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中医诊疗生成的线上线下数据分析模式

在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大趋势下,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与中医诊疗特色,形成独具中国互联网医疗特色的智慧中医新模式是当前中医发展的契机。这对普及、推广中医诊疗,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平衡不同地域医疗资源及促进中医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从线上中医诊疗、线下患者就诊、智慧中医大数据分析智慧中医的模式:

一、智慧中医线上【四诊】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收集患者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传统中医诊疗模式是以医院、医馆、诊所等医疗单位为平台,专家和患者为主体,通过中医专家与患者面对面进行四诊,采集患者信息,进而做出诊断、施以治法,以完成诊疗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所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是医家判断疾病、鉴别证候的主要依据。伴随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将传统中医诊疗服务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将诊疗中的各个环节、模块有机结合、协同,以智慧化手段完成中医式诊断,是延伸中医四诊范畴,扩展中医诊疗范畴的关键。

1、望诊模式

在中医诊断体系中,望诊是获取患者疾病信息最直观的方式,亦是进行疾病、证候诊断的第一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通过当前常规的摄像设备采集患者面部、舌象信息;同时,在智能算法的支持下,随着传感器与分析系统的不断改进,通过手机进行望诊分析成为可能。目前,临床中已构建出的数字化面色望诊系统,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面色进行客观量化研究,这为今后减少医生主观因素对中医诊断的干扰,为面部望诊客观化与量化工作提供了基础。

2、闻诊模式

3、问诊模式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护人员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患者病情的方法。在传统中医问诊模式中,问诊主要通过医生与患者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以了解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经过及当前症状等一手资料,但对于一些身处外地、行动不便的患者而言,与医生的沟通却成为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虽然有家属代诉这一途径,但家属所了解的信息往往难以反映患者真实情况,故而运用语音设备进行沟通,是实现智慧中医诊疗最基本的内容。目前,常规通过语音设备进行问诊已成为远程医疗的常态,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开发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已成为可能。中医问诊智能化系统将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门诊、远程医疗式的人工问诊,将朝着未来人工智能问诊方向发展。

4、切诊模式

脉诊是狭义的切诊,是医者通过手指对患者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以了解患者病情、进行辨证的诊查方法。传统脉诊由于其主观性强、难以描述等因素,造成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使得其难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当前,随着现代医学、数学、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多学科的交融,通过脉图、影像等直观的方式对脉象进行现代研究已成为现实,这为脉诊的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智慧中医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专家无法实时感知患者脉搏情况,这就需要相应脉诊设备对患者进行诊查,这样不仅可以回避医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建立患者脉诊信息数据库,为客观评价患者用药前后脉象变化提供基础。脉诊时应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才能诊查到真实的脉象,但这样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难以实现。伴随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实时监测患者脉象变化已成为可能,所获得的脉象数据可为医者诊断、处方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并可成为患者养生保健的重要依据。

二、智慧中医线下就诊

在智慧中医实践过程中,就是要建立一套以患者数据为中心,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医疗服务模式,以方便患者线下就诊。伴随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对于疑难疾病的诊疗及慢性疾病的管理仍是当前医疗的难点,而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智慧中医诊疗模式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两大难点。

1、疑难疾病远程诊疗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区域问的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因医疗设备的缺乏及医务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疑难病症的诊治。为了缩小不同地区间的医疗差距,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使中医药领域专家资源能够充分共享,从而提高医疗落后地区的疑难疾病诊疗效率,成为当前智慧中医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的重要部分。

2、慢病长期随访管理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健康的饮食及作息习惯,使得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急剧升高。由于我国慢性病存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和疾病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因此对慢性疾病的管理、防控,是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中医长久以来讲求“治未病”,主张在疾病发生之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饮食起居、情志、运动、饮食等手段调养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使人体保持一种稳定健康的状态,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在慢性病患者就诊过程中,智慧中医就诊系统可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慢病患者的病历信息由自然语言直接生成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直接供线上医生阅览。同时,系统可自动记录患者每次就诊经过,根据患者慢病特点,开展定期随访,以便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就诊过程中的诊疗信息可自动生成病历资料并上传至云平台,实现电子病历在不同专家诊疗过程中的共享,为患者今后病情监控、诊疗带来方便。

三、慧中医大数据分析

传统中医主要通过整体、动态、个性化的诊疗模式来进行疾病的诊疗,然而其方法却依赖于经验,诊疗理念尚未突破经验的桎梏,导致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缺乏实现这种先进理念和方法的技术手段。面对这一问题,将互联网技术及云平台大数据进行整合,建立标准化的智慧中医数据库。同时,引人人工智能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医领域挖掘出名医特色诊疗方案,从患者角度进行精准化健康指导,为智慧化中医诊疗及健康管理打开了新的视角。

1、名医特色诊疗数据挖掘

2、疾病、证候精准预防及管理

中医自古以来讲求个体化治疗,其辨证论治理念就是建立在对个体证候特征辨识上的基础上,这与精准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一定程度上亦属于精准医疗的概念。在智慧中医平台的建设中,对患者疾病进行精准预防及管理,是智慧中医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

智慧中医的精准医疗,不仅包含现代医学的疾病,也包括中医的证。其中,对疾病可以现代化的医学检测为导向,以患者“生物大数据”为基础,对患者高风险的重大疾病进行随访筛查、早期诊断和亚健康的调整,达到精准预防。在中医证候管理上,由于体质可决定证候的形成,是证候形成的基础,故对患者进行证候转归预测、管理时,首先以患者体质为基础,同时结合患者每次就诊情况,对患者证候进行精准化诊疗,进而实现预防。当然,伴随中医精准医疗的发展,发现中医体质、证候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并将二者结合是未来的大趋势。

THE END
1.和颐堂医馆线上问诊让中医行业焕新活力为了加快推动中医医疗行业的发展,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新模式。当下中医医疗资源稀缺,传统的中医实体医院诊疗模式及优质资源仅能覆盖区域范围内的群众,无法让更多患者得到传统中医的诊疗;和颐堂线上视频问诊明显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互联网+中医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1209/122024_1613848.html
2.当传统中医遇上新技术:数智化诊疗更高效第三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正在吉林长春举行。记者采访发现,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中医领域得到应用,数智化让传统中医诊疗更加高效。 “请伸出舌头,舌尖向下。”来自芜湖圣美孚科技的郭昊他忙着指导体验者做检查。其所在的公司研发出一款名为“智能AI四诊仪”的设备。 https://www.chinanews.com.cn/jk/2024/12-08/10332869.shtml
3.《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意见》出台背景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习近平总https://ygc.zcmu.edu.cn/info/1023/4686.htm
4.“互联网+”让中医院焕发新活力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11月,累计注册用户数超60万人次;累计门诊量为18.2万余人次,单日最高4924人次;累计配送药品11万余单,单日最高3370单。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院更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中医药”医疗服务特色优势,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有效缓解医院接诊压力。 医院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目前已发展成为福建省线上诊疗药品https://wjw.fujian.gov.cn/xxgk/gzdt/mtbd/202312/t20231229_6369001.htm
5.中医诊疗数字化发展白皮书:“互联网+中医”实现降常态化管理中新经纬3月22日电 近日,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发布了《中医诊疗数字化发展白皮书(2023)》(下称“报告”),并授权中新经纬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中医诊疗数字化转型框架体系为“四层两列”结构,包括业务层、平台层、 网络通信层、终端层四层和安全管理、合规管理二列。其中,中医诊断数字化场景指的是将中医诊断依https://www.jwview.com/jingwei/html/m/03-22/585275.shtml
6.探访泰安志康,“互联网+中医”实现诊疗常态化管理互联网借助“互联网+中医”的不断推进,成立于山东泰安的志康中医馆以传统中医为特色,搭载互联网技术,整合名医资源,构建“互联网+中医”一站式服务体系,现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线上诊疗与健康管理的领导品牌。 然而,对于这种新颖的医疗模式,许多人都心存疑虑:泰安志康线上中医诊疗靠谱吗?泰安志康互联网中医馆的专业性如何https://news.iresearch.cn/yx/2024/05/499428.shtml
7.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为推动北京市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互联网诊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我院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积极推出互联网诊疗线上服务系统,特新增视频问诊/图文问诊/药品快递到家等页面板块,实现互联网诊疗平台一站式服务,尊享北京专家“一http://www.bjxhnt.com/show-578.html
8.中医治未病!平安降持续探索“互联网+中医”创新诊疗模式投资界平安健康持续探索“互联网+中医”创新诊疗模式 眼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中医,从日常感冒咳嗽的小病到失眠、便秘等顽固慢性病,中医都愈发凸显出优势。为了满足用户对中医问诊的需求,平安健康于2018年成立互联网医院中医科(以下简称“平安健康中医科”)。 据悉,平安健康中医科由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首届中华https://news.pedaily.cn/20201116/69994.shtml
9.中国药店根据金华佗创始人戴韵峰的观点,中医O2O相比西医有三大优势:一、中医的基本诊疗方式是“望、闻、问、切”,靠的是中医个人的诊疗能力,其中的“望、闻、问”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因此中医相比西医更加“移得动”;二、中医比西医更接近全科医生,而西医通常只能覆盖某一个细分领域;三、西医强调“治疗”,是一种场景触发http://www.ydzz.com/zgyd.php?col=22&file=57164
10.固生堂中医固生堂研究报告:连锁中医服务先锋,新中医诊疗模式开拓者 1 中医医疗服务先锋,OMO 模式成功打造“互联网+中医”新场景 1.1 历经 12 年锤炼,探索新中医服务模式 立足中医医疗服务,致力于打造全流程健康管理,线上线下业务全面布 局。固生堂成立于 2010 年,创立初期名为北京固生堂,集传统中医医疗、传 统中医教学、中医https://www.gstzy.cn/news/detail/12/11925.html
11.中国“互联网+中医医疗”现状评估与发展专家建议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疗”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中医诊疗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专家会议调查总结了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的特征、发展现状、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前景,并提出专家建议,以期为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https://yxxz.whuznhmedj.com/journal/6478.html
12.《互联网+中医医疗数据报告2021》发布,“宝藏老中医”加速上网!互联网医疗在新冠疫情期间加速发展,成为患者求医问药的重要手段,中医药在新冠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其有效性再一次掀起了中医药热,让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医药。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指出,要优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构https://www.bpbsczyy.com/show/1718
13.汉医降:“互联网+医疗降”让患者更有“医”靠汉医互联网医院专注于提供高品质中医药服务,结合线下实体中医馆和线上诊疗,构建全程服务。公司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新媒体运营扩大影响力,建立医生团队品牌,并致力于实现新中医特色的数智化健康服务生态平台。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汉医健康(汉医互联网医院)是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医疗名中医服务领域第一品https://blog.csdn.net/xiaoshu7580/article/details/129635520
14.互联网+医疗演讲稿(通用8篇)(十一)对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 综合运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辅助诊断开方、中医远程教育等服务,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到2022年,实现至少3家基层中医馆接入平台应用。 (十二)试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 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出院患者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bia3xm.html
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枣庄这些单位和个人上榜个人:井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举措六: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 医院:临朐县中医院 科室:博兴县中医医院康复科 个人:张磊 济南市民族医院 举措七: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 医院: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 科室:潍坊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http://www.sdzzwm.com/mobile/news/show-14779.html
16.互联网诊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启了不平凡的2020年,广安门医院以互联互通测评系统建设为基础,围绕数据平台,以院内信息共享为抓手,实现数据的充分有效利用,高效打造了在线咨询、互联网复诊续方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作出每一个中医信息人应有的贡献。 https://www.gamyy.cn/gzb/single/detail/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