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保健领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今后芯片的一个发展方向,可能会是用于实现直观用户界面的传Palm公司及Handspring公司的创始人,但他现在却在只有15名职员的Numenta公司里研究如何能将人脑的智能结构有效地应用于电脑中。他于2004年在美国出版了其著作“OnIntelligence”(中文版译名:人工智能的未来),成为使人脑的智能研究再次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参考人脑新皮质的分层结构,提出了可充分利用数量众多的晶体管。”
本文将聚焦于涉及半导体发展新方向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九个话题,介绍其主要内容及对未来的影响。
英特尔公司制作的几百mW的x86处理器立足于SoC,重复利用基于单元的设计
英特尔公司的低功耗x86处理器Silverthorne(开发代码名称)是面向重量为300g~1kg的UMPC(超级移动PC)以及MID(移动互联网设备)而推出的。其平均功耗为几百mW,热设计功耗小于2W,和以前面向PC的x86处理器相比,功耗得到了大幅降低。在电源电压为+1.0V的情况下,最大工作频率是2GHz,其晶体管总数是4700万个。
Silverthorne采用45nmCMOS工艺制造。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采用高k材料,栅电极采用金属栅,从而削减了栅极漏电流。而且,处理器采用了被称为C6的功耗管理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功耗。在使用C6模式时,不仅是内核的内部时钟会停止工作,而且也会关断对PLL和1级/2级高速缓存等的供电。
便于实现多内核及SoC
Silverthome的低功耗技术颇为引人注目,而且,从其电路结构中可以看出,其布局已经考虑到了今后多内核和SoC的应用以及CPU内核的重复利用。
Silverthome的最大特点是芯片为长方形,而大部分处理器芯片通常为正方形。英特尔公司Silverthorne的设计工程师GianfrancoGerosa表示:“将芯片制作成长方形的原因是为了便于今后实现多内核。”当PC处理器要与最新的GPU集成在单芯片上时,这样的长方形也是很有效的。这种长方形不仅适用于PC的独立处理器,对于面向家电产品的CPU内核也同样适用。
Silverthorne的另一个特点是,为了缩短处理器的设计周期以尽快投入市场,这款处理器中广泛利用了在ASIC中频繁使用的设计方法――基于单元的设计。在处理器内的205个功能单元块(FuB,functionalunitblock)中,有相当于91%的187个FUB应用了基于单元的设计方法。和ASIC一样,在这些基于单元设计的FUB中,有50%的功能单元块是根据RTL描述进行逻辑综合得到的电路。
一般来说,在处理器的设计中,ALU(算术逻辑单元)等要求高速或低功耗的电路块大多采用全定制设计,就是由设计工程师通过手工作业依照要求确定晶体管的尺寸及版图设计。但是,在这款Silverthorne中采用全定制设计的部分只占全部FUB中的9%,即只包括2级高速缓存、PLL电路及输入,输出电路。Gerosa解释说:“为了尽量缩短设计周期,我们选择了这样的方法。虽然是处理器产品,但如果不能及时投入市场,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Gerosa表示,为了缩短设计周期,Silverthorne也采用了并行设计方法,同时并行地推进逻辑设计和版图设计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在各个功能块大致的电路设计信息的基础上,并行开展了版图设计。
利用相邻像素的局部并行模拟运算高速识别视线
韩国延世大学开发出能检测出人眼注视点的CMOS传感器,它可以拍摄人眼附近的图像,并在芯片上进行图像识别处理,以确定用户正在注视哪个位置。
通常,这一类图像识别处理往往是在读出来自CMOS传感器并经过AD转换的图像数据之后,利用软件在传感器外部实现的。但此次的新技术则是在CMOS传感器上集成了对瞳孔位置进行计算处理的硬件,就是连接了附近像素的局部并行模拟运算电路。因为采用的是模拟处理,因此其应用仅限于检测出人眼的注视点。但是,通过该技术,单独使用CMOS传感器就可以进行图像识别处理,而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外置PC和图像识别处理器等。
如果进一步发挥利用单芯片检测用户视线的特点,该技术就可以有效应用于检测汽车司机的注视点等用途上。另外,还可以在机器人和游戏机以及HMD(头盔显示系统)等各种数字设备中集成识别用户视线的功能。这样一来,就能够体察用户的意图并实现更加直观的用户界面。对于在用户界面中应用视线识别技术的研究一直都非常流行,这项单独使用传感器而无需外置元器件就能实现此类处理的技术,将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这款传感器在使用+3,3V电源电压工作时的功耗是100mW。
识别结果是1500S/s
已埋入患者眼球内的人造眼利用人体植入型CMOS传感器让患者恢复部分视力
德国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IMS发表的是供人造眼(也称人造视网膜或人造视觉)使用的CMOS传感器,可以埋入人类眼球的视网膜内,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某些患者,并使其恢复了部分视力。
2006年,德国Ttibingen眼科医院大学的眼科医生EberhartZrenner为了让7位因患视网膜色素变性而导致视觉障碍的患者恢复视力,曾经把这款CMOS传感器芯片植入他们的视网膜下面。当他通过外科手术把这款3mm2、1450像素的CMOS传感器植入患者的视网膜下面之后,有3位患者部分地恢复了视觉。据介绍,这些芯片在大约5个星期以后摘除,没有发现它对视网膜造成任何损伤。
50μm的超薄CMOS传感器
用于恢复视觉的人造眼通常会将传感器所拍摄的图像传递给人体的神经系统,其中采用的传递方式各有不同。这款新型传感器采用了被称为“视网膜下(subretinal)”的方式,它是利用电极刺激视网膜下面的神经节细胞,并取代视细胞层(椎体细胞及杆体细胞)的功能。此外,还有刺激视网膜细胞表面的“视网膜上(epiretinal)”方式,以及直接利用电极刺激大脑视觉区域的“大脑刺激”方式等。由于视网膜下的方式在植入时损伤视网膜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其被认为是用作人造眼的最佳方式。
但是,为了能将传感器植入视网膜下边的狭窄区域里,传感器就必须很薄。此次发表的芯片在制成以后首先进行图像读出测试,然后使用芯片切割机切下用于测试的电路,只取出传感器部分。再将其厚度减薄到50μm,并安装在用于供电的带状柔性印制板上。芯片表面设置有用于刺激神经节细胞的TiN电极。为了不损伤神经节细胞,电刺激被规定为10μA~100μA,脉冲间隔500μS,脉冲频率20Hz,幅度小于+2V。据介绍,利用3mm2的传感器至少能实现12度的视角。传感器的平均功耗大约是5mW。
去除了直流分量的第2代产品
在IMSCHIPS发表演讲以后,德国RetinaImplant公司和德国乌尔姆大学等了上述人体植入型CMOS传感器的第2代产品。RetinaImplant公司和IMSCHIPS是协作关系,并且也参与了上述传感器的设计工作。
虽然第2代传感器还没有进行实际应用,但其对上一代产品进行了若干改进。首先,芯片上的电极去除了一切直流分量。对于视网膜的电刺激也从以前的直流+2V改为交流2V,电源也从以前的直流+3V改为交流2V。这样一来,在传感器周围的细胞中将难以引发化学反应。用于向传感器供电的带状物体采用了由聚酰胺制成的柔性印制板,并从眼球内的传感器通过人体内部连接到耳朵附近的电源盒上。第1代产品是在人体外部使用接触型电源供电,但第2代产品则支持无线供电。
基于新原理的CMOS片上温度传感器利用硅的热扩散率测量温度,误差大幅提高为±0.5摄氏度
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工艺变异性的问题越发严重,而硅的热扩散率不会受到制造工艺变异性的影响。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批次偏差很小的片上温度传感器,并具有取代传统片上温度传感器的可能性。这款新型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是-55℃~+125℃,功耗约为5mW。
利用脉冲驱动测量加热器
新型传感器的测量原理主要在于,利用脉冲驱动传感器中加热器的相位差来检测热扩散率。在这所大学以前的研究中,检测时主要利用和1/T(T:温度)成正比的传感器的输出频率,该变化是非线性的。但是,利用一定的频率驱动传感器里的加热器,并在距离一定的位置上进行测量时得到的相位差,是和T成正比,且大体上呈线性变化。
传感器采用被称为ETF(电热滤波器)的结构。首先,在传感器中央设置由电阻构成的加热器,并在其周围配置8个阵列状排列的热电偶。8个热电偶以串联方式连接,并在其两端输出8个热电偶中因来自加热器的热量而发生的电位差的总和。当使用一定的频率脉冲驱动加热器时,根据加热器与位于周围的热电偶产生的电位(V)之间的相位差,以及加热器和热电偶之间的距离(S)就可以求出温度。
另外,为了由相位差计算出温度,就有必要精确保持加热器和热电偶之间的距离精度。不过,据德尔夫特科技大学的casparvanVroonhoven表示:“这款传感器的奥妙就在于,利用光刻技术很容易地确保了水平方向的精度。”
利用∑ADC检测相位差
通过ETF得到的相位差,再通过采样率为2.67kSPS的相位域型∑ADC进行数字化。在加热器功率为1mW的情况下,ETF的输出幅度很小,只有几百μV,所以要先用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使用相位比较器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用40pF的片上电容器进行积分。ETF的驱动频率是85kHz,由外部的石英振荡器进行驱动。由于这款温度传感器利用的是相位差,石英振荡器的频率精度±100ppm就可以直接支持温度传感器的最小分辨率±0.05℃。同时制造16个传感器时的性能不一致性(30)为±0.5℃,这一数值和已经完成校准的双极晶体管传感器相当。
利用电子技术追求幸福测量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实现生活规律的可视化
日立制造所开发的可穿戴式系统“LifeThermoscope”可以连续3年随时测量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其目标是实现通常难以了解的人的生活规律的可视化。
承担LifeThermoscope主要功能的超小型模块叫做LT模块,其体积只有30cm3。在LT模块中,除了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环境温度)、处理器(对于检测数据进行压缩等)和RF芯片(具有通过无线方式向外部发送检测数据的功能等)以外,还集成有锂离子电池、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128×64)、扬声器,以及3按键用户界面等。LT模块的外形尺寸很小,只有55mm×90mm×6mm,可以装入手表等设备内随身携带。
减少发送数据量
为了使这样导出的生活规律具有意义,系统引入了由温度的被测量者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评分的方式,每日评分一次,满分是5分,评分的项目分为以下5种:Physical(身体状态)、Spiritual(精神状态)、Intellectual(智力)、Executive(执行力)、Social(人际关系)。
研究这些评分结果和上述的T1-T4温度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知道如何行动才能充实精神状态及身体状态。日立制造所谈到开发目标时表示:“我们认为该系统可以告诉大家,如何能够幸福地生活。”
采用CMOS工艺使体积缩小为1/40,重量减轻为1/60
哈佛大学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试制出全球最小的核磁共振(NMR)设备。该设备的体积为2500cm3,同已实现商品化的最小型NMR设备相比,体积缩小到约1140。新试制设备的长度仅27cm,重量2kg,只有以前产品的1/60,是便于移动的NMR设备。
哈佛大学等开发的NMR设备的体积能显著缩小的原因在于,其引入了以前几乎没有应用过的半导体集成技术。哈佛大学解释说:“以前的NMR设备全部都是由物理专业的工程师参与研发工作。而我们则将物理专业的知识和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工程知识一起带进研究工作中,开发出NMR设备。”
作为这两种知识相结合的代表,此次的设备中利用CMOS工艺实现了RF收发器。在以前的NMR设备中,低噪声放大器(LNA)、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和混频器以及数字脉冲发生器等各种电路采用的都是分立元器件。针对这一点,哈佛大学等利用CMOS工艺将这些电路全部集成在单芯片上。
引入半导体技术的优点不仅限于电路的集成化方面。由于采用了丰富的半导体噪声对策技术,因此,构成NMR设备的磁铁等成功地大幅度缩小了体积。哈佛大学等此次使用的磁铁的体积大约是以前的1/10。当采用小型磁铁时,NMR设备的读出信号值会变小,并且对噪声非常敏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团队对CMOS收发器接收单元中的电路进行了改进。将接收单元的信号布线改为差分结构,以减轻共态噪声的影响,并且改变了接收单元中LNA的晶体管结构,以提高对于印制板噪声的耐受性。
全球首个面向认知无线电的接收器可动态检测出UHF频段的空闲频带并应用于通信
美国乔治亚州科技学院和韩国三星电机公司等开发出面向认知无线电的接收器,可以动态地检测出空闲的频带,并在避免与其他的通信/广播服务干扰的同时,共享频带。
作为面向认知无线电的通信技术规范,IEEE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IEEE802.22标准。预计通信频带宽度是6MHz左右,调制方式有望采用OFDMA方式,并有可能成为接近WiMAX的物理层。据熟悉认知无线电发展动向的新泻大学助教佐佐木重信表示,此次该款芯片的这些单位在IEEE802.22标准制定中,在决定物理层的技术规格时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标准公布之前就抢先发表面向IEEE802.22标准的芯片,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在标准竞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导权。
采用组合式的检测方式
[关键词]区块链;大数据;医疗保健;人工智能
1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安全性
2019年是区块链诞生10周年,以物联网(IoT)、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将极大地拓展智能商业的边界,成为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推动力。区块链带来的最大价值则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用技术重构信任机制。这将对未来的金融和商业产生深刻影响。由于区块链上文件系统中固有的加密技术,区块链上的数据本质上是高度安全的。这意味着区块链非常适合存储高度敏感的个人数据,这些数据经过精心处理后,可以为生活带来许多的价值和便利。日常生活中,如果使用淘宝或亚马逊网站搜索引擎,它们会推荐我们想要购买的东西。当然,输入这些系统的数据是私密的。通常处理这些私人数据的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满足数据安全方面的标准。即便如此,大规模的个人数据泄露事件越来越常见。区块链数据库以加密状态保存,这意味着只要私钥安全,链上的所有数据就安全。AI在安全方面也有很多可以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领域。众所周知,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任何一部分暴露了未加密数据,就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存在。AI的发展使其网络算法能够在数据仍处于加密状态时进行处理或操作。
2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3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
自互联网技术出现以来,医疗行业一直在大量涌入数据。随着临床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医疗健康领域的区块链商业智能已成为巨大的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AI技术简化某些过程,而无须人为干预来实现预期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医疗保健领域,AI技术可以融入广泛的治疗保健流程中,从而减少管理工作量,消除资金浪费,增强信息交换,并能提供实时数据分析以及患者监控。医疗健康数据AI技术,除了能减少医疗保健组织必须处理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外,还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人员成本。区块链技术与AI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结合将会使医疗健康机构获得巨大的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3.1改善医疗机构治疗水平
3.2更好分配资源
3.3促进数据挖掘技术广泛使用
4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机构的应用
关键词:
医疗保健支出;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人口结构
由于我国地区人口结构、气候地理、人文观念等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区域医疗支出测算的弹性较大,不一定能获得“高收入地区的医疗支出高”的结论。同时,影响我国医疗保健的很多长期内在因素开始逐步发挥作用,譬如城市和农村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的人口结构,对医疗支出的影响越来越大。2000年后,我国人口结构转变逐渐加速,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分别以年均0.74个和0.95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降低,而老年抚养比则以年均0.22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上升[1]。人口内在结构开始超越收入和价格等因素,对我国地区医疗支出产生重要影响。
一、面板数据模型及变量描述
1.指标选择研究地区医疗支出的弹性,价格和收入是两个重要的变量。在选择其余变量时,有些研究纳入了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保健消费、老年人口比例、每千人口医生数等(聂聆等,2010)[2],有些研究纳入了农村居民教育、收入水平等(赵振然,2014)[3]。本文在医疗支出模型中引入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两个人口结构变量,并以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四个变量对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差异。
3.面板数据模型根据面板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将每个变量的值取对数,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在包含个体固定效应和固定趋势的情况下,Ln(UC)、Ln(UIN)、Ln(UEC)、Ln(UOLDR)、Ln(UCHILDR)、Ln(VC)、Ln(VIN)、Ln(VEC)、Ln(VOLDR)、Ln(VCHILDR)都满足零阶单整。由于选取的31个省市涵盖了我国所有的省域个体,并不是随机抽样的结果,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为恰当。城市部分用了基于截面的加权统计,还需对模型涉及的四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取自然对数后的指标系数则是弹性。
二、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模型,对收入、老人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以及恩格尔系数四个变量取自然对数,通过E-views8.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变量弹性值(见表2)。
1.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的城乡差异从收入弹性来看,各个省域的城市收入弹性普遍低于农村。其中,农村收入弹性均值为1.2070,城市为0.7454,也就是说农村高收入人群对医疗保健支出的敏感性更高。一般认为,医疗是一个高收入弹性的商品,但为何城市收入比农村高,而医疗保健支出的弹性反而小呢?可以从三方面加以解释:一是生育水平,农村高收入人群的生育水平较高,平均生育普遍不低于2个小孩,而城市高收入人群平均生育率不会很高,导致农村的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反而比城市高;二是城市和农村的医保政策不同,农村医保的质量、报销难易程度和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观念的差异,农村一般只有高收入家庭愿意缴纳商业医保,导致农村的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比城市高;三是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快慢,农村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显著低于城市,而医疗领域在农村的竞争不如城市那么激烈,导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大大慢于医疗价格的增长,因此承受的医疗支出压力更大。
2.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的区域差异分地区来看,城市东部地区的收入弹性均值为0.7434,中部地区为0.7410,西部地区为0.7448;农村东部地区的收入弹性均值为1.1840,中部地区为1.2127,西部地区为1.2236。可见,城镇收入弹性基本没有差异,中、东、西呈轻微攀升的状态,说明对城市来讲,东部、中部、西部的医疗保健消费大同小异。而农村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西部、中部、东部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见表3)。这不能简单地从收入影响医疗保健支出来考虑,而是由我国区域人口结构、产妇平均年龄、医疗导向、政策因素等原因加以解释。越是欠发达地区,产妇的平均年龄越低,加上医保政策的滞后,医疗保健支出对收入的依赖度越高,敏感度也越高。其次,东部地区执法能力较强,不合理医疗费用较少,市场价格相对公正、透明。这些政策因素的影响,加上农村的医疗保健需求原本尚未得到满足,收入弹性较大,造成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4.医疗保健支出的老人抚养比弹性城乡的老年抚养比弹性分别为0.0840和0.0563,差异不大,都缺乏弹性。老人抚养比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而老年人是医疗保健支出较多的群体,随着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医疗保健支出也会相应增多,因此城乡的老年抚养比弹性均为正值。城市的老年抚养比弹性大于农村,这是由于城市居民大多有稳定的工作,医疗保健意识较高,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健全,因此抚养老人越多,医疗保健支出越大;而农村居民常年务农,工作无明显的年龄界限,且收入有限,医疗保健意识较差,老年人体弱多病被视为正常现象,通常选择不就医,因此老人抚养比对农村的影响低于城市。这也说明了我国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供给不充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老年人医疗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4]。
5.医疗保健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弹性城乡医疗保健支出的恩格尔弹性分别为-0.2096和-0.8948,均为负值。一个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居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生活水平较低,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则更少,因而恩格尔系数同医疗保健支出呈反比关系。同时,城乡医疗保健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弹性差异较大,城市低于农村,这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健康意识较高有关,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农村生活水平较低,食品是他们的主要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比例较低,这也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最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还没得到完全释放。
三、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可知,在影响我国城乡、地区医疗保健支出的众多因素中,除了收入因素外,计划生育政策、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纯提高居民收入,不足以改变居民的医疗行为。政府在决策时,应根据城乡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王欢,黄健元.人口结构转变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4,10,30(5):13-33.
[3]赵振然.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J].消费经济,2014,30(3):24-29.
大数据如何改变医疗保健行业
IntetixFoundation(英明泰思基金会)由从事数据科学、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国学者发起成立,致力于通过数据科学改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通过联络、动员中美最顶尖的数据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以及分布在全球的志愿者,我们创造性地践行着我们的使命:为美好生活洞见数据价值。
原作者:BernardMarr(一位商业顾问,包括监督公司绩效、分析学和大数据,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的作者,他的新书是《大数据》和《关键业务分析论》)
原文:forbes.com/sites/bernardmarr/2015/04/21/how-big-data-is-changing-healthcare/#45b1dd7932d9
如果你想知道大数据是如何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那么最鲜活的例子可能就是它在医疗保健行业之中的应用了。我们的一切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同时我们能够使用技术来分析和理解这些数据。在过去的十年中这种分析和理解的行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这些趋势的交集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大数据正在使各行各业的企业变得更加高效。
医疗保健领域也是如此。在医学领域中,大数据除了被用于提高利润和减少开销,还被用于预测流行病、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避免可预防的死亡。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治疗交付的模式正在迅速改变,而这些变化背后的众多决定都是由数据驱动的。
现在这种驱动是了解尽量和尽快地了解病人,以期在早期发现疾病的征兆。相比由于没有发现病情征兆而直到为时已晚,对疾病早期的治疗更为简单,也更为便宜。
所以在我们生病之前让我们来一场医疗保健的大数据之旅,从头开始。
可穿戴的血压监测器将数据发送到一个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然后人们再去看医生(照片来自JohnTlumachi)防胜于治
由此产生了开创性的工作。这包括医疗和数据专家之间相互合作,进而使得有洞察未来以及超前识别问题变得可能。最近的例子就是匹兹堡健康数据联盟的形成。它旨在把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如医疗和保险记录、可穿戴传感器数据、基因数据,甚至社交媒体使用的数据)绘制成作为病人个体的数据集合体,从而为病人量身定制医疗保健方案。
个人数据不会被独立处理,而是将会同周围成千上万的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此突显在对比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因素和问题,从而使得复杂的预测模型有了可用之处——一个医生将能评估任何一个他认为可预测的治疗方案的可能性结果,备份其他有相同情况、相同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的人的数据。诸如这样的项目是该行业在追求数据驱动型医疗保健中试图解决的最大障碍之一:医疗行业收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储存在在不同的医院、诊所、行政部门,甚至医生手中。
如果留心观察医患之间的互动,这些行为将来很可能有所改变。远程医疗是目前的流行语,指的是远程接受医学治疗。患者通常可以在电脑和互联网的帮助下在自己家里进行。严格来说,远程医疗即是访问webmd网站和自我诊断。但越来越多的远程医疗是指针对患者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服务。目前这一类的服务由Healthtap公司提供。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所有互动无疑会留下一个数据链,这些数据可以在被分析后汇集成公共健康的总趋势,并为人们的医疗保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临床试验中的大数据
如果医生告诉你,不管你哪里不舒服,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用药,那么他们给你提供的药丸或试剂很可能都是在大数据帮助下而制定的。根据从受试者获得的大量数据,研究人员得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最近,制药巨头们之间的数据共享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比如,他们发现了常用抗抑郁剂地昔帕明在肺癌治疗领域存在着潜在的用途。
当然,人们在寻找医学上“包治百病的圣杯”——能够医治癌症的药时就提出了利用大数据的解决方案。FlatironHealth公司已经打造了一种名叫“肿瘤学云平台(OncologyCloud)”的服务。基于该设想,关于癌症患者潜数据,尚有96%未被分析。这个服务的目的是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收集这类数据,并将其提供给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研究。隐私和安全
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慢性病,60%~70%以上的医疗费用用到了慢性病上。
随着医疗和IT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电子健康记录的建立,健康与疾病管理平台的建立,网络服务的开展以及客户应用终端的不断涌现,必将对保障公众健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其中不同设备和系统间实现互操作性将是问题的关键。
康体佳健康联盟主要专注于慢性疾病管理、老年人健康与自立、以及医疗保健三大领域。通过把人与技术相结合,促进互操作解决方案和信息交换,以促进公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培训与考察的主要情况
按照考察培训日程安排,考察团访问了新加坡卫生部、保健促进局和卫生科学局,听取了关于“新加坡医疗系统的规管制度”、“新加坡医疗融资”和“新加坡辅助医疗保健管理”等专题讲座,了解了新加坡卫生部、保健促进局和卫生科学局的职能定位和工作任务,参观考察了新加坡中央医院、心理卫生学院、邱德拔医院、仁慈社区医院、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红山综合诊疗所5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医疗机构,其中既有综合性医院,也有专科医院,既有社区医院,也有综合诊疗所。
考察团结合实地考察及所见所闻,深入思考新加坡医疗卫生模式,并与新加坡卫生部有关官员、医院管理人员充分交流、探讨和研究。卢国慧团长也向新方详细介绍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发展的有关情况。
1.新加坡基本概况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中心,马来半岛南端,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土地7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中华裔占74.2%,其余的分别是马来裔、印度裔和欧亚裔。官方语言是英语,汉语普及很高,中国人在此是没有语言障碍的。随着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开埠新加坡后,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华裔同胞陆续移居到新加坡。中国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药也随着华人定居而传入,成为新加坡重要的医疗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2.新加坡卫生服务体制及其最新进展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提供的《2010年新加坡健康数据》,截止2009年底,新加坡每1000人的新生人口数为9.9、死亡人数为4.3、婴儿死亡人数为2.1。男性平均寿命79.0岁,女性平均寿命83.7岁,导致死亡的四大主要病因为:癌症(29.3%)、心脏疾病(19.2%)、肺炎(15.3%)和中风/类似脑血管疾病(8.0%)。新加坡医生总数为8323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中的医生数量为4610人,私立医疗机构中的医生数量为3123人,每一千人拥有医生数为1.7人。护士总数为26792人,每一千人拥有护士人数为5.4人。药师总数为1658人,每一千人拥有药师数为0.3人,每年诊治患者370万人次,每年手术量197,000台。
(1)医疗卫生管理体系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新加坡卫生部介绍,私营机构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由于市场的竞争,一般都能有效地将服务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政府也认识到医疗市场具有局限性,尤其在提供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时,政府必须进行调控,其手段是仍以公立医院作为住院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使政府能控制医院的床位数和利用率,还可以控制费用增长。综合性医院和公立社区医疗中心(含私人诊所)构成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11年12月1日,新加坡有29家医院、67家护理院(含养老院)、118家临床检验中心和3258家医疗和牙科诊所。
(3)集团式医院管理模式
2000年新加坡针对政府直接管理医院工作效率低,员工缺乏积极性,医院服务质量差等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重组了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两大医疗集团,即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SHS)和国立健保集团(NHG)。国立健保集团包括4所医院(国立大学医院、板桥医院、亚历山大医院和陈笃生医院),两个专科中心(皮肤和传染病)、9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新保集团则包括3家医院(中央医院、竹脚妇幼医院和樟宜医院)、4个专科中心(眼科、牙科、心脏和癌症)以及8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公立医院重组后,卫生部对两大集团的重点监管领域为员工比例、医院硬件、临床服务类型、新仪器和新技术的引进、培训的标准等是否达到注册要求;监管临床指标和医院指标,以及津贴服务等是否达到卫生部签署的协议要求。
两大医院集团按东、西两大区域统一管理和经营新加坡的公立医院和联合诊所。政府对集团医院基础设施、信息化设备、人力资源培养和科研等进行必要投资,在具体运营和管理上赋予了集团很大的自,政府要求集团亏损自负,但也不以营利为目的,超过一定标准的盈利要上交政府,保证集团运用有限的政府投入承担国民保健的任务。
医院集团分别由各自董事会管理,董事会由医疗专业人士和非医疗专业人士组成,董事由卫生部任命,集团具体事务由集团总裁负责,该总裁由卫生部和董事会联合任命。新加坡公立医院院长由董事会委派,并下设医药委员会和医院筹划委员会,分别由临床主管和行政主管负责,负责医疗业务和行政后勤事务。
医院集团按市场规律管理医院,医院从就诊病人的政府补贴、现金支付、健保储蓄、健保双全和保健基金中获取收入,政府不再负责医院的一切开支,也不再收缴医院的收入。政府将拨付医院一切支出的经费直接补贴住院和门诊患者。
医院集团内实行双向转诊,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各级卫生保健提供更好的合作和协作,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又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医院集团内部的互补作用可以减少医疗服务的重复建设,提高了机构服务的有效性、减少了医疗机构的重复建设、防止了医疗服务容量的过度扩张。
集团所属各医疗机构从市场上聘任医生、护士等职员,自行制定员工业绩评审制度、年薪制、基本工资、个人表现奖金与年终奖金。医院最大的支出为人力成本,约占总支出的60%。
3.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新加坡政府自八十年代起采用了一套由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三部分组成的较为科学的医疗保健体系。其中,保健储蓄是一项带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个人储蓄,以用于支付住院费用。每一个有工作的人,包括个体业主,都需要按法律要求,将每月工资收入的6%~8%存入保健储蓄,直至退休,利息免交个人所得税;健保双全计划也被称为大病保险计划,是一项低保费医药保险计划,目的是帮助公积金存户支付长期患病或重病所带来的高额医疗费和特定医药费。每年的保费介于12新元至249新元之间,可用保健储蓄支付,最高受保年龄是75岁。保健基金是保健储蓄计划的补充,是于1993年由政府出资设立的捐赠基金,根据财政收入和国家经济状况,政府每年拨1-2亿新元,主要资助保健储蓄仍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贫困病人。近年来,新加坡开始实行新生儿自动全保制度。三种保健方式的使用,明确了在卫生筹资方面公民个人的责任,这种个人责任一方面用法律手段强制执行,一方面又具有互助的性质。
4.传统医学在新加坡的发展情况
中医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管理新加坡中医师注册、鉴定注册者的学历、处理对注册者的投诉案件、管理注册者的行为和道德以及教育培训等事务。自2002年1月1日起,只有在中医管理委员会注册的针灸师,才有资格在针灸领域合法行医;自2004年起,只有在中医管理委员会注册的中医师,才有资格在中医全科领域合法行医。截至2010年12月31日,新加坡注册中医职业者的总数是2540人,其中有1204人同时注册为中医师和针灸师,1118人注册为中医师,218人注册为针灸师。
新加坡中医药发展是纯中医的,执业范围上中医只能开中药而不能开西药,中医学院也只设立中医课程,这样做的结果是临床上限制了中医药治疗方法的改进提高,适应不了疾病谱的变化要求,学术上制约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创新,没有与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好在近年来已有医院设中医、针灸科室的尝试,但要全面进入医院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5.辅助医疗保健产品管理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下设医疗保健产品管理司,对包含中成药在内的辅助医疗保健产品进行管理。中成药在新加坡华人中广泛使用,是当地辅助医疗保健产品的主要方式。新加坡政府将中成药严格定义为任何用于传统中医治疗的药品,该药物制成品含有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必须完全源自植物、非人源性动物或矿物。医疗保健产品管理司对中成药上市前后进行管理,要求中成药商凭执照营业,以保证产品符合法律要求,从而确保在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具有安全和品质保证,并能在必要时迅速将药品从市场上收回。
6.预防保健工作情况
新加坡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1.值得借鉴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
新加坡小而富裕,医疗卫生事业却大而强,其体现的“卫生一盘棋”的大卫生概念使考察团成员感受很深。新加坡实行全民健康教育、人人享有医疗保健、养老助残、失业救济等全方位的社会福利制度。由政府组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基本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保持了较低的医疗卫生支出。原因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集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服务监管功能于一体,政府能够全面规划卫生资源配置,将政府职能、医疗卫生机构利益和公民利益有效地统一起来,医疗机构和医生基本没有以医谋利的动机和条件,政府对居民就诊按需要提供,患者按疾病程度有序就医。相对于高费用的医疗服务,新加坡政府医疗支出仅占人均GDP的4.2%,与英、美、日等国家相比是最低的。“投入少,收效好”的主要原因除了人口年轻以及在过去20年里新加坡经济快速增长,还包括以下四项主要因素:
(1)医疗费用“双方”分担
新加坡医疗费用由政府和个人“双方”分担,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确保真正需要的人享有医疗服务”;二是“通过共同付费的方式分担责任,避免出现免费医疗”;三是“有条件的人可选择更高的费用、享受更好的服务”。政府资助主要通过政府卫生津贴实现,按照住院和门诊治疗分别制定补贴标准。其中,A级病房住院费用(1~2个床位/病房,内设空调)全部由个人支付;B1级病房(4个床位/病房,内设空调)政府补贴金额20%;B2级病房(6个床位/病房,无空调)政府补贴金额50%~65%;C级病房(8个床位/病房,无空调)政府补贴金额80%。每次总住院费超过500新元(C级)至1000元(B2级),即可启动保健储蓄。门诊病人在综合诊疗所和专科门诊部的政府补贴标准有所不同,综合诊疗所就诊的政府补贴比例高于综合和专科医院门诊部,这大大有利于病人向社区医院分流。
(2)医药采购规范有序
“只做可能做的事”是新加坡政府的一贯做法。新加坡卫生部门只是从宏观上、法律法规上对医疗机构进行调控,不插手医院具体事务,更不去组织医院药品、设备等的招标采购事项。对医院的质量监管通过有关专业公司,价格管理只公布有关信息让市场选择。
新加坡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采取市场化运作,全部委托给专业医药供销机构负责,而不是由政府采购;大型医疗设备均由卫生部所属的控股企业采购供应,采购纳入预算,而且严禁重复采购;此外,政府还通过低药品价格补贴方式对公立医院进行资助,严格规定公立医院药品收入上限,超出则按一定比例上缴财政等方式控制药品价格。私立卫生机构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医疗设备,都自行出资解决,药品采购更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基本不存在“以药养医”现象。
(3)政府补贴政策灵活
新加坡政府实行基于个人收入水平测试的政府补贴政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精确计算和评估,一方面确保政策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实现精细化管理。收入水平不同的新加坡国民在选择不同等级病房时补贴标准有所不同,比如月收入低于3200新加坡元的国民属于低收入人群,选择C级病房可以得到高达80%的补贴,但选择B2级病房只能得到65%的补贴;而月收入高于5201新加坡元的国民选择C级病房只能得到65%的补贴,选择B2级病房的补贴金额为50%,政府鼓励高收入人群“支付更高的费用,享受更好的服务”。
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现有社区医疗资源和医疗保健体系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新加坡正在探索设立区域性整合型医疗系统,以适应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2.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新加坡始终坚持医院管理核心是服务,转变“以管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将服务病人贯穿于管理全过程,从医院规划布局、床位设施、医院环境等各细节,充分考虑病人的需要,在候诊、检查、缴费、取药、住院等各个环节都以病人便利、舒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量缓解病人的思想压力、减缓病人的疾病痛苦。
考察团成员还从以下几点深层次地感受和体会到新加坡公立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是建立医疗信息咨询平台,居民可以在任何一个他们选择的家庭医生那里登记并享受免费医疗服务,经全科医生转诊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就诊。
三是以信息化促进医疗服务,通过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移动检验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服务意识,形成“不是病人找医生,而是医生找病人”的良好格局,最大程度满足病人临床医疗服务的需求。
四是医院为方便病人,配备有各种无线设备和RFID读写设备,设置了电子屏幕叫号、数字病床、无线呼叫等系统,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理念。
3.功能齐全的社区医疗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医疗中心的建设,通过财政高投入、高补贴建立起较完善的公立社区医疗卫生中心,覆盖全体居民,并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机制。
(1)明确的医院功能定位,建立灵活的双向转诊机制。
新加坡的医疗机构分为两层:底层是社区医院和一般诊所,主要负责基础医疗保健服务;上层是综合性或专科性的大医院,负责综合医疗服务。新加坡强调国家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如急性与慢性病护理、妇女健康、儿童健康、健康检验等,此外还承担应急准备、传染疾病监控、基层医疗培训和研究等任务。为了切实发挥社区机构的基础功能,缓解综合和专科医院的压力,卫生部制定了严格的病人逐级转院制度:除急诊外,病人先到社区医疗中心就诊,如其无治疗能力,再由社区医疗中心推荐转入综合医院,这样既坚持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又避免综合医院的专业医生看“小病”的资源浪费现象。
为鼓励人们到社区首诊,新加坡政府对于那些由社区医院转诊的病人给予优惠,而对于直接到大医院首诊者则额外加价,用经济手段予以调节。同时病人在大医院诊疗后,根据病情的稳定情况适时转入社区医院,实现“手术在大院,康复在社区”,有效缓解公立医院压力。
(2)扩展家庭医生功能,更好地推动社区医疗服务。
为了缓解综合诊疗所的压力,新加坡卫生部积极探索,将原本“各自为政”的私人诊所医生组织起来,与医院、专科医生、护士等紧密合作,采取了以团队型为基础的基层卫生医疗体系。
一是设立社区保健中心,为同一区的家庭医生提供他们缺乏的设备、检查和营养咨询等服务。2010年8月,在新加坡淡滨尼开设了第一所社区保健中心,第二所社区保健中心正在筹备。根据卫生部提供的2010年基层医疗调查表,新加坡综合诊疗所的医生人数只有300多个,占基层医生人数的14%,担负45%的慢性病人医疗,私人诊所医生2000多个,担负55%的病人医疗。
二是与私人诊所集团相似,激励“志同道合”的家庭医生合作,开办全科医疗诊所,具体经营模式由医生决定,政府从中协调,并在起步阶段帮助寻找合适地点,诊所也可以使用社区保健中心的设施和服务。
三是开办医疗中心,中心长期配备多名家庭医生,政府给予的支持是调派专科医生为病人进行无需住院的日间手术。根据卫生部官员介绍,第二和第三项措施将在2012年正式施行。新加坡政府还将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与全国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接轨。
4.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
新加坡非常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各医院都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和宗旨,并围绕这种价值观来树造医院自身的服务文化。
一是注重医院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部门,设立医学护理质量改进小组、感染控制小组、病例审查小组等;重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定期对病历审查、用药和辅助检查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对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行按病种付费(DRGs),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JCI认证、ISO认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调医院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医生与病人间的亲情关系,不将病人视为特殊人群,弱化病人患者身份;护理人员配备充足,医生和护士人员比在1:3左右;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最大程度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间物理隔阂;定期进行病人“推荐率”满意度调查等,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三是强化医院凝聚力。积极创造和提供员工各种深造和培训机会,举办各种进修班和学术讨论,不断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以及政府向公众公示各个医院的信息;建立文化墙,开展内部评比,表彰和激励先进,营造医院内部团队文化。
四是提供多种信息咨询平台。在医院每个病区公示感染率等重要的医疗指标,方便病人查询;建立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选择。
五是重视花园式医院绿化建设,合理布局美化医院环境,引进便利店、蛋糕店等生活场所,营造轻松舒适的就医氛围。
建议与思考
本次培训,加强了两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和学习。新加坡的卫生体制效率较高,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我局应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中医药政策、卫生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交流,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供经验。
1.采取多种模式,提高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监管
当前,正值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新加坡虽然管理体制与我国不同,但对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中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进行重组改革,实行国有民营、公司化管理;二是卫生行政部门只是从宏观上、法律法规上进行调控,不插手具体事务。如对医院的质量监管通过有关专业公司,价格管理只公布有关信息让市场选择。特别是经过重组改革后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医院和公立社区医疗中心(含私人诊所)构成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使在公立社区医疗中心(含私人诊所)和公立医院之间无障碍双向转诊,医院和医生唯一要考虑的是病人的病情的需要。而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责,既合理分流了病人,又减轻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
目前国内对公立医院主要通过打包方式进行财政补偿,不够明确。可参照新加坡政府以治愈人数为主要指标,或其他可测试、可衡量的指标为依据,核定政府补助方式和额度,着力优化调整补偿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更大程度上调控医疗资源配置,全方位、多渠道、分层次完善初级医疗保健模式。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提高新农合的筹资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2.发挥社区卫生功能,深化初级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建国之初就在总结各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套既不同于欧洲高福利国家,又不同于美国的高度市场化、独具特色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我国,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新加坡经验,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从制度上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能力,从政策上有效引导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务之急。一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根据社区服务群体合理配置相应的社区卫生机构;二是建立社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与培训机制,通过提高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吸引更多患者就近就医;三是鼓励多模式办医,通过私立、保健等医疗机构的发展,扩大医疗服务的范围,使人人享有公平的初级保健。
3.推动我国卫生医疗服务转型,提高中医药贡献率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应当是多层次医疗机构组合的一个有机整体,中医药简便、价廉等显著优势,在基层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然而,其现存系统结构有缺陷,影响了中医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各组成要素在功能上的整合。中医药优势服务并未实现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部分地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短腿”,无法深及基层。
4.充实基层中医人才,定向培养中医类全科医生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和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为保证人人享有基本的初级卫生服务项目,需要大量的全科医生充实基层医疗机构。新加坡医学院毕业生,经过三年医院实习培训,一小部分通过进一步深造,成为专科医生;大部分通过良好的教育、增加培训机遇等,成为全科医生,从事家庭医生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从事全科医疗,不仅具有中西医知识结构上的优势,中医学与全科医学在医学理念、思维方法、诊治特点、服务模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一是借鉴新加坡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经过临床实习和岗位培训的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训练成符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中医类全科医生,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二是制定相应的中医类全科医生准入、执业、晋升的配套制度和政策;三是借鉴新加坡专科医生培养模式,注重临床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一条培养优秀中医类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新路子。
5.扩大交流范围,推动中医药在新加坡的发展
目前,西医在新加坡本地卫生保健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而中医发展薄弱,未进入医疗卫生主流,仅仅作为一种辅助和补充,所有的公立西医院都未设立中医科室,中医无法进入医院服务,只能是开个体诊所,需求和服务提供与华人占人口总数74.2%的新加坡不相衬。1999年7月22日在北京签署《中新中医药合作计划书》,将开展针灸进修考核及考试等作为协议重要内容,对两国的中医药应用与推广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两国长期以来在卫生与中医药管理部门多层次的沟通与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应当进一步利用此合作平台,拓展中医临床与应用等方面合作领域,不断夯实两国卫生与中医药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基础。
基因设备用于DNA诊断
科学家设想,在遥远的未来,微型医学计算机可以在我们的身体里游走,检测出初期疾病并立即释放合适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而不需要外界的帮助。为实现这一理想,计算机必须足够微小足以能够进入人体组织。此外,它们要与不同的细胞系统“交流”。这些设想最好的实现方法是创造一台基于DNA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计算机。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无稽之谈,生物有机体具有非常强大的信息接收、处理并做出特定响应的能力。日前,威兹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做出了重要进展,他们成功地创造一个可以在细菌细胞中独立运转的基因设备。目前这一设备用于寻找控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电子处方使患者获益
17%医生欲更换EHR程序
这部分是要检查你是否了解健康的不同特点,是否了解它们如何影响你的健康。以下问题既谈健康也谈疾病。
1、我对疾病的了解:
相当贫乏0
贫乏1
稍贫乏2
一般3
稍多4
多5
相当多6
2、我的健康知识足以用来评估自己的健康,对此我感到很满意。
完全不同意0
不同意1
有点不同意2
无所谓同不同意3
有点同意4
同意5
完全同意6
3、对整体健康而言,精神健康是:
完全不重要0
不重要1
有点重要2
重要3
很重要4
极为重要.5
根本6
4、定期参加锻炼、饮食均衡、起居定时、劳逸结合是很重要的。
5、健康不仅仅是指没病。
关于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你对所熟悉的西方医疗保健系统的看法,你对现有的替代疗法的认识。除了知道常规的医疗,你应该了解其它医疗保健形式。以下问题确定你对这些保健方式的可用性和重要性认识多少。
1、我对目前的保健系统的了解:
2、我适当地利用医疗保健系统。
3、我对选择各种医疗保健方法的知识:
4、我对选择合适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能力:
完全没有信心0
信心不足1
有点信心2
较有信心3
有信心4
很有信心5
极有信心6
5、我想找更多可替代的保健方法来用。
维护健康的知识
这部分是要检测你对健康维护信息的认识和利用,这是获得身心健康的关键。以下问题检查你对基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威胁健康因素的认识。
1、我一直采用综合整体的方法来维护健康,我要了解医学某些领域的最新发展。
从来没有0
几乎没有1
偶尔2
有时3
经常4
几乎总是5
总是6
2、我谨慎地应用健康信息资料:
4、当我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健康时,我能知道。
从来不能0
几乎不能1
偶尔能2
有时能3
经常能4
几乎总能5
总能6
危害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监测工具的知识
这部分了解你对严重危害健康的因素有多熟悉。你要回答你对某些“健康”食品、药物和环境导致的疾病认识多少。你对健康检测方法的认识也要进行评估。
1、我知道很多导致主要疾病的危险因素。
完全不知道0
不知道1
有点不知道2
无所谓知不知道3
有点知道4
知道5
完全知道6
2、我熟悉一些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的潜在危害。
完全不熟悉0
不熟悉1
有点不熟悉2
无所谓熟不熟悉3
有点熟悉4
熟悉5
完全熟悉6
3、我接受身体检查,包括筛查危险因素。
不定期3
定期4
非常定期5
常规6
4、我注意用正确的健康信息来监测健康:
5、我对各种有害健康的环境的知识:
一点没有0
很少2
有点3
很多5
很广泛6
将每一组知识的得分相加再除以3得出你的实际总分,再请对照下面。
9―10分:太棒了!你的回答表明你已认识到健商对健康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它还说明你把健商知识――健康智力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发挥作用。继续做下去,你在这个方面决不会出现健康问题。你可能已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树立了学习榜样。
6―8分:你的健商分数表明你在这方面的健康实践不错,但你显然可以做得更好些。再检查一次那些回答了“偶尔”、“很少”、“极少”、“从来不”、“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题目吧,也许仅是一点点改变,也能助你获得更大的健康。
中东非受益于人口增长医疗潜力大
经济学人智库(The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的报告指出,全球医疗保健支出2014至2018年间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2%。以地区分析,美国近年推出了“病人保护及可负担健保法”(PatientProtectionandAffordableCareAct)使北美洲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9%;拉丁美洲因多数国家正视公共医疗服务,故增长率可达4.6%;南欧则仅有2.4%,是增长率最低的地区。亚洲(包括大洋洲)因实施公共医疗计划,加上部分发展中国家积极改善医疗体系,促使亚洲区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长率达8.1%;中东及非洲受益于人口增长及医疗服务逐步普及,年均增长率高达8.7%,居各地区之首。
参照台湾“卫福部”公告的医疗器材分类分级,以功能为主、用途及构造为辅的分类方法,将医疗器材分为诊断与监测用医疗器材、手术与治疗用医疗器材、辅助/修补用医疗器材、体外诊断器材及其他医疗器材五大类。
乔山百略续据前二大
中华征信所出版的“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资料显示,2014年医疗器材及设备业TOP10业者总营收约达新台币282.71亿元,年增长3.67%,仅次于2012年的新台币291.47亿元。
观察近5年医疗器材及设备业TOP10排名,第一及第二名为乔山健康科技与百略医学科技,其营收皆遥遥领先其余业者。虽然百略医学科技2014年营收相较上年衰退4.38%,但身为血压计龙头公司,其所销售的心房颤动血压计有别于一般产品,不仅可有效提示消费者心肌梗塞风险,毛利率也优于传统血压计,故全球销售量持续增加,今年出货有望创下44~48万台的新高纪录。
其余业者虽在名次上变化较大,但多数是近五年来进榜业者。其中香港商瑞健与e博于2014年业绩表现均佳,香港商瑞健主要销售自动注射器、笔型注射器、吸入器与医疗照护用吊带、医疗照护气垫床系统等,其隶属集团所销售的自动注射器领域拥有超过65%的全球市占率。e博为台湾医疗用床褥垫龙头厂商,近年来也积极抢攻长照(长期照顾)的商机,即将陆续推出两款针对台湾当局B款补助的新型气垫床,并将复制英国经营多年的辅具租赁服务引进亚太地区,以提升营运绩效。
1998年,曾义25岁的时候,因为所在的企业破产而下岗。当时,他的妻子即将生产,而家里只有880元人民币。曾义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途一片渺茫。
是长期和他合作的另一家企业负责人帮了他。出于了解和信任,他把厂里的一部分业务交给了曾义――生产“TDP治疗仪”的零配件,就这样,曾义进入医疗保健器械代工生产领域,一做就是十几年。
没有钱,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原材料,但对方却预先支付了全部货款。曾义拿着预付的货款租厂地、买原料,没有工人,曾义和父亲一起自己动手做。“我要对得起别人给我的这份信任,我做的产品一定要让对方满意。”
医疗保健器械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竞争激烈,有的企业希望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只能压低产品成本,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每当有客户向曾义提出这样的要求,都会遭到曾义的拒绝。“因为这和我们的理念不同。我要对我的产品负责,对我的企业负责,甚至要对我的未来、我的职工负责。”曾义说。
保证产品质量,意味着曾义的加工成本要比许多工厂高,但这也为他赢得了追求高品质产品客户。“不夸张的说,整个(医疗保健器械)行业里,最好的产品都是在我们企业做的,他们送检的机器也都是在我们厂订做的,现在找我们OEM加工的都是一些大品牌,包括几家上市公司,我们做出的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韩国等二三十个国家。”曾义很为自己的成绩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