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
一、互联网医疗在我国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10月18日,互联网医疗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滴滴医生横空出生,同一天,春雨医生“被黑”,两家提供医生服务业务的公司自然的被联系在一起。
一个提供上门送医服务,一个提供在线问诊、线下诊所,都意味着过去的互联网医疗正在发生转型。
不过,在热钱涌入的同时,互联网医疗也在考虑转型。因为互联网医疗的从业者们见到,仅靠互联网的鼓吹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效益,必须与传统医疗相互嫁接才能获得实在的业绩。2014年,丁香园即宣布建设线下全科诊所;今年3月,阿里健康向18万家诊所伸出橄榄枝;几乎同时,挂号网也推出了微医产品,宣布进入团队医疗阶段;今年5月“轻问诊”平台春雨医生也宣称开办或合作线下诊所计划。
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限制
与2012年移动医疗刚刚走热,资本方蜂拥而至,业内一片叫好声不同,如今更多人开始更审慎的看待“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和定位。借用春雨创始人兼CEO张锐在为春雨话题专门建立的千人讨论群中说的一句话,“赞我谤我,不过是借我言人世”。
在业内人看来,“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来自于需求,而这种需求是有目共睹的。陈金雄将当前传统医疗行业的痛点总结为5点,即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质量差和矛盾深。其中,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世界性难题,也正因如此,很多国家都在尝试医改破题。
三、互联网医疗要迈过的四道坎
第一道坎:人才匮乏,产品粘性弱
相较于互联网+零售、O2O领域,互联网医疗的专业性更强。行业急缺既懂互联网又懂健康医疗的人才,这也是大多移动医疗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而且,目前市面上的移动医疗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创新,大多仅是把其他领域的智能硬件功能、数据,简单套上移动医疗产品的概念,最终导致产品黏性很弱。
第二道坎:隐私安全
近日,全球最大的偷情网站AshleyMadison被黑客攻击,愈37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黑客利用用户隐私信息进行敲诈、勒索,就此引发的多名用户自杀的事件让人痛惜。相比于偷情网站的信息数据,个人健康的信息数据更详细、更敏感。
第三道坎:政策制约、行业标准不统一
第四道坎: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浪潮接近尾声,医疗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新战场。但我国互联网医疗至今仍未找到可以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移动医疗APP“专家号”创始人谢德勇表示,“成熟的盈利方式,说实话,目前还没有,毕竟移动医疗还处于一个新兴业态。之所以大家看好,就是因为它存在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诉,互联网+医疗领域虽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蛋糕巨大。但是,目前来看,市场整体处于孕育期,需要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当然,挑战永远和机遇并存,谁能第一个打破僵局,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