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医院”)是一所以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变态反应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工作日日均门诊量1万人次左右。随着门诊常态化疫情防控、智慧医院建设等工作的不断推进,北京同仁医院探索构建让患者就医更便捷、让医生诊疗更有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门诊诊疗服务模式,推动智慧门诊高质量发展。
1构建智慧门诊诊疗服务模式
1.1丰富线下门诊智慧服务场景
1.2优化线上互联网门诊服务流程
依托北京同仁医院APP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初诊患者在线咨询,复诊患者在线复诊、检查检验开单预约、线上续方等线上诊疗方式。医院不断丰富互联网服务内涵,逐步实现医保脱卡结算和药品快递到家。扩大门诊科室互联网诊疗服务范围,将线下患者特别是外省复诊续方开药的患者充分向线上转移,着力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能力。打造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线上线下连续性服务,持续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1.3强化信息化服务技术支撑
图1智慧门诊诊疗服务模式
2拓展患者端智慧服务方式
2.1全面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丰富自助机使用功能
2.2完成医院APP搭建上线,不断拓展应用模块
搭建上线北京同仁医院APP软件,患者可通过APP完成基本的预约挂号、门诊报到、排队叫号、自助缴费,进行互联网在线复诊、检查检验项目改约、智能分诊、院内导航,查询电子病历、药品处方、检验检查报告、手术等。同时,APP提供医院、科室、医生等基本信息与就医指南查询,进行满意度调查及预约住院登记。APP中可生成就医二维码,一部手机可实现信息引导下患者就医流程中诊前、诊中及诊后环节运行的连续、顺畅的院内线上线下诊疗通路。
2.3逐步推进互联网诊疗,引导复诊患者线上诊疗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北京同仁医院互联网诊疗于2020年11月正式上线,通过APP开展复诊患者在线开药开具检查检验、免费咨询、检查预约、查看病历、查看化验结果及药品快递到家等医疗服务。目前已有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10个科室30余名互联网医师、护师和药师提供在线服务,其中40%为副高以上职称,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疫情防控期间院内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让患者就医省时省力又省心。
2.4提供精准智能导诊服务,患者就医不走冤枉路
在现有依托互联网海量数据的智能分诊系统基础上,北京同仁医院试点构建医院个性化的智能导诊服务。服务计划基于医院现行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不断丰富语料库,提升关键词抓取度和关联准确度,完成数据处理。明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选取、训练与搭建方式,构建智能导诊结构模型,提供患者精准导诊建议,形成一组可推广的智能导诊“同仁”解决方案。
2.5多码合一防疫信息智能查询,助力门诊疫情防控
北京同仁医院在市属医院中率先实现入院防疫筛查“多码合一”。患者入院就诊时一次扫码,即可完成流调填报、健康宝查验、核酸和疫苗接种情况显示,并利用信息推送方式嘱咐患者来院前完成基础信息填报,减少患者因进入医院、诊区核验防疫信息时人员聚集引发的院感风险。医院不断优化帮老助残进院流程,同步配置智能流调设备,不具备智能手机的老年及特殊患者群体可刷身份证或社保卡完成流调信息录入,提供入院筛查、挂号、缴费等多过程的老年友善服务。
3提升医生端智慧诊疗效能
3.1依托电子病历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智慧水平
3.2通过电子签章确认医师身份,提升诊疗效率
3.3通过身份识别验证实名就医,提升安全能力
4思考与建议
4.1运用智能决策助力医院门诊高质量发展
在传统的医生根据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探索依托智能决策支持帮助医生在门诊完成诊疗业务将成为门诊高质量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北京同仁医院将逐步构建门诊高质量发展智能决策体系(图2),提供医生辅助诊断、诊疗方案、安全提示及病历质控等功能,做好出诊医生的小助手。智能决策并不是单纯的意义上代替医生给出治疗方案,而是依托医疗知识库特别是以电子病历数据为基础的本地化临床知识库,提供不同知识层级的医生诊疗决策方案建议,提升高水平医生诊疗效率,减少低年资医生医疗差错的发生,综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图2门诊高质量发展智能决策体系
4.2探索医联体内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互通
互联网医院目前开展范围为面向复诊患者开展慢性病、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需加快完善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医院将在做好现有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工作的情况下,逐步探索在东城、亦庄等医院所在区域医联体内实现医疗服务等信息的互联互通,畅通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服务连续性。通过发展医联体内的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推动医院重点学科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发挥强基层的作用,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增加人民群众就医便利性。
4.3完善一院多区智慧门诊统一规划管理
根据我国医院一院多区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新建型、租借型、兼并型。新建院区软、硬件等基础设施设备完备,智慧门诊服务场景构建完善,患者体验较佳。与之相对,老院区受限于医院环境布局及信息技术,智慧门诊服务场景应用较少,患者体验欠佳,易产生对比,降低医院整体满意度。医院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等要求,在合理规划设置公立医院分院区的同时,需进一步做好分院区医疗服务、质量及流程的同质化管理,互联共享信息数据,推进“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提升现代化医院管理效能。
作者:张川、贾小溪、李卫红、王立宇、尤慕西、陶蓓、田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