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通知.docx

2024年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通知尊敬的各级卫生计生委、市场监管局、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等有关机构和个人: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确保医疗机构按照法定职责和标准提供医疗服务,经医疗事故调查组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经中国卫生计生委批准,现发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通知》。

具体要求如下:一、诊断和治疗规范1.医疗机构应按照最新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制定并实施科学且适当的诊疗方案。

严禁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滥用检查和药物,滥开检查单和处方。

2.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必须亲自参与和责任到位。

医生不能简单托付给其他医护人员。

3.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医疗机构管理和人员素质提升1.各级卫生计生委、市场监管局、医院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落实。

对于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要依法查处,严厉制止医疗乱象。

2.医院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各类标准和规范。

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强化医院领导班子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严禁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3.医疗机构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倡导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遵守医德医风,严禁不当行为,如医闹、暴力伤医等。

三、建立健全医疗事故预防和处理机制1.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实行医疗事故报告的及时、公开、公正原则。

2.对于医疗事故,要进行严肃调查和责任追究。

对于严重的医疗事故,要依法依规追究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为了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目的和依据1.目的: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管理,确保医疗行为科学、规范、追求最佳实践。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我院全部科室。

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或第三方参与制定。

2.制定程序:(1)明确制定目的、范围和对象,明确参与人员。

(3)邀请专家进行评审,并进行修订。

(4)组织科室内部和全院范围内的讨论和听证,听取各方意见。

(5)经过专家组审查,形成正式版本。

(6)上报专业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审议,并报院领导审批。

(7)发布并进行宣贯,确保广泛使用。

(7)发布并进行宣贯,确保科室内部广泛使用。

4.审议和批准:更新后的指南和规范应经过相应委员会的审议并报院领导审批。

5.发布和宣贯:更新后的指南和规范应及时发布并进行宣贯,确保广泛使用。

临床诊疗规范与操作指南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诊疗工作,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权益。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临床科室,并适用于全体医务人员。

2.临床诊断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并记录诊断依据。

第四条检查检验规范1.医务人员在进行检查检验时,应依据病情合理选择相应的项目,并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进行。

第五条用药规范1.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药品管理制度,准确选择药品,并依照医疗纲领和指南进行用药。

2.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禁忌情况,并及时记录用药信息。

第六条麻醉操作规范1.执行麻醉操作的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麻醉操作资格,并遵守麻醉操作规范。

2.麻醉操作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严格掌控麻醉深度。

第七条手术操作规范1.执行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手术操作资格,并遵守手术操作规范。

2.手术操作前应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术操作的细节和规范。

第三章操作指南第八条临床操作指南1.医务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时,应依照操作指南进行,并注意操作时的细节和规范。

第九条急救操作指南1.医务人员在进行急救操作时,应依照急救操作指南进行,并充分发挥急救技能。

2.急救操作应严格遵守急救流程,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第十条感染防控指南1.医务人员在进行感染防控工作时,应依照感染防控指南进行操作,并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十一条病例记录指南1.医务人员在进行病例记录时,应依照病例记录指南进行,并记录准确详实的病情信息。

提出制订/修订我国《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规则,即《制订/修订V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南》。

2临床诊疗指南的定义:临床诊疗指南是指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订出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推荐意见。

3制/修订指南必须采用的方法:扌旨南制/修订过程须采纳国际和国内循证扌旨南制/修订的方法,确保制/修订的指南避免偏倚,符合高质量临床诊疗的需求。

指南的推荐意见应基于对现有证据通过系统综述形成的证据以及对各种可选的干预方式进行利弊评价之后提出的最优指导意见。

4最终形成指南的要求:通过提供明晰的制/修订程序,保证制/修订指南的流程化、标准化;通过明确、清晰的推荐意见形成流程,保证所有发布指南的规范性、可信性、可用性和可及性。

5制/修订指南的管理:所有中华医学会及各级分会制/修订的指南均由中华医学会统一管理,涉及申报、备案、撰写、表决、发布、试用反馈、实施后评价等环节。

三、制/修订指南的程序及方法(一)启动与规划指南制/修订前应充分了解同领域有无其他指南的制/修订者、可利用资源,以及已有证据的质量。

若同领域有相同或相近指南,指南制/修订组织者应对已有资源进行评估。

评估意见应着重于已有指南的质量和适用性。

扌旨南制/修订规划需报中华医学会备案。

对于已有的质量较高、适用性好的指南,学会应组织改写;若国内无同类指南,或指南质量较差,可以启动指南制/修订程序。

*1立项备案:在指南制/修订工作启动前,由各"专科分会"向中华医学会指南制/修订专设机构提交立项申请,进行备案。

备案成功后方能启动制/修订工作。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制定、更新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制定适合我院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二级医院的要求,为保证适时制定、及时更新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特制定如下制度:一、我院的临床医疗操作规程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执行,诊疗指南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疗指南》执行。

四、《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诊疗指南》的资料管理有信息科图书室负责,供临床借阅、学习。

五、对于已实施的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由职能科室及专业科室实施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保证临床诊治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六、对于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中规定的疾病作为医疗质量控制的重点监管内容。

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管理制度一、引言诊疗规范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管理制度,以确保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并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2.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4.提高医疗效率,优化资源利用。

三、管理内容1.管理体系建设1.1设立诊疗规范管理委员会,明确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

1.2建立规范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规范制定、宣传和培训工作。

1.3制定规范管理工作计划,明确规范的制定、修订和废止程序。

1.4建立规范管理档案,存档规范的制定、修订和废止过程。

2.规范制定与修订2.1针对不同科室和专科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包括疾病诊疗规范、手术操作规范、药物使用规范等。

3.规范宣传与培训3.1制定规范宣传计划,定期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3.2定期组织规范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使用规范。

3.3制作规范宣传教材和培训资料,供医务人员学习和参考。

4.规范执行与监督4.1建立规范执行的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的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奖惩。

4.2制定规范执行的监督措施,包括定期抽查、随机检查和投诉处理等。

4.3建立规范执行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规范评估与改进5.1定期对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5.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情况。

5.3建立规范改进的反馈机制,接受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医院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管理1目的:为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优质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2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管理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原则。

3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包括:3.1各类《临床诊疗指南》;3.2各类《临床技术操作规范》;3.3各类常见疾病诊疗规范;3.4《护理操作常规》;3.5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指导细则;3.6其他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技术规范。

4医院临床诊疗工作和技术操作时应严格按已制订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专业学会诊疗指南及《护理操作规范》、《护理实践指南》等规范执行。

5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的版本应及时修订更新,并结合医院现有的资源,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6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编辑或修订更新应参考:6.1卫生行政部门最新颁布的诊疗规范或指南;6.2专业学会最新制订的诊疗规范或指南;6.3国内外医学进展与循证医学。

7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修订时原文引用汇编时应注明出处、版本编号、使用日期,应注明生效日期、修改日期和历次修订日期。

8.2负责本科室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本专业特殊技术操作常规进行编辑、校对、排版成册工作。

其中通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由护理部统一制订。

临床药物应用指南由药剂科统一制订。

8.3负责本科室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护理常规修订更新工作。

8.4负责对卫生行政部门、本专业学会及专家组织制订的针对某疾病最新版本诊疗规范或指南的收集、汇编工作。

9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临床应用申报管理规范临床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工作指南/操作规范,首先需由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讨论,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导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工作指南/操作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审核和医疗质量和安全改进委员会。

临床诊疗指南修订格式临床诊疗指南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对于医生的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诊疗指南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其与最新的临床证据和医学知识保持一致。

本文将介绍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的格式和要求。

一、修订目的和背景在修订临床诊疗指南时,首先需要明确修订的目的和背景。

例如,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的发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可能发生了变化,需要更新指南以反映这些进展。

此外,修订指南还可以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和质量,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二、修订团队和流程修订临床诊疗指南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修订团队,包括临床医学专家、方法学专家、统计学专家等。

团队成员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修订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修订流程应包括确定修订范围、收集和分析临床证据、评估证据质量、制定推荐意见、征求专家意见、审定和发布等步骤。

三、修订内容和格式1.封面:修订后的临床诊疗指南应包含封面,注明指南名称、修订年份、修订机构等信息。

2.目录:列出指南的各个章节和子章节,以便读者快速了解指南的结构和内容。

3.前言:简要介绍修订的目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4.正文:按照疾病或治疗领域划分章节,每个章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述:简要介绍该疾病或治疗领域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等特点。

(2)诊断:详细阐述该疾病的诊断方法、标准和流程,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治疗:详细介绍该疾病的治疗原则、方法、药物选择、疗程等,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4)预防与预后:阐述该疾病的预防措施和预后评估,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疫苗接种、定期复查等。

四、修订注意事项在修订临床诊疗指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修订内容基于最新的临床证据和医学知识,避免过时或错误的信息。

2.通过临床路径的开展,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负担。

二、组织管理成立临床路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明确其职责(见附件1)。

医务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修订(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遵循的原则1、常见病、多发病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3、结合医疗工作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1、医嘱类项目。

2、非医嘱类项目。

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

(三)临床路径制定的原则1、临床路径的设计应有充足的医学文献论证支持;2、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循证医学的运用应当基于实证依据,缺乏实证依据时应当基于专家(专业团体)共识;3、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必须体现多科合作,强调团队精神;4、临床路径的设计必须充分发挥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的集体智慧5、临床路径标准应当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6、临床路径要体现出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7、注重服务成本和经费的控制;8、按计划工作的原则;9、重视关键环节和步骤的控制;10、必须重视执行过程中的变异,及时进行调整。

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度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度需要有明确的流程和程序,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其次,制定前需要进行前期工作,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确立参与者名单、明确研究方法以及必要的培训与教育。

第三,制定与更新指南与规范需要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与证据评价,例如进行荟萃分析、制定证据图、使用GRADE评价等,确保依据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疾病的诊疗方法、技术操作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制定与更新的指南与规范需要进行多学科协作、专家意见征集、争议解决等环节,确保最终的制定和更新过程具有广泛的参与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制定与更新的临床诊疗指南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明确的目的与背景,阐述制定指南的目的和依据,例如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等。

其次,对患者的标本进行明确的定位,例如制定针对特定年龄、性别、疾病阶段或合并症的指南。

再次,详细描述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监测指标。

例如确定明确的诊断标准、病史采集要点、物理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指标等。

此外,应对可能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风险评估与预防。

最后,应清晰地界定指南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明确指南的推荐程度以及应用的具体场景。

制定与更新的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度应包括有效的实施机制。

其次,制定的指南与规范应与学术会议、医学培训等进行关联,通过学术交流、培训、演讲等形式进一步推广。

再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和监督,推广医疗标准化管理,促进指南和规范的有效实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指南的考核、奖励与惩罚等措施,激励医护人员积极遵守指南和规范。

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评价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规范医疗行为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规范,不得擅自开展无证医疗行为,不得随意更换治疗方案,不得滥用药品和检查项目。

医务人员要遵守医疗道德和职业操守,不得为谋取个人利益而违法违规。

三、保障患者权益医疗机构要建立患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调解工作。

对于患者的投诉和求助,要积极解决,及时做好沟通工作,维护医患关系和谐稳定。

四、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管制度,对医疗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对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确保患者权益得到保障。

五、强化医疗队伍建设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化、团队化的医疗团队,提高医务人员的协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医生和护士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中,医务人员要牢记医者的使命,以患者为中心,尊重生命,保护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希望各位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此通知。

医院管理部门日期:20XX年XX月XX日。

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制定工作,保证规范编制质量,制定本工作程序。

第二条规范制定工作程序是指规范草案的编制、审查、批准和发布、复审以及规范归档的程序。

第三条本工作程序适用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各学科诊断和治疗指南或规范的制定工作。

第四条规范制定工作坚持法定性、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的原则。

规范制定工作,应当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及时掌握国内外临床诊疗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保证制定规范的科学性。

规范项目参加科室应选派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副高职以上人员参加编制组。

第六条规范编制组的任务是:(一)制定规范编制计划和编写大纲;(二)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三)广泛征求意见,汇总并处理反馈意见,协调处理争议问题,保证规范技术内容的正确性。

(四)编写规范草案及编制说明。

第七条起草规范草案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同类规范水平的基础上,按规范编写规定的要求进行。

第八条起草规范草案应同时编写规范草案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科室、各阶段工作过程等;(三)调研和分析工作的情况;(四)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包括技术参数与指标的确定依据、修订规范的各修订点及其理由等;(五)循证的情况和结果;(六)与国外同类规范水平的对比分析;(七)与现行法规、规范的关系;(八)实施规范的要求和措施的建议;(九)其他要说明的事项;(十)参考资料清单。

第九条规范草案一般分为征求意见部分、报批部分。

第十条规范征求意见稿形成后,规范编制组应充分征求与规范实施有关的科室的意见,对重要的问题也可组织专题讨论,必要时应对重点科室进行专题调研。

第十一条被征求意见的科室应在收到征求意见稿之日起30天内提出书面意见。

质控科2020年8月11日。

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度颍阳镇卫生院临床诊疗指南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使临床诊疗工作更符合规范、有效,结合医院现有医疗资源,特制定此制度:一、各临床科室的诊疗行为应按个遵守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指南与诊疗规范。

二、医院各科室、各专业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必须依照卫生部或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指南、规范的基础制定。

三、各临床科室根据医学进展与循证医学原则,依据卫生部或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最新指南、规范,并结合医院先后资源,及时更新临床功过指南、规范,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各科室对更新的诊疗工作指南、规范要及时培训,并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保证其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五、医教科定期督导临床诊疗工作、指南的制定、更新及执行情况,检查科室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及培训记录。

颍阳镇卫生院。

各科室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为规范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请各临床科室遵照执行。

一、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1—k=-=—==ill*―---二、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临床科室负责定期对本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与考评,有培训及考评记录。

科室负责人结合被考核者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及实际手术水平,对其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并作为授予相应手术(操作)权限的依据。

三、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四、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五、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或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七、本规定从下文之日起执行。

特别说明:没有本专业《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科室请抓紧购买,并持购买后的正规发票到医务科备案;尤其要注意的是,两本书的出版社都是【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务科2013年8月2日。

关于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通知.docx关于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通知各科室:为了贯彻落实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4.2.2.3和4.5.2.1条款,根据我院《制定和更新临床诊疗规范和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现将我院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去年我院编印了《临床诊疗规范》丛书,通过试用,发现该规范存在缺乏权威性和适用性、格式不一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现在临床工作需要,故决定予以全面修订。

目前,尚无本院各学科的技术操作规范,故决定予以全面制定。

二、我院去年编印的《临床诊疗规范》更名为《临床诊疗指南》。

三、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原则:1、权威性:依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是国家卫计委,下同)、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2、先进性:如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发布了最新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各学科要及时组织更新和修订本学科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

3、适用性:(1)各学科《诊疗指南》的疾病种类、诊疗技术、用药范围等和《操作规范》的操作项目、操作要求等要符合本院、本学科实际;(2)操作性强,好培训、好执行。

4、稳定性:《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要随意变动。

四、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1、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制订和上报本专业的《诊疗规范》和各种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1)科主任:①负责确定本专业的《诊疗指南》的疾病种类和《操作规范》的操作项目:《诊疗指南》的疾病种类包括:A.本科室的前10种疾病;个住院重点疾病;个住院重点手术病种;个单病种疾病。

《操作规范》的操作项目是指本科室常用的技术操作项目。

②负责指定《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的各个编写人;③负责《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的审核和定稿;④负责召开科室会议,讨论通过本学科制定或修订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并上报医务部。

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诊疗规范是医疗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和执行诊疗规范,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制度的角度,详细阐述诊疗规范管理指南的管理制度。

1.2制定标准:制定规范的标准应该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确保规范的内容准确、全面、可行。

1.3审批程序:规范的制定应该经过科学的审批程序,包括专家评审、行业协会审核、法律部门审查等,确保规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二、宣传推广管理2.1宣传渠道:制定宣传推广的渠道和方式,包括医院内部宣传、行业媒体宣传、社交媒体宣传等,提高规范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2.2宣传材料:制定宣传推广的材料,包括宣传册、海报、宣传视频等,形式多样,内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传播。

2.3宣传活动:组织宣传推广的活动,如学术讲座、座谈会、培训班等,通过专业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医务人员对规范的认知和理解。

三、执行监督管理3.1建立考核机制:制定考核规范和考核指标,对医务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2审核机构:建立独立的审核机构,负责对医疗机构的规范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确保规范的有效执行。

3.3处罚措施:对于违反规范的行为,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停职、撤销资格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四、更新修订管理4.1定期评估:制定规范的定期评估机制,对规范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修订提供依据。

4.2修订流程:建立规范修订的流程,包括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公示等环节,确保修订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3修订周期:规范的修订应该有明确的周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保持规范与时俱进,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

关于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通知各科室:为了贯彻落实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4.2.2.3和4.5.2.1条款,根据我院《制定和更新临床诊疗规范和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现将我院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去年我院编印了《临床诊疗规范》丛书,通过试用,发现该规范存在缺乏权威性和适用性、格式不一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现在临床工作需要,故决定予以全面修订。

(2)编写人: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编写要求,负责完成科主任分配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的编写任务。

2、医务部:负责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各学科报来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

五、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格式:见附件。

二0一三年九月十六日附件1: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格式(举例1)一、制定或修订诊疗指南记录单指南名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写人(修人):永宏核人:敏写或修原因:1、我科2012年写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范”有多欠缺如,故在如下几个方面行了修:(1);(2);(3)。

2、中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于2013年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范(2013年修版)”,故予以更新。

参考文献(写或修依据):1、南山主.床指南.呼吸病学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生出版社,2、中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范(2013年修版),中核和呼吸志,2013,36:255-264科室通日期:2013年月日批准部:医院医量与安全管理委会批准日期:2013年月日开始行日期:2013年月日(同批准日期)版本号:版二、正文:第章第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概述二、临床表现(一)症状(二)体征(三)辅助检查三、诊断和鉴别诊断四、慢阻肺的评估五、并发症六、治疗附件1: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格式(举例2)一、制定或修订操作规范记录单操作规范名称: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编写人(修订人):汤建华审核人:邱荣锋编写或修订原因:我科尚未制定本专业的技术操作规范,故予以制定。

参考文献(编写或修订依据):1、中华医学会编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卫生部.卫医发〔2004〕100号.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科室讨论通过日期:2013年月日批准部门: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日期:2013年月日开始执行日期:2013年月日版本号:版二、正文:第章第节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一、内镜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二、内镜室消毒的基本设置;三、内镜消毒的基本要求。

THE END
1.计划生育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培训.pptx计划生育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培训.pptx,计划生育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2017年版) ;操作规范变化修改部分;一、宫内节育器具;(一)宫内节育环放置术 【绝对禁忌证】 1、子宫腔深度<5.5cm,>9cm者(人工流产时、正常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后,有剖宫产史者放置及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108/6111050112010032.shtm
2.《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分册》(中华医学会计划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分册》,作者: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分册》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临床诊疗指南与技http://product.dangdang.com/25079183.html
3.医院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管理规定20240113.pptx医院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管理规定汇报人:AA目录03临床诊疗指南管理规定02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01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04临床操作规范管理规定05监督与评估06附则添加章节标题01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02定义与作用定义:临床诊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5649145.html
4.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以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并可并发食管出血、狭窄及Barrett食管,后者是食管的癌前病变。【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和反食。 2(如反流至肺部则可引起慢性咳嗽及哮喘发作。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20654250_854029390.html
5.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文档大小: 582.97K 文档页数: 3页 顶/踩数: 0/0 收藏人数: 0 评论次数: 0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医学/心理学--临床医学 临临临床床床诊诊诊疗疗疗指指指南南南和和和临临临床床床技技技术术术 操操操作作作规规规范范范目目目录录录 TheStandardizationOfficewasrevisedontheafternoonofDecember13,2020TheSthttps://m.docin.com/p-2630945000.html
6.我院发放《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日前,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制度体系建设,使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院在全院65个临床、医技科室及相关职能处室发放了《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本次发放的《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的50多个http://tjzx.nmgyy.cn/article/acc4ce86a022a8914197.shtml
7.《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计划生育分册编写及贯彻【摘要】:<正> 一、背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有一部全国权威性的学术著作,指导和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诊断、治疗、护理行为,使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出版是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将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HYX200406002009.htm
8.国家卫健委:开展临床研究可以超出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研究者开展临床研究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必要的资金保障。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是临床研究实施的责任主体,开展临床研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和技术准则、伦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Dc4OTg2NA==&mid=2247515806&idx=2&sn=283c7076d6a578c22cf27d30161bcdf1&chksm=e86fcc972cd47f9ca1a2afbdd51e9e191847aca8b04e966508b63769e4d8ff41ae49daf7f7ac&scene=27
9.全套临床诊疗指南47册+全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4册精准下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pdf: https://url05.ctfile.com/f/13660405-922829232-c7daaa?p=6770 (访问密码: 6770) 临床诊疗指南 — 病理学分册.pdf: https://url05.ctfile.com/f/13660405-932944641-aace02?p=6770 (访问密码: 6770) https://3g.dxy.cn/bbs/topic/48741950
10.全套临床诊疗指南47册+全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4册精准下载外科学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pdf: https://url05.ctfile.com/f/13660405-922829232-c7daaa?p=6770 (访问密码: 6770) 临床诊疗指南 — 病理学分册.pdf: https://url05.ctfile.com/f/13660405-932944641-aace02?p=6770 (访问密码: 677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EBGPKOU05348I3F.html
1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师资培训为贯彻落实卫生部要求,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省卫生厅下发了“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的通知”(苏卫办医〔2013〕43号),要求省医学会做好全省师资培训工作。经研究,现定于2013年10月28-29日在苏州市举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神https://www.med66.com/yixuehuiyi/shenjingwaike/1504209138.shtml
12.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计划生育分册》是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组织全国知名专家编写,2005年由我社出版,重印9次,累计销量3万余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册》于2004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以上两本书出版至今已十年左右,目前,计划生育领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有许多新的进展,新的成果,新的方法技术。https://m.jarhu.com/book.php?id=1619255
13.[促销书]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丛书由国家财政部支持、卫生部领导、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用于指导和规范临床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本套丛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医学科学的***新进展,既有科学可靠的临床诊断标准,又有优化***的临床***方案,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性、***性的有机统一,使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有https://www.china.cn/shuji/4002715949.html
14.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docx(6) 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予以20%甘露醇250毫升及速尿40毫克静脉推注,立即手术。 第二章 出血性休克 【诊断】 一、临床表现特点: 1、有原发病的相应病史和体征。 2、出血征象:根据不同病因表现为咯血、呕血、便血或内出血(外伤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https://www.taodocs.com/p-744994531.html
15.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7修订版)计划生育分册pdfepub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7修订版)计划生育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作者: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 编著定 价:48出 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年04月01日页 数:150装 帧:平装ISBN:9787117243131●宫内节育器具 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25568386999
16.2019年中医科临床诊疗指南·疾病操作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考核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 心脏病,肝病 风热感冒者 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 *7. 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轻度蛛网膜下脑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突发性耳聋,轻中度高血压病,应选用下列哪种药? 甘露醇 麦角安咖啡因 尼莫地平 洛贝林 *8. 抑郁障碍的全程治疗分为( )期 https://www.wjx.cn/jq/92371156.aspx
1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组织开展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0月12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组织开展了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修订工作培训会议。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做好医院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医务部主任吴剑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医院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及临床路径管理员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 https://www.dzrmyy.cn/trend/13452.html
18.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腹水、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远处转移穿刺活检等应按照相应临床病理常规进行处理与诊断。 注释a.目前国内采用内镜切除(EMR/ESD)已逐渐开始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新选择[1-2]。EMR/SED标本应按规范的组织处理细则进行规范操作、取材、制片[3-4]。b.AJCC第8版胃癌分期对位于胃食管结合部(EGJ)和http://test.pmphai.com/jeesitede/appguide/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guide&id=0001AA100000000EGDA6
19.广东省肇庆复退军人医院章程(一)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 (二)严格执行医疗技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三)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 准和临床路径。 (四)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 18 项医疗核心制度。 https://www.zhaoqing.gov.cn/zqtyjr/gkmlpt/content/2/2961/post_2961132.html
20.“医”案释法遇到医疗纠纷?别急,您可以这么办→(二)遵循临床诊疗指南,遵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医学伦理规范等; (三)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医学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五)宣传推广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75559
21.妇产科在线妇产科在线 妇产科在线专业、权威的妇产科交流平台打开 浏览量: 发布时间: 写评论00 发表评论 填写评论内容 取消发布提示 好的http://m.cogonline.com/pages/details/details?infoId=132840054348173750
2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指导标准(试行)(四)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四、基本职能 (一)提供综合性、协调性的诊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涉及的病种及病人数量能满足全科教学的要求。诊疗范围包括:以症状学为表现的常见健康问题;常见多发疾病;https://www.qqhryxyfsdryy.org.cn/2021/0601/c3801a148743/pagem.htm
23.临床诊疗规范最新版详细查询方法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在医疗实践中是相关联的。临床指南提供了治疗建议和决策的依据,而临床路径将这些建议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轴,以指导医疗团队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的操作。临床路径可以参考临床指南中的建议和指导,确保患者接受到符合最佳实践的治疗和护理。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12290480&efid=uMGMu8QQi5CSKEdWE1mj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