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片的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用于湿热痹证,其症状为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淡。

成份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关黄柏、薏苡仁、防风、威灵仙、防己、川牛膝、粉萆薢、桑枝。[1]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色颗粒;气香、味苦。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性味苦寒,归肺经。功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结,可用于热毒或肺热而兼见痰浊阻滞所致之咽喉肿痛。射干治疗咽喉肿痛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曰:“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本草纲目》指出:“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慢性咽炎中医称之为“喉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一般无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查咽部呈暗红色,有颗粒状淋巴滤泡增生。慢性咽炎病变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症状顽固。现将分型辨治慢性咽炎的几则验方介绍如下。阴虚肺燥型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

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中国药典一部中使用乌头碱、士的宁对照品的部分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草案的公示。公示原文:我委拟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使用乌头碱对照品、士的宁对照品的部分中成药品种标准。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修订的安儿宁颗粒、参附强心丸等54个国家药品标准公示

通痹胶囊的适应症主要是用于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调补气血。它适用于因寒湿闭阻、瘀血阻络、气血两虚所致的痹病,表现为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如果出现上述证候,也可以考虑使用通痹胶囊。

因湿性黏腻滞着故出现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阴雨加重为主要表现的痹病。中医指由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临床以关节、肌肉痛和肢体(以上下肢为主)拘急,甚则影响屈伸为主证,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皮、肌、筋、骨、气血痹阻所致。

病因湿痹之因,或身居卑湿,湿气袭人;或冲风冒雨,湿留肌肉,内传经脉,或雨湿之年,起居不慎。《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并治》则谓: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与后世所论湿痹,证候有所不同。症状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证,或一处麻痹

检查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地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

1、忌寒凉及油腻食物。2、本品宜饭后服用。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它泻火及滋补性中药。4、热痹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疼痛窜通无定处,口干唇燥。5、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成份秦川。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或粉末;味苦。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或粉末;味苦。规格每粒装0.25g。

规格每粒装0.37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恩师张学文系陕西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国医大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心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颇有独到见解。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现代医学病理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主要是突然阵发性前胸胸闷或疼痛,并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并沿前臂内侧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肢体疼痛,麻木拘挛。

关节疼痛: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肌肉劳损等。蠲痹颗粒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肿胀可能是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症状。蠲痹颗粒具有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压痛是指关节在受到压力时感到疼痛。蠲痹颗粒可以帮助缓解关节压痛。关节屈伸

规格每粒装0.25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色颗粒;气香、味苦。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用于湿热痹证,其症状为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淡。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用于湿热痹证,其症状为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淡。规格每粒装0.37克。

禁忌孕妇禁用。关节冷痛者勿服。注意事项1、素有脾胃虚寒者慎服。2、应用本品时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通痹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急性期)。属于毒热内蕴,湿淤阻络证,症见关节肿胀,疼痛拒按,晨僵,触之发热,或皮肤发热,身热,汗多,口渴,便干溲黄等症。

鉴别诊断一、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二、在风寒湿痹中应区别风、寒、湿偏胜的不同。三、病程久者,应注意辨明有无痰瘀阻络、气血亏虚及脏腑损伤的征候。并发症因湿性黏腻滞着故出现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阴雨加重为主要表现的痹病。中医指由风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或粉末;味苦。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肢体疼痛,麻木拘挛。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肢体疼痛,麻木拘挛。规格每粒装0.25g。

规格每粒装0.25g。注意事项1、忌寒凉及油腻食物。2、本品宜饭后服用。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它泻火及滋补性中药。4、热痹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疼痛窜通无定处,口干唇燥。5、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注意事项1、忌寒凉及油腻食物。2、本品宜饭后服用。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它泻火及滋补性中药。4、热痹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疼痛窜通无定处,口干唇燥。5、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

喉痹泛指以咽痛或咽部异物不适感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咽炎范畴,主要因为外邪壅遏肺胃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所致。临床分类包括急喉痹和慢喉痹,二者主要从发病快慢,病程长短、治疗预后三方面加以区别。其中急喉痹发病时疼痛剧烈,肿胀无度,来势急速,甚至可造成喉部闭塞,咽物困难,气急痰鸣等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如果您对蠲痹颗粒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请勿使用。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请立即停药并就诊。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服用蠲痹颗粒期间,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药效。服药期间如出现不适或副作用,请立即停药并就诊。

THE END
1.针灸“咽喉肿痛”有几种类型?该如何针灸治疗?手厥阴心包经之火上炎而致咽喉肿痛,治疗时取其表里经的关冲穴,刺之放血,以清泄上炎之相火,清解心包经之郁热。 正如《灵枢·热病》篇云:“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张志聪云:“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AzMTMwMQ==&mid=2247640320&idx=4&sn=8fa170fbadd5cdf24a59f2ff919cf4b8&chksm=ed542550b35076cdc5765616ad5c4810f9b77fd5175c11908d5ec2ddbe0cac11b9da3a2c794d&scene=27
2.喉痹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方剂专家文章喉痹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方剂 喉痹的中医辨证分为外感风热型、肺肾阴虚型、肺热壅盛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等,常用的方剂有枳壳桔梗汤、半夏厚朴汤、普济消毒饮、银翘败毒汤、麻杏石甘汤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情,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用药。 一、辨证分型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dwcw52nbkro77ex.html
3.手太阴肺经保养指南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中风、昏迷。《针灸资生经》云:“以三菱针刺之,微出血,泄诸脏热。” 第三章 穴位的类别与特色 一、中府: 1.【起穴】:手太阴肺经之起穴。 2.【募穴】:手太阴肺经之募穴。 3.【交会穴】:手、足太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两脉交会穴 4.【中府为十二经络中第一条行走https://zhuanlan.zhihu.com/p/686066009
4.喉痹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方剂是什么权威文章喉痹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肺胃热盛、风热外侵以及风寒袭肺等,会由于分型不同,导致用药后的疗效有所不同。 1、肺胃热盛: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咽喉部红肿疼痛的现象,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小便黄以及大便干结的症状,需要选择清热解毒以及利咽消肿的方剂治疗,而最为常见的是清咽利格汤加减。 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1876431.html
5.中医治疗喉痹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喉痹分为三型,阴虚肺燥型,蕴热痰结型,肺脾气虚型。阴虚肺燥型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的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粘膜干燥,治疗方法主要是滋阴清热,清利咽窍,利用南沙参,玄参,百合,冬桑叶等。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oXqNBkbVpJokxQrl.html
6.咽炎喉咙干痒疼痛吞咽有异物感,中医治疗采用辨证分型调治咽炎喉咙干痒疼痛、吞咽有异物感,中医治疗采用辨证分型调治。咽炎是各种微生物感染咽部而产生炎症的统称。主要症状为咽部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分泌物增多。可见干痒、灼热痛,吞咽疼痛明显,常有刺激性咳嗽,说话过多和气候变化时更为明显。刷牙和检查咽部时易恶心作呕。 https://mip.chengshunhe.net/mip/169.html
7.54章浩军从少阳论治喉痹的经验摘要:章浩军主任从六经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认为喉痹可从六经之少阳论治,少阳枢机不利,相火内郁,上聚于咽喉则发为喉痹。但因感受外邪与否、患者体质之不同,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故将少阳之喉痹,再细化为“少阳-太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太阴合病”三大证型,治疗重在疏通少阳之枢机,分https://zhjwap.lyszyy.com/articledetail?id=786
8.郑心教授利咽汤治疗急喉痹验案举隅亚太传统医药2016年21期将郑心教授运用自拟方"利咽汤"治疗喉痹病的验案进行分析,对急喉痹的辨证分型进行明确,对于急喉痹的治疗从"热""瘀""痰"三方面着手,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活血化瘀之法,达到祛除病邪、解除病痛的目的,以期为临床治疗急喉痹的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急喉痹;利咽汤;热瘀痰 [文献类型]: 期刊 [文献出处https://wap.cnki.net/qikan-YTCT201621036.html
9.喉痹3。辨病程 发病急骤、病情重为急喉痹;病程长、病情反复的为慢喉痹。 二、治疗原则 急、慢喉痹的病机分别为外邪侵袭和卫气内虚,因此治疗大法不外祛邪、利咽、补益气阴,具体治法视不同辨证分型而异。 三、分证论治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https://www.360doc.cn/article/18452_742799728.html
10.早晨起来咳嗽有痰是怎么回事咳嗽中医治疗本病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法用药,疗效较好。一般用药为: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https://tag.120ask.com/jibing/kesu/1266602.html
11.阴证喉痹证治琐谈喉痹为咽喉疼痛或梗阻不利或声音嘶哑之证,虚实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阻痹为肿为痛为嘶哑。临床上属火者居多,寒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世人多用清凉解毒或养阴利咽之品治之,对于阴证喉痹,临床每易疏忽,若辨证不准治疗不当不仅无效甚则会带来不良后果。今结合临床,谈谈笔者对阴证喉痹的认识与临床体会。[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53004ede4fe1a863a82ce.html?q=C/N&uorg=999999
12.《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喉痹慢性咽炎可以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和慢性肥厚性咽炎。急性咽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物理化学因素喉痹与乳蛾的鉴别要点八八.复习思考复习思考思考题1. 试述喉痹的诊断要点。2. 试述喉痹的辨证分型论治。 1.风热喉痹与急乳蛾的共同点是( ) A喉核红肿 B喉核表面附有腐物 C喉底红肿 D喉底颗粒状突起 Ehttps://m.renrendoc.com/paper/152267985.html
13.《内经》对喉痹与脏腑关系的认识杨莉田理<内经>对"喉痹"之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疾病转变规律、治疗法则等作了精辟的论述,是后世医家临床诊疗"喉痹"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对<内经>研读的基础上,试对<内经>中五脏六腑与"喉痹"的相关资料加以提炼分析,发现"喉痹"的发病多与肾阴亏虚、肝气郁结、燥邪伤肺及脾胃运化失常有关,这对准确了解、掌握疾病发展规律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ilin-journal-chinese-medicine_thesis/0201216843550.html
14.慢性咽炎如何治疗?西医一般注重局部用药,如:嗽口药,用2%棚酸溶液,3%盐水和1:5000呋喃西林溶液反复嗽口,或者用2%碘甘油、5%强蛋白银液途于咽壁,或用碘含片、杜米芬、薄荷等含于口腔内等,有一定缓解症状之功能。局部对症治疗也可以选用中成药,如草珊瑚含片、西瓜霜等。中医治疗本病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25192044550625419.html
15.{医疗质量及标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熟悉:肛肠专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及辨证分型、临床特点、诊 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熟悉肛肠科基本用药。 了解:肛肠专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书写:门诊病案 5份,肛肠专科住院志 5份,其中大病历不少于 3份。 (2)培训要求 ①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种 https://doc.mbalib.com/view/e2b2a3417b98762603f32e3545f0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