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14年的“多点执业”有什么变了?

根据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在中国的公立医院里,共有428余万名执业医师。

对于其中绝大多数的医生而言,普遍的路径无外乎:在体制内工作,供职于一家医院,出门诊、做手术、写论文、按资历晋升……从青涩到成熟,整个职业生涯与医院的兴衰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直到2009年,象征着“自由和松绑”的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医生给医院供给的工作,成为职业技能,拥有技术的医生成为专业人才,并在体制内外自由流动。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不再是守着一家医院的“独木桥”。

但“自由的好景”快速落幕。公立医院们,拥有中国大部分的医生,他们发现,让作为人力资源的医生去“多点执业”意味着危险、失去控制、甚至“纵容”。

微观上,一家家公立医院愈发警惕,暗中阻拦医生;宏观上,更大的变化来自于2009年至今整个医疗行业的激变——公立医院的经济体愈加庞大、分院时代到来、运营压力变大、市场竞争加剧……综合一切,公立医院抢人都来不及,何谈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医生外出行医?

这种图景中,医生想更“自由”也力有不逮。“个人式”的自由执业几乎不再被提起,即使提起也伴随着隐秘和小心。取而代之的是“组织化”的集体流动,即由政府主管部门、公立医院自上而下安排的医生流动,包括城市医联体和基层医共体,也包括分院建设、医院托管以及对口帮扶。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试图解答:

1.好医生真的被“圈养”在公立医院里吗?如果是,这与医疗体系的现状有何关系?

2.当下常见个人式的自由多点执业——专家飞刀、外出会诊、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诊疗等,发生了哪些变化?

3.当“组织化”的集体流动渐成主流,这能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改革初衷吗?

2009年“多点执业”政策颁布,2014年“多点执业”制度正式确立。

政策颁布14年,医生流向了何处?回看14年前,政策指明“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带着技术去基层”是政策的首要目的,但政策的初衷并非次次都能得到回应。

民营医院反而是多点执业的医生更青睐的地方。在2015年,多点执业的医生有35%流向了民营医疗机构。到了2020年底,这个比例飙升至70%,较5年前翻了一倍。

其他有趣之处在于,一部分优质的医生会选择将自己“委托”给“医生集团”。这类医生集团就像一个撮合医生资源流动的中间平台,帮助医生们对接需要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和患者,而这种商业模式在多点执业政策的荫蔽下,已然成为一种产业。

近3年,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崛起,相当一部分医生也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进行线上多点执业。

1.流向民营医院

数据最为直观。从“多点执业”医师的流向来看,去民营医疗机构执业占比逐步攀升。多点执业医师到民营医疗机构、社会办医执业占比,从2015年的35%到2020年的70%。

图1-12015~2020年全国多点执业医师人数,以及流向社会办医的占比(健闻咨询制图,下同)

我们访问了数十名医生,他们生动地表述了民营医院成为“多点执业”最佳选项的原因:

①民营医院薪酬高。在以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前提下,社会办医机构吸引力较大。2015年,一位医生公开给媒体算了一笔账,“不少私立医院,同样神经外科手术,收费比公立医院贵20倍”,而且“民营医院为吸引患者,外聘三甲医院知名专家作为首席专家,每年收入不低于一百万元”。

②民营医院资金支付体系更便利。访谈中一位医生称,在公立医院多点执业,“公立医院的每一笔都要审核、都要合规,不像民营医院支付很简单,老板签个字就可以支付了”。

③中医对民营医院和诊所更感兴趣。中医外出坐诊除了诊疗费,在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可加成的情况下,有开方收入。一位受访者平日在中部省份行医,作为中医博士,他每次外出坐诊平均有30余位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访谈中,也有一小部分医生对去民营医院多点执业抱有警惕:

对外科医生来说,去民营医院相对较少。在他们看来,除了收益,更重要的还有安全。民营医院的麻醉、术后保障等的一系列软硬件配置,备受外科医生关心;而部分医生认为,去公立医院多点执业是帮扶,去民营医院是盈利,意义不同。

2.流向互联网医疗

近三年,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医生在互联网医院执业,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多点执业形式。

2023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已有互联网医院超2700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超2590万人次。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2670万人次。

互联网医院分平台型和医院型。平台型即如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医院型则是医院主体院内所办的互联网医院。

一份调研数据显示,公立医院资深医生线上问诊已成普遍现象,全国已超29%的公立医院主任医师在互联网医院上注册并提供服务。

阿里健康发布的《2020互联网医生生态报告》中,对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画像,发现活跃在阿里健康上的医生,平均年龄在40岁。其中夜晚仍接诊排名前五的科室为:普通内科、皮肤科、妇产科、儿科和男科。

通过对媒体近些年多地互联网医院调查与报道的文本语料梳理,我们发现内科、慢病类、儿科等科室医生为互联网医院多点执业的主要医生。

例如,2022年,苏州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接诊较多集中在儿科、妇科、产科、生殖遗传和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慢病科室,就诊者以青年人居多。

再如,广东互联网医院调查显示:70多家互联网医院开设的近百个二级科室中,咨询量最大的科室有内科、皮肤科、妇产科、外科、儿科、眼科、中医科等。

医生选择互联网医疗进行多点执业的动因分析,我们认为,一方面,疫情曾一度让诊疗场景从线下搬移到线上,再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另一方面,也会有来自医院与医生的主观考量——

①可以为医院引流,患者在线就诊后,相当部分会转向线下实体医院作进一步诊疗;

②对于肿瘤等慢病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复诊可以增强患者的粘性及便利性;

③医生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促进医生资源短暂流动。

尽管医生流向互联网医疗,院方支持的另一面,又“不敢放开太猛”。访谈中的一位医生称,“医院会担心一些医生会走偏,把医院的一些病号往院外拉。”

3.与医生集团合作

“医生集团”类似互联网行业里的平台概念,类似打车业务里的滴滴平台。医生集团一端连接公立医院里的医生,一端连接患者或需要服务的医院,他们联系并撮合高水平医生和需要医生的医院/患者,使之完成一次诊疗行为。

医生集团把医生的“飞刀”或会诊等业务,在平台上聚拢并组织化,然后再联络下游的医院和患者。

根据《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医生集团企业数量已近2000家。

既然是“平台”,自然也有“自营”和“第三方”之分——

①类似自营模式,比如张强医生集团下的医生们就是离开了“体制”,变成了所谓的“社会人”或者“自由人”,并成为公司的专职医生,负责解决公司找到的患者需求,产生的收入也都归公司所有;

②类似第三方模式,比如名医主刀医生集团,其对接的都是大三甲医院内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仍在体制内的医生,而另一端则是民营医院或偏基层的公立医疗机构内有需求的患者,以会诊和多点执业为执业方式。

如此看来,类似第三方模式更贴合“多点执业”的内涵。名医主刀创始人苏舒透露,目前名医主刀已经签约了500余家县级医院,每个经由平台前往县级医院的大夫,日问诊量达30人左右。

通过访谈得知,医生愿意将自己“委托”给医生集团,核心在于:

①医生集团可以充当“经纪人”的角色。平台会邀请医生将备案地点选在自己的平台,这样便形成了“以1代N”的状态,避免了每次外出执业都需要备案的繁琐;

②可以提升自己的声誉;

③在原单位床位数有限、接诊能力有限、DRG付费的引导下,通过多点执业将轻症、小手术放在基层,大手术、疑难杂症拉回原医院,对高值病例进行有效筛选,一定程度上,分病种、分情况的医生资源流动,能有效起到分级诊疗的作用。

多位访谈对象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医生资源的终极流动就是,让医生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THE END
1.好大夫在线好大夫在线手机版免费下载让您轻松找到医生好大夫在线 3.3.9- 优化医生门诊加号提交流程,预约更顺畅 - 新增“儿科、产科快速就诊绿色通道”,提前预约,无需等待,一对一咨询,远离交叉感染 - “会员预约”更名重新上线,简化预约流程,不是会员也可以预约啦 - 新增热线电话服务,一键申请,10分钟为您接通一二线城市专家团队 - 目前支持儿科、男科https://sj.zol.com.cn/haodf/
2.找医生app排行榜前十名偏玩手游盒子分享十大找医生app排行榜前十名手机应用,编辑为您推荐手机找医生app排行榜第一名到前5名到前十名的应用。找找医生app有哪些、找医生app哪个好用,上偏玩手游盒子https://m.pianwan.com/s/zj-2256707
3.患者挂不到的专家号,为何“陪诊师”加300元就能挂到?邓利强说,从陪诊行业角度看,之所以黄牛乱象滋生,一是陪诊人员受利益驱使,二是目前行业缺乏规范管理,没有专门的文件对陪诊师的职责范围进行划定。 睢素利指出,陪诊师与黄牛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提供陪伴、跑腿等具体服务,获取合理费用,后者是利用技术或利益输送等非法手段,赚取高额利润。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412/07/140000_54757585.htm
4.和颐堂医馆线上问诊让中医行业焕新活力在深圳有一家经营四年多的中医馆,已服务全国各地近 30多万人群。据了解,这家医馆以线上问诊为特色,通过互联网视频技术在治疗、肝肾病、免疫病、三高糖尿病、亚健康等疑难重症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了加快推动中医医疗行业的发展,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新模式。当下中医医疗资源稀缺,传统的中医实体医院诊疗模式及优质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1209/122024_1613848.html
5.在线医疗咨询服务是怎么实现的网上咨询医生怎样和医生沟通→摘要:在线医疗由于无法面对面诊疗,因此通常不会给出治病的建议,而是主要提供咨询服务,大部分咨询是通过在线文字咨询、电话咨询实现的,也有一些可以一对一语音视频咨询。在进行在线医疗咨询服务的时候,要注意和医生的沟通方法,先打个招呼,然后提供详细的自身信息和病情,有必要的话可以提供照片、检查单等,详细的信息才能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9986.html
6.互联网医院就诊你知道多少?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互联网医院已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医院服务平台——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启动仪式同步举行,实现线上与线下医疗资源的深度融合,作为巴彦淖尔市第一家开通的“互联网医院”,这也标志着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真正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就医服务,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开启“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https://wjw.bynr.gov.cn/index.do?a=show&catid=107&id=67492
7.我把电话号码给了在网上咨询的一个医生,请问有事吗99%问题解决率 · 1对1深度沟通 我把电话号码给了在网上咨询的一个医生,请 问题相似?推荐使用下方服务 专业律师在线解答 严选律师极速响应 马上提问 您好,若您的问题未解决,可直接提问,平台严选专业律师为您实时在线解答。 4分钟前 贵州-黔西南用户使用了在线咨询服务 1分钟前 江西-景德镇用户使用了在线https://m.66law.cn/case/11330480.aspx
8.网上问诊平台有哪些可靠的网上问诊app大全网上问诊平台有哪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在线问诊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让用户和医生在线一对一进行沟通问诊,极大的方便了大家看病流程,省去了等待的时间,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好用的网上问诊平台软件,取代传统的医院排队挂号就诊形式,线上就能和医生进行咨询http://www.downcc.com/k/wswz/
9.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与局限,听听医生怎么说绿政公署澎湃新闻以儿科为例,一部分病例是非常适合进行互联网诊疗的,即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慢性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癫痫、哮喘、肾病等。这些病例,在稳定的时候,只需要定期开药,就非常适合进行互联网诊疗。一些急性疾病的恢复期复诊,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比如感冒或者腹泻的恢复期,医生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患者进行远程指导。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377904
10.问大夫帮你在线问医生问大夫是您值得信赖的在线网络医疗服务网站.问大夫提供贴心,专业的线上网络医疗信息服务,其中包括地区,医院,医生,药品,咨询的搜索和查询服务,以及健康常识等信息.https://www.wendaifu.com/
11.氧宠博士氧宠博士是一个专业宠物医生在线咨询宠物健康综合问诊平台,拥有海量犬猫疾病治疗成功病例,宠物医生在线提供免费咨询,专业治疗犬猫瘟病,猫狗癣,猫狗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解决方案。https://www.isdpp.com/
12.每日热点01262024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支援农村稳定机制,夯实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政策保障落实,扎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和质效,持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有序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32914
13.个人述职报告模板(通用24篇)8、9月份至11月份对今年进院的9名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讦,内容为基础护理不与科护理知识,组织护士长每人讲一课,提高护士长授课能力。 9、全院有5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与自学考试,有3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与函授。 五、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https://www.ruiwen.com/shuzhibaogao/478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