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白鹤、丹顶鹤等六种鹤类重要越冬分布区
日前,2021—2022年度中国鹤类研究与保护研讨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暨第八届黑颈鹤保护网络年会在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会议公布的2022年度全国越冬鹤类同步调查结果表明,黑颈鹤、白鹤、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是我国主要的越冬鹤类,蓑羽鹤在我国冬季有零星个体分布。据悉,全世界现存15种鹤,我国有9种,是拥有鹤种类最多的国家。
我国首个大型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于2023年发射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航天白皮书,在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以后,我国将适时启动CSST发射、部署工作,开展更加广泛的天文调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曾向外界表示,我国首个大型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于2023年发射,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俄罗斯“进步MS-21”货运飞船出现密封失效现象
天算1号!国内首台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来了
日前,国内量子信息科创公司“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由其“H-Bar”项目团队研发的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AbaQu1.0,定名为“天算1号”。
各地陆续发布关于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
国家原子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批准依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筹建国家原子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加快原子能领域计量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计量对原子能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2)》在京发布
2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2)》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为此召开了专家座谈会。
新型合成皮肤或解蚊子吸血之谜
新方法有望治愈Ⅰ型糖尿病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南开学者新成果有望助水泥行业“脱碳”
近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教授罗景山课题组,针对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碳排放问题,结合课题组在电化学水分解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的石灰石转化生产消石灰和有价值碳质产物的方法。有别于传统水泥生产制备工艺中,石灰石高温热解释放二氧化碳的同时得到生石灰的方法,该方法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将石灰石中的碳元素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质产物,可以用作燃料和化学品生产,未来有望用于水泥行业脱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该研究以已经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交叉科学》(iScience)上。
表面氢溢流原子可视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我国科学家揭示太阳暗条连续部分爆发过程
西南大学蚕学研究所获批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
2月11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蚕学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近期正式获得批准。这是我国首次确定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标志着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管理的蚕种资源也有了明确的蚕种国家级保护主体。
福建工程学院将更名大学
2月10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对拟向教育部申报福建工程学院更名福建理工大学事项予以公示。根据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基本情况表显示,福建工程学院申请建校名为“福建理工大学”,办学地点位于福州,全日制在校生20945人,校园面积2012.4亩,校舍建筑面积69.58万平米;教学仪器设备值49625.8万元;图书230.62万册,专任教师1326人。
香港中文大学启动60周年校庆活动
中科院颁发2022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等系列奖项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2月11日在该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并颁发了其2022年度系列奖项,包括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科技促进发展奖,以及2022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
2021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公布科创走廊成果丰硕
近日,福建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在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18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56.73%,其中科创走廊内科技成果83项。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台风多发复杂海域大型风电场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完成的“肝癌微创与诊疗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14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双万兆高密型安全无线接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F5000电脑横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等3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福建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完成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在福建新生儿筛查中的推广应用”成果获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
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院士逝世
2月11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10日14点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翟中和先生1930年8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县。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51年被派往前苏联留学,1956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回国,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任教,曾任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科研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召集人,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组织联盟副主席,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和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大会组委与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