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知道,口罩之下的无声,是对生命相托的专注;你可曾知道,一袭白衣之下,有颗仁爱济世的至诚之心。
8月19日,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医师节来临前夕,记者走进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了采访。记者在采访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徐向明时,在徐主任的办公室里见到了消化内科一病区一位康复病人家属薄女士。薄女士的亲人在病情危急时从县城转院到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住院一个月后,薄女士的亲人在徐向明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顺利康复,薄女士带着全家人的感恩之情,专程来感谢徐主任的。记者随机采访了薄女士,这件发生在薄女士身边的普通事情,在市人民医院消化一病区每天都在发生,在薄女士的讲述里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一名临医专家的朴素而又感人的一面。
讲述人:薄女士
常常感恩,常常庆幸,在陪婆婆治病的路上遇到了他。他是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徐向明,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1.从我们的县城某医院转院来到临沂市人民医院北城新区医院,住进消化内科一区病房的那天晚上,值班医生已经针对婆婆的病情,下了“无力回天”这个定义,并且因为我们不选择进ICU,已经做了签字画押。
第一次见到他,是转进病房第二天早上,查房的时候。他身材健壮魁梧,胖胖的脸,在一群小鲜肉级别医生的簇拥之下,来到病房。第一感觉就是他稳重而有亲和力,令人莫名地感到踏实。
之前也辗转了几个医院与科室,很多医生都颠覆了我对白衣天使的敬意,让我简直会觉得傲慢就是医生的职业病。在他们淡然的目光中,病人只是一个工作的对象。有时候我常常就想,也许是因为他们看惯了病人痛苦,见多了生死,所以才会漫不经心吧。
徐主任与他们,截然不同。他进门第一眼就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婆婆,端详着那个可怜的瘦骨嶙峋、生命垂危的老人,目光中透着一份疼惜。然后一张张翻着病历,摇头叹息:“唉,怎么会造成了这个样子?”徐向明主任,问诊特别详细,给人感觉很有探究性,非常用心。
他拿起片子与化验单,指点着对身边的年轻医生做详细讲解,对于“缺血性肠病”的结论,他摇头质疑,觉得这化验也只是根据以前医生的猜疑所做的附和,很多特征都不符合。最后,他深深看了老人一眼,转身对我俩说:“她这病治好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一定会好好地给她治,希望你们家属能够配合我的治疗。”
他没有像别的医生那样,一味地说这病人不能治了,你们做好心理准备吧。他竟然没有放弃!我俩不约而同唯唯连声说:“好好好!”不由自主对视了一眼,黑暗中的心感受到了光明,彼此都感觉到了希望与力量。
在他胸前的工作证上,我认真看了他的名片:“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徐向明,副主任医师”。从此,在病房里,这个温暖的名字就成了我俩的话题,一次次把他的作为与所见到的其他医生做比较。
2.每次轮到他值班,一大早就会看到那忙碌的身影在各病房进出。他会在查房前,来病房先转转,了解病人情况,就是下班前也常会来看一看情况。
一进门,他就会奔向床前:“老人家,你感觉好些了没有?”然后再向我们问询,特别亲切的感觉,就像是邻家大哥,让我们感到没有拘束与距离。
那个夜晚,快十二点了吧,病房里吊瓶还在嘀嗒着,空气有些闷。我站在门口透透气。
长长的楼道那头走来一个矫健的身影,因为换下了工作服,我没认出来。就看他走到护士站处,问了一句:“今天怎么样啊?”
熟悉的声音,是徐主任。这么晚才回家啊,我想。因为离得远,我还以为他是和护士说话,就转身要回病房,却听他又大声问:“老人家今天怎么样啊?”原来竟是问我的,我赶紧回答。
他一边走向电梯口,一边询问:吃饭怎样?大便情况正常吧………我一一作答,他很满意地摆摆手离开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站在那里感动良久。
3.十天过去了,婆婆不再发烧,出血也减轻了,她逐渐脱离了生命危险。我俩觉得已经看到了希望。
但是,那天查房的时候,徐主任皱着眉头,像是自言自语,提出了一个问题:“老人家为什么状态总是这么衰竭呢?按一般情况,用到这些药,不至于效果这么不明显。仅是肠病,不至于人就衰竭到连饭都不能吃了啊。我看老人家病情基本也稳定了,要不要考虑去省级大医院查一下?”
这也正是我们疑惑的问题。于是,我俩在考证之后,决定转院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往回走,楼道里遇到脚下带风的先生,先生已经联系好车,就吹胡子瞪眼地嫌我做事拖拉,不早办理。
看他屁股着火的样子,我又小跑着去找医生,正好看到徐主任在护士站,正在安排着什么。我连声叫着“徐主任”跑过去,说要转院。
他一听:“转去哪里?”我告诉他去齐鲁医院。“那行那行!”他连忙对身边的孙骞医生说,“你现在赶紧去给办办。”
“去那里查查很好啊,等查出病因,有了更好的治疗方案,愿意回来可以再回来治。我们这都已经是熟人了!”
最后一句话,我只当是客气,没敢想他会把素昧平生的一个病人放在心上。
4.在齐鲁医院急诊处,各科室会诊的医生来了一拨又一拨,各项检查,各种化验,进行了三四天,最后,普通病房却不收治,只能进重症监护室。
可是老人并不配合。她拒绝与医生沟通,也不让护士护理,不难想象,这个倔犟的老人离开了我们会有多抑郁。
老人比孩子还要脆弱,让人愁肠百结。这时,想起临行时徐向明主任的话,觉得他的治疗还是很有效果的,就决定再回那里。
放下手机,内心雀跃。山重水复间,总是他,让我们得到柳暗花明的眼前一亮。
5.回到临沂,还是那个病房,还是那个床位。阳台上,我临走洗的袜子还晒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熟悉,就像又回到了家里。
徐主任一进病房几步就奔到老太太身边:“老人家,你怎么样了?”端详了一会,转身欣慰地对我们说:“还不错的呢!”那语气,就是与亲人重逢。
徐向明主任查房的时候,在家人面前一直很烦躁的婆婆就会很安静。徐主任对她说:“好好吃饭,我就给你把药停了。不打针了才可以回家。”她会认真地点头答应。
内心压抑的时光里,那是我们心情最放松的一刻。这样,隔日不见,我俩就会数算着:明天会轮到徐主任查房了吧?他真诚善良、平易近人,一言一行都带着特别的磁场,让人感觉放松。
这天,他却认真地让我帮他编辑朋友圈,发布“临沂市最美医生候选人网上投票”的链接,还在同学群里发红包,积极鼓动大家投票。就是因为徐向明是“最美医生”候选人之一。
我打开链接,在简介中了解到,他工作以来,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是我市消化内科领域著名中青年专家,为患者服务不怕放射损害,长期坚持在消化介入治疗一线,年完成300余例ERCP、100余例消化道支架植入,多次在省、市级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道及内镜操作演示,受到同行一致好评。
并且,他也是在援鄂抗疫一线中,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冲锋陷阵的最美逆行人之一,各项工作都受到援鄂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对简介里面这几句话我是深有感受的:他工作中对待病人如亲人,热情服务。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在临沂住院前后一个月,徐向明主任根据病情不断调整用药,最后营养药停了,抗生素停了……化验单上,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他看着老人的气色,非常满意,对我们说:“明天我给开点药,你们带着回家吃吧。回去伺候老人也还方便。”说完,他又看看老人,捏捏她的手腕。那感觉,就是作别亲人。
婆婆出院那日,骤雨初歇,心情喜悦。车行在回家的路上,两个多月一直悬在了嗓子口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那一刻,感觉历经的所有苦难都风轻云淡,唯有一份对徐向明主任的感恩之情,暖在心间。
7薄女士的讲述很是感人。采访结束时,记者被这位虔诚的患者家属所感动。如果所有的医生都能像徐向明主任这样真诚对待患者,所有的患者家属都能像薄女士这样理解医生,那我们的医患之间该是多么的和谐。
徐向明,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肿瘤的早期诊治、胆胰疾病的介入(ERCP)治疗、胃肠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2020年2月19日,武汉爆发疫情,徐向明在请战报名表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临沂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10名医生之一。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日子,在徐向明心里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徐向明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生,在患者需要的地方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我做了20多年医生,能够有幸参与到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感到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