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1)粪便检查:镜检见红细胞多为下消化道出血;自细胞或脓细胞为炎症性肠病;查见虫卵或滋养体,或培养出致病菌有利于诊断。粪便隐血检查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结肠癌及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常用方法有愈创木酚法及免疫化学法。前者除血红蛋白所含过氧化酶可致阳性外,其他多种非特异氧化剂或非血红蛋白
出血性脑梗死在CT表现上也有出血病灶应与原发性脑出血、脑瘤性出血等鉴别有时需要有原始CT片对照观察方能确诊。1、原发性脑出血自从CT问世以来脑出血临床诊断已不难临床上主要依据:(1)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2)起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1、脑出血深昏迷时与SAH不易鉴别,脑出血多于高血压,伴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SAH临床难以鉴别,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因无明显肢体瘫痪易于SAH混淆,仔细的神经功能检查、头颅CT和DSA检查可资鉴别。2、颅内感染各种类型的脑膜炎如结核性、真菌
新生儿出现呕血后也不一定都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也可以是咽下综合征的表现,主要鉴别点是咽下综合征患儿吐出来的血是吞入的母血,可做Apt试验确定是否为母血。此外消化道出血也可见于应激性溃疡,多发生在新生儿窒息、感染、肠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血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弥漫性
对于使用口服抗凝剂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尽管曾有指南建议给予三联抗栓治疗,然而迄今并无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显示三联治疗最为合理。事实上,临床医生对双联治疗是否有效、三联治疗是否安全等问题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临床研究显示,在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需行经皮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疼、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者;2
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单侧或双侧鼻腔出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
肝出血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肝硬化的严重性大家一定都有所了解,因此患者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预防肝出血的产生。肝出血的症状:肝硬化发展的过程中,组织结构改建,使得肝内血液循环障碍,门静脉系统压力明显增高,来自胃肠道、脾脏等器官的静脉血在门静脉处受阻,被迫另找出路,与体循环之间建立丰富的“额外交
1妊娠晚期引产用药促宫颈成熟药物:适用于晚期引产、高危妊娠和过期妊娠。对有阴道分娩条件者,使用前行宫颈Bishop评分小于6分;胎儿宫内状况评估无胎儿窘迫者;除外药物应用禁忌者。缩宫素有促宫颈成熟、诱发及加强宫缩的作用。静脉给药能精确控制剂量,出现不良反应时可迅速停药。其促宫
1、根据血的排出方式及性状。2、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注意有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病史,注意近期有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及贫血;注意出血前有无饮酒、近期有无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腹部及其具体部位有无压痛、包块。肛门指诊对了解肛门直肠病及临近转移灶有重要意义。3、抽吸消化液检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史:注意患者年龄、孕产次、健康状况,近期内是否用过性激素治疗;2、子宫出血没有周期性,经期可以持续10余天或淋漓不净几个月,经量时多时少;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贫血貌;4、肛查或妇检子宫大小多在正常范围;5、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或黄体功能不足;6、阴道
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TransfusionProtocols,MTP)是指在大出血时,按照预先制定的血液成分方案予以输血,需要妇产科医师、麻醉医师及输血科医师及血库共同努力完成输血协议。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胎盘前置及植入的发生率增加,产后出血已成为围产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当下
现阶段,CT已广泛用于描述钙化和出血等情况。在Hounsfield单位测量的CT衰减值由像素的线性衰减系数与水的线性衰减系数的关系确定。急性出血的CT衰减一般在50~100HU范围内,钙化的衰减通常大于100HU。但当小于100HU时,出血和钙化的CT衰减值存在重叠。与CT相比,M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之一,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血热和出血性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在活动时、激动时、用力排便等时刻发病,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等因素而不同。一般发病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
一、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扫描可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情况。二、诊断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以及严重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常高度提示脑出血可能,CT检查可以确诊。
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宜在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预后直接与术前意识水平有关,昏迷患者通常手术效果不佳。(1)手术适应证①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体征,如脉缓、血压升高、呼吸节律变慢、意识水平下降等;②小脑半球血肿量≥10毫升或蚓部>6毫升,血肿破入第四脑
腹膜后血肿为腹腰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最常见原因是骨盆及脊柱骨折,约占2/3;其次是腹膜后脏器(肾、膀胱、十二指肠和胰腺等)破裂和大血管及软组织损伤。因其常合并严重复合伤、出血性休克等。
通常肿瘤性颅内出血与其他原因出血的临床表现不一样。如患脑肿瘤的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时,肿瘤急性出血的可能性极大。但对于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病人,此时原发的肿瘤往往被忽视,因此,对于有异常部位的出血又无其他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或原因的病例,应怀疑有肿瘤出血,进一步行CT扫
遗传性肾炎是一基底膜病,而胶原Ⅳ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本病发病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点:1.分子生物学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胶原组分。单个Ⅳ型胶原蛋白链进入细胞后形成三螺旋分子,然后分泌出细胞,进入胞外基质。在哺乳动物基底膜,至少包含5种遗传学上不同的Ⅳ型胶原分子。与其他的胶原蛋白相同,前胶
1.肾脏表现Alport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血尿,受影响的男性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在20岁以内,许多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常突然出现发作性肉眼血尿。受影响的女性实际上往往是杂合子,可能会表现出间断性血尿,10%~15%杂合子女性从未发生血尿。受影响的男孩在1岁之内就可发生血尿,并很可能一
1.阳性家族史,遗传方式绝大多数为性连锁显性遗传,其次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临床上呈现肾病变(血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耳病变(高频性神经性耳聋)及眼病变(前球形晶体及黄斑区中心凹周围微粒)。3.肾组织电镜病理检查见GBM广泛变厚、破裂,并与变薄的GBM并存。
血尿和蛋白尿,男性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开始时只是微量蛋白尿,尿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常发展至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可有血小板缺陷及明显出血倾向。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尿素氮、肌酐增高等改变。1.光镜光学显微镜下肾脏病变无特异性。疾病早期肾小球病变大致正常,仅有轻度局灶节段性系膜组织增
女性患者预后较好,一般可存活到60岁以上,而男性患者多在30岁以后发生肾功能衰竭。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指征有男性预后比女性差;发生重度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者预后差;耳聋严重者预后差,尤其男性患者;有前球形晶体及黄斑中心凹周围微粒表现者预后差;电镜下GBM广泛增厚分层者蛋白尿重者预后差。总之,肾外疾患
感染性胆道出血指由感染所致的胆道出血。单纯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出血较少见,多为胆道蛔虫、胆道结石或狭窄等因素造成胆道系统继发性感染引起的出血。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感染是国内所见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诱发因素有胆道蛔虫病、胆管结石和胆管性肝脓肿等。发病机制有3种:①肝胆管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时,黏膜面形成溃疡,有些较深溃疡,可穿透胆管壁,累及伴行血管壁,从而导致血管壁破溃,血液流入胆管内。②感染引起肝内急性弥漫性胆管炎、小胆管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