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代谢途径是一系列有序的由不同的酶催化完成的生物化学反应,它们共同维持着生命的正常活动,一旦代谢发生异常,各组织、器官功能就可能出问题。为了更快速准确地发现这些异常,生化检验便应运而生,成了及时捕捉这些“异常信号”的“猎手”。
生化检验,全称为生物化学检验,是一种在人体正常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人体代谢变化的检验方法。它是通过对人体体液(包括血液、尿液、胸腹水、脑脊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这些生化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蛋白质、糖类、脂肪、酶、电解质、激素等,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如酸碱平衡、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五院)临床实验医学部副主任、临床检验科主任江冠民表示,生化检验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主要目的包括辅助诊断疾病、评估健康状况、监测疾病治疗效果、预测疾病发病风险等。
具体讲,生化检验是辅助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特定酶类、蛋白质和其他生化指标,可提示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的功能障碍;生化检验结果的异常通常作为病理状态的初步筛查指标,疾病的确诊则需要根据初筛的结果进行更为详细的检验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
定期进行生化检验有助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它可以帮助识别那些尚未显现症状的疾病,如高血脂或早期糖尿病等。
生化检验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检验结果的改变,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例如,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水平,以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生化检验还可以用于预测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例如,通过检测血脂水平,医生可以评估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据了解,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主要有:
肝功能
肝功能检验是最常见的一种生化检验,用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和功能。反映肝功能的生化检验指标很多种,其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两个指标至关重要,是肝脏细胞损伤的指标。
肝功能检验还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测定,通过计算可得出间接胆红素的结果,这些指标反映了肝脏处理废物和代谢的能力。通过这些数值的变化,可以发现肝脏的潜在健康风险,如肝炎、肝硬化等,并帮助医生进行早期干预。
肾功能
肾功能三项检验作为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工具,在医学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包括肌酐、尿素氮和尿酸三个指标。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初步评估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是否正常。
肌酐是由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由肾脏排出。肌酐水平的升高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减退。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其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肾功能不全的迹象。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检验是监测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空腹血糖(FBS)和餐后血糖(PPBS)是常用的检测指标,它们反映了身体在不同状态下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此外,糖化血红蛋白(英文缩写:HbA1c)是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患者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能够有效监测糖尿病患者控糖效果。
血脂
血脂检验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称“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的测定。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高LDL水平和低HDL水平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电解质
电解质检验主要测定体内钠、钾、氯、钙、镁等离子,这些离子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酸碱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钠离子参与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钾离子参与细胞的代谢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氯离子参与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电解质水平的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脱水、心脏病和肾脏疾病等。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是一组心肌细胞特有的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当心肌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心肌酶谱的测定对于判断心肌损伤,评估心脏功能状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