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认知领悟疗法治疗对躯体化障碍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的躯体化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舍曲林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认知领悟疗法,疗程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均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和以HAMA、HAMD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5例;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两组痊愈和显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知领悟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比单用舍曲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更好。
【关键词】认知领悟疗法;舍曲林;躯体化障碍;疗效
Comparativestudyofcognitive-insighttherapyinthetreatmentofsomatizationDisorder
JIANGLi-hong,LILian-xia,ZOUZhi-weng,etal.ChenzhouPsychiatricHospital,Hunan42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ivenessofcognitive-insighttherapyinthetreatmentofsomatizationdisorder.Methods60inpatientswithsomatizationdisorderwererandomlyandequallydividedintothetreatmentandcontrolgroups.Besidessertralinetreatment,thetreatmentgroupwasalsoreceivedcognitive-insighttherapyfor8weeks.ThetreatmentefficacyandHAMDandHAMAvalueswereobservedbeforeandaftertherapy.ResultsA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curedcasesandobviouslyeffectcasesintreatmentgroupallhadmarkeddifferences(P<0.05).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twogroups(P<0.01).ConclusionInthetreatmentofsomatizationdisorder,cognitive-insighttherapyandsertralinehasmoreeffectthanusingsertralineonly.
【Keywords】Cognitive-insighttherapy;sertraline;somatizationdisorder;curativeeffect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明抑郁症是高患病率、高慢性复发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的精神疾患[1,2],但过去常局限于精神病学范畴,习惯强调病人的精神症状,即“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然而,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就诊的主诉并非情感或精神症状,而是躯体方面的症状,对这样的病人近半数以上将会被临床医师漏诊[3-6]。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提出中国抑郁症诊断率较国外低的假设之一是躯体症状主诉高于心境障碍的主诉[7-10]。为比较以情感障碍为主诉和以躯体不适为主诉的抑郁病人的差异,作者对62例抑郁症病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评定,以期为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及治疗提供帮助。
对象与方法
自1998年1月到1999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中山医院咨询门诊的抑郁症病人62例(住院30例,门诊3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2-R)的抑郁发作诊断,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ND)评分≥21分;住院病人经两个主治医师明确诊断,门诊病人经主治医师二次以上连续门诊明确诊断;排除器质性精神疾病和由躯体疾病导致的身体症状和情感障碍。入组病人若首诊以情感症状为主,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者列为情感症状组,共33例(门诊12例,住院21例);若病人首诊以各种躯体不适为主要主诉,且躯体不适症状≥4项者列为躯体症状,共29例(门诊20例,住院9例)。
二、评估工具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24项)和焦虑(14项)量表(HAMD、HAMA)和自编“抑郁症患者深入访谈提纲”由作者对每例病人进行检查和会谈,每例病人会谈30-40分钟。深入访谈提纲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首诊主诉、躯体症状、求医方式、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治疗药物的使用、诊断标签的接受性等。有关婚姻、工作和生活能力影响的评估采用0-100(10cm直线自划)的百分等级评估(直线或划线法);为避免文字暗示,直线两端仅以0和100标出,由病人根据自身状况在适当部位划线,最后由工作人员测量直线的数据得出相应评分,如67mm代表67%。
【关键词】利培酮;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神经症;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抑郁症与神经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有明显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抗抑郁及抗焦虑治疗的同时,研究组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疗程6w。治疗前及治疗2w、4w、6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4w、6w末躯体化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同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利培酮联合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治疗躯体化症状疗效较好。
Clinicalstudiesofrisperdoneinsomatizationsymptomsofpatientswithdepressionandneurosis
ZhangShufang,MaChuangsheng
(TheEighth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450006,Henan,China)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心理干预
躯体形式障碍[1]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状。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甚至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时也同样如此。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了解症状的起因,均很困难。病人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表演性)的行为,并相信其疾病是躯体性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若病人不能说服医生接受这一点,便会心情不畅,此时更易伴有寻求注意的行为。作者总结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264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心理干预,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心理干预
笔者认为,在人自身的各个感觉要素和生命要素中,肤觉—躯体经验是基本要素。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触觉就不可能有其他的感觉”[1],托马斯·阿奎那认为,“触觉是所有感觉的基础”[2]。肤觉—躯体经验的生命因素最强,是人类进行一切创造活动的一个原点,同时由于肤觉—躯体经验中包含着的浓重的生命情感色彩,它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具有潜在的支配作用。这一潜在的支配作用既通过直接肤觉进行审美创造,也借助于肤觉经验的“视觉化”[3]形成的肤觉比喻进行间接的审美创造,即使在人类思维的形而上学层次中,依然存在有肤觉—躯体经验的因素。
一、肤觉:人类创造的一个原点
人类将自身的肤觉—躯体经验作为原动力之一进行的创造基本上表现为对自身周围条件的改善或者改变。这里的改善和改变包括了建筑、衣服、工具等的从无到有,或者由低级到高级。在人类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或许是第四纪冰川期,该时期由于寒冷,人的创造力被大大地激发起来。有的学者指出第四纪冰川时期是人类的急速发展时期,其中的肤觉—躯体的要求与适应性的创造活动大概是人类急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当然,人类试图改变自身不利条件的活动早就开始了,而且这一对外在条件的人为的创造性的改变逐步形成习惯(惯性),进而成为人的本能和本质,并由本能本质出发,借助于借用、比喻、象征等方式,创造各种各样的文化,比如建筑、服饰、工艺等。这样也就形成了人类改造外界的创造性的延续,这一延续就是人类文化、历史的一个侧面。
二、直接的肤觉审美创造
直接的肤觉审美创造主要指的是在人类皮肤触及的范围内的美的创造,它主要涉及工具、工艺和建筑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基于两手的工具创造。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CLP)又称联络精神病学或综合医院精神病学,是临床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综合性医院对联络精神病学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医院开增设了精神科门诊。现将我院医学心理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为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医学心理科会诊的住院患者共534例,均有详细的会诊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室、申请科室疾病的诊断情况、申请会诊理由、躯体与神经系统和精神检查的详细情况、心理科诊断以及处理等。其中男254例,女280例,年龄15~100岁,平均(55.6±18.3)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会诊病例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进行再诊断。
【关键词】黛力新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许多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学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因而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作者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集经胃肠促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FD患者,改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合剂黛力新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7例,女14例;年龄31~48岁,病程12个月~6年。就诊具有以下条件:⑴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反复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6个月,近期3个月持续有以上症状,经胃镜及肠镜检查排除食管、胃及结肠的器质性病变;B超及肝功能检查排除肝、胆、胰器质性病变[1];⑵无腹部手术史。⑶入院前使用H2受体抑制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剂>6周效果不佳者。同时治疗前后均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和焦虑量表(HAMA,14项)测评。
1.2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动态疾病管理在改善心内科门诊患者躯体症状、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接受全程动态疾病管理,对照组仅在门诊的时候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躯体症状、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对照组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CL-90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各项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提升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门诊采用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躯体症状、负性情绪,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全程动态疾病管理;心内科;门诊;躯体症状;负性情绪
2结果
【内容提要】学报编辑编辑的是高水平的学术理论期刊,创新度、科学性、学术含量的要求,转载率、工作量的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运用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河南省高校学报编辑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常模;女编辑心理健康程度不如男编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意等。建议:学报编辑对已经出现的心理症状,除了尽快尽早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会自我调节,加强心理防御方式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题】编辑学
【关键词】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正文】
在社会急剧变革、媒介载体越来越多且交互联动、竞争激烈的今天,编辑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报编辑作为编辑队伍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下面是我们运用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简称SCL—90)[1],对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