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玩法变了!慢病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

导读:随着AI大模型的问世,互联网医疗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第一财经钱童心

自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上线以来,中国互联网医疗即将步入其发展的第10个年头。纵观国内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近10年历程,政策的支持让处方药购买变得更加便捷。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尽管发展约10年,但在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企业难以切入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始终徘徊在外围服务和轻问诊,一些平台甚至沦为了“开方工具”。不过,随着AI大模型的问世,互联网医疗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全病程管理的过程中,AI医疗大模型的落地将有助于打通包括医疗设备厂商、检测机构以及医疗服务提供商在内的产业闭环。

“在荒原上开垦”的企业今天如何了?

一位资深互联网医疗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互联网医疗企业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目前落地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对政府(ToG)、对医院(ToH)以及对消费者者(ToC),前两者的代表企业分别有微医和微脉,而ToC端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虽然曾经历过资本“爆发期”,但近两年来,用户端的增长遇到瓶颈,没有真正做起来。

上述人士认为,新冠疫情以来,公立医疗机构在互联网医院的迅速布局让一些互联网企业平台失去优势。“按照目前的医疗体系,9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尤其是最核心的优质医生。公立医院大举布局互联网医院之后,民营互联网医院的市场份额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为了解决互联网医院关键的医疗资源供应问题,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曾不惜重金“抢大夫”,也曾努力“在荒原上开垦”,寻求与线下医疗资源深入打通,但这些努力在多年后被证明只是徒劳。

获得阿斯利康和高瓴等投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慧医天下曾试图通过“熟医患”模式引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根据慧医天下官网信息,截至目前,该平台拥有9万名注册医生,同时也将在全国广泛布局O2O药品配送业务。

公立医院入局,“游戏”改变

如何切入医疗服务的核心诊疗业务,一直是摆在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前的共同问题。在线问诊服务曾是互联网医疗平台争夺的流量入口。丁香园、微医、春雨医生等都在互联网医疗发展初期就推出在线问诊平台,但新冠疫情推动了公立医疗机构入局互联网医疗的速度。

截至2020年4月底,国内已有超过250家三甲医院拓展了互联网医院业务,线上随访、线上专科指导、线上健康管理都已列入各家医院的日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曾介绍称,互联网医院将借助5G网络等新兴技术,稳步推进远程医疗协同、数据互联互通,助力城市医疗数字化转型。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互联网医疗将成为公立医院从传统单纯医疗机构向医疗+健康大生态转型的一个‘投名状’。”她表示,依托公立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能够打造患者和医院间的新生态。

《2019-2024年互联网+医疗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线上问诊市场规模达365亿元,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4.8%,预计2024年中国线上问诊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此外,互联网医院在数据共享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数据的“花园围墙”尚未完全被打破,还面临“数字孤岛”的局面。“如果数据不打通,就很难解决问题。”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线上药品销售仍是“蓝海”

对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中国互联网药品市场整体仍是一片“蓝海”。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药品行业的规模高达2万亿元,仅零售医药市场的规模就可能高达6000亿元。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健康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大约为6%,而美国的这个数字大约是18%,意味着中国医疗支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伴随着2022年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处方药网售“开闸”,京东、阿里等巨头纷纷涌入,互联网线上购药平台迅速崛起。2023财年,阿里健康实现营业收入267.6亿元,实现净利润57亿元。

《2019-2024年互联网+药品市场运营模式研究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线上药品零售额达到507亿元,占全国药品市场2.8%。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互联网医疗行业内针对垂直领域的企业分布中,在线医疗及医药电商的占比分别为29.7%及15.7%。

面对用户越来越多的健康管理需求,阿斯利康、赛诺菲等跨国医疗巨头纷纷拥抱国内的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发挥其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优势,在慢病管理等方面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这些合作的最终指向还是卖药。例如赛诺菲自2020年就与京东健康的线上糖尿病中心合作,为糖尿病用户提供药物。2021年双方合作战略升级,在处方药、疫苗、消费健康产品、医疗服务和商业保险五大领域开启全方位合作,覆盖包括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病程服务,实现糖尿病患者居家用药的在线管理。

2021年7月,礼来和腾讯也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其中涉及全面升级礼来优行项目、打造一站式用药服务和患者管理平台。2022年6月,阿里健康与慧医天下互联网医疗平台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携手众安保险打造专注服务糖尿病患者的“互联网+”慢病保险产品“安唐保”,共创可长效延展的院外管理新模式。

全程慢病管理模式兴起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疾病管理模式,尤其是在慢病管理领域,借助网络和云平台技术,针对慢病的全病程、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近年来悄然兴起,其中的代表平台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

MMC的模式最早于2016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提出,并联合阿斯利康,在无锡率先落地了代谢产业园(MCampus),此后这种“一站式”糖尿病管理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

宁光进一步表示,MMC除了学术发展外,也有一些企业加入进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企业与医院间的合作,进而形成真正好的生态,让企业、技术和临床更好地相互配合。

上个月,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张文宏教授带领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与GE医疗启动了一项战略合作,三方将围绕肝炎患者全周期管理进行科研创新、应用推广等展开合作。张文宏表示,希望借助互联网AI等科技手段,将最前沿的技术普及到基层医疗。

大模型开启互联网医疗下半场

越来越多的专病管理平台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对技术的需求也给互联网医疗企业创造了新的机会,尤其是在AI大模型发展的背景下,这些数据将有助于企业打造标准化大模型,互联网医疗的下半场即将开启。

据悉,微医已经联合上海瑞金医院等打造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该平台利用AI、大数据等数智化手段,打通医疗机构的多级协作,在基层形成同质化的医、药、保服务。

微医控股总裁张君表示:“我们现在做的大量工作就是数据对接、脱敏与清洗。这一工作包括把医院和医院之间,医保、医疗、医药之间的数据先打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用户健康画像,才能去做标准化大模型训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核心问题依然是数据的标准化建设不完整,以及在广泛场景中应用并反哺AI不断学习训练,在医疗领域同样如此,这也是目前AI医疗大规模商业化的最大阻碍。”

此外,医联、卫宁健康等头部企业在医疗AI领域也均有布局。去年,医联正式发布了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国内首款医疗大模型MedGPT;卫宁健康也推出大语言模型WiNGPT;上海联通携手华山医院、上海超算中心和华为公司等联合发布“Uni-talk”算力网络医疗大模型。

艾瑞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将达179亿元,增速领跑全球市场,2020年至2025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9%。

THE END
1.汉医互联网医院:坚定中医赛道,坚守医疗本质资汉医健康集团就是将自己长板发挥到最佳的一个代表。据了解,公司管理团队深耕中医药领域十多年,一直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医疗名中医服务领域第一品牌,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盈利。 汉医健康专注于建立以三甲医院名中医组成的中医生专家集团、全国省会城市布局的自有连锁中医馆、数字化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全程可追溯的智慧中药房,https://www.cet.com.cn/xwsd/10040543.shtml
2.曲阜:“互联网+中医药”医疗服务更便捷直播民生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何海萍 曲阜台 刘洪见 王永良 张杰)济宁曲阜市创新“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开发的中医药社会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平台运营后,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惠及广大群众。我来说两句 107人参与,148条评论 发表 最新评论 馨宝儿 [山东省济宁市] 2024年03月03日 23:57 https://www.jnnews.tv/look/p/2024-02/27/1036210.html
3.名称长清区中医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2024年重新发布)长清区中医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2024年重新发布) 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心服务内容 一、为患者提供咨询、健康教育,PICC维护及其它管道维护服务。 二、急、慢性伤口及难愈合伤口,如术后伤口换药、糖尿病足溃疡、压疮及失禁性皮炎的治疗;肠造口、泌尿造口及其并发症的专业处理。http://www.jncq.gov.cn/gongkai/site_changqingquqwsjkjszqqzyyyc/channel_jn_changqingquqwsjkjszqqzyyyc_44d/doc_64ba48d2bf9bb77bbf3cbe07.html
4.固生堂中医立足中医医疗服务,致力于打造全流程健康管理,线上线下业务全面布 局。固生堂成立于 2010 年,创立初期名为北京固生堂,集传统中医医疗、传 统中医教学、中医推广、线上互联网中医平台运营等为一体,通过经营中医院 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医疗健康管理需求,打造中医医疗全 生命周期的场景。公司创新性地采用 https://www.gstzy.cn/news/detail/12/11925.html
5.中国“互联网+中医医疗”现状评估与发展专家建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34.0%,也是线上各服务中发展最为快速的环节[3]。调研结果显示,“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开展的时间与机构数量呈负相关,大部分医疗机构开展该服务的时间较短,仅有少数医疗机构开展该服务的时间较长,表明“互联网+中医医疗”https://yxxz.whuznhmedj.com/journal/6478.html
6.榕树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的中医诊疗服务平台榕树家互联网医院是集素灵AI诊疗、远程诊疗、智慧中药房、一体化诊疗服务等于一体的“互联网+医疗”的中医诊疗服务平台。https://www.rsjitcm.com/
7.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与局限,听听医生怎么说绿政公署澎湃新闻疫情暴发后,我们医院成为辽宁省首家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单位,开设发热门诊、疫苗咨询等公益性专区咨询服务,为全国人民及广大海外同胞线上答疑解惑。500名医生,全科系覆盖,24小时在线,为患者提供指尖上的医疗服务,构建起包括健康咨询、常见病与慢性病咨询、复诊诊疗、预约检查、结果查询、一站式支付与药品线上配送、慢病随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377904
8.互联网+降医疗信息促进首都全民降信息化整体服务水平快速跃升9月22日下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北京地区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惠民服务经验推广大会,助力深化医改的便民措施落地,促进首都全民健康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来自市中医局、医管局,16个区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同志和业务负责同志,北京地区各三级医院的主管院长,市卫生计生委16个机关处室和10个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在https://bhatcm.com/news/106.html
9.固生堂登陆港股“互联网+中医”开启新篇章线上线下整合资源互联网中医院受青睐 “在我们用户结构中,老年人占了17%,45岁以下中青年患者占了63%,很多来看中医的并非是老年人,而是以中青年为主,这是互联网中医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趋势。”上市当日,涂志亮向笔者透露。 十一年发展中,固生堂将线下医疗健康服务扩展至在线平台,实现线下医疗解决方案与在线医疗健康平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2172216923055.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解读互联网+医疗 《医师法》第三十条规定:执业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同意,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国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疗合作。 中西医结合如何结合 《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按照国家有关http://www.wh5yy.com/view/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