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养老服务”深度耦合,平安健康管理式医疗有破有立

8月20日,平安健康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仿佛一段漫长旅程终于抵达了新的高地。

业绩报告显示,期内平安健康营收20.9亿元。其中,保险及金融客户端(以下简称:F端)的服务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3.4%,企业端(以下简称:B端)的员工健康管理服务收入达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8%。

这是平安健康上市六年来的首度盈利。市场曾经对它何时能够扭亏为盈充满猜测。本期业绩显示,期内平安健康不仅实现了盈利,净利润还超出了6000万元,调整后的净利润接近9000万元。

当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还在“药”品市场的红海中拼杀时,平安健康敏锐地转向了“医”侧,坚定不移地深化管理式医疗战略,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深。

所谓“管理式医疗”,正是通过健康风险管理、服务流程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等方式,深入参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最终实现降低医疗成本和保费的目标。平安健康的“平安家医”正是这一战略的关键支柱,通过全面升级,它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向“管理”方向转型,更好地为“保险+服务”模式赋能。

为老年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住家就能享受一站式健康养老服务

深入拆解平安健康的2024年半年报,仿佛揭开了一幅精心织就的挂毯,在熟悉的F端和B端背后,正悄然浮现出一幅新的图景。

在平安健康原有的业务框架中,养老业务曾是隐藏在医疗和健康服务中的一部分,如今,它被从中剥离出来,单独成章,像是从深海中浮出的巨大岛屿。

这一变化不仅仅是账目上精巧的数字排列,更如一颗被精心栽培的种子,标志着养老业务已经跃升为平安健康未来战略的核心,它的潜力正开始逐渐展现,如黎明前的光辉,缓缓照亮前方的市场版图。

这使得养老业务成为平安健康业绩增长的一个新的强劲引擎。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平安健康的养老服务业务实现收入4731万元,同比增速达到惊人的20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驻机构养老。这标志着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日益迫切。

居家养老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与那些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如日本和欧盟,我国的养老服务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护理、就医、居家安全以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都亟待解决,绝大多数企业难以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平安健康凭借其独特的模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

据介绍,平安健康目前开展的养老服务,是以养老管家为核心枢纽,聚焦“医住护乐”等场景,为用户提供标准化、多元化、立体化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体系。

平安健康的养老服务以“养老管家”为核心,围绕“医、住、护、乐”等场景,打造标准化、多元化、立体化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体系。其服务体系有两个主要建设方向:一是构建“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系统;二是推出四大联体模式——医联体、住联体、护联体和乐联体。

在线下,平安健康已编织了一张庞大的O2O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上半年,其合作医院接近4000家,合作药店达到23.3万家,健康服务供应商10.4万家,体检机构近2500家,养老服务供应商超过120家,提供60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

这张服务网络,确保了用户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如医院般的医疗护理、便利的药品获取以及贴心的日常照护服务。

例如,95岁高龄的欧阳先生,正在使用平安管家平台上架的“无忧护”住家护理服务。据其女儿介绍,欧阳先生目前中度失能,因此需要护工日常陪伴;“在确定使用平安‘无忧护’服务前,其实我们也考虑过其他几家公司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但效果均不理想。最终之所以选择平安,最主要就是‘护联体’有多家服务商可供选择,有统一标准,而且上门服务的人员都是经过培训且面试后上岗,让人十分放心”。

截至2024年6月,平安健康的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64个城市,新增覆盖10个城市,权益用户数较去年底增长了约50%。同时,用户体验不断提升,NPS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市场中,平安健康通过创新模式和广泛的服务网络,展现出其在居家养老领域的强大潜力。

中信里昂在研报中也指出,平安健康首次将养老服务列为其战略业务板块之一。在中国老龄化需求和人们对养老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的推动下,居家养老业务代表着可持续的价值增长动力,是其整合型管理式医疗生态系统的另一支柱。

“商业保险+养老服务”深度耦合,助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平安健康不仅跨越了盈亏平衡点,其全年业绩也有望实现历史性大逆转。作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平安健康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养老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暴涨至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4%。政策层面上,政府不断出台鼓励银发经济的政策,推动养老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医疗健康领域的优化升级,还是养老服务的全面覆盖,均可见平安健康战略部署的深谋远虑与细致入微。随着战略改革的深入,平安健康的“商业保险+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价值。背靠平安集团,平安健康得以联动丰富的金融和养老资源,二者深度耦合,形成闭环。

具体来看,平安健康为平安集团旗下寿险、产险、健康险、银行等综合金融业务的用户提供主动式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用户画像和服务需求,进行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及产品的多元化设计和组合,通过产品融合、权益采购、增值服务等业务模式,既赋能保险产品控费,又帮助综合金融业务获客、黏客和用户二次转化。

作为整个平安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旗舰公司,平安健康得以无缝对接集团旗下F端的个人客户和B端的企业级客户。平安健康不仅深谙支付方的需求,同时依托自身在医疗领域积累的深厚专业知识,这些资源为其持续增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种紧密结合使平安健康能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医疗健康服务,确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平安健康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使用了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综合金融客户,其客均合同数、客均AUM分别为其他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平安健康通过“保险+医疗健康”服务场景建设,医险深度协同持续深化的一个很好的印证。

“平安集团在打造医疗养老生态方面,各子公司之间,特别是各子公司和平安健康之间主要的模式就是彼此协同、双向赋能。”平安健康总裁吴军表示,一方面,平安健康通过寿险、产险、健康险银行等开展产品融合、权益采购、增值服务等创新的服务模式,有效吸引平安集团金融客户群体成功转化为平安健康的用户。

此外,吴军表示,今年上半年升级的平安家医,与平安人寿再次打造良好的医险协同业务合作模式,具体是以一个家庭医生唯一的服务切入口,为寿险客户第六级权益的客户群体提供‘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的优质医健服务。目前市场用户反映非常良好,赋能主业超预期达成。

与此同时,平安健康持续夯实医疗AI技术底座,凭借自主研发及平安集团的技术优势,持续深化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化、数字化能力,优化运营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并为医疗健康养老管理服务注入新动能。其中,通过AI赋能提高运营效率,期内整体费用同比降36.9%。基于平安领先业界的5大医疗数据库,平安健康打造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全面升级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实时提供医学知识辅助,赋能平安家医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提供诊疗服务,助力家医服务效能提升约30%。同时,医疗大模型在诊疗安全、问诊质量、合理用药、病历书写等多环节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在其辅助下,在线诊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电子病历甲级率达99.8%,慢病管理改善率达90%等。

“我们调整了预期以反映业绩。虽然我们对整体消费情绪不那么乐观,但我们认为市场将对其快于预期的盈利路径表示赞赏。我们维持跑赢大市评级”,中信里昂研究报告表示。

THE END
1.见证降守护,平安家医在身边界面新闻在此背景下,平安集团提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战略,试图通过科技创新和优质服务带来新的解题思路。据了解,平安健康在今年创新推出“平安家医”医健服务品牌,已在主动式家庭健康管理领域崭露头角,为百万家庭带来了更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优质服务。 平安家医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无论是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137400.html
2.平安降保险便民服务升级,“保险保障+降管理”模式升级助力此外,平安健康保险还通过科技力量来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将AI技术与健康管理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的智慧健康管理。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AI赋能智能穿戴设备,形成多模态大数据模型,对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监测和预警,从而提供更精准、更智能的健康保障服务。 http://3g.cnfol.com/news/diqucaijing/20240519/30743959.shtml
3.陈铮:平安“保险+降管理”战略下的生活方式医学实践12月18日,由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和平安健康联合主办的首届生活方式医学南方论坛在第五届(国际)全科医学深圳高端论坛上举行。论坛上,平安人寿客户运营部总监兼金管家平台团队总经理陈铮作为嘉宾发表主旨演讲,并以平安人寿的保险+健康管理布局及百万慢病计划探索为例,介绍了平安人寿在生活方式医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21221/085c43bc2e6d441783f3a46487a0b882/c.html
4.高端降管理中心成立中国平安打造“保险+降”行业新标杆10月28日,中国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挂牌成立,这是平安在高端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保险+健康"创新服务模式的全新探索。平安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将分别依托北大国际医院和平安龙华医院等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等全闭环健康管理服务。 http://www.northnews.cn/p/2041543.html
5.平安降深化落地管理式医疗战略“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打开新针对寿险,平安健康通过“保险+服务”等模式,持续深化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与保险业务的协同,深度参与保单客户的健康管理,报告期内持续创新服务场景,升级服务能力,以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为枢纽不断强化客户经营。报告期内,寿险的付费用户数(战略业务)同比增长约20%,收入同比增长约14%。 https://www.mbachina.com/html/xw/202408/595633.html
6.保险+高端康养”“保险+降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国平安举办康养战略开放日。对于险企如何参与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表示,中国平安很早就切入养老赛道,目前已形成“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健康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在保险产品供给端,平安推出了养老年金产品、长期护理险等专属养老产品,并创新发布“御享、盛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7082439586629.html
7.保险业再迎新“国十条”,平安降如何用管理式医疗打造保险+医疗保险业再迎新“国十条”,平安健康如何用管理式医疗打造保险+医疗健康新生态 新“国十条”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平安健康(01833)凭借管理式医疗战略,整合医疗、保险资源,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并响应政策拓展养老服务,技术创新提升数智化水平,打造保险+医疗健康新生态。https://www.vbdata.cn/intelDetail/586212
8.由风险保障向医疗降服务转型平安降险发展中国特色管理式医疗“平安健康险专门推出的慢病保险,为有慢性病的群体单独设计,覆盖70多种疾病,切实解决了非健康体不能投保,只能依靠医保的困境。”朱友刚介绍,同时,平安自建专业临床医生、国家注册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组成的团队,量身定制慢病管理方案,协助预防并发症风险,对患者定期服务回访、总结,有望实现“慢病保障+慢病管https://3w.huanqiu.com/a/599f15/4C7LDnpqUYm
9.主动降管理+全球医疗资源,平安降险重塑医疗险“价值感”“医疗险应该真正发挥一下健康管理的价值。我们希望医疗服务不仅是简单的口号,或者是用很轻量的服务去做‘噱头’,而是可以将服务做得更重一点,让客户能够真正体验到医疗险的‘价值感’。”平安健康保险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丁雯表示。 平安健康保险近日推出的“颐享易保”就用行业首创的主动式健康动态监测服务叠加臻选https://www.yicai.com/news/102123391.html
10.平安降保险平安健康保险是中国平安旗下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涵盖医疗保险\重疾保险\意外保险等各类保险套餐,践行"保险+服务"、"服务+保险"的双循环战略,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https://www.health.pingan.com/
11.圆满召开!2023中国降险生态与客户体验大会再保险、政府/监管、保险中介、保险科技公司、保险生态合作方、投资者、信息技术供应商和研究咨询机构等业内顶尖人才,共同就健康险市场发展趋势、保险公司发展健康管理的核心能力之路,分布式商业模式创新,健康险保险科技应用,健康保障与管理的流程及标准,如何协调多方合作与利益分配,健康管理新生态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https://www.fromgeek.com/media/531130.html
12.平安保险降管理项目是什么?Worktile社区除了核心服务外,平安保险健康管理项目还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其中包括健康咨询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咨询专业的健康顾问,获取健康相关的知识和建议;健康检测服务,客户可以享受各类健康检查项目,包括体检、眼科、口腔等;健康管理工具,平安保险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工具,包括智能手环、健康APP等,帮助客户监测健https://worktile.com/kb/ask/628358.html
13.平安降实现盈利突破,管理式医疗模式显成效平安健康此次盈利的突破,主要得益于其坚定不移地推进管理式医疗模式。作为平安健康战略2.0的核心,管理式医疗被视为公司减亏盈利、跨越盈亏平衡点的关键。通过将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与平安集团的保险等金融产品深度融合,平安健康成功构建了金融端(F端)与企业端(B端)的双轮驱动业务模式。 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20828
14.中国保险企业布局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自2004年12月首家养老保险公司成立以来,目前国内共有9家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分别为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平安养老、新华养老、大家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均由中大型保险集团发起设立。 养老保险公司核心业务按大类可分为信托型资产管理业务和契约型商业保险业务,信托型资产管理业务主要包括企业年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962750
15.渭城区人民政府泰康是中国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管理资产超过12000亿元,总资产超过5600亿元,世界企业500强企业。旗下拥有泰康人寿、泰康资产、泰康养老、泰康之家、泰康健康、泰康在线等多家公司,形成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体系。泰康人寿咸阳中支成立于2003年,在全辖设立10个分支机构。 https://www.weic.gov.cn/xw/tzgg/202403/t20240321_1745150.html
16.对话平安降险董事长朱友刚:养老核心是“医养协同”未来保险“保险和风险是相对的,保险是保未来的或然风险。”朱友刚认为,对于老年群体,未来行业有几点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方向:一是老年长期慢病;二是老年护理保障;三是配套的长期用药保障、健康管理保障以及营养保障。 在他看来,保险产品原来聚焦于健康体的开发与创新,未来应向专病、慢病和肿瘤全病种过渡,提供保障和服务,这对老https://m.cls.cn/detail/16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