilizarov因中国的传承、发展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