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中医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

中医因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且因人而异,在互联网平台进行诊疗存在更大难度,也涉及不同于西医的伦理问题。2015年出台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了要求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中医药。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推进“互联网+中医医疗”,探索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为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提供了法律约束与保障。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越来越多的中医院开通互联网诊疗平台,依托本院资源,开展线上咨询、线上诊疗、拍方取药和科普宣传等业务。截至2021年8月,我国共有中医互联网医院61家,其中公立中医互联网医院57家。依据《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医院日均诊疗量在50人次以下者占比最高。与庞大的西医互联网医院相比,中医互联网医院仍处于规模小、业务量少、发展滞后和信息化水平低等不足。为此分析中医互联网医疗的问题与现状,剖析其中的伦理问题迫在眉睫。

1中医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目前互联网中医院依据运营方式主要分为医院自营、联合运营和第三方平台运营等3类。

1.1医院自营:中医互联网医疗主流模式

1.2联合运营:实体医院与互联网企业优势整合

1.3第三方平台运营:互联网企业主营,全国医师参与

第三方平台运营是完全由互联网企业独立运作的模式。依据《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二条(三):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名称应当包括“申请设置方识别名称+互联网医院”。采用此类模式的企业通常为早期即谋划健康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的互联网企业,如丁香医生、好大夫在线、上医仁家、大家中医等。互联网企业通过获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设互联网医院,而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的推广,在该平台从事诊疗服务的医师主要为来自全国各地,进行多点执业的医师,执业行为原则上与其主执业机构无关。平台负责审核医师资质等证件,在注册时需要向平台提供自身的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最大程度防止假医师的进入,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在此类平台上,患者出示线下医疗机构的病历资料供医师参考,医师通过询问等方式进行线上诊疗,开具的处方由平台合作药房进行处理,最终由物流配送给患者。

2.2互联网医疗医师技术水平的不确定性

2.3线上诊疗病情获取不完整性

2.4患者个人隐私保护缺乏有效保障

3中医互联网医疗应遵循的有关原则

医师在借助互联网医院进行诊疗之时,就已经肩负着与线下诊疗同样的责任。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线上诊疗也同样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医学伦理学的4大基本原则分别是尊重、有利、不伤害和公正。落实到中医互联网医院层面,需要坚持客观原则、有利原则、公平原则与安全原则。

3.1客观原则:结合中医诊疗规律充分尊重医生和患者实际

3.2有利原则:保护患者身体健康与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3.3公平原则:保障互联网医院红利深切惠及大众

3.4安全原则:患者生命健康和隐私不容侵犯

4中医互联网诊疗发展对策建议

4.2完善医保结算制度,监管费用明细

目前第一类互联网医院大多可支持医保支付,患者通过绑定医保卡进行医保结算。但是由于各地医保政策、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等的差异,导致医保报销难以做到统一结算。对于患者而言,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中医诊疗,其价格与线下就诊相比是否有较大的提高,均是影响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的重要因素。就第三类互联网医院而言,目前多数需患者自行承担就诊费用,暂不支持医保结算,这样便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2020年10月24日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保持线上与线下一致,针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这无疑是重大的政策利好,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在未来医保部门应及时调整政策,将更多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制剂纳入医保。对于第三类互联网医院应开通医保支付通道,患者在进行费用结算时直接跳转至医保所在区域的结算窗口,让互联网医院最大程度惠及群众。对于费用应严格监管,患者在支付时有权查看各项费用明细,明确价格政策,费用明细应精确至单味中药,对于不合理收费项目,卫生部门应及时监管并督促整改。

4.3加强物流配送,扩大合作药房

4.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患者对中医诊疗的认知水平

患者的各项症状和既往病史对中医师准确判断病情极为重要,在线上诊疗缺失切诊的前提下,患者的舌象和面部特征成为医师判断病情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告知患者中医诊疗的全过程,引导患者配合医师详细填写问诊单,准确拍摄舌象与面部的照片供医师进行辨证论治。同时大力宣传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可通过开设线上义诊,免费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患者的就医习惯,使其常见病的复诊选择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培养其对互联网中医诊疗的信任度,并逐步形成在线上就医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患者复诊调方,也可减轻线下医院的接诊压力,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分级诊疗。

5小结

互联网医院虽然是当前较为新兴的医疗模式,但是其中的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问题不容忽视,这也是患者是否选择互联网诊疗的关键影响因素。疫情期间,中医药的介入较好地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与优势,因此后疫情时代,为中医互联网诊疗提供了重大利好。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互联网医院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医药事业兴旺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选择。互联网医院应坚持相应的管理原则,做到客观公正,有利安全,尽可能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不受侵犯。

作者:叶冠成、陈佳祺、张少辉、袁和静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THE END
1.和颐堂医馆线上问诊让中医行业焕新活力为了加快推动中医医疗行业的发展,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新模式。当下中医医疗资源稀缺,传统的中医实体医院诊疗模式及优质资源仅能覆盖区域范围内的群众,无法让更多患者得到传统中医的诊疗;和颐堂线上视频问诊明显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互联网+中医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1209/122024_1613848.html
2.当传统中医遇上新技术:数智化诊疗更高效第三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正在吉林长春举行。记者采访发现,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中医领域得到应用,数智化让传统中医诊疗更加高效。 “请伸出舌头,舌尖向下。”来自芜湖圣美孚科技的郭昊他忙着指导体验者做检查。其所在的公司研发出一款名为“智能AI四诊仪”的设备。 https://www.chinanews.com.cn/jk/2024/12-08/10332869.shtml
3.《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意见》出台背景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习近平总https://ygc.zcmu.edu.cn/info/1023/4686.htm
4.“互联网+”让中医院焕发新活力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11月,累计注册用户数超60万人次;累计门诊量为18.2万余人次,单日最高4924人次;累计配送药品11万余单,单日最高3370单。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院更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中医药”医疗服务特色优势,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有效缓解医院接诊压力。 医院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目前已发展成为福建省线上诊疗药品https://wjw.fujian.gov.cn/xxgk/gzdt/mtbd/202312/t20231229_6369001.htm
5.中医诊疗数字化发展白皮书:“互联网+中医”实现降常态化管理中新经纬3月22日电 近日,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发布了《中医诊疗数字化发展白皮书(2023)》(下称“报告”),并授权中新经纬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中医诊疗数字化转型框架体系为“四层两列”结构,包括业务层、平台层、 网络通信层、终端层四层和安全管理、合规管理二列。其中,中医诊断数字化场景指的是将中医诊断依https://www.jwview.com/jingwei/html/m/03-22/585275.shtml
6.探访泰安志康,“互联网+中医”实现诊疗常态化管理互联网借助“互联网+中医”的不断推进,成立于山东泰安的志康中医馆以传统中医为特色,搭载互联网技术,整合名医资源,构建“互联网+中医”一站式服务体系,现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线上诊疗与健康管理的领导品牌。 然而,对于这种新颖的医疗模式,许多人都心存疑虑:泰安志康线上中医诊疗靠谱吗?泰安志康互联网中医馆的专业性如何https://news.iresearch.cn/yx/2024/05/499428.shtml
7.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为推动北京市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互联网诊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我院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积极推出互联网诊疗线上服务系统,特新增视频问诊/图文问诊/药品快递到家等页面板块,实现互联网诊疗平台一站式服务,尊享北京专家“一http://www.bjxhnt.com/show-578.html
8.中医治未病!平安降持续探索“互联网+中医”创新诊疗模式投资界平安健康持续探索“互联网+中医”创新诊疗模式 眼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中医,从日常感冒咳嗽的小病到失眠、便秘等顽固慢性病,中医都愈发凸显出优势。为了满足用户对中医问诊的需求,平安健康于2018年成立互联网医院中医科(以下简称“平安健康中医科”)。 据悉,平安健康中医科由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首届中华https://news.pedaily.cn/20201116/69994.shtml
9.中国药店根据金华佗创始人戴韵峰的观点,中医O2O相比西医有三大优势:一、中医的基本诊疗方式是“望、闻、问、切”,靠的是中医个人的诊疗能力,其中的“望、闻、问”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因此中医相比西医更加“移得动”;二、中医比西医更接近全科医生,而西医通常只能覆盖某一个细分领域;三、西医强调“治疗”,是一种场景触发http://www.ydzz.com/zgyd.php?col=22&file=57164
10.固生堂中医固生堂研究报告:连锁中医服务先锋,新中医诊疗模式开拓者 1 中医医疗服务先锋,OMO 模式成功打造“互联网+中医”新场景 1.1 历经 12 年锤炼,探索新中医服务模式 立足中医医疗服务,致力于打造全流程健康管理,线上线下业务全面布 局。固生堂成立于 2010 年,创立初期名为北京固生堂,集传统中医医疗、传 统中医教学、中医https://www.gstzy.cn/news/detail/12/11925.html
11.中国“互联网+中医医疗”现状评估与发展专家建议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疗”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中医诊疗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专家会议调查总结了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的特征、发展现状、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前景,并提出专家建议,以期为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https://yxxz.whuznhmedj.com/journal/6478.html
12.《互联网+中医医疗数据报告2021》发布,“宝藏老中医”加速上网!互联网医疗在新冠疫情期间加速发展,成为患者求医问药的重要手段,中医药在新冠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其有效性再一次掀起了中医药热,让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医药。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指出,要优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构https://www.bpbsczyy.com/show/1718
13.汉医降:“互联网+医疗降”让患者更有“医”靠汉医互联网医院专注于提供高品质中医药服务,结合线下实体中医馆和线上诊疗,构建全程服务。公司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新媒体运营扩大影响力,建立医生团队品牌,并致力于实现新中医特色的数智化健康服务生态平台。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汉医健康(汉医互联网医院)是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医疗名中医服务领域第一品https://blog.csdn.net/xiaoshu7580/article/details/129635520
14.互联网+医疗演讲稿(通用8篇)(十一)对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 综合运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辅助诊断开方、中医远程教育等服务,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到2022年,实现至少3家基层中医馆接入平台应用。 (十二)试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 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出院患者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bia3xm.html
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枣庄这些单位和个人上榜个人:井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举措六: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 医院:临朐县中医院 科室:博兴县中医医院康复科 个人:张磊 济南市民族医院 举措七: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 医院: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 科室:潍坊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http://www.sdzzwm.com/mobile/news/show-14779.html
16.互联网诊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启了不平凡的2020年,广安门医院以互联互通测评系统建设为基础,围绕数据平台,以院内信息共享为抓手,实现数据的充分有效利用,高效打造了在线咨询、互联网复诊续方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作出每一个中医信息人应有的贡献。 https://www.gamyy.cn/gzb/single/detail/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