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科技导报手术

距下关节镜技术是检查距下关节的一种微创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本文从既往文献、历史发展、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目前距下关节镜主要以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及内侧入路3种手术入路为主,同时配合跗骨窦入路、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小切口入路、3D打印技术、外固定架、截骨矫形及距下关节融合术等技术,使距下关节镜的使用条件更加广泛。同时,提出了该项技术对于施术者的操作要求较高,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引起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不良等反应。

跟骨作为人体全身骨骼中最大的一块跗骨,是内外足弓的主要结构和人体足部负重和行走的基础,在生活和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跟骨骨折中大约有2/3是关节内骨折,临床治疗此类跟骨骨折则以传统开放外科手术和现代微创外科手术2种方案为主,而对于不涉及跟骨关节内的简单跟骨骨折则以保守治疗为主。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少,缺乏肌肉组织,因此跟骨发生骨折时,骨折周围薄弱的软组织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传统开放外科手术需要分离跟骨周围组织,显露出发生骨折的部位,让已经受到损伤的软组织恶化加剧,增加术后跟骨处软组织并发症的风险。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相较于传统术式和其他微创术式具有低创伤、低术后并发症、复位精度高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该项技术通过微小的切口进行手术操作,并在镜头下对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是目前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最理想的微创技术之一,同时与其他术式结合可以获得更佳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改变了单一的传统开放术式,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近年来,距下关节镜技术运用在跟骨骨折方面的研究正逐渐增多。本文从既往文献中挖掘其应用发展、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研究现状

表1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文献检索主要结果

距下关节镜技术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发展

自1931年“关节镜之父”KenjiTakagiji研制出第一台关节镜后,经过其学生MasakiWatanabe改良和完善的21号关节镜在1955年成功商用,并将关节镜从观察工具变成手术治疗工具。随着电子光学技术和工业制造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关节镜应运而生,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关节内图像,解放医师双手,扩大了关节镜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距下关节镜应用于临床已有30多年的历史,Parisien在1985年第一次介绍了距下关节镜具体的操作方式,而德国Rammelt则在12年之后首次把距下关节镜应用到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并且观察跟骨后关节面来判断骨折的复位情况,2002年他又最先开始在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的治疗中采取距下关节镜辅助经皮复位固定的手术方式。近年来,距下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多,手术方式和疗效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临床应用范围涵盖了SandersII、SandersI、简单SandersIV型跟骨骨折和部分陈旧性跟骨骨折,未来有望在更复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开展这项技术。

距下关节镜手术入路及手术体位

距下关节镜手术体位早期采用的是侧卧位,便于关节镜前方和外侧入路,随着技术的进展发现,俯卧位更加方便后方入路的开展。

距下关节镜手术入路可分为单通道、双通道和三通道。单通道只进入关节镜冷光源镜头,为手术提供视野,起到监督关节面复位情况的作用,并方便及时调整。双通道是一个为光源入口而另一个为操作入口。三通道则是最标准的距下关节镜手术入路(表2)。

表2距下关节镜手术入路

手术方式

距下关节镜把孔洞视角改变成深入立体视野,通过镜头在直视下观察跟距关节的2个关节面,可以查看X线透视下难以观察到的区域,使骨折的复位效果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为了充分利用距下关节镜的优势,临床上开展了许多使用距下关节镜的手术方式,以期获得更加精确的解剖复位和良好的术后功能,而在众多的术式中选择最佳的术式则需要以患者病情为基础,对于严重复杂的跟骨骨折还需要传统开放术式治疗,不可盲目使用微创技术,避免因术式不合理的选择影响患者的恢复。

“干性”距下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微创复位内固定

距下关节镜辅助经皮复位内固定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多与撬拨手法或中医正骨手法结合,或配合椎体牵开器、自制辅助复位器复位,然后经皮行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距下关节镜配合X线透视经皮撬拨复位能够在降低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又可以让跟骨关节面的整复效果达到精确剖复位,是目前临床治疗SandersII、III型跟骨骨折最成熟的微创手术方案之一,但对于复杂的SandersIV型跟骨骨折不适用距下关节镜辅助经皮复位内固定方法。

3D打印技术联合距下关节镜辅助经皮复位内固定

距下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口内固定

距下关节镜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

距下关节镜截骨矫正术和距下关节镜下融合术

距下关节镜截骨矫正术和距下关节镜下融合术通常应用于陈旧性跟骨骨折及许多跟骨骨折晚期并发症,临床一般结合距下关节镜下清理术和距下关节镜下松解术。黄伟等通过给37例距下关节炎患者行距下关节镜下融合术,经术后随访调查统计得出AOFAS评分优良率约为86.49%,VAS评分为1.1±0.4,伤口均为I期愈合。该手术方案安全可靠,对距骨、跟骨及周围正常组织的神经血管损伤较小,同时骨性融合率满意度高、患者术后恢复快,可以在术后早期适当负重及活动。Lui等对12例SandersII型畸形愈合和2例SandersIII型畸形愈合的患者行距下关节镜截骨矫正术和距下关节镜下融合术,对9例有症状的距下僵硬患者进行下距关节镜下松解治疗,对5例因关节凹陷型跟骨骨折引起的后踝撞击进行后踝减压术,对2例舌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后继发Haglund畸形患者进行内镜跟骨成形术。所有病例经关节镜手术后症状均有改善,关节融合部位均愈合,AOFAS踝后足总评分中位数为90(73~100)。术后出现2例并发症,1例患者伤口浅表感染,另一例患者腓肠神经损伤,足跟外侧麻木。

距下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关节腔间隙狭小,周围遍布韧带肌腱神经血管,很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因此对术者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高。同时需要严格把控适应症,对于明显的骨质缺损、跟骨轴线和高度明显异常、后足畸形等是该手术的禁忌症。临床往往单行或联合行距下关节镜下清理术、距下关节镜下松解术和距下关节镜下融合术,为复杂陈旧性跟骨骨折微创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术后康复

因此,制定一个优良、科学合理术后康复计划对于术后患者至关重要,可以让病人及早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结论

本文作者:元宝华、姚兴璋、李兴勇、杨琛、左鹏刚、刘晓婷、吴沂泽、蔺海生

作者简介:元宝华,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姚兴璋(通信作者),甘肃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3年第23期,欢迎订阅查看。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THE END
1.骨科微创技术PPT课件骨科微创技术PPT课件 https://wenku.baidu.com/view/7633bbef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9.html
2.宋银强:骨科手术新进展:微创技术如何改变治疗方式【查看证书】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骨科手术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微创技术的应用,为骨科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成为骨科手术的主流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微创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治疗方式的改变。 https://www.hntv.tv/yshnzt/article/1/1787313318831468545
3.微创手术丨从“大刀阔斧”到“精雕细琢”,带你走进不一样的骨科手术Q1:什么是微创? ?微创理念: 传统骨科理念要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强调绝对稳定、骨折一期愈合。弊端就是血运破坏、骨质疏松、再骨折。微创的理念讲究生物学固定:间接复位、有限内固定相对稳定、骨折二期愈合,强调保护血供。 ?微创技术: 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手术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其目的http://www.stkhospital.com/sctk/jkkp/119129/index.html
4.骨伤科微创技术《骨伤科微创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骨科微创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详细阐述了经皮复位内固定疗法、微针刀疗法、骨外固定器疗法、脊柱微创技术、内镜技术和骨科介入治疗等6个方面技术的30余种方法,并配以操作示意图。同时还附有作者多年临床实践的典型示例x线照片,资料难得。《骨伤科微创技术》内容丰富、新颖独特、https://baike.sogou.com/v8677830.htm
5.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成果关键词: 微创技术骨科骨折治疗 成果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复杂骨折病例日趋增多,传统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法,单方面强调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广泛骨膜剥离、直接粗暴的复位方法破坏骨折端的血供,存在损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的缺陷。为此,该项目将“微创”理念引入骨科临床,根据骨的https://d.wanfangdata.com.cn/cstad/1600080354
6.骨科微创新技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为患者解除病痛骨脊柱创伤病区新技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趋成熟,被国内外专家广泛接受,被认为是脊柱外科下一代的微创技术。UBE技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相对于一般的微创技术,其手术适应症更为广泛,主要包括:1.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各种类型腰椎管狭窄症;3.轻度的腰椎滑脱症;4.http://www.lqrmyy.com/m/display.php?id=4342
7.骨科微创新技术!不就换个骨头吗?小事儿!医疗卫生骨科微创新技术!不就换个骨头吗?小事儿! 熟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意思是说,人要是伤到骨头,要很久很久才能恢复。传统的接骨手术虽然也能治愈病人,但过程确实令人痛苦,然而在医学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今,换股骨头也可以做微创了!近日,我院就为一名八旬老人做了左侧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微创手术。此例手术为我院首http://www.gxzp.gov.cn/zwgk/xxgkml/zpxzfzcbm/zpxwsjkj/ylws/t4134731.shtml
8.世纪骨科领域新技术———微创外科不难看出,微创外科绝不等于传统外科手术。 20区骨二科开展的骨科微创技术有: 1、 微创小切口、微创伤脊柱手术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脊柱结核、脊柱骨折等脊柱疾病的微创技术; 2、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707829063.html
9.骨科微创新技术: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医疗科普骨科微创新技术: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先从一个病例说起。 2014年的一天,骨科迎来了一台特殊的手术: 患者刘某某,女,28岁,术前诊断“腰椎结核”,由于患者出现了下肢神经症状,拟行“后路内固定及前路病灶刮除并植骨”。 术前,于方主任、宋红星主任医师、付胜良副主任医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https://www.bjsjth.cn/Html/Mobile/Articles/1007654.html
10.“镜”雕微琢——我院骨科微创脊柱内镜技术再上新台阶近日,我院骨科成功开展首例单孔分体式脊柱内镜(OSE)微创手术,顺利为一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髓核摘除手术,解除了神经根的压迫,标志着我院脊柱微创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年48岁的叶先生,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两年了,出于对手术莫名的恐惧,一直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疼痛。最近,叶先生的症状突发频繁且较以前明显加重,腰部https://www.njszxyy.com/news/detail.aspx?Id=2801
11.创伤骨科微创诊疗新技术培训班暨佛山市南海区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在授课环节,各位专家分享了自己在创伤骨科微创诊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治疗心得,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严肃认真的学术讨论,为我们全面系统地掌握创伤骨科微创诊疗新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胡岩君教授讲课 杨运平教授讲课 高峻青教授讲课 邱华耀教授讲课 巴塔主任医师讲课 https://www.nhrmyy.com/Item/10648.aspx
12.“微创”骨伤科技术的制高点中国骨伤摘要:任何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社会、文化和科学背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微创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强烈,有人称其为20世纪外科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但它的理念却与过去某些年代惊人地相似。从狭义理解“https://www.xueshu.com/zhongguogushang/200601/26544170.html
13.架起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脊梁”:成县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微创技术4.有效减少术后腰痛、腰僵等并发症的发生。 5.微创手术也减轻了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精神压力,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原标题:《微创“打钉”,架起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脊梁”:成县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微创技术取得新突破!》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03701
14.一中心医院骨科治疗腰间盘突出新技术微创导管技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到本市第一中心骨科就诊,该科主任姜文学详细检查了病人并仔细查看核磁共振后认为可以考虑做微创导管神经根松解术。当天下午,姜文学就为其做了导管治疗,手术时间约10分钟,术后两个小时病人感觉腿部疼痛明显减轻,第二天就可出院。 据了解,该技术是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在本市率先采用的新型微创导管技术,已成功为10余名https://www.tj-fch.com/system/2013/09/25/001604489.shtml
15.脊柱微创,双镜齐发—我院骨科成熟开展多项微创脊柱内镜技术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在赵资坚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脊柱内镜技术,目前大部分的腰椎疾病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完成,其中“双镜技术”算是里面的佼佼者,也是目前脊柱外科推出的对整个腰椎疾病的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双镜技术”里面的“双镜”,一个指的是“椎间孔镜技术”,另一个指的是“单侧双通道(UBE)脊柱内镜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07/c8585927.html
16.北京王府医院美德瑞骨科中心利用微创技术解决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近二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已广泛运用于外科手术,特别是需要大费周章、在较大伤口下才能完成的很多传统骨科手术,目前也已可由微创手术取代完成。例如,关节内骨折的关节镜辅助微创固定手术,避免了过去大切口的开放手术。 近日,北京王府医院美德瑞骨科中心为一名左侧膝部外侧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了https://www.rimh.cn/17749.html
17.脊柱微创专科联盟揭牌——我院骨科进入微创精准诊疗新时代“脊柱微创专科联盟”揭牌仪式4月28日在我院举行。仪式上,国内知名脊柱微创技术专家黎庆初教授及其团队与我院骨科举行签约,这标志着广州开发区医院骨科迈进精准诊疗新时代。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脊柱疾患发病率越来越高,民众对于微创脊柱治疗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让黄埔区人民在求医过程中“少跑路”、“不http://www.getddhospi.com/info/1014/4907.htm
18.骨科一病区微创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医院新闻在只有1cm的手术切口内,运用脊柱内镜技术成功为一例36岁的女性患者实施微创治疗,且术后第二天症状就即刻得以缓解。我院骨科一病区日前又取得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该患者腰痛伴随着双下肢放射性疼痛1个多月,左侧痛感较右侧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入住骨科一病区后,张明生主任等经过细致的检查评估,认真研讨病例,决定https://www.zzusah.com/2023/yiyuanxinwen_0404/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