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入局互联网医疗,行业未来发展与展望

阿里健康于5月底发布财报显示,2020年财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实现销售收入约95.96亿元,毛利22.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3%和67.6%。亏损进一步缩窄,离全面盈利更进一步。

医疗行业的抗周期性促使大厂在互联网医疗爆发初期就早已布局。阿里在6年前就将大健康领域交给了阿里健康,百度2015年成立移动医疗事业部,腾讯几乎投遍了现有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美团自2018年起从医美切入消费医疗,2018年10月拼多多上线医药健康板块,京东集团也在去年宣布正式成立京东健康,成为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巨型独角兽。

互联网巨头入局对于行业的影响

一、自带海量流量资源,帮助互联网医疗行业提升整体渗透率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5月,医疗领域活跃用户为4134.8万人,相较于去年同期上涨38.4%。虽然疫情后互联网医疗人群增速较快,但全网渗透率仅为4%。由于互联网大厂已经覆盖了几乎全网的人群,所以各家以自身最大流量平台为主要阵地,从购物、社交、资讯、支付等各个场景切入,将线上就诊购药加入用户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而培育用户习惯,并使其迁移到自己的就医的行为中,从而提升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渗透率。

易观分析认为,除了具备电商属性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重仓布局医药这一现金牛板块,更多的厂商是以医疗健康专业内容服务和流量导流进入市场。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厂商,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更有可能成为其集团业务中新的业绩增长点。而单就潜在医疗用户触达量而言,阿里健康整合了阿里集团旗下全部医疗板块用户入口,相较于京东健康而言,占有较大优势。

二、大厂光环撬动更多封闭的上游资源,以自身产品生态构建完整医疗全产业链服务生态

而对于医院乃至政府,大厂自带的品牌、资源及实力具备更高的杠杆价值,更易促成之前较难撬动的深层合作。大厂在提供市场中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通过各自的拳头产品,如云服务、金融服务、供应链服务等,提高医院以及政府的参与度,合作打通线上“医-药-险”通路,实现三医联动,从而构建更完整的医疗全产业链服务生态。

在医疗服务方面,除了参与线下医院的互联网化改造,大厂与各地政府共同合作,进行不同程度的医疗改革尝试。大厂协助政府搭建区域性医疗平台,如,医联体/医共体,省级监管平台等,触达更多的医院、医生及患者,并以此为基础,引入自身的大健康服务,或是更多大健康生态内的合作伙伴,为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从而实现互联网医疗服务范围和能力的扩大。

阿里健康依托阿里云,帮助浙江省搭建省级互联网医院平台,覆盖浙江省内超400家医院,实现地市级全覆盖;并与浙江省衢州市政府共建衢州慢病管理平台,探索新型的慢病管理模式,实现“互联网复诊+处方在线流转+医保在线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的全链路打通。腾讯云协助四川和安徽搭建省级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实现医联体内信息协同,从而推动分级诊疗发展;京东则决定在大病重症领域进行深耕,与知名医生集团进行合作,打造心脏中心、耳鼻喉中心等专科中心,并同步设立线下区域中心,增强优质专科服务的输出能力。

在医药服务方面,随着国家支持“互联网+医药健康”的行业发展决心和力度持续加大,以及互联网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价值凸显,医药零售市场由以线下为主逐步转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销售品类中处方药的占比也将逐步增长。而具备电商属性的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成为这一趋势的直接受益者。从医药流通产业链来看,大厂的品牌光环吸引更多的中外知名药厂开启院外合作,提供医药市场的产品丰富度;一流的供应链服务能力加速药品流通速度,保障基层和偏远地区的药品供应,全面提高药品可及性;而以“流量+服务”对线下药店赋能,将药店升级为药诊店,降低患者获取线下基本医疗服务的门槛。

阿里以手机淘宝/天猫为主要根据地,将自身的平台业务优势最大化的平移至医药零售领域,并不断探索医药新零售业务发展,覆盖全国140个城市。阿里健康发布2020财年业绩公告显示,其代运营的天猫医药平台GMV超过835亿元,自营业务整体收入超81亿元。而京东则是以自营业务为基础,从医药流通产业链切入,在B2B业务上集中发力,上线了自营批发业务“药京采”,连接了线下10万+的药店和个人诊所,覆盖21个省,400多个城市。此业务依托于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将自身对上游工业的采购优势,赋能于地市级别流通商和中小药店等第三方终端。同时,京东也承接了智慧宿迁建设,并与20多个城市签订协议,重点负责电子处方平台的搭建以及药品的配送。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健康零售合计占据医药零售15%以上份额,因此,易观分析认为,京东健康2019年医药零售GMV将超700亿元。

易观分析认为,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线上非药品类销售占比超50%;然而伴随网售处方药政策开放、医保线上线下统一等政策推广下沉,线上药品销售比例将在大幅提升,其中,处方药的巨大蓝海将向市场开放。在处方外流+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药厂对于院外市场的开拓愈发迫切,对于合作平台的综合能力要求提高,包括供应链服务能力、患者覆盖数量、医生资源储备、线下店面覆盖能力、对于线上线下运营的数字化及智能化能力等。而医药零售作为现金牛,GMV依然是潜在合作伙伴考量的最核心的标准。

三、通过投资完善自身生态服务,扶植新兴技术,推动行业走向新纪元

近几年,大厂在医疗领域的重心由投资转为自身建设,并更青睐于新型技术,并且从资金、研发基础、落地扶持等方面支持和扶持新技术发展,让这些技术从学术共识走到临床共识阶段,最终推动到产业共识,进而产生整个生态链的变革,如医疗AI、医疗机器人以及区块链等。

目前,大厂主要以AI技术为主。阿里健康依托阿里云的算力优势,提供AI开放平台,将深度学习引入到智能医学诊断和医学数据分析领域,并应用于医疗临床预防、诊断、治疗等医疗环节。根据阿里健康2020年财报显示,现已成功孵化了脑健康筛查AI引擎,并已引入体检机构进行服务。腾讯则是在医疗影像领域重点发力,通过为合作团队提供觅影算法支持,优化影像学检测流程及准确度,辅助提升诊断率。百度则更加专注于医疗知识图谱的搭建。2019年先后收购康夫子、入股东软,将AI辅助决策系统嵌入医疗信息化系统中,在CDSS系统的扩张中占据先机。

易观分析认为,在推动医疗AI发展的三要素中,数据是基础、算法是核心、算力是保障。伴随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医疗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而服务过程中积累的海量的、标准的、可被加工的医疗数据,为医疗AI发展提供基础,并将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因此,与更多的医院达成合作,并可从其中合法获取更多医疗数据的企业,将在数字医疗时代取得先机。

行业未来发展预期

1.互联网医疗补充基层医疗能力不足,云服将成为发展基础

在医改控费的大背景下,分级诊疗依然是政策的主旋律,而患者流量的下沉取决于基层的承接和服务能力。所以,互联网医疗将成为公立医院的补充,以及加强基层的服务能力,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的发展。

首先,互联网医疗将帮助公立医院扩展院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医生、护士上门、送药上门、康复、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其次,由于基层医生的能力较为薄弱,线下集训的方法效果不佳,所以,通过线上平台对基层医生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规培和继续教育,将成为现有服务板块中的快速增长方向;第三,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直接而高效的工具和技术支持,以区域、市或省为单位,搭建及运营线上平台,通过远程医疗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读片等服务,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流动及提效。

大厂的进入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云服务在此基础上将迎来大幅度的爆发。鉴于阿里云目前所取得的领先优势,阿里将更具竞争力。

2.药品渠道从医院向基层和零售转移,互联网医疗成为主要渠道之一

在医保强势崛起后,药品降价和营销瘦身将是药品销售的主旋律。另外,在分级诊疗和医药分开的长期趋势下,药品将从医院向基层和零售渠道转移。虽然这一趋势进展缓慢,但药企依然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触达更多医生。与此同时,还需要从各环节降低支出,从而保证药品降价后的利润。无论从医生触达效率、还是从线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房的服务覆盖率来看,线上渠道优势凸显,特别是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医药厂商将成为未来药企营销的主要渠道之一。

3.大数据服务在多应用市场爆发,行业由产品服务衍生至数据服务

数据的应用场景将在三个方向重点发力。一是预防场景。通过大数据整合和分析,帮助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可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精准对接,使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虚拟的患者分流中心。在不过高增加患者医疗成本的前提下,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适配性。

另一个是慢病管理场景。未来面对支付方的强制,医疗服务方将转为提高服务质量且合理控制使用费用。由于慢病治疗费用占据我国疾病治疗费用的80%,慢病管理的费用将成为其中最重大的管理重点,慢病用药的价格将首当其冲。

第三是药品应用及开发场景。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互联网医疗平台依托自身科技性、数据性、以及与物联网、AI结合下,将高效的帮助药企对其产品的临床应用、病人及医生反馈以及副作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而药企也将以此数据为依托,更好的进行产品研发、迭代、推广及医患教育。

服务热线:

媒体/市场合作:

易观千帆帮助企业建立数字消费者用户画像,提供内部运营决策和外部竞争分析的一站式服务

THE END
1.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及演进趋势深度分析报告精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3年,这一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化时期,市场趋于理性,技术不断革新,政策利好频出。本文将深入分析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演进趋势,旨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全面、客观的视角。一、互联https://m.vzkoo.com/read/2024121230a79ac6d8588f1d24f70640.html
2.2024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增长的浪潮与细分领域潜力深度剖析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预计2024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190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用户规模也将继续扩大,预计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将持续增长,渗透到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四、政策支持的强大助力 l 国家层面:近年来,国家在政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793566747691762&wfr=spider&for=pc
3.北京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2023年工资较2022下降了17%,对比北京高7.0%。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下降41%,招聘职位量占北京0.074%。地区分布集中在朝阳区。发展现状:公司规模50-99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5-10年占比最多,融资事件A轮占比最多。高端人才:硕士需求占北京互联网医疗行业3.919%。 https://www.jobui.com/salary/beijing-all/ind-hulianwangyiliao/
4.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降行业的分析(精选8篇)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pkorc12.html
5.行业分析丨谈谈我对医疗+互联网的认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导读:“互联网+医疗”这个概念已经提及了很多年,在此次疫情后,互联网医疗实现了规模化增长。本文将从互联网+医疗的现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程、医疗行业案例分析与个人总结四个部分,对医疗互联网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互联网医疗正在慢慢地不断丰富,在刚性需求增多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刺激下,互联网医疗实现了https://www.woshipm.com/it/4576917.html/comment-page-1
6.互联网医疗行业PEST分析实践「建议收藏」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身处互联网医疗行业,但以前做研发时,只顾着团队内部的一些事情,对公司全局业务和行业的事情还是了解太少,因此选了这个题目,也相当于给自己补补课。 PEST模型 PEST模型,之前突击数分时就见到过,感觉用不上,也就没有深入研究过。这次为了研究一下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觉得PEST分析方法挺适合的,因此做了一些深入学习。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70775
7.2021年互联网医疗行业洞察2021年互联网医疗行业洞察 Mob分析师观点: 1. 万亿级市场,成长趋势向好 行业政策从审慎到开放,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铸稳了市场扩张基石。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为了行业加速器,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 2. 挂号问诊流量王者,医药电商增速最快https://www.mob.com/mobdata/report/140
8.2024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docx(一)、通过产品差异化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获取商机 7 (二)、利用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差异获取商机 8 (三)、通过互联网+医疗行业服务差异化获取商机 8 (四)、通过互联网+医疗行业客户差异化获取商机 8 (五)、利用互联网+医疗行业渠道差异获取商机 8 三、互联网+医疗行业“专业化能力”对盈利模式的影响分析 9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20/7123141054006135.shtm
9.中国医疗降行业网络安全分析报告51CTO博客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网络安全分析报告 综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基本完成了基于信息化的医疗整体解决方案。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首次将医疗数据资源整合提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及“46312”工程,将数据共享、平台互联、国家级三大数据库的建设作为智慧医疗https://blog.51cto.com/u_15127683/2838467
10.互联网医院是什么(解析互联网医院分析之行业调研)一、互联网医院定义 互联网医院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互联网医院牌照),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医疗服务,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是一种改进医疗服务,延伸医疗服务触角的模式。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49011-1.html
11.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2020年度深度研究报告简介:本报告深入分析了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现状,涵盖创新趋势、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报告指出,互联网医疗通过科技赋能医疗服务,改善效率、质量和可及性。重点探讨了在线诊疗、电子处方、健康管理和远程医疗等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对行业挑战、机遇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报告还提供了案例分析,展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356433/article/details/141637876
12.从互联网医院发展建设到核心功能设计——深度行业分析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功能设计从来不是难点,非技术因素才是关键,在这里带着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医疗领域的一些问题,行业里的人会比较很理解这几个字,行业外的人可能一头雾水。长期研究和观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这里做一些分析,并且抛出来做一些探讨。 从互联网医院的现状开始,医院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的差异,从功能的https://36kr.com/p/1518876862432390
13.互联网医疗商业计划书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互联网医疗商业计划书,更多热门创业项目请您继续访问(www.oh100.com/chuangye)。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584187.html
14.2022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剖析(附产业链全景图)数字医疗上游包括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医药;中游包括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数字医保;下游应用于医疗机构、互联网医药、药企、健康体检机构等,最终到终端患者。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医疗大数据 (1)云计算 随着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云计算的渗透率大幅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我国云计算产业呈现https://www.seccw.com/Document/detail/id/11466.html
15.20162017中国移动医疗降市场研究报告移动电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多以轻资产模式起家,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纷纷谋求转型,布局线下互联网医院或医疗诊所,重资产、轻重结合的模式或许将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主流。 6. 医药电商 7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涉及天猫医药馆、1号店https://www.ebrun.com/20170302/219461.shtml
16.投资热点中国医疗互联网深度调研报告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医疗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共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医疗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77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