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互联网+带来的各行业改变只是开始,就像‘互联网+医疗’,绝不仅限于手机挂号、打通医保支付这么简单。”在腾讯官方出版的《数字经济》一书的序言中,马化腾说道。
腾讯觅影包含有6个人工智能系统,涉及疾病包含食管癌、肺癌、糖网病、宫颈癌和乳腺癌。其中,其早期食管癌智能筛查系统最为成熟,腾讯方面称,其实验室准确率在90%,现已进入临床前实验阶段。一个月前,深圳南山医院部署了该系统。
一直以来,腾讯是互联网医疗的坚定拥护者,雄心勃勃地想要“连接一切”,即所谓的“腾讯提供水、电和基础设施,主角是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具体到医疗领域,一直聚焦在支付环节,而没有涉足诊断。那为何这时又做起了智能医疗呢?
这时腾讯首次大张旗鼓进军某个垂直行业,声势浩大,至于合作细节方面,在张巍的演讲PPT中,与医院的合作归入“投资合作”一栏,涵盖深度合作、创新助推和技术支持三方面。
会后,腾讯互联网+战略合作总经理张巍与互联网+医疗总经理常佳接受了雷锋网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以下是现场采访实录。
“AI医疗是腾讯触达大众的一个手段”
问:智能医疗在腾讯内部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问:腾讯打造的互联网医疗主要是深入在支付环节,但是智能诊断却属于诊疗环节,这两者是怎么样的逻辑关系?
张巍: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目前的医疗体系其实以医院为核心,所有的资源,无论是诊疗的资源、医生的资源,还是数据资源,都集中在医院。腾讯做医疗也是以医院为核心,所以具体到医保支付、AI影像诊疗辅助系统、在线诊疗系统时,我们的思考是如何跟现有的医院资源进行结合。就像我刚刚演讲时说的,腾讯进入一个新产业时,想到的不是颠覆、不是改变、不是完全的创新、不是与传统模式竞争,我们是想如何让腾讯的能力更好服务现在的模式。
整体来说,腾讯“互联网+”的逻辑是如何应用腾讯的能力、资源与传统医疗资源结合,从而带动行业,带动患者端的体验。
问:您刚刚提到腾讯总体是面向用户,是2C的;但智能诊断是2B的,两者如何协调?
张巍:腾讯的传统业务,拿游戏来说,是我直接买给消费者,而医疗领域是B2B或B2C的逻辑,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如果直接B2C就是互联网业务了,所以,其实就是B2B+B2C,我们提供能力给医院,让他们更好服务;提供工具给政府,用互联网的模式更好服务最终的消费者。
当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B2C这一端,医疗服务做得好不好、教育服务做得好不好,最终取决于每个老百姓是不是受益了。所以,无论是腾讯传统互联网服务,还是腾讯的“互联网+”服务也好,B2C的落脚点是不变的。
“用互联网模式做AI”
问:腾讯有几个团队在做AI产品?
“互联网+”理念不仅是整合了公司内部资源,还有内部合作伙伴,我们愿意开放能力去合作,腾讯做“互联网+”,做数字经济过程中,心态非常开放,我们希望整合所有行业的新技术、新能力,共同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手段,为我们医院、为我们患者服务。
问:盈利问题如何考虑的?之后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希望今天发布以后,能与腾讯合作的医疗机构、医院能够主动的联系我们,希望能让这款产品真正应用到基层医院诊疗系统中去,为患者早期发现病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目前AI影像的整体目标,我们在短期内的一个目标。
问:大范围应用之前,要取得CFDA的批准吧?
常佳:我们正在申请CFDA的过程中,商业化应用不太着急,因为本身腾讯对这方面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我们认为AI在现在所有领域的应用还处于一个早期或是早中期的阶段,长期发展开看,之后会有更多的空间,目前阶段,我们还不考虑这个事情。
我们主要做两个产品:一是科研,一是跟基金会做公益普查。这方面我们是这么操作的:本身普查还是在医院中进行,我们只是提供一个辅助工具,其中包含全套流程,我们在汕头是联合了汕头市卫计委和汕头市政府,也会跟广东省食药监局做沟通,做申请,这是未来计划。
问:产品应用情况如何?
常佳:具体的落实情况,南山医院已经部署了一个多月了,现在是医学上的实验阶段,同时,也在和其他医院沟通,做系统调通的工作。
“与医疗机构深层次融合,是AI医疗决胜的关键”
问:现在阿里和百度都搞AI医疗,腾讯相比的优势在哪里?
张巍: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模式,相对于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首先我们的心态非常的开放。
AI技术本身,在纯技术的领域大家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所谓的技术领先,靠人才的积累、整个平台的积累,就这方面看,无论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差距并不大。未来哪家能够做得更好,尤其是医疗AI影像领域成长得更好,我觉得更多的在于数据层面,谁能跟传统医院、传统医疗机构有更好的合作,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这是未来决胜的关键。
所以,腾讯的优势首先在心态上,其中包括公司运行模式和文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