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到底有什么用?医生看病大医院医疗机构疑难杂症医务人员ai+医疗

医疗这块硬骨头,互联网大佬们是非啃不可了。

就在9月5日,支付宝在“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发布了“AI健康管家”。

这并不是一个医疗智能体,按照支付宝副总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的介绍,这是一个一站式平台,可以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随时为患者提供服务。其中包括找医生、陪诊、读报告、医保支付等30多项服务,还可以针对非医疗的泛健康问题给出智能化、个性化解答。

某种程度上,这一产品将支付宝此前所做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接下来要重点铺开的AI+医疗框架整合在一起,既是上一轮“互联网+”时代,支付宝与医疗产业“缠斗”的余音,也显示出其下一个十年继续进军医疗界的决心。

2014年开始,一众互联网大佬都雄心勃勃想要通过技术的力量,改变中国乃至全球“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从结果看,最初取代医生、颠覆医疗体系的理想固然没有实现,很多第三方互联网医院自身盈利模式也没有跑通,甚至有明星创业公司走到了裁员、被收购的境地。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头一个十年被硌到了牙的大佬们,还打算借着AI爆火的东风再来一局,与支付宝类似,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都已纷纷下场。有了大模型的加持,这一次,他们将给医疗带来哪些改变?

“AI医生”卷起来了

互联网巨头下场做AI+医疗并非新事,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有大批AI影像产品等被推向了临床。不过,随着ChatGPT“大力出奇迹”一举攻克了语言交流上的障碍,除了严肃的医院内部场景以外,直接面向大众的“AI医生”,甚至“AI医院”也成了新的竞争方向。

早在今年5月份,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就在线上推出了模拟医院诊疗全过程的“智能体医院”,14名智能体医生和4名智能体护士可以724小时为患者服务(实验中患者也是智能体),整个过程从模拟发病开始,到康复、出院后随访结束。

结果显示,这个智能体医院在几天内就能为上万病例提供诊疗服务,完成了医生在现实世界里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如果说,清华大学的“智能体医院”还停留在实验阶段,那进入实战阶段的也不少。

比如:支付宝的“AI健康管家”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联合多家头部医疗机构、多个行业专家,构建了智能体生态。

在这个生态中,除了可以为患者精准匹配线下合适的医生(推荐准确率达到95%以上),推荐互联网医院医生,还有“名医智能体”“专科智能体”实时为患者解决问题,整个过程贯穿诊前、诊中到诊后随访,最后还可以形成个人健康档案。

这几乎就是一个线上的“AI智能体医院”了,而且随着应用增多还可能成为每个人的私人保健团队。

除此以外,AI创业公司,如:百川智能8月28日也刚与北京儿童医院签约,共同开发儿童医学大模型,并探索推出针对儿科诊疗四大场景的应用,其中也包括满足家庭场景需求的“儿童健康数字顾问”。

终于触及“生产力”难题

实际上,集中涌现的智能体医生都在剑指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医疗体系中,95%以上是基层医疗机构,三级甲等医药只有0.25%,但是绝大多数患者看病都会首选大医院,这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空置,而高质量医疗资源非常紧张。

大医生的人工智能“分身”被认为可以更好地识别真正需要专科医生治疗的患者,帮助他获得对口专家的治疗,而将不是疑难杂症、不需要挤进大医院的患者“导流”到基层医院或其他对口医院。

除此以外,面向专业端的智能体医生也可以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

“前面这10年我们基本上是用互联网的移动化、在线化等技术,更多解决了效率提升的问题,医患的匹配链接更顺畅了,但是它没有解决根本的生产力的问题,而今天AI是有机会就在这个点上去实现根本的突破的。”张俊杰说。

可以看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机构虽然方便了患者就医,但是在供给端,只是增加了医生的工作时长。因为国内患者为服务买单的习惯也没有形成,这个过程付给医生的费用多来自平台补贴,这也导致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而AI,特别是智能体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简单来说,大模型的输出有赖于输入,与环境没有互动,无法形成闭环反馈系统;而智能体有“感知”能力,可以收集环境数据,可以整合感知,做出决策和行动,形成闭环反馈。因此,大模型和智能体也被比喻为AI世界里的“大脑”和“行动派”。

业界认为,它是人工智能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很有前景的道路。通过与智能体的深度连接,大语言模型可以更好地发挥出专业性,实现代际升级。

前述提到的清华大学智能体医院,在实验中,智能体医生的表现随着接诊“患者”的增加越来越好。研究者认为,智能体在训练中不断进化,这与人类医生接诊成千上万患者后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一样,而且比人类医生更有效率——接诊1万例患者人类需要2年多,而人工智能只需要几天。

这似乎意味着,只要有机会,有充足的临床经验,智能体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大医生的水平。

对于AI能否解决医疗领域生产力问题,资深管理顾问贺滨认为,目前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是空间还是有的。“边际改善也是有益的,即使不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有很多机会,有很多事可以做。”

技术确实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比如:理想状态下,AI医生配合可穿戴设备可以24小时监测人体情况,预警心梗、脑梗等致死、致残风险非常高的疾病。面向专业人士的AI工具,有望拉平基层医生和大医生之间的差距。

这些指向人们平等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可能性,在当今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下尤为可贵。

不过,在这条“乌托邦”式的道路上,挑战也会比“互联网+”阶段更多。

融合型领军人才是关键

贺滨担心,做AI+医疗的互联网大佬、投资人们不够尊重行业规律,会导致新一轮失败。

可以看到,智能体医生们这一轮主攻的“健康管理”、有望推动分级诊疗的“导流”,看似简单,实则是中国医疗行业里最硬的骨头。

要知道,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民众对基层医疗水平不信任。而且即便是在大医院也有一定的误诊率,患有疑难杂症、严重疾病的病人,不乏到多家大医院就诊、反复对比验证的情况。

AI医生当下的水平,还不如基层医生。一项研究认为,GPT在问诊或病情处理的准确率,跟实习医生差不多,比全科医生差一点,比普通专科住院医师差更多。

即便是学习了人类所有的医学知识,人工智能仍然只是医学生的水平。“医学生经过长达8年的学习,也还是不能看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执行主任潘家骅指出,这一现实背后,临床诊疗的严肃性、专业性和复杂性都非常强。

“患者有没有合并症、家庭情况如何、医疗背景如何,能不能进行好的随访,能不能进行好的康复等,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潘家骅进一步解释说,比如同样患有原位膀胱癌,年轻人可以不做造口、原位排尿;如果是一个80岁的独居老人,他没办法自我训练排尿,就容易出现尿潴留、肾功能损害,最好就做一个造口。

目前AI虽然已经能够快速掌握很多书本知识,但是也只能做到根据疾病来判断要不要做手术或者得了这个病应该怎么办,而不能从症状出发诊断出病情,也不能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将指南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这也决定了,人工智能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医生还需要更多实践,也需要算法、算力上的持续提升。正因为此,他们选择从最难的领域作为突破点,虽然是改变行业的野心体现,但是也有不了解行业,甚至是“轻视”行业“大胆冒进”之嫌。

客观来说,经过上一个十年的洗礼,互联网大佬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技术的局限性。

“如果大家想着干一两年,就把这事儿干得特牛,就别干了。”张俊杰在发布“AI健康管家”的活动现场公开直言,过去10年从挂号到电子社保卡、电子医保卡,每一步都非常艰难,都有很多坑。未来也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来自大三甲医院信息科的负责人也坦陈:“我们能做的还很少。”对于医院来说,算法、算力、数据,就是三座大山。“我们需要外部的支持。”

支付宝在推出“AI健康管家”时,更是同时宣布开放专业智能体协作平台,为有意生成智能体的医疗机构提供技术、资金资源支持。百川智能等创业公司在开发AI+医疗产品时,也选择了与大三甲深度合作。

这些都是AI+医疗真正解决医疗领域“看病贵、看病难”顽疾的希望。

贺滨认为,接下来无论是互联网大佬还是其他外部资本,要想做好AI+医疗,还是必须充分尊重行业、尊重行业规律。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找到融合型领军人才应该是首要工作。

他认为,如果没有融合型领军人才,AI+医疗短期或难有快速发展;如果有这样的人才来,AI+医疗未来也可能会发展出与互联网医疗不同的模式。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相比内部孵化,更好的做法是独立投资一个新机构来运营这块业务,成熟后再与传统业务融合。

无论如何,技术只是划出了一个方向。路,还需要更多实践者一步一步走出来。

THE END
1.互联网+医疗(精品PPT)从早期的在线医疗咨询、挂号服务,到后来的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能医疗等,互联网+医疗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行业现状 目前,互联网+医疗已经渗透到医疗行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在线问诊、健康管理、药品电商、医疗信息化等。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和https://wenku.baidu.com/view/bd0e18d1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37.html
2.访谈未来已来,“2023年度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典型案例”都蕴含其中,“2023年度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典型案例”颁奖仪式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议程,吸引了广泛关注。此次活动紧扣“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聚焦当前热门的“医学大数据”和“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旨在表彰那些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E0MDM5NQ==&mid=2247506193&idx=1&sn=7ca8ce223ac0141a90a901f1a6f81bdc&chksm=ea5c63d5dd2beac39f231e8086b3599f1409f19f71945ba9c926ecada3c85b0c5c773f46ef32&scene=27
3.“互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互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过去几年,“互联网+”颠覆了很多行业,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也改变了很多医生的工作方式和患者的就诊方式。 比如,互联网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利用大数据可以预测肝炎、结核病和性病的发病趋势;互联网可以提供临床决策支持;互联网可以改变临床科研方式;互联网让远程监护成为可能……。https://blog.itpub.net/69954927/viewspace-2665899/
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降”发展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精神,根据《“健康内蒙古2030”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https://www.nmg.gov.cn/zwgk/zfxxgk/zfxxgkml/zdly/ylws/wj/202012/t20201208_315125.html
5.下列不属于“互联网+医疗降”应用模式的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下列不属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模式的是()A.医药流通领域B.健康管理领域C.公共卫生领域D.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https://www.shuashuati.com/ti/d999c7412b184acf9a578930b549624e.html
6.“互联网+医疗”有哪几种模式可应用互联网+医疗已逐渐成为人们就医的主要方式,科技改变了传统医疗看病方法,互联网的应用成功的为医院系统管理改变了原有的现状,通过智慧医疗服务和信息服务,将优质资源放大,使得医院在管理上更加信息化和现代化。 不同医院的互联网+医疗的改变管理方式也会不一样,以下模式可以参考了解: http://www.tohoogroup.com/156/156/291
7.艾媒咨询: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研究报告(附下载)近日,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9.5亿元。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42.7亿元,增长率为44.7%。(点击文章底部附件可查看报告全文) https://www.iimedia.cn/c400/39477.html
8.互联网+医疗”院外医疗服务新嘲及技术应用论坛召开8月25日,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互联网+医疗”院外医疗服务新场景及技术应用论坛在北京中关村金隅环贸科技商务区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亚太医疗技术协会(APACMed)共同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协办,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医养结合产业委员会、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支持。国家工信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https://i.ifeng.com/c/8ScBks25xOp
9.医疗保障“十四五”:“互联网+医疗降”服务不断完善,推动人工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其中涉及到了多项信息数字化与医疗保障服务相结合的相关计划。 在具体发展目标中,支持建设智慧医保。到2025年医疗保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全面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医保服务不断完善,医保大数据和智能监控全面应用,医保电子凭证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206145
10.山东省推进“互联网+医疗降”示范省建设行动计划(2019到2020年,医疗、医药、医保和健康相关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覆盖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初步形成,“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https://www.qlhyyy.cn/hyxw/h16616y2019x07w13.html
11.“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是什么?医信通“互联网+医疗”还推动了医疗创新,医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新的医疗应用程序和设备不断涌现,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患者体验也得到了改善,通过在线平台,患者可以轻松预约医生,避免长时间等待,此外,一些应用程序还提供健康建议和健康监测工具,使患者更好地http://www.fbpaas.com/h-nd-153.html
12.“互联网+医疗降”趋势已定,腾讯和阿里在加紧布局,他们将扮演近期,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务院对“互联网+医疗”业态的肯定,可以预计,随着正式文件的出台,“互联网+医疗”企业或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策之外,国内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和阿里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亦颇多布局:腾讯公布了“微信智慧医院3.0https://www.36kr.com/p/1722450001921
13.宁夏“互联网医疗降”一体化平台纳里健康助力构建宁夏全域互联网医院“业务+监管”应用体系,实践全区“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运营服务体系,最终构建宁夏互联网医院“统一入口、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的创新建设模式。 “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服务 “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将面向医生端、居民端、管理端、第三方入口这四个服务端https://www.ngarihealth.com/newsinfo/290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