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科和骨科区别(精选5篇)

运动医学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早在公元前的唐尧时期就有人将医学和运动相结合,运用运动来防御疾病的入侵。春秋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养备而动时,则夭不能病”的观念,认为只要适当的调养生息,定期进行运动,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危害。宋明时期,医学者们大力提倡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人们纷纷进行一系列的运动,当时流行的运动主要有太极拳、八段锦等。清朝时期,医学家颜元提出了运行健身的自主学说,主要是说提高人们运动强身健体的自主性,保健养身在于运行。

运行医学不同于生物学科,生物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人体的细胞组织构成,而运动医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体在运动史产生的生理变化规律。运动医学也不同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研究的是可以强身健体的各项体育运动,例如游泳、田径、篮球、足球等等。而运动医学知识对体育运动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掌握体育运动创伤的规律,为体育运动员的运动竞技、运动性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运行医学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运动医学具有很好的防治疾病的作用

随着运动医学的日益成熟,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医学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临床治疗上看,适量的运动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对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在一些临床治疗中,运行医学甚至比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还要好。

(2)心脏病治疗。在医学上,普遍认为新张兵患者只能静养生息,只能依靠药物来治疗。运动医学的则打破了这个条例,提出了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延长心脏病患者的寿命。但是心脏病患者只能做一些轻微的运动,不可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3)高血压治疗。运动医学对高血压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研究表明适量的运行可以减少人体内的儿茶酚胺,对神肝脏神经系统进行调节,降低心搏率和静脉流动速率,肝脏外周的血容量增加,增强人体肝脏功能,血压的降低,减少高血压发生率。

2运动医学有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运动医学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强度、训练方法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体育教学更加的科学合理,学生的运动生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早于通过体育教学课程,加强体育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抵抗疾病的入侵,保证学生的生活质量。经过调查发现体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主要是采用了运行医学的原理,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加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在青少年体育教学中,一些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运动后生理机能恢复较慢。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将体育教学与运动医学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3运动医学具有强身健体、延长寿命的作用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运行医学将现代医学和体育运动相结合,形成了医疗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延长寿命的作用。体育运动主要指的是人们通过各种体育项目,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重要的体育运动要篮球、足球、跑步、游泳等。而医疗体育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加入了医学理念,掌握体育运行的规律,对体育运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保证运动的规范性、正确性,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指明了适量的运行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可以增强体质,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的寿命。

运动医学在体育运动竞技中的作用

运行医学不仅具有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体育运行的竞技水平。运动医学在体育竞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指导作用。运动医学掌握体育运动的生理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适当加大训练强度,有利于运动员体育竞技能力的提高。在法国,人们运用运动医学的理念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实行了生物回授的方法,使得体育运动员们的运动思维集中,运动动作协调,减少体力的消耗。同时掌握运动生理规律,与运动员的运动节奏相结合,制定相应的运动训练计划。在美国,采用肌纤维活体检测方法,对体育运动员进行肌纤维的检测。在运动员的骨骼肌里注入肌纤维活体,观察运动员在强度不同、训练方法不同情况下肌纤维的变化,为运动训练提供重要的依据。(2)预测作用。运动医学可以通过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家族遗传、适应能力等对运动员的体育竞技能力进行预测,预测运动员参加体育竞技的价值。(3)保健作用。运动医学对运动性疾病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运动医学主要以预防为主,对运动性损伤和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使得体育运动员们能够尽快恢复健康,体育竞技的状态和能力稳定,对体育竞技比赛不造成影响。

运动医学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运行医学将现代医学、体育运动、自然科学、生物学科等学科统一,不仅完善和丰富自身学科,而且对体育运动、现代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运动医学和体育运动的结合,使得体育运动学科更加的科学合理化,改善体育运动的训练模式,加入医学理念,防止运行性疾病的发生,保证运动员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对现代医学的影响,运动疗法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治疗到来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运动来恢复健康,不只是局限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生物医疗学的影响,为细胞组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近关节部位骨折关节僵硬防治

四肢特别是近关节部位骨折后关节僵硬是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何有效的治疗和防止其并发症、后遗症的产生,是近年来创伤骨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中、西医骨科同道共同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临床治疗,就其成因及防治简述如下:

1关节僵硬的成因

骨折后引起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一般有如下几种因素:

1.1外伤。

1.1.1关节内骨折。因关节的软骨面遭到破坏,若复位不良,直接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

1.1.2关节囊内(或波及关节面)或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由于关节囊、滑膜、肌腱或韧带的损伤修复,以及血肿、水肿的极化,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形成瘢痕和粘连,均可影响关节的运动。

1.1.3损伤及移位严重的骨折。因骨折局部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与断端的粘连机会亦较多,既造成肌肉的运动受限,也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

1.2治疗。

1.2.1骨折移位没有得到及时的整复和有效的固定,致肌肉和关节丧失了正常的运行条件,使患肢不能早期运行功能活动。

1.2.2伤肢被长期或广泛的固定或固定位置不当使关节运动受到限制,造成组织粘连,肌肉废用萎缩或骨愈迟缓而难以进行活动。

1.2.3多次整复或粗暴的手法操作,或强力的被动活动,使骨折及周围软组织重复损伤,以致血肿扩大,加重粘连而影响关节的运动。

1.2.4治疗中缺乏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具体指导和适当的辅助活动手法。

1.3其他。

1.3.1部分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骨萎弱而难以进行运动,故常并发关节僵硬。

1.3.2由于解剖特点而致血运欠佳的部分骨折,因骨愈迟缓,固定较多或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者因炎症侵袭骨愈缓慢,肢体制动等因素,均常导致关节僵硬。

1.3.3也有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受伤关节不同及药物应用、气候影响等原因而致关节僵硬情况,尚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造成关节僵硬的原因主要是:

①骨折复位不良或施治欠妥。

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后炎症侵袭及肢体制动。

④对伤肢在既保持骨折相对稳定,又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早期进行恰当的功能锻炼注意不够或认识不足。

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如《灵枢.贼风》篇指出:“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是其因之一。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强调,“手足久损,筋骨差艾”可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肢肌肉关节没有进行正常运行,则伤肢静脉和淋巴郁滞,循环缓慢,组织水肿,渗出的浆液纤维蛋白在关节囊皱襞和滑膜反折处以及肌肉间形成粘连增生,从而影响关节活动,导致僵硬形成。

2关节僵硬的预防

早期正确的整复、局部有效的固定、恰当的功能锻炼、合理应用药物是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也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根本方法。尤其是恰当的功能锻炼,能促使患处气血流通,各种病理产物得到及早的吸收和排除,是目前加速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防治关节僵硬的最好办法。

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要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盖曲则得伸,得伸则不得屈,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张介宾说:“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也,……病在肢节,用此法。”前人的精辟论述,都是我们临床中的指南。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而关节则为运动的枢纽,在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肌肉收缩的动力,进行着一系列运动。因此,骨折后,必须首先进行正确的整复和有效的固定。骨折复位后便有了功能锻炼的基础,而有效固定后则为肌肉关节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在既是骨折局部保持最大限度的稳定,又允许肌肉关节有较大运动范围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关节僵硬可避免形成。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正确指导下进行适当适时的关节运动,使患肢逐渐肿消痛止,肌力增强,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外固定时,患肢功能亦恢同时恢复,有些关节内骨折患者,早期通过恰当适当适时的功能锻炼,使已被破坏的关节面通过运动的模造而得到塑形,并减轻了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进行功能锻炼的时机和方法,一般认为从骨折整复固定妥当起至治愈后均可进行恰当的功能练习。只是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所选择的练功方式及方法不同而已。临床上常采用主动练习和被动辅助活动相结合,以主动练习为主的方法。尤其是骨折整复固定妥当后即鼓励伤员主动屈伸指(趾)关节,可起到“筋脉归原”的作用。骨折初期以练习肌肉的收缩为主,尽量用力屈伸指(趾)关节,每日30-50次以上。如主动活动有困难时可适当辅以被动活动。当肿痛逐渐消减时可在不影响骨折稳定及愈合的基础上适当进行骨折邻近关节及受伤关节的活动,如提肩、伸屈肘腕、膝踝等关节,关节内骨折患者尤应抓紧此期进行适当锻炼。当骨折端基本稳定患肢活动亦无明显痛感时,既可酌情加大活动范围及程度,如上肢的旋转屈伸,下肢适当的承重用力等活动,此阶段以练肌力,恢复肢体功能为主,并应适当参与力所能及的日常动作,以促进主动锻炼。

3关节僵硬的治疗

关节的活动功能是评定骨折疗效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如果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只注意恢复骨折的对位对线,为保持断端相对稳定而强调长期广泛的固定,甚至把固定和活动对立起来,以致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得不到预期的恢复,给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上带来困难。因此,恢复关节功能是治疗四肢骨折,特别是近关节部位骨折必须注意的问题。中医骨伤科在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指导下,采取综合疗法,对关节僵硬的治疗有较理想的效果。

临床上,根据关节僵硬的成因,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法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3.1药物治疗。《正体类要》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普济方》折伤门中有“凡伤折者有轻重浅深久新之异,治法亦有服食淋熨贴之殊”。故药物治疗仍为伤证治疗之必需,又有内服外用之区别。

3.1.1内服治疗。由于关节僵硬都是在受伤中后期出现,而损伤后期,肢体由于长时期的活动受限,局部气血虚弱,经脉痹阻,或因患者体质年龄之差异,又有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袭入,客于经络之不同,故药物内服可根据局部和全身症状辩证施治。常用治法有如下三种。

补气养血:“久伤多虚”而见患部关节僵硬,隐痛痠重,或有肢体麻木,肌肤不仁,伴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乏力自汗,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为主,辅以通经活络。方选八珍汤加伸筋草、淮牛膝、制乳没等。

补养脾胃:损伤后期,常因气血亏损导致脾胃气虚,运化失职,肌肉筋脉失养而见受损关节僵硬,或微肿隐痛,周围肌肉萎缩,患部皮肤粗糙脱屑,伴倦怠乏力,纳差便溏,舌苔薄白,脉细,治宜健脾益胃,化湿和中。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当归、鸡血藤等。

补益肝肾:肝主筋,肾主骨,年高肾亏或病久伤肾,而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患肢关节僵硬疼痛,遇寒痛增,不可屈伸,腰膝痠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通络上痛。方选补骨壮筋汤加骨碎补,制川草乌等。

3.1.2外敷熏洗。药物外敷熏洗,可使药力直达病所,通经活络,宣痹散结,又有热熨作用,促使局部循环和代谢增强,各种病理产物得到吸收排泄,损伤组织得以修复。

常用方剂如旧伤洗剂(经验方)其药物组成: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乌药、边桂、归尾、泽兰、生川乌、生草乌、伸筋草、透骨草、生山楂、川椒、羌活、独活、上肢加桑枝、荆芥、防风、下肢加牛膝、木瓜、五加皮等。

用法:上药一剂,用清水3000毫升,盛入脸盆内煎煮半小时。先将患肢用热气熏蒸,等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或将患部浸入药液内浸洗。每次40分钟,每日三次,每剂可用3—5天。

3.2手法治疗。在药物内服、薰洗的同时,可配合手法理筋。手法视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择应用。即在关节周围作推、摩、揉、捏等手法,边推拿边做关节屈伸、收展等动作,尤其是注意做与畸形方向相反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幅度。每次30分钟,隔日一次。

上述仅就个人粗浅的认识加以整理,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斧正。

参考文献

[1]王和鸣.主编.中国骨伤科学、卷九、骨关节痹痿病学,广西科技出版社

2.浅谈护理专业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徐晓霞,马俊卿,朱慧香,杨绪霞,薛刚

3.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展甄小鹃,徐淑秀,谢虹,ZhenXiaojuan,XuShuxiu,XieHong

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刘卫珍,罗丽,熊楚梅,LiuWeizhen,LuoLi,XiongChumei

5.构建护士长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进展杨辉,闫晓丽,YangHui,YanXiaoli

6.巧用白板磁粒区别保护性医疗病人山西护理杂志陈佩娟

7.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的效果观察陈群,李连春,ChenQun,LiLianchun

8.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陈永琴,冉程,崔太秀,ChenYongqin,RanCheng,CuiTaixiu

9.为膀胱癌病人行膀胱灌注时应掌握的技巧赛旭宁,侯红波,姜萍萍

10.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症病人的可行性研究王艳华,WangYanhua

11.老年肺癌病人情绪、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胡艳侠,李瑞英,朱晓红,HuYanxia,LiRuiying,ZhuXiaohong

12.影响产妇运用分娩呼吸方法依从性的因素研究王娟,宋洋,杨艳,WangJuan,SongYang,YangYan

13.医务人员锐器刺伤性感染跟踪调查分析王绍玲,杨芸,WangShaoling,YangYun

15.介绍一种用贝朗套管针穿刺时血液不外溢方法李红艳

16.产程活跃期应用斯帕丰联合地西泮对分娩的影响段春英,陈殿红,陈立,DuanChunying,ChenDianhong,ChenLi

17.循环水变温毯对手术病人体温影响的研究宋秀华,SongXiuhua

18.骨科钻骨自动注水装置的研制与应用陈菊香,曹传军,章敏之,龙其宝

19.糖尿病足病人多学科团队管理的短期效果观察孙秋英,金小龙,王信喆,SunQiuying,JinXiaolong,WangXinzhe

20.温热生理盐水联合碘伏湿敷会阴伤口的临床研究陈秀菊,常鸿,王勇,齐兰云

21.程序化心理护理对改善惊恐障碍病人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影响耿在香,陈爱民,GengZaixiang,ChenAimin

22.主动护理减轻扁桃体切除病人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药晋红,孟玲,闫丽,刘文静

23.空巢老人围术期全程托护临床实践研究于卫华,余梅,戎敏芝,胡传来

24.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实施连续性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吴叶荣,张海林,李海红,张海云,穆清华

25.运用输液鱼骨图改善老年病人浅静脉留置护理质量的研究吴秀菊,程云,WuXiuju,ChengYun

26.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黄云英,尹东,唐四桂,黎柱芳

27.关节镜下6股腘绳肌腱重建前十字交叉韧带的护理配合任红,刘飞,范春晖,李红霞,王镜雯,孙艳

28.带蒂大网膜瓣修复胸壁大块缺损病人的护理成惠玲,杨帆,ChengHuiling,YangFan

29.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的临床观察刘兆苓,LiuZhaoling

30.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何江明,朱松辉,HeJiangming,ZhuSonghui

31.乙状窦后径路面神经根梳刮剥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黄玉英,张月敏,韦月珍,HuangYuying,ZhangYuemin,WeiYuezhen

32.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真菌感染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护理余媛,YuYuan

33.坐骨神经损伤手术病人的功能锻炼齐颖,QiYing

34."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官雪燕,尚淑芬,GuanXueyan,ShangShufen

36.冠脉综合征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周文丽,ZhouWenli

37.3例急性二甲苯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崔京巧,田小萍,CuiJingqiao,TianXiaoping

38.夜间护理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苏水清,SuShuiqing

39.品质圈活动降低噪声及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效果观察黄菜青,侯英兰,李晓慧,李四翠

40.急诊手术小件物品术前准备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梁丽香,郑敏,安艳丽,LiangLixiang,ZhengMin,AnYanli

41.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彭文涛,李静,PengWentao,LiJing

42.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张华,季明春,季全兰,王甦,廖月霞

43.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周作霞,ZhouZuoxia

44.小组教学干预模式在《护理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李静,赵秋利,沈晓颖,杨丽,高春兴,张健

45.PBL教学法在留学生《护理科研》教学中的应用李艳,沈园园,郁小路,陈如男,仇瑶琴,袁长蓉

46.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有关抗生素使用知信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张琳琳,都亚娟,南洪明,ZhangLinlin,DuYajuan,NanHongming

47.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的Meta分析沈王琴,钱海兰,郁红霞,ShenWangqin,QianHailan,YuHongxia

48.山西护理杂志呋喃西林溶液在气管切开护理中应用方法的改良李丰芹

49.1例腋下颗粒细胞瘤病人的术后护理赵会杰,ZhaoHuijie

50.1例重度毒蕈中毒性肝炎合并肺曲菌病的护理李亚,牛小霞,王玲,LiYa,NiuXiaoxia,WangLing

51.1例周围性面瘫并脑脊液耳漏的围术期护理蔡长红,谢艳,CaiChanghong,XieYan

52.1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术后发生DIC病人的护理习永霞,曹兰珍,XiYongxia,CaoLanzhen

53.博茨瓦纳手术室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叶素芳

54.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高敏

1.分级护理决策主体的研究韩世范,王旭梅,张建祺,郭纯琴

2.门诊输液室病人座位一览表的设计及应用张春兰,冯苏举,谢松梅,ZhangChunlan,Fengsuju,XieSongmei

3.学习风格研究概况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陈梅芳,朱丹,ChenMeifang,ZhuDan

4.中风失语症康复治疗进展鲁剑萍,董琼,LuJianping,DongQiong

5.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杜心平,DuXinping

6.造影剂肾病的预防及护理高勇莉,曾晓霞,安健,李保

7.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抑郁水平追踪调查葛向煜,王君俏,刘邦忠,秦薇

8.联合麻醉下膝关节术后去枕平卧6h两种起点计时的临床观察陈秀云,林晓燕,王欣,刘研

10.助产士职业暴露低报告现象原因分析朱小红,邓晓云,刘小明,杨广清

11.实习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的调查研究孟发芬,田玉凤,张霄艳,MengFafen,TianYufeng,ZhangXiaoyan

12.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陈玉平,舒承婷,刘玲,甘华秀

13.本科护生填报护理专业志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雷雪雪,田迎春,安力彬,单志军,张胜男,丁婷婷

14.心血管外科ICU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赵术菊,杨玉美,ZhaoShuju,YangYumei

15.常见住院病人安全问题及病人自身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丁力,姜安丽,叶旭春,DingLi,JiangAnli,YeXuchun

16.经验荟萃HttP://

17.危重病人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留置螺旋形鼻肠管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黄碧灵,蓝惠兰,谭杏飞,廖游玩,陈纯波,叶珩

18.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运动疗法自我护理培训的效果评价刘庆芬,侯月中,赵福涛,LiuQingfen,HouYuezhong,ZhaoFutao

19.骨科急诊石膏固定病人护理需求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李冬悔,刘玉珍,王琳,张静玉,常淑娟,安娜,杜雪梅

20.沐舒坦与细辛脑联合雾化吸入用于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陈秀芹,庞淑敏,ChenXiuqin,PangShumin

21.七叶皂苷钠粉剂两种溶药法效果比较方腊梅,FangLamei

22.高压注射器两种静脉穿刺法的效果观察LiuLijuan,刘丽娟,王霞,刘畅,李中会,谭敏

23.腭裂松弛切口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山西护理杂志张军,王树,王秀丽,ZhangJun,WangShu,WangXiuli

24.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贡浩凌,孙玉姣,庄利梅,张敏

25.循证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诱导期并发症中的应用林萍,卞溆芬,LinPing,BianShufen

26.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寻常型天疱疮致不良反应的护理杨静华,卢小红,吕小娟,YangJinghua,LuXiaohong,LvXiaojuan

27.全程康复护理对重度烧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李红英,张丽红,张秀龙,肖艳梅

28.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临床观察许虹,XuHong

29.护理干预对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护理质量的影响陈建芬,周健,倪静玉,王红粉,谈敏娟,陈顺毛,壬亚芳,黄晔,季玲

30.自张式镍钛合金支架治疗长段股动脉完全闭塞的护理徐阳,韩雅君,XuYang,HanYajun

31.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复查依从性措施探讨陈晖,ChenHui

32.盐酸戊乙喹醚治疗病人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李敏,王红,LiMin,WangHong

33.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干预的研究尹凤玲,刘连忠,夏芳,张红梅,刘俊梅,齐治华

34.消耗性物资计算机管理表的设计与应用赵巧锋,牛宝英,李乃莲,孙军菊

35.WHO"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对医院感染工作的启示徐敏,XuMin

36.新《劳动法》颁布后聘用护士的管理宋慧娜,高艳红,SongHuina,GaoYanhong

37.护士记事和处理登记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陈小燕,陈宝玉,覃梅,黄景阳

38.术中敷料收集车在洁净手术室的应用金春玉,JinChunyu

39.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对不同类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价李鸿艳,崔岩,钟清玲,程慧琳,毕瑞雪

40.合作学习理念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彭艾莉,彭小燕,PengAili,PengXiaoyan

41.对在校护生进行护工指导师培训模式的探讨郭冰滢,张莹莹,李俊伟,王嘉,王静

42.概括教学法在护理技术操作评估部分教学中的运用张彩芹,ZhangCaiqin

43.医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特点王斌全,郎雪南,WangBinquan,LangXuenan

45.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病人肺功能影响的研究韩叶芬,钟美容,黄丽欢,潘晓日,韦海燕,吴艳林

46.社区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郑昊,单志军,王燕燕,邢沈阳

47.一种简易腹压测量装置的制作及应用鲁梅珊,尤丽丽,LuMeishan,YouLili

48.1例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人的护理李秦,王敏,LiQin,WangMin

49.2例气管切开合并全身重度水肿昏迷病人的皮肤护理王志英,赵建华,WangZhiying,ZhaoJianhua

50.1例肝动脉栓塞术后合并脑栓塞病人的护理李因茵,张昕,LiYinyin,ZhangXin

51.两条止血带加局部热敷在晚期肿瘤病人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王安杰,WangAnjie

52.我国医院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王斌全,赵晓云

1.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2.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评价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综合能力中的实践探索王斌全,黄桦,商临萍,金瑞华,郑洁

3.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设计及效果评价黄桦,王斌全,商临萍,马玉萍,周芸

4.山西护理杂志运用导师制向护理本科生传递默会知识探讨马玲,钟玉杰,刘晓丹,MaLing,ZhongYujie,LiuXiaodan

5.医院管理引入流程管理理论的探讨陈静,王玉琼,ChenJing,WangYuqiong

6.注意雾化吸入药物与静脉输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冯丽鸿

7.护理团队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张秀琴,袁龙梅,罗婕,黎艳艳,熊金红,黄玲

THE END
1.2024年中国骨科行业研究报告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骨科学又称矫形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专业或学科。骨在成人为206块,按其在身体的位置不同分类。 骨科分类 骨科耗材主要分为脊柱、创伤、关节和运动医学四大类。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https://zhuanlan.zhihu.com/p/12063339960
2.网易六种不同的关节类型分别是什么99降网社会新闻12月12日,JDG疑似回应Ruler说伙食差,玉梅与公的情乱:汉字文化中的情感纠葛之谜-高段位手游网,中国体育生宿舍GARY飞机:设施一流,生活便捷-斗志游戏网,「直不起腰BY阿司匹林」奇幻小说章节列表直不起腰BY阿司,啊~家里没人叫大点声宝宝免费阅读全文无弹窗啊~家里,绅士ACE游戏安卓汉化像素风格:绅士ACE游戏http://t.pulpmold.net.cn/v/video/28619_20241201.shtml?id=45813994.scm
3.运动医学科与骨科区别问题描述:运动医学科与骨科区别 医生回答(1) 唐国柯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运动医学科,与骨科是有一定区别,实际上,运动医学科,主要是治疗这些韧带损伤和关节的半月板损伤,以及膝关节肩关节,需要做肩关节镜手术的一些疾病,都是归运动医学科所管。实际上,骨科是外科里面的一个分支,骨科下划很多亚专业,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qa/answers/m0ftucCxIzaRkdTDFapsrg/
4.运动医学科与骨科区别(男,16岁)我参加运动会摔到腿了,校医说让我去医院检查检查,不知道运动医学科与骨科应该挂哪科,运动医学科与骨科区别?精选回答 王维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三级甲等」 骨科 运动医学科主要治疗因为运动损伤引起的疾病,比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盂唇损伤,还有因为运动损伤造成的软骨退https://www.med-credit.org.cn/mobile/qwwd/28915a370caf868a185598ef733a68f2.html
5.运动医学科与骨科区别问医生运动医学科与骨科区别2023-10-01?1715 病情描述:运动医学科与骨科区别 医生回答牛光峰?副主任医师 三甲?山东省立医院?骨科您好,骨科是外科的一个分支部门,也就是创伤骨科骨病科。外伤骨科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骨折、脱位的脊椎病变等关节损伤等。推荐:简单来说,创伤科主要看骨折,运动损伤科主要是看关节https://m.dazhong.com/ylcore/ask/9_897457.html
6.运动医学科和骨科区别有问必答你好,运动医学科是骨科的一个亚专科,是属于分支。运动医学科主要治疗因为运动损伤引起的疾病,比如说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83181581.htm
7.运动医学科和骨科区别问题描述:运动医学科和骨科区别 医生回答 胡戈亮 副主任医师 骨科 三级甲等 病情分析:运动医学为二级学科,隶属于特种医学。而骨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属于三级学科,其中专门医学和临床医学是平级的,因此运动医学在严格意义上要高出骨科学一个级别。骨科主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诊断和治疗运动系统的感染,肿瘤,先天畸形,创伤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0f5627208a714aac9f20c59a58121aed.html
8.你了解运动医学吗运动医学与骨科有什么区别骨科与运动医学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科,运动医学与骨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所涉及的治疗对象不同 运动医学的损伤大部分存在于运动过程中间所出现的一些损伤。 2.治疗目的不同 运动医学更确切的是能够更精准地重返运动状态,而普通大骨科要求只能说能够回到一般的生活状态,就可以满足需求了,所以他们的要求不https://www.meipian.cn/50erarmj
9.北医的运动医学科和骨科差异在哪里即问即答总之,虽然运动医学科和骨科有区别,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相互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https://www.familydoctor.com.cn/q/5904014.html
10.骨科和运动医学区别是什么而运动医学专家可能是体育医学、运动科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习人体运动的生理学、运动训练、康复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强调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一、骨科医学 骨科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专业,专注于研究和治疗骨骼系统相关的疾病、损伤和畸形。这个领域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从简单的骨折到复杂的脊柱手术,https://wenku.baidu.com/view/fdfec547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b.html
11.什么是骨科门诊和运动医学门诊的区别全国骨科门诊,主要医治的是骨科疾病,例如骨折,筋伤,骨病,具体的如骨折,肌肉拉伤,腰椎间盘突出,骨肿瘤https://www.1633.com/ask/260866.html
12.南阳市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专家门诊运动医学关节微创科成立于2001年,在谢学然主任、彭磊主任的领导下,经过多年努力和发展,目前诊疗技术水平居南阳市领先地位,年门诊量2000余例,住院800余人次,年手术量500余例,已成为豫西南目前唯一的关节镜运动医学诊疗专科,影响力辐射至驻马店、信阳、荆门、枣阳的周边地区。目前https://m.bohe.cn/hospital/34203/department/239329.html
13.求助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有什么区别吗?康复医学这虽然是我国发展不健全的表现,但是也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毕竟中国真正从事运动医学的医生太少了,根本不可能为他们专门去开一个专业进行各种操作。至于运动医学科可否做康复、康复医学科可否做手术,呵呵,国家好像没有明文规定,看各个医院自己的了。我想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国内很多康复医学科的医生都是骨科https://3g.dxy.cn/bbs/topic/1154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