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3.卵巢机能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熟悉:1.睾丸的生精过程;
2.卵巢生卵、排卵过程及月经周期;
了解:1.睾丸功能的调节:垂体-间质细胞轴的调节,垂体-曲细精管轴的调节;下丘脑对睾丸机能的调节;
2.雄性激素(睾酮)的合成与代谢;
3.受精、着床、妊娠维持及分娩。
二、基本概念
排卵(ovulation)、月经(menstruation)、着床(implantation)、黄体、精子获能(capacitationofspermat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顶体反应(reactionofacrosome)、分娩(parturition)
三、重点与难点提示
1、男性生殖
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为睾丸,具有生成精子和产生雄激素的生理功能。
1.2内分泌作用睾丸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睾酮,其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睾丸曲细精管的发育和精子的成熟;②促进男性附属性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其功能;③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生长与钙磷沉积;④促进红细胞生成。
2、女性生殖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具有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的生理功能。
2.1卵巢的内分泌作用
2.1.2雌激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②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内糖原增加,阴道呈酸性,增强阴道抗菌能力;③促进输卵管的运动,以利于胚泡向子宫腔运行;④促进子宫生长发育,使子宫内呈增殖期改变;⑤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促进乳腺发育;⑥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速骨的生长及骨骺软骨的愈合。
2.1.3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产生以下作用:①使子内膜出现分泌期变化;②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发育,在妊娠期为泌乳准备条件;③产热作用。使基础体温于排卵后升高0.5℃;④抑制子宫、输卵管、血管、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
2.2月经周期及其调节
月经是指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现象。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经历了坏死剥落(月经期)、增生修复(增殖期)和腺体分泌(分泌期)三个时期。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是月经周期形成的基础。卵巢与子宫的周期性变化又是在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调控下完成的。习惯上将卵巢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两个阶段。
2.2.1卵泡期指月经开始至排卵的阶段,约14天。在卵泡期开始时,由于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均处于低水平,一方面造成子宫内膜因缺乏足够的雌激素,孕激素而坏死、脱落出血,即月经来潮。另一方面,也解除了对腺垂体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分泌的反馈抑制,FSH、LH分泌增多,使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分泌雌激素,造成子宫内膜增生变厚进入增生期。当卵泡发育成熟时,雌激素的分泌达顶峰,作用于下丘脑产生正反馈,触发LH的分泌高峰而导致排卵。
2.2.2黄体期在LH和FSH作用下,排卵后的残余卵泡发育成黄体,并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一方面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并出现分泌期变化,进入分泌期;另一方面反馈抑制LH、FSH的分泌使之减少。若不受孕,黄体只有12~15天的寿命。黄体的退化,孕激素,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再次坏死、出血,进入下一月经周期的月经期。
2.3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胎盘可分泌多种激素。
2.3.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妊娠早期维持黄体继续发育,可作为早孕的指标。
2.3.2人绒毛膜生长素(人胎盘催乳素)调节母体、胎儿的糖、脂肪、蛋白代谢,促进胎儿生长。
2.3.3雌雄素、孕激素妊娠3个月后胎盘大量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代替黄体功能,共同维持妊娠的顺利进行。胎盘本身不能独立产生甾体激素,它完全依赖从胎儿或母体得到甾体激素的前身物质,再加工制造成雌激素与孕激素。胎盘产生的雌激素主要是雌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