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马琳通讯员朱孔荣高瞻贾林峄临沂报道
坚持以“精耕细作”理念规划城市
近年来,临沭县委、县政府把“建设临沂东部产业新高地、花园卫星城”作为造福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按照“一带、两心、两轴、九片区”的城市结构和“北扩、西进、南拓、东控”的城市建设方向,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强化刚性约束,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今年,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临沭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规定临沭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4.7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6.6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2.1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6.62平方千米以内。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目前,临沭县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2370.31公顷,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中心城区)5571.05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42.50%。完成并通过审批的片区城市设计面积4191.07公顷,片区城市设计覆盖率达75.2%。同时,完成了供水、燃气、供热、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专项规划,有效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内外兼修”标准建设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前途。为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临沭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城市目标要求,先后投资30多亿元,启动实施了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坚持以“绣花功夫”要求管理城市
几年来,临沭县坚持“智慧管城”,推动城市监管服务智能数字化,实现城市大脑一网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化孪生技术,构建“水、气、暖、信”地下管线三维图,实现数据动态可视、问题精准定位,努力让“百姓呼声”变为“幸福掌声”,让“群众笑容”成为“最美风景”。
“帆正风满潮头立,砥砺奋进正当时。”如今的临沭大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一个融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为一体,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嬗变中绽放出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