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临沂市教育局原局长卢立海忆校舍改造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曾几何时,这就是我们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校舍破旧,设施设备紧缺,严重滞后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所幸,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党和国家将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做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40年来,经过党和政府以及一代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中小学校舍条件得到质的改变,“”已经从理想照进了现实。在此进程中,山东省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时山东省委提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八方抬“教”,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山东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先后开展了校舍安全加固改造、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化学校改造、消除大班额问题等工程,每一项工程都给一大批学校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革,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为此,我们以革命老区临沂开展的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为典型,邀请多年来亲历校舍改造工作的临沂市教育局原局长卢立海为采访对象,期望通过沂蒙教育从小而弱到大而强的发展历程,展示我省教育系统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的卓越成果,呈现山东教育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嘉宾简介

卢立海,1958年出生。曾任临沂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鲁南技师学院院长。兼任临沂大学客座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荣获“临沂市优秀共产党员”“临沂市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金秋十月的沂蒙,瓜果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我们赴临沂市采访了临沂市教育局原局长卢立海。谈到教育发展,特别是谈到中小学校舍改造,这位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工作24年的老教育人顿时就来了精神,对教育、对校改乃至对县乡村的学校建设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谈到动情处,有时眉飞色舞,有时又泪光闪烁。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为40年来沂蒙教育的巨变特别是校舍改造的历史性成就所震撼,为沂蒙人在这一历史性工程中展现出来的坚韧和顽强所折服,为沂蒙教育人对教育的无限深情,特别是他们作为校舍改造这一历史性工程的参与者、见证者所表现出来的自豪感而深深感动。

让教育摆脱贫困是沂蒙人多年的夙愿

临沂市地处鲁东南,国家界定的沂蒙山区的18个县区,临沂市就占了12个。像其他事物一样,临沂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古代的临沂作为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如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等都是出生在临沂。另一方面,古代的临沂又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在现代,一方面,临沂作为老解放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教育起步比较早,“识字班”就发祥于临沂。解放初期,毛泽东主席就为莒南县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学习文化的经验作出重要批示。另一方面,临沂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山区,春节贴错对联的事一点儿也不稀奇,“豆选”(选谁就在谁身后的碗里放一粒豆子)现象非常普遍。

卢立海还给我们讲了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在平邑县山区的一件事情:麦收时节,村子里唯一一台柴油打麦机轮流为村里人打麦子,一户人家打完了,等待已久的另一家人急着要把机器抬到自家麦场,但这时开机器的人有事不在,急着抬机器的人为了让机器停下来,一边用扁担砸机器,一边喊:“停下来!停下来!”最后机器停下来了,但也被砸坏了。这个近乎荒唐的故事,确实也折射出缺知识、少文化的苦涩与尴尬。

改革开放使临沂人挣脱土地的束缚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抢滩临沂,在临沂的批发市场经商发财,直至几十年后,这里成为仅次于义乌的全国第二大批发市场。临沂人在家门口就切实感受到了缺知识、少人才、没文化的痛。切肤之痛使临沂人发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治穷先治愚,治愚办教育”这振聋发聩的呐喊。

改革开放为校舍改造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建设对知识和人才的巨大需求使人自然而然地把希望寄托于教育,读书识字、摆脱贫困的渴望也使人们不由自主地聚焦教育。但这时的教育状况却令人不容乐观。

“‘黑屋子,土台子,里边坐着一群泥孩子’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上课一片人头、下课一片石头,’在农村学校司空见惯,学校处数多、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差是普遍现象。”谈起当时的情形,卢立海仍是感慨连连。

改革开放初期,临沂地区有小学一万多处,初中900多处,高中500多处,几乎村村有小学,片片有初中,乡乡有高中。学校的数量很大,但办学条件极差,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校舍破旧,设施设备极差,教师学历低,农村中小学中民办教师占了接近一半。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与教育的落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面对这种情况,临沂地委、行署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向全地区发出了校舍改造的动员令。一场声势浩大的校舍改造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

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

沂蒙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沂蒙人毁家纾难、戮力支前,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红嫂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沂蒙儿女寒冬中肩扛门板跳入水中搭起火线桥;孟良崮战役,沂蒙人扒下房草喂军马,卸下门板作担架。“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壮举到今天仍令人荡气回肠。只要党委政府发出号召,只要沂蒙能脱贫致富,只要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沂蒙人就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校舍改造的人民战争。

党委政府运筹帷幄、统筹协调。校舍改造开始后,从地委、行署到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就把学校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当作大事来抓。几个县区提出了最初的“三个优先”,即教育资金优先拨,教育事情优先办,教育工程优先建。各级部门千方百计,层层发动,挖掘各方面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沂水县王庄乡是《大众日报》诞生地,王庄乡校改动员会就是在四面漏风的小学教室里召开的,与会人员就坐在小学生平时上课坐的石头上。会没开完,好几个村干部就坐不住了,急着回村商议建学校的事情。当时的临沂几乎就是贫困的代名词,沂蒙山区被作家称为“挂满勋章的乞丐”,财政收入在全省倒数,财力捉襟见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临沂的各级党委政府展现了极大的勇气和历史担当,集中了能够调动的仅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从1986年到1990年,投资5亿多元,完成了农村校舍改造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历史性工程。1990年到1993年,又投资3个多亿,完成了城镇校改。时任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看到临沂校改的巨大成就,挥笔写下了“人民办教育,教育为人民”的题词。

后来任临沂市委书记的李群曾经说过:“在临沂当干部,在沂蒙革命老区当干部,奉献,就是天职!”

人民群众倾其所有、义无反顾。蒙山沂水培育了沂蒙人民的朴实无华,滋润了沂蒙人民的淳朴厚道。每到重要的历史节点,淳朴厚道的沂蒙人民总能谱写出感天动地泣鬼神的惊天传奇!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倾其所有支前参战,“用小米喂养了革命,用小车把胜利推过长江”(陈毅语);建设时期,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壮举被毛泽东主席总结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个好例”。2003年“非典”时期,临沂人的献血量占到小汤山医院献血量的一半。

“我为什么和你们说这些”卢立海说,“因为每当我向来参观考察的人介绍沂蒙人民在校改工程中的牺牲和奉献时,很多人会不理解。知道了这些,你才能理解沂蒙人民在校舍改造中为什么会有如此感人的牺牲和奉献。”

校舍改造最需要的是钱,但临沂当时最缺的就是钱。当时,市县财政都号称是“吃饭财政”,实际上,饭也吃不好,因为很多县区乡镇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国家当时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人民教育人民办”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内涵。沂蒙人民一旦理解了人民教育要人民来办,教育办好了,人民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沂蒙腾飞就有了翅膀,就能繁荣富强,沂蒙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极大地迸发出来,其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就会续写新的传奇。

说到这些鲜活生动的事例,卢立海几次停住,神情凝重,眼里闪着泪光。

是啊,1986年至1990年,临沂地区投资5亿多元完成了农村小学校舍改造和乡镇中心初中建设;1990年至1993年又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城镇校改。在这期间,900多万沂蒙山人为校舍改造捐献了近3.5亿元。而这3.5亿元是在全市人均年收入300元,7个贫困县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2000多个行政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50元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自愿捐献出来的!听到这些,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怎不为沂蒙人的不屈、坚韧、牺牲、奉献所震撼!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成为新沂蒙的靓丽风景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教育需求不断提高,对教育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而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提供了可能。历经1986年到1990年的农村校改,1990年到1993年的城镇校改,1994年普及小学阶段义务教育,1996年通过“两基”验收,1997年之后巩固“普九”成果、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新一轮危房改造工程,2009年以后先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标准化工程、全面改薄工程、解决大班额问题等工程,累计投资249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581处校舍,建筑面积达1659.5万平方米。2011年以来,先后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资28.5亿元,改扩建幼儿园2336处。不断地改造,不断地扩建,不断地提升,使临沂各级各类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成为沂蒙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沂蒙的再辉煌,教育功不可没

卢立海一直不能忘怀、经常向人述说的一件事情是,蒙山深处的一个村庄,新学校落成的那一天,全村人像过节一样,锣鼓声中,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郑重地把一副对联贴在了崭新的校门上,上联是:众乡亲洒汗水建设学校;下联是:盼秀才尽心血培育人才。“这是沂蒙人民对教育的期盼,更是对教育的鞭策!”面对沂蒙父老殷殷的期盼,面对父老乡亲一身汗水一身泥一砖一瓦建起的学校,教育工作者能不尽心尽力、尽其所能办好教育吗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教书育人已成为沂蒙教育工作者铭记于心伴之以行的目标和使命。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振兴,为临沂的腾飞插上了金色的翅膀。这些年来,沂蒙人民创造了全国最大物流城、全国最大国际文化城、全国最大的板材基地、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滨河公园,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佳生态宜居典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大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世界滑水之城”等。谈到临沂教育的贡献,曾任临沂市委书记的连成敏说:“临沂经济和社会的崛起、腾飞,临沂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教育功不可没!”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是临沂教育发展的40年,腾飞的40年,也是临沂教育改革辉煌的40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临沂中小学校的历次变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临沂中小学的内涵发展;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临沂教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今天。当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坚信,自豪且自信的沂蒙人必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断丰富改革内涵,夯实改革基础,拓展改革思路,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创造临沂教育事业新的辉煌。

THE END
1.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乡村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真题2022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乡村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真题2022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2021年10月4日,日本自民党新总裁岸田文雄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均获得超过半数选票,当选日本( ) A.第80任首相 B.第100任首相 C.第110任首相 D.第90任首相 【答案】https://wenku.baidu.com/view/e9566624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a.html
2.无问西东加油干,无愧时代不负我——记临沂市派高峰头镇曹村“第一2018年4月,王建水受中国电信临沂分公司委派至郯城县高峰头镇曹村社区任曹村第一书记,刚到曹村他就被眼前的办公环境震惊了,因为没有资金,再加上房屋年久失修,曹村竟然没有自己的大队部,只能临时借住到徐圩子大队部办公。虽然办公地点临时解决了,但是村民办事却要来回折腾,村委办公也被掣肘。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10722
3.红色精神红色沂蒙沂蒙战疫[沂蒙精神官网]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铸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近代中国共产党在临沂地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1945年8月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政府。因此,近代临沂一直流淌着红色血液,传承着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 2013年11月25https://www.yimengjingshen.cn/newsdetail/53
4.临沂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一、郯城兰某军等人涉黑犯罪案件 近期,罗庄公安分局成功打掉以兰某军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61名,破获寻衅滋事、强迫交易、非法拘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各类案件205起,扣押资产3亿余元。 公安机关依法查明,自2007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兰某军通过贿选操纵换届选举,当选村主任后,依靠其家庭宗族势力,经常威胁http://www.linyi.gov.cn/info/2003/257755.htm
5.郯城天气预报40天郯城周边城市天气预报40天展开更多>> 山东主要城市天气预报40天济南天气预报40天 青岛天气预报40天 淄博天气预报40天 德州天气预报40天 烟台天气预报40天 潍坊天气预报40天 济宁天气预报40天 泰安天气预报40天 临沂天气预报40天 展开更多>> 国内主要城市天气预报40天https://m.tianqi.com/tancheng/040/
6.调控应尽早解决“央富地穷”的问题“家长”中央太有钱,“子女”地方钱太少,“央富地穷”所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调控应该尽早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是很多问题的本源。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财政陷入谷底,曾两次向地方财政“借钱”且借而无力还;1994年,中央痛下决心,于是分税制改革的序https://m.loupan.com/linyi/news/201211/558491
7.环山东自驾游最佳路线,沂源最好的自驾游自驾旅游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沂源最好的自驾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沂源最好的自驾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环山东自驾游最佳路线? 2、临沂山区自驾路线? 3、淄博周边自驾游去哪里玩好? 环山东自驾游最佳路线? https://www.qyrjb.com/post/366179.html
8.临沂名山名水名人二十四孝位于郯城县中部,为郯城县最大内河。发源于县境之北分沂入沭水道南岸马陵山区,主流在沙墩镇前宅一带,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县境,经江苏省邳州市于杨庄附近入沂河。总流域面积552平方公里,全长50.8公里,系季节性河流。县境内主要支流有老白马河、小白马河、陈十排水沟、围带河、幸福河、颜庄排水沟。流经沙墩、庙山、https://www.animiz.cn/v-00034200.html?from=timeline
9.灵石红色记忆(24)救世济民鸿鹄志远—记灵石籍开国大校武世鸿1941年鲁南国民党军制造了边联事件(边联即为邹城、滕州、临沂、费县),杀害我鲁南军区党委书记赵博等77人,武世鸿所在的团发起了“讨逆战役”,战斗中武世鸿被手榴弹炸伤,口吐鲜血,晕倒在地,醒来后继续参加战斗。1941年9月初,在攻克江苏省贛余县海头镇的战斗中,武世鸿所在的连与日军展开巷战,800余名敌人将他们包围https://www.meipian.cn/21x1uwyf
10.秋天山东去哪里旅游好玩山东十大赏秋胜地山东秋天最美的10个地方山东十大最值得去的景点 山东秋季旅游去哪里好玩?登山赏秋、赏红叶、银杏、秋游、赏菊花、观候鸟成为山东秋天旅游热门主题,MAIGOO小编就为你整理了山东十大秋季旅游景点,包含了崂山、蒙山、济南红叶谷、九如山、仰天山、石门坊等山东秋天看红叶的好去处,还包含郯城银杏园、泰山岱庙、太清宫等山东赏银杏胜地,还可以去登https://www.maigoo.com/goomai/181738.html
11.临沂优秀地方文化中的道德传承其具有代表性的有:青峰岭遗址、北头沟古文化、北池遗址、郯城故国、费县故城遗址、颛臾故城遗址等。蒙阴县界牌镇塌崖山顶是远古东夷部落遗址,在中华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东夷人长期在以临沂、胶东为主的地区活动,他们有敬火习俗,以鸟为图腾,创造了同期最先进的文化。东夷人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https://www.yimeng.com/bbs/show-1515.html
12.山东临沂这个地方怎么样?0 感谢大家的互动,再补充几点个人印象吧。1.临沂物价是确实不高。学校食堂的饭菜,一般七八元就可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67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