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行业AI应用创新孵化营”走进中国医科大学,共探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要:2024年12月11日,中国医科大学携手华为举办了“行业AI应用创新孵化营医疗+AI专题活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务处领导与老师、东北大学医工交叉AI教育专家,华为行业AI技术专家与来自临床医学院系、生物医学工程系,以及药学院系的近200学生共聚一堂,共同探索AI赋能医疗的典型场景与案例,为医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课程。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创新浪潮,成为各行各业升级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狂飙突进的同时,行业AI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行业的关键。活动现场,中国医科大学的学生们踊跃参与,深入探索AI与医学融合的典型案例学习AI开发的基本原理,为未来投身医疗AI领域打开了新的视野与思路。

19541294507.jpg"src="//cds.chinadaily.com.cn/dams/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de4b0ccc9598cd88c_m.jpeg"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de4b0ccc9598cd88c_m.jpeg"data-from="dams"data-damsstoid="po676153dde4b0ccc9598cd88d"data-damslibid="capital"data-width="600"data-height="400"id="img-676153dde4b0ccc9598cd88c_m">

“行业AI应用创新孵化营”中国医科大学专场

对于医疗行业而言,临床实践是检验教育教学标准的最佳通道。中国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盛京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于宏给现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标准化病人(AISP)的病史采集和医患沟通”的课程。于宏教授指出,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看病、诊断和治疗等技能是胜任岗位的关键,而病史采集和医患沟通能力在诊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然而,当前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教学资源稀缺,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寥寥无几,到医院见习也只是走马观花;另一方面,传统的SP培养成本高,数量和质量受限,难以满足学生大量训练和严格考核的需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于宏教授及其团队引入了AISP这一创新应用。AISP能够模拟真实病人,与学生实时交流、陪练并给予反馈。这种方式不仅让大规模训练成为可能,而且保证了训练的结构化,具有无风险、低成本、可重复的优势,同时创造了泛在式学习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AI不会取代医生,但不懂AI的医生将会被淘汰。”于宏教授呼吁医学生积极学习AI知识,可以借助AISP等工具提升问诊和医患沟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19550876143.jpg"src="//cds.chinadaily.com.cn/dams/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de4b0ccc9598cd88e_m.jpeg"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de4b0ccc9598cd88e_m.jpeg"data-from="dams"data-damsstoid="po676153dde4b0ccc9598cd88f"data-damslibid="capital"data-width="600"data-height="400"id="img-676153dde4b0ccc9598cd88e_m">

中国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盛京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于宏

随后,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医学工程系主任崔笑宇围绕“AIGC大语言模型原理|多模态大模型设计与训练”主题,深入介绍了基于医疗场景的AI解决方案。崔教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医学知识,还需不断学习工程技术,以适应未来医疗领域的需求。通过对计算机和医学知识的融合,学生们可以在解决临床问题时发挥更大的价值,特别是在开发新的诊疗工具和技术方面。

崔笑宇教授还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在医疗中的应用。“特征工程、架构工程、提示工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崔笑宇教授鼓励年轻医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这些工具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

19555746532.jpg"src="//cds.chinadaily.com.cn/dams/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de4b0ccc9598cd890_m.jpeg"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de4b0ccc9598cd890_m.jpeg"data-from="dams"data-damsstoid="po676153dee4b0ccc9598cd891"data-damslibid="capital"data-width="600"data-height="400"id="img-676153dde4b0ccc9598cd890_m">

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医学工程系主任崔笑宇

聚焦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实践,华为算力平台医疗行业发展总监侯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解读。在公共卫生领域,凭借大数据处理能力和AI大模型预测,实现对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与精准防控;在药物研发领域,药物分子大模型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降低了成本;而在医疗科研方面,医务工作者运用AI技术搭建科研大数据平台,为精准医学研究、基因分析、统计科研及教学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侯勇老师的介绍给医工交叉的学生们注入了新的思考,为未来走向市场岗位打开了新的视野。

19564638208.jpg"src="//cds.chinadaily.com.cn/dams/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ee4b0ccc9598cd892_m.jpeg"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ee4b0ccc9598cd892_m.jpeg"data-from="dams"data-damsstoid="po676153dee4b0ccc9598cd893"data-damslibid="capital"data-width="600"data-height="400"id="img-676153dee4b0ccc9598cd892_m">

华为算力平台医疗行业发展总监侯勇

19569993406.jpg"src="//cds.chinadaily.com.cn/dams/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ee4b0ccc9598cd894_m.jpeg"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ee4b0ccc9598cd894_m.jpeg"data-from="dams"data-damsstoid="po676153dee4b0ccc9598cd895"data-damslibid="capital"data-width="600"data-height="400"id="img-676153dee4b0ccc9598cd894_m">

华为云AI算法工程师刘宇

在实操训练环节,学员们亲身体验了在华为AI开发平台ModelArts上进行模型开发的全过程,并尝试在云平台上解决数据更新滞后和“幻觉”等问题。通过现场老师的辅助,学员们快速掌握了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到部署应用的关键技术要点,进一步提升了在AI领域的动手能力。

学生与讲师交流互动环节现场

最后,在实操环节中,15名学生顺利完成了作业,获得了课程证书。一名来自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的同学表示,通过知识的汲取与动手实操,对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潜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期待未来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19585385073.jpg"src="//cds.chinadaily.com.cn/dams/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fe4b0ccc9598cd898_m.jpeg"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dfe4b0ccc9598cd898_m.jpeg"data-from="dams"data-damsstoid="po676153dfe4b0ccc9598cd899"data-damslibid="capital"data-width="600"data-height="400"id="img-676153dfe4b0ccc9598cd898_m">

为完成课程实践作业的学生颁发证书

活动上,华为算力平台人才生态总监刘丽丽介绍了“行业AI应用创新孵化营”的使命与目标,“人工智能正深刻变革医疗行业,生成式AI技术不断深入医疗的各个场景中,技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需要千千万万个既懂行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落地,这为广大的医工交叉学生带来了更宽阔的舞台。华为行业AI应用创新孵化营的核心原则就是基于实际客户需求、基础实际场景、基于实际数据、基于实际商业闭环,旨在通过培养更多的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行业AI复合型人才,从而促进行业AI的百花齐放,为千行万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价值。”

19593616010.jpg"src="//cds.chinadaily.com.cn/dams/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e1e4b0ccc9598cd89a_m.jpeg"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e1e4b0ccc9598cd89a_m.jpeg"data-from="dams"data-damsstoid="po676153e1e4b0ccc9598cd89b"data-damslibid="capital"data-width="600"data-height="400"id="img-676153e1e4b0ccc9598cd89a_m">

华为算力平台人才生态总监刘丽丽

在活动最后,为表彰讲师们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推广、个人专业技能提升、激励学生创新探索、AI知识的传播普及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华为为行业AI人才培养优秀讲师颁发了荣誉证书。践行“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一教育理念。

19601118042.jpg"src="//cds.chinadaily.com.cn/dams/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e1e4b0ccc9598cd89c_m.jpeg"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12/17/676153e1e4b0ccc9598cd89c_m.jpeg"data-from="dams"data-damsstoid="po676153e1e4b0ccc9598cd89d"data-damslibid="capital"data-width="600"data-height="400"id="img-676153e1e4b0ccc9598cd89c_m">

现场为行业AI人才培养优秀讲师颁发证书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高质量人才是人工智能行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向未来,创新孵化营将持续联接内部各产业的开放能力,加强联接高校,行业生态伙伴,聚合生态力量,助力行业AI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共同探索科技前沿、推动技术创新、携手在数智浪潮中奋楫争先,构建美好未来。

THE END
1.解决方案:公卫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路径余启明老师结合近几年参赛经验,从高校学科竞赛的分类出发,重点介绍了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系列竞赛等赛事,详细地指导学生们如何规范进行文本撰写,并着重梳理各竞赛之间、各赛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讲座内容丰富详实、案例典型。 创新创业是学生探索自我https://www.glmc.edu.cn/ggwsxy/info/1030/4179.htm
2.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及演进趋势深度分析报告精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3年,这一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化时期,市场趋于理性,技术不断革新,政策利好频出。本文将深入分析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演进趋势,旨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全面、客观的视角。一、互联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230a79ac6d8588f1d24f70640.html
3.热门专业+就业薪酬最高的高校竟是…普通高考02网络与新媒体类 热门选项: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 1.专业介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文学大类,一级学科是新闻学传播学,它是面向互联网和数字化科技,顺应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变革趋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强的跨学科和应用性特征的新兴前沿专业。 https://www.jszs.com/n/460290.html
4.降中国”主题,关于卫生健康创新发展的高峰论坛围绕“创新驱动,健康中国”主题,___国际和国内远程医学、“互联网+医学”等新技术和新产业,探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___发展新业态,___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之路,为努力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作出贡献。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着笔培养http://m.gongkaotiku.com/gwy/gjgwy/55163.html
5.互联网+医疗,再造医学模式不是梦想长期以来,人工智能在其他应用领域有所突破,但在医疗领域发展迟缓,究其原因,对于数据来源、整合和分析成为医学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大桎梏。 近日召开的首届“医生云”大会——“互联网+医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医生云”Re研究-“助诊因子”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提出:我国执业医师数量远落后于需求,执业医师与全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12700
6.李兰娟互联网+医疗一定是大势所趋医学新闻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李兰娟认为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一直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应用领域。通过数据,可以把医学专家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成标准化的知识基础,做到数据驱动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在安全方面要求很高 新京报:你对互联网+医疗是什么看法? https://m.iiyi.com/xw/d-16-237400.html
7.中国“互联网+中医医疗”现状评估与发展专家建议现有“互联网+中医医疗”医院可大致分为两类:①自建型互联网医院,即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其模式为实体医疗机构自行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信息平台,使用本机构和(或)其他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活动,且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②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https://yxxz.whuznhmedj.com/journal/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