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16篇附答案(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备注:作者做此诗时六十八岁,正当国难当头,南宋王朝命运岌岌可危之时。
1.首句“僵”和“孤”两字,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即使这样,作者仍然“尚思为国戍轮台”,体现了他____________的精神,这在本册我们学习的他另一首诗《____________》中也有体现。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风吹雨”既指当晚的天气,同时也影射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梦境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参考答案:解析诗意:我直挺挺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凄凉强烈的爱国主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C3.当时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解析:引导学生在做诗词阅读时注意备注内容,将诗的表意与备注内容相结合。
4.作者渴望上阵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愿望。
(二)林则徐请客①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
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②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
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
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
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③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
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
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
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
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④“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
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
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
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
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
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
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
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⑤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⑥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找出文中两个带动物的成语,并联系上下文解释它的意思。
2.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点心”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对林则徐的描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林则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性格。
5.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向这些外国人科普吃槟榔芋泥的方法,要等它凉点再吃,否则会烫到。
B.将这槟榔芋泥比喻我们中国人,虽然外表看着冰冷,实际是热血爱国的。
你们想要用鸦片毒害我们,是会遭到我们中国人的反抗的。
C.上次你们用冰淇淋让我受辱,这次我用槟榔芋泥也让你们出尽洋相。
1.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2.,。
,,,:“,,。
!”3.外国人4.语言机智、勇敢、爱国5.B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剥豆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2)快起来的原因是:3.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描写:4.儿子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其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_________和比赛后的__________。
5.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不超过20字)本文告诉我们:。
参考答案:1.儿子竞赛时的自信和大气。
2.(1)怜爱儿子,欲增加儿子的自信心。
(2)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3.语言描写:“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
”动作描写: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
心理描写:“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4.自信认真豁达乐观5.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或: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从小得经受锻炼。
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
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四)成全善良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
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
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
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
”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
”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
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
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爸,伤口疼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
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
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1.填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探望—()顾忌—()反义词:空无一人—()接受—()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老人身体不适是因为本来体格不好,应该接受女孩的让座B.老人身体不适是因为年龄大了,感觉累,所以应该接受女孩让座C.老人身体不适是因为臀部受伤,接受女孩让座是为了成全女孩的善良,体现了老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顾全女孩感受的美好品质3.在文中找出两处能显现女儿关心父亲的句子,用“_______”画出来。
4.文中老人对待女孩让座的态度是:开始()—感觉女孩尴尬()—下车()5.“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第一个“善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善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看望顾虑人满为患拒绝2.B3.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4.谢绝接受感谢5.女孩给老人让座老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成全女孩的善良(五)磁疗表带的问世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住着一个()的知识分子——田中正一,他没有职业,一文不名,却整天关着门在家里研制一种“铁酸盐磁铁”,被邻居看成是"怪人"。
当时他患上了“神经性头痛”的毛病,病一发作折腾的他(),怎么治也治不好。
那时候,每逢星期四他都要带着许多制好的磁石,到大井都工业试验所去测试。
田中正一是一个探究心很强的人,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就找来一条橡皮膏,在上面均匀地粘上五粒小磁石贴在自己手腕上做试验。
很快,他发现这玩艺对治神经痛很灵,就立即申请了专利。
田中正一认为:“将磁石的南极、北极相互交错排列,让磁力线作用于人体,由于人体内有纵横交错的血管,血液流过磁场时,便能感生出微电流,这种电流能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取得专利权后,田中正一模仿表带的式样,制造四周镶有六粒小磁石的磁疗带,向市场推出。
产品上市后,果然(),在全日本出现了人人争购、趋之若鹜的现象。
工厂三班制生产也()。
在销售最好的时期,仅一周销售额达两亿日元。
就这样,转眼之间,一个穷汉就变成了大富翁!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选项。
A.不同凡响B.痛不欲生C.穷困潦倒D.供不应求2.根据原文内容判断对错。
(1)田中正一因为有“神经性头痛”,因此被称为“怪人”。
()(2)磁石能够治疗田中正一所有的头痛问题。
()(3)田中正一模仿项链的样式做了磁疗带,推向市场。
4.不认同。
他能成功是因为他爱钻研,而且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并且会将想法付诸行动,一次次地做实验。
解析:每个人的成功如果单纯地归功于幸运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答题首先将观点“不认同”答出。
5.我们要学习田中正一认真钻研、并将想法付诸实验的精神。
(或者我们不要以自己的喜恶去任意评价别人等有理即可。
)(六)换一种方式试试“换一种方式试试”,这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做的一种选择。
美国有一个孩子,读书成绩很差,同学们看不起他,邻居们都认为他将来肯定一事无成。
他也发愤努力过,可是毫无起色。
但孩子的父亲却不责怪他,并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
他很害怕。
但到终点站一看,父亲却在不远处微笑着等着他。
他急切地问父亲,怎么会先到终点的。
父亲说,是骑马来的。
接着,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到达目的地的方式不止一种。
换一种方式,结果可能会更好。
”后来,这个孩子迷上了魔术,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魔术师。
然而,“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势所束缚。
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途。
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是每个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
所以,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然后要有勇气,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殊不知,换一种方式,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成才如此,其他事情呢,也可以如此!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情况没有丝毫的好转。
()(2)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3)比别人优秀的地方,超过别人的地方。
()(4)捆绑,指受到约束限制。
()2.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讽刺和嘲讽;④表示特殊含义。
本文中“换一种方式试试”这里引号作用选_______,而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选_______。
3.按短文内容填空。
父亲并不责怪他,并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
在父亲的支持下,他______________,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魔术师。
(2)“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束缚。
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_____________,然后要有_________,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4.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我们不要单纯地受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和大多数人选择同样的道路。
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尝试去换一种道路,或许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B.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这条行不通,换另一条就一定可以成功C.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每一条都要去试试5.你认为你的特长是什么?想要成功,你需要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毫无起色意味深长过人之处束缚2.④①3.读书成绩魔术刻苦训练社会习惯思维定式了解孩子勇气4.A5.提示:特长按自己实际情况写,需要做的可以是:和父母沟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坚持不懈等等。
(七)乡村素描①六月最后一天。
②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
④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⑤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
两边长着好几行爆竹柳,枝叶婆娑,下边的树干却已龟裂了。
远处,在天空和大地尽头的边缘上,闪现着一条大河的碧流。
⑥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
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装有鸟巢的高高的杆子;每家的小门廊上,都装饰有一匹铁铸的短鬃小马。
粗糙不平的窗玻璃上,辉映出七色彩虹。
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
⑦我铺开马衣,躺在沟壑的边缘;四周围——一堆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散发着使人懒洋洋的芳香。
机灵的主人们,把干草散放在小农舍前边:让它在向阳处晒得更干透一些,然后再从那儿放到草棚去!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1.读拼音,在文中的扩号内写词语。
2.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用法。
(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扩号里)①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的后面;②用于话题突然转变;③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④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1)六月最后一天。
()(2)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
()(3)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处排比句。
4.课文⑤⑥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这条线索来写的,周边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们对乡村总有一些偏爱,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曾经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你能够背出并默写其中的一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望无垠浓郁颤动方凳2.③②①3.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4.沟壑爆竹柳小溪小粮仓贮藏室5.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答案不唯一)(八)船过三峡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
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③山峡的水好急啊。
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
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
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
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
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
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
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1.文中加点词语“漩涡”中的“漩”字我不认识,应该用_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4.用“”画出⑦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这个句子将_____比喻成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部首氵112.山、水、船奇急险3.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承上启下4.神女峰仙女5.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九)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
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
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
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
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
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
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
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
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
“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
“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
我们全都大笑起来。
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成语谐音常常会起到幽默的效果,文中第③自然段“坐椅待币....”同成语“______________”同音。
2.结合全文内容,给本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3.简要概括三位老人幽默的特点。
杨绛先生:_____________冰心先生:_____________启功先生: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