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医院前我忐忑不安,就怕看病有感染风险。但现在我踏实多了,看病很安全。”昨天中午,刚刚完成就诊,走出协和医院门诊楼的林先生对记者感慨道。作为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每天要接待大批患者就诊。如何既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又能方便患者就诊?记者昨天来到协和医院,体验就诊全过程。
昨天早上8时,协和医院门诊楼东门外小广场,患者正在排队进院就诊。一张示意图清晰标明了持电子挂号凭证患者、持纸质挂号条患者、孕妇及坐轮椅患者的通道。
每一条通道都有志愿者。按照流程,记者分别出示了协和医院电子通行证、预约凭证、北京健康宝的“绿码”,并测量了体温。这四道流程看似复杂,其实是一气呵成,前后加起来用时不到2分钟。
进入门诊楼内,记者按照导诊条很快找到了6层眼科诊区。接待的护士再次核验了记者的健康码、预约凭证,测量了体温。此时,在眼科诊室内,主治医师张扬手持喷瓶仔细给诊疗器械消毒,“每一位病人就诊前我都会消毒一遍,这也让病人放心。”张扬说。
记者此次就诊是因为多年的眼部不适。在完成了视力、眼底等检查后,张扬医生用裂隙灯仔细检查了记者的不适部位,检查时与患者的距离超过了1米。
看完病走出诊室,护士告诉记者:“用您的医保卡可以直接在机器上查询、打印电子病历。”不到一分钟,一页病历就从机器里“吐”了出来,上面还有医生的电子签名。
排在记者身后、也准备打印病历的林先生说,刚才进门诊楼之前,他取号、交费都是在楼外自助服务区的机器上完成的,“还能打印化验单,预约抽血、做超声。”林先生笑道,加上网上挂号,这就是“立体就诊”。
在门诊楼,记者见到了协和医院门诊部主任康红。她说,记者所经历的核验通行证、当日预约凭证、健康码,测量体温,正是构建医院门诊疫情防控的四道“防线”。无论是院外、诊区、诊室,医院都会充分利用这四道“防线”,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