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第一分院改扩建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二期项目”)的招投标事宜,成为当地建筑业界的讨论焦点:举报人称,这个国有投资为主、总投资14.5亿元的项目,该院自己以招标人身份进行公开招标,违反了《重庆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及重庆市发改委的批复,程序上违法、违规。
举报人还列举了有关该项目的其他问题。
7月26日,重医附一院宣传科两位工作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二期项目“是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推进的,招标程序合法”。
而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两位工作人员则称,该交易中心无权对上线招标的项目进行审核。
70小时的文件10小时评定?
2024年3月,重医附一院以招标人身份,对该院二期项目的建设工程进行公开招标。该项目总投资额14.5亿元。
招标公告显示,该项目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24号重医附一院第一分院内,用地面积约25050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3183万平方米,地上20层,地下4层,最大建筑高度为95.2米。
重庆市发改委2023年8月对该项目的批复显示:项目估算总投资14.5777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用房、地下车库等,配套建设给排水、供配电及设备用房等公共配套工程和景观、道路、绿化等辅助工程。
2024年3月公开招标后,二期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进行了公开招标,招标人为重医附一院,招标代理机构为重庆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
招标公告显示,本次招标项目工程总投资额为145766.97万元;本次招标项目合同估算金额约10.3876亿元(记者注: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净化工程等暂未列入本次招标,所以工程总投资额与此次合同估算金额有较大差异)。
招标公告发布后,有14家单位参加了投标。
中标公告显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以7.938亿元的价格,成为该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第一中标候选人。
但项目开标后,各种质疑、举报也纷至沓来。
一位举报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每家单位的投标文件包括技术、商务和经济等内容,文字和图表加在一起有近800页的A4纸,大部分投标文件的总页码超过1000页,一般情况下,要读完一份投标文件至少需要5个小时以上,那么14家单位的投标文件,光全部看完就需要70多个小时,而且专家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思考分析,并进行评比打分,有分歧的意见还要讨论。但是评标委员会只用了10个小时就对14家投标企业的标书文件完成了评比打分。”
重医附一院宣传科两位工作人员未对上述问题作出直接答复。他们称,此前该院已经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这宗招标项目的公开举报信,该科室需要向业务部门核实后作出答复。
截至记者发稿,该院未对此作出正式答复。
重庆市发改委对该项目的批复显示,项目采用建设管理代理制方式组织建设。本报记者程维摄
自当招标人合法性引质疑
举报人还称,除该疑点外,该项目可能还涉嫌违法、违规招标。
他说,该项目的建设资金,拆迁费用6亿元,由重庆市和渝中区两级财政承担,拆迁完成后,将土地划拨给该项目使用。此外,14.5亿元建设资金除医院自筹3亿元外,其余11.5亿元由重庆市政府专项债券及财政资金提供。
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要求,“项目单位为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项目应当实施建设管理代理制,建设管理代理机构代行项目单位职责”。
该条款规定,项目单位应当在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建设管理代理制实施方案,发展改革部门在审批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对建设管理代理情况予以明确。
重庆市发改委《关于二期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社会【2023】1187号)显示:“按照《重庆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渝府令【2020】339号)有关规定,项目采用建设管理代理制方式组织建设。”
举报人称,重医附一院作为项目业主,应该按照《重庆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二期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委托代建业主,由代建业主作为招标人对外招投标,但重医附一院却以招标人身份自行招标,违反地方法规及重庆市发改委批复。
记者查询到,重医附一院第一分院改扩建一期项目的招标人,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按照《重庆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未按照规定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建设管理代理制的,处以责令改正,根据具体情况,暂停、停止拨付资金或者收回已拨付的资金,暂停或者停止建设活动,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至记者截稿时止,该院未就此作出答复。
重庆市发改委给该项目的批复中明确的是“采用建设管理代理制方式组织建设”,而实际公开招标时,业主方重医附一院却自己以招标人身份对外招标,也就是说,挂网招标中的一些基础要素与批复文件不一致。该标在挂网时,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否履行了起码的审核职责?
举报人对此的评价称,此事暴露了重庆市招投标领域的一个巨大程序性漏洞:有些机构会利用发改委的批复件开路,实际上挂网的招标,对基础性内容做了置换:批的是A,实际执行的却是未经批复的B。
该项目的主要争议点之一是,一些建筑企业认为该标的未按《重庆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及该市发改委的批复严格执行,业主方(医院)自己出面担任财政资金为主的项目的招标人,与前述办法及批复确定的程序相悖。拼图来自重庆市招投标公开信息
同一企业5年3中标总价30亿
举报人称,二期项目被当地建筑界、娱乐博主戏指,该院指定一位妇科专家,跨行担任工程建设项目的评标专家。
举报人质疑称,一场合法的招投标,除程序合法合规外,招标人组织的评标委员会组成也应该合法合规。由于没有实行代理制(记者注:业内也称“代建制”,代建制不是指招标这一个环节,委托招标公司进行招标),评标委员会有7名成员,其中有2名成员是来自业主重医附一院的管理者。当地建筑业界对这2位“业主专家”在工程建设、工程造价、技术规范等方面的专业性存疑。
举报人认为,按照这个规定,此次招标委员会的组成是否合规存疑。
另一位举报人称,在重医附一院过去5年、全部3个重大工程项目招标中,总投资超30多亿元,均有某建筑企业中标。“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前提下,这种优质建筑项目均由一个单位中标,且是一家外地企业的现象,不免让外界产生疑问。”他说。
记者查询了重医附一院过去5年来的主要招标项目的中标公示,3个标中,确有一家企业均为第一中标人。
“这一次他们又中标,就意味着接下来这个项目有延期、拖工或增加预算的可能。”该举报人称,该中标方在总承包重医一分院改扩建一期建设工程项目时,曾不断超出重庆市发改委批准的概算规模。根据重庆市发改委(渝发改社[2019]783号)文件批复,2019年市发改委批准的一期建设投资概算为7.2亿元。
但到2021年,重庆市发改委(渝发改社会[2021]820号)文件批复,批准的一期建设投资概算调整为9.32亿元。而到2022年实际竣工结算时,又增加了几亿元的结算金额。截至2023年9月,总包方要求的结算金额为13亿元,超出重庆市发改委7.2亿元的投资概算近6亿元。
该举报人称,这种严重超预算的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据重庆市网络问政平台2023年8月15日公布的一则信息显示,重庆医科大学扩建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重庆市渝中区人社局对此进行了回复,该回复确认并促成了项目承建方中建八局支付了所欠工资。
重医附一院两位工作人员7月26日未对当地建筑界指称的“重医一分院改扩建一期建设工程项目严重超预算”一事作出直接答复。至记者截稿时止,该院未对此作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