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夏天到了,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加大,特别适合蚊子、苍蝇等生物以及细菌的繁殖,哪些传染病在夏季容易高发?它们是如何传播的?应该怎样预防呢?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增多
专家介绍,5月以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目前在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一天的接诊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明显增多,占到了一半。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5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这两种病是一对“表兄弟”,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又有所区别。
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儿科主任周国平介绍,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它在咽喉部很后面的地方,“他手心,脚心,屁股上一般不大会。那么手足口病,一般在这个我们嘴巴这个面颊部的里边,内侧,在那个地方疱疹,那么这个手心脚心或者臀部会有。”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经过对症处理后,一周左右就可以痊愈,而手足口病引起的并发症则比较危险,尤其是3岁以下孩子,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周国平说,“如果精神不好,吐、哭闹,或者有这个呼吸特别困难,肺里有肺水肿,脑子脑水肿,这些病人会引起危险。”
据了解,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儿童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到传染源的粪便、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及床上用品等引起的感染。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近距离接触可被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会发生感染。
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助理马涛说,“第一个要求是要勤洗手。那么第二就是说饮食方面一定要吃那种熟食,喝那个开水,保持这种居家环境的卫生。”
由于手足口病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手足口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只有针对EV71的单价疫苗,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疫苗对于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率为97.3%。
马涛介绍,“我们监测发现就是这个重症病例的话,基本上都是由EV71引起的,也就是说接种EV71疫苗可能有效地预防重症的发生。”
流行性腮腺炎前期预防很关键
夏季也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流行性腮腺炎是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和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唾液而被传染。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其中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除腮腺外,病毒也可侵犯其他的腺体组织和器官,如胰腺、脑组织、心脏和关节等。人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唯一传染源。
周国平介绍,“以耳垂为中心的那个地方肿起来,有的时候跟淋巴结也要当心鉴别。而且那个地方一般是一侧,有的时候两侧很少,它都是一边,以耳垂为圆心鼓起来,然后自己觉得疼,或者咀嚼吃酸的东西,唾液分泌的刺激的东西会疼,或者你手压上去会疼,红不明显,一般是肿。”
蚊虫叮咬或引发流行性乙脑
高温季节,也是蚊虫传播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季。乙脑病毒主要经由蚊虫或其他昆虫叮咬人体时传染。虽然随着乙脑病毒疫苗接种的普及,乙脑患儿已经明显减少,但由于乙脑的危害较大,还是要加大防控力度。
周国平说,“如果发生的话,一般也是发烧,早期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然后以后出现头痛,呕吐,昏迷,肢体瘫痪这些比较严重的情况。必要的时候要做几个检查,查神经上的表现,或者做腰椎穿刺,看到积液有没有典型的这个脑炎的,一些病毒性脑炎的改变。”
乙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90%的病人发生在7、8、9三个月,特别是2~7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孩子一旦染上乙脑,不仅会引起抽筋,严重的还会有失语、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不能掉以轻心。除了乙脑,登革热也是由蚊媒传播的传染病。专家提醒,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洁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袖、涂抹驱避剂等,防止蚊虫叮咬。在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家长更要提高防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