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找AI医生看病吗?治疗安定医院抑郁症患者神经系统疾病

50多万“患者”供“练手”AI医生能看300多种病

记者采访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团队时,42岁的“郭先生”正在就诊。他自述患高血压4年,最近两天,咳嗽严重、喉咙痛、高烧不退。检查结果显示,“郭先生”白细胞含量偏低,双肺多处磨玻璃样浑浊和充盈。经AI医生诊断为肺炎,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和虚拟的“郭先生”一样,AI医院系统里的50多万个“患者”,都是由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权威医学知识库和少量公开病例等资源自动合成而来的。“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覆盖各个年龄段,患有不同疾病,可以回答医生的问诊并及时反馈诊疗效果。

坐诊的“医生”就是AI医生,分属于儿科、耳鼻喉科、风湿免疫科、妇产科等21个科室。根据人工智能的指导,这些AI医生可以依据权威医学教材、学术期刊和诊疗指南,对患者进行分类诊断和治疗。

同一个科室里有两个AI医生,擅长领域各不相同。“这样设计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疾病分布、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需要医生针对性地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法。”项目成员、学院助理研究员马为之说。

目前,AI医生可对300多种常见病和主要重大疾病开展高质量的诊断分析,满足绝大多数患者诊疗需求,最快明年上半年就能和公众面对面接诊了。马为之说,团队还有个终极目标,就是将前沿的大模型智能体技术赋能智慧医疗,辅助医生做出判断,提高诊疗效率,为人们提供便宜、便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实践

AI技术应用已有先例诊断抑郁症准确率达80%

“说说您最近心情怎么样?”“最近喜欢做哪些运动?”“有没有感到压力大?”……在北京安定医院门诊楼二层的“AI抑郁测评小屋”内,记者看到电脑屏幕前的虚拟数字人正在和患者进行沟通。

虚拟数字人还会列出一些图片,请患者描述相应内容。患者只需等待5分钟,就能得到一份详细的精神心理状态电子报告,其中包含抑郁症的诊断结果。

北京安定医院神经调控科副主任王鹏飞告诉记者,这是一款基于微表情检测精神心理状态的人工智能测评系统——智心智愈,可以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准确评估,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参考。

“在精神疾病诊断过程中,常规的方式是量表测评。但是,测评过程中,患者有可能提供非真实答案,从而影响诊断结果。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加客观的精神疾病诊断方法。”王鹏飞说,患者的微表情是一个理想的指标。智心智愈系统重点捕捉患者的微表情,并结合患者的目光和面部朝向、语气语调等信息综合判断,实现抑郁症的快速筛查及严重程度评估。通过深度学习不断建模并测试,这个系统诊断抑郁症患者的准确率已达到80%。

除了辅助诊断,北京安定医院还开发了国内首个医疗级抑郁症数字疗法产品——心灵岛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11个不同地貌的故事场景、11个趣味互动的训练任务以及6个改善心情与认知的小工具,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状。该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杨洁介绍,针对抑郁症患者,传统认知行为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患者面对面治疗,包括行为指导、课后作业等,但医生资源相对有限,并不是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未来患者可以在家治愈心理问题。”

前景

人工智能成为“好伙伴”诊断决策权仍应是医生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今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涵盖了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和医学教学科研4大类84种具体场景,力求全方位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

作为一线医疗工作者,王鹏飞举例说,由于精神疾病往往伴有病耻感,患者对于隐私的保护需求高。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如采集表情等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数据的处理、传输和保管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要加强隐私保护措施,确保数据严格保密,这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马郓认为,有关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监管标准避免技术滥用。同时,加强对算法准确性、公平性、透明度、可解释性、隐私保护等关键维度的评估与监管力度,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医患双方提供更优质的应用体验和医疗服务。

THE END
1.百度降医生“潜水”,患者苦等四个小时无人应答!黑猫投诉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审核通过12-14 18:22:05 洞察喵发起投诉12-14 18:04:06 我要投诉百度健康平台 医生回复不及时 谁等的及四个小时啊?人家患者对病情肯定是担忧着急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这个啊 钱那么好赚的是吧?医生一直不理人我直接去医院挂号了 并且也有凭证 垃圾平台 吞钱玩意https://zj.tousu.sina.com.cn/complaint/view/17378357518/?sld=f4b8d46926c921f1dc0c35c84ffc7c15
2.震撼!医生下班了,患者睡椅下求医,医生心疼加号…医生:渴望有加号据了解,这位医生在看门诊期间,一位企图加号的患者多次闯入,视频中显示一共闯进5次。前几次医生都好言相劝,让她可以先去找助理安排,但是这名患者根本不听劝,持续闯入诊室打断医生看病,行为非常自私。 最终,医生被惹怒,并表示:“我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A5NDcwOQ==&mid=2655986114&idx=4&sn=2cd7c93b5ea80f0adc44574795074f51&chksm=bc1e5bff7ea1f4d61d3c62f83cd71b9edf61f9b99a84e83ffcbbf79806708c02d1bbd34ee90a&scene=27
3.百度降上面医生都是机器人我花了钱就回复了一句话而且一句没投诉问题 服务流程有问题 客服不处理 医生不专业 虚假信息 霸王条款 不给退款 投诉要求 退款 赔偿 涉诉金额 6元 百度健康上面医生都是机器人 我花了钱就回复了一句话 而且一句没有用的话 正义喵 于黑猫投诉平台发起 2021-07-29 18:24:34 今晚在百度健康上面问医生报告有没有问题 一个多小时就回复https://tousu.sina.cn/complaint/view/17354234822/
4.人性社交规则如何成为人际沟通高手?5.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捆绑一个人,那就不要太相信一个人,否则,你早晚都会被现实狠狠地打脸。 6.人在社会上行走,要多交朋友,但也要小心,很多社会人的友情是带着利用和欺骗的,在你不了解对方之前,不要单方面的推心置腹。 7.朋友关系再好,提出建议的时候也要慎重,没有把握尽量不要提,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6554_1087245880.html
5.线上问诊被指花“冤枉钱”,互联网在线问诊乱象调查北京某医院实习医生范哲称,在互联网远程问诊咨询服务中,医生掌握的资料并不多,出于职业要求,不能随意给出结果或意见,以防造成误诊。在患者看来,自己付出金钱希望能买到有价值的回复,这种带有“消费”性的咨询,就让人觉得医生回复“敷衍”。 邓勇表示,医生工作繁忙,大多数医生是利用空余时间参与在线诊疗,而时间安排的https://www.thecover.cn/news/eDRZjwpoV1SH90qSdq8Jkw==
6.百度降问医生可靠吗,百度降在线咨询医生可信吗?一恒网销学消费者对百度健康在线问诊业务提出了一些投诉,主要集中在医生接诊不回复或回复敷衍,以及退款问题上。尽管这项业务方便了消费者,但也引发了一些不满。 抱歉,我无法对已发表的作品进行修改或创作。 今年8月中旬,百度举办了“2022百度健康致敬医者盛典”,北京成为了举办地点。据多家媒体报道称,百度的健康类检索量已经超过https://www.yiheng8.com/237537.html
7.为什么知乎的人对中医各种看不上,但我找个老中医看病却连个号都排诈骗电话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对,你想的非常正确,就是用一口非常不标准,且带强烈南方口音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6849047/answer/42542805330
8.梅州那些医院的医生看病怎么都那么敷衍嘉应学院吧梅州那些医院的医生看病怎么都那么敷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贴吧用户_7PRAa45 谁与流年 8 之前有次去看病,已经挂到号了,结果那个医生直接来了一句要开会就把我打发了,tmd 你没时间你放什么号,能挂号又看不了? 阿瑞斯集结令 入驻嘉应 1 开会过后给你看病了嘛 https://youhua.baidu.com/p/9079578015
9.百度答题赚钱项目玩法文章这是百度文案的页面,只要你登陆了账号,账号状态正常,都可以进行问答,每个人最高每天上限一万元 三、怎么回答问题? 有了问题入口,怎么回答问题呢?这些题我都不会啊? 我们这里要使用到一个免费的的工具:Chatgpt这个工具是现在全球爆火的问答ai机器人,它非常智能,甚至可以帮助你写小说、创作绘画作品、写代理。那我们https://www.kkkliao.cn/?id=263
10.百度降专家不回复,承诺退款,没有履行承诺百度健康 企业处理 2022-03-14 17:27:01 消费保在线投诉维权平台 审核通过 2022-03-14 15:21:47 贾先生/女士 发布成功 2022-03-14 15:21:45 一切形式的刷单返佣、充值提现都是诈骗。消费保平台处理投诉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消费保工作人员不会在评论区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联系投诉人,请不要随意相信通过微信及https://m.xfb315.com/complaints/details/95171991.html
11.猝死离年轻人有多近#猝死离年轻人有多近#,2月23日,随着字节跳动在内网发布消息确认,“28岁的工程师吴某在公司健身房内突发疾病,送医41小时后抢救无效身亡”后,这一话题便登上了微博热搜。 有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年轻人的猝死风险呈逐年升高的态势。从网上流传的逝者亲友叙述中可以窥见,这些年轻生命的猝然离世,或多或少都和“加班https://36kr.com/p/163268929170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