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43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需求调查,分别有65%及77%的患者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及家庭防护列为需要了解。有74%的患者将有关以上知识的问题列为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针对上述调查结果,讨论了有关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并列举了相应的家庭防护对策,此举将起到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份,如何让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并防护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同时,正确地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
1一般资料
本组发放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需求问卷调查表43份,调查人数43人,43人中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一项列为需要者28人,占总数的65%。其中列为最需要9人,占21%。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一项列为需要者33人,占总数的77%,其中列为最需要14人,占33%。在患者填写的“您目前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一项问题中,有32人提到了有关起搏器并发症急救及养护方法方面的问题,占总数的74%。
2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
关键词起搏器健康需求对策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他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而在安置起搏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如何保证病人术后安全生活,了解和满足他们健康需求,已成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世界上第一个植入心脏起搏器的阿尔内拉松,如今83岁高龄,还能到各地旅行,起搏器陪伴他已度过了40个春秋。说明良好的健康指导可使病人如常人一样生活。因此我们对254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进行健康需求的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通过九化式的健康教育、“起搏之友”联谊会、学习班式的强化指导等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提高起搏器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1996年8月~1999年8月,在我院安置起搏器的254例病人中,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17例。安置一年以内的有105例;安置一年以上的有149例。21~59岁的中青年64例;60岁以上老年人190例。文化程度:初小101人;中专、高中98人;大专、大学53人。
1.2调查方法通过起搏器专科、专家门诊及“起搏之友”联谊会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笔者根据心脏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八个方面内容自行改良设计。对254例病人采用问卷与交谈的方法,充分讲解调查目的与填表要求,使病人理解后再填写。调查工作由课题组人员一同完成。对年老、视力困难者,由病人回答,工作人员代为填写,当场收回。健康需求调查内容采用单项选择方法,由病人对每个问题只作最需要、需要、不需要回答,再进行统计学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HBP)对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该院心内科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47例,将其分为HBP组(23例)和右心室起搏组(24例)。比较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QRS间期和心室电极参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起搏器植入时及术后1年阻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起搏器植入时感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起搏器植入时及术后1年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LVEF、CO水平及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水平及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P可明显降低LVEDD水平,缩短QRS间期,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关键词]希氏束起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心内科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47例,将其分为HBP组(23例)和RVP组(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起搏电生理学会制定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中IA类适应证[5]。排除标准:(1)严重瓣膜性心脏病;(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心脏接受过再同步化治疗;(4)患有肝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作为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一名共产党员,他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医院评为党员先锋岗和优秀共产党员。
他严格执行医德医风基本规范,在工作中,总是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在全科推广了文明服务“三语”工程,即“语言文明、语气和蔼、语音温柔”,与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一道,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宗旨,受到患者的表扬和社会的好评。仅2004年,他和所在科室先后收到锦旗62面,镜匾12块,感谢信36封。他本人被评为2004年度××市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市直卫生系统优秀青年。
自己自年晋升为主管护师,推行“一生进修、学致使用”的,正在事情中,使用“反思预感-造定落真-提高整改”的进修模式,不竭完美本身本质。
一是熟练控造了本专业及有关专业的理论学问,熟练控造了心肺苏醒、各类插管战各类急危重症的急救,熟练控造了各类抢救仪器如呼吸机、太空监护仪、除颤器、心脏起搏器等的机能、利用方式、禁忌战顺应症,控造识别了常见心电图的诊断及各类通例及抢救药品的药理战配伍禁忌,控造了中脉压测定、姑且及永世起搏器植入、射频溶解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医治及冠脉造影介入等照顾护士通例。
二是参与上百次的疑问危重病人的急救,加入院、科组织照顾护士战照顾护士会诊次,并将照顾护士真践总结为高学术价值的照顾护士论文11篇,正在国度及省级刊物上颁发。而且我正在高精真个新手艺项目开展中不竭强化本身的科研认识,医、护、患亲密互助,正在《姑且起搏器正在迟缓性心律变态患者抢救中的使用》的研发课题中,参与并搜集了严谨的临床数据,预感防备办法到位,咱们荣获了院科技前进二等。
三是正在我院“以教促学”的讲授指点下,我严酷要求,以身示教,讲授同步,认真指点新入科职员、高年资、护师的营业理论,并正在事情中缜密督导,实时发觉战处置临床疑问病例的手艺难题,培育“慎独”思惟战判断应变的应急威力,让“齐头并进”展。因而我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良带教西席,率领的科室也多次被评为优良带教树模病房。
叙职演讲范文我正在负责持久间,本人时辰谨记事情使命战义务,以身作则,敢于担任,以“细节决定成败”战“温暖办理常正在心中”的病房办理模式,奉行“优良高效平安无裂缝”的照顾护士,依照PDCA的照顾护士品质办理的“黄金流程”,重点增强造定平安缺陷防备造度的落真,提高法令认识,“照顾护士造度规范是第一原则”的事情立场。
近几年,咱们的心血管专业获得了迅猛的成幼,正在新营业研发战开展中,机缘战应战不时具有,于是,我使用隐代与保守办理相连系,与临床医师配合研讨,实时增改照顾护士专科通例,完美专科交造度,造定切真可行的操作规程,实时发觉、、反馈新设施战器材的利用环境,病人正当战争安的利用。
司定然同志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经过三年教学及临床实践的锻炼,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河南医科大学内科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原油田总医院心内科工作。现任*市油田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心血管专业,积极开展了冠心病防治研究,在临床上率先开展了心电图运动试验及运动试验,联合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疗效评价的探讨,目前已应用4000余例,使大量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得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使总医院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处于本地区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原石油勘探局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成功实施了本地区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疗法,随后他带头组织心内科广泛开展了中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配合转换酶抑制剂等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0余例,使住院病死率由原来的15%降至7%左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写出临床研究报告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心血管学术会议进行大会交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由于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很快成为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熟练地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牢牢把握本专业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积极学习、探索新疗法、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和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是心血管专业电治疗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层医院由于受技术和条件限制而很难开展此项工作,司定然主动向院领导建议,积极创造条件,查阅有关资料,并根据自己读研究生期间积累的经验,带领科内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于1994年开展了本地区第一例临时心脏起搏术,术中由于血管鞘管与导管型号不匹配(因条件所限),造成局部出血不止,他在手术台上积极开动脑筋,果断采用输液器接头代套管封堵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终于将起搏电极导管置入心脏,起搏成功,使这位生命垂危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转危为安;在此基础上,他又带领大家完成了更高难度的床旁经气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技术攻关。同年,经过充分的技术准备,他组织开展了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复杂的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更加拓宽了这种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司定然在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近年来先后编著了《现代实用心脏病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在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29篇,其中《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一文参加了第四届国际转换酶抑制剂研讨会大会交流,《生理性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等三篇论文参加了第三届长城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交流并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录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血浆内皮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联合药物干预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影响的临床研究》、《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ptca+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等五项成果先后获得中原油田及*市科技进步奖;1998年应邀出席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届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