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这个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如今依然是全球健康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它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一旦患者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他们大脑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面对这样的诊断,患者及家属通常会感到震惊和无援。尽管如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确诊癌症的病理类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制定任何治疗计划的基础。没有准确的病理诊断,即便是最优秀的医生也难以进行有效治疗。
以肺癌为例,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细胞肺癌,另一类是非小细胞肺癌。
大约85%的肺癌病例是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性较弱,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有可能达到完全康复。
剩下15%的肺癌患者患有小细胞肺癌,这类患者大多数是吸烟者。小细胞肺癌具有很强侵袭性,它能迅速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因此患者的生存率通常较低。
根据癌症的具体类型和其分期,预测五年存活率会有所不同。如果确诊为4期的晚期肺癌,那么一年和两年的存活率又是多少?了解这些信息后,患者及家属可以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工作。虽然中国人通常不愿意讨论死亡,但如果患者和家属都愿意面对这个问题,那么它将有助于大家为未来做好准备。
以“肺癌”为例,对于早期阶段(第1期和第2期)的肺癌,通常建议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细胞。手术是治疗肺癌最有效的首选方式。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医生会考虑辅助化疗以彻底消灭癌细胞,而减少癌症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晚期肺癌的治疗,通常会考虑放疗与化疗联合方案。现阶段,针对晚期肺癌,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逐渐成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陪伴式就医/就医指导
▼
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治疗肺癌并非只依赖单一手段,而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整合运用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和抗血管生成疗法等多种治疗策略。研究指出,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靶向疗法或免疫疗法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肿瘤缓解率,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联合治疗正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的主流方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需要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以确保治疗方案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
在考虑一个治疗方案时,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好处是重要的,但同样关键的是要认识到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癌症治疗可能伴随着副作用,例如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手术可能造成的外观变化或身体功能损害,以及化疗期间及之后可能出现的思维、记忆和认知问题。患者需要评估自己是否能够应对这些副作用,并探索是否有其他治疗选项。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希望在治疗期间继续工作,但这取决于具体的治疗计划。虽然癌症治疗可能带来副作用,但每个人对此的反应程度不一。许多人在治疗和康复期间仍能保持工作状态和参与锻炼,但鉴于此阶段身体通常较为疲倦,建议不要安排过重的工作负担和频繁的活动。
询问主治医生关于癌症治疗方案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鉴于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且变得更为复杂,获取另一位专家的“第二意见”是十分有益的。就像我们在购物时会比较不同商家的商品一样,对于生命攸关的事情,寻求第二意见更是理所当然,不仅是患者的权益,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体现。
在美国,寻求第二意见是常见的做法。据2014年5月梅奥诊所的报告,大约42%的癌症患者会寻求第二意见,并且很多人最终采纳了不同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晚期患者,他们倾向于向多位医生咨询,以期获得一个相对统一的治疗方案。
癌症治疗结束后,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可能对延长生命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抗癌疗法不断涌现,目前有成千上万的癌症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这些新疗法,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许多情况下,采用现有的标准疗法会更加安全和有效。但是,对那些对标准疗法产生耐药性的晚期患者来说,研究临床试验的可能性,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是值得考虑的。
在抗癌斗争中,患者和医生是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只有双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和谐的交流时,才能取得有利的结果。并肩作战意味着不是单方面的依赖,而是双方相互支持。通过积极地向医生提问,患者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2022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中国与全球对比[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志,2024.
[2]NCCNguidelinesforpatients
[3]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