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入路解剖及定位操作规范,本文全面精讲!

由浅入深经后外侧皮肤、皮下筋膜、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外侧部分、胸腰筋膜中层、腰方肌、胸腰筋膜深层、磨除部分上关节突、放置内窥镜经椎间孔入椎管。

1.胸腰筋膜

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的周围,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可分为浅、中和深三层。

浅层:位于竖脊肌的后方,向内附着于棘上韧带,向外侧附着于肋角,向下附于髂嵴,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

中层:筋膜特别发达,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中层和浅层在外侧会合,构成竖脊肌鞘。

深层:覆盖腰方肌的前面,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而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

(2)应用解剖-麻醉要点

当椎间孔镜手术行局部浸润麻醉时,穿刺针触及到质地较韧的结构就是胸腰筋膜的中层,穿过后有突破感,该部位是术中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在通道将经过的胸腰筋膜处及其周围进行充分的浸润麻醉。

腰神经后支及其分出的内、外侧支在各自的行程中,都分别穿胸腰筋膜间隙。所以,若胸腰筋膜处浸润麻醉不彻底,穿刺针、骨钻、工作套管经过会引起剧烈疼痛。

应用解剖-麻醉穿刺要点-上关节突理想位置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1)血管

1.腰动脉

腰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后壁,紧贴椎体行走。腰椎间盘凸出,椎体侧方中央部位凹陷,腰动脉横跨椎体侧方凹面的浅沟内,在腰大肌和交感干的深面,动脉多位于静脉的下方。此处腰动脉走行位置相对恒定,并被软组织附着,可以较为容易的找到和分离腰动脉。

1.L3A2.L3静脉3.L4A4.L4静脉5.L4横突前动脉6.L4横突前静脉7.L4A背侧支8.L4A脊支9.L5A(L4A延续的分支)10.髂腰静脉11.L5横突前静脉12.交感神经13.交感神经节14.交感神经与腰丛间的交通支15.L3脊神经前支16.L4脊神经前支17.L5脊神经前支18.L3/4椎间盘19.L4/5椎间盘20.L4横突21.腹横肌22.腹主动脉23.下腔静脉24.注射针头

2.腰动脉分支

腰动脉发出3个分支:横突前动脉、脊支和背侧支(直径2.35±0.06mm)。脊支和背侧支在椎间孔区先后发出,横跨椎间孔区。脊支发出细小分支进入神经根及椎间孔内;在靠近椎间孔时,腰动脉发出背侧支,即腰动脉后支。

腰动脉的脊支和背侧支在靠近椎间孔前缘先后发出,横跨椎间孔区。脊支发出细小分支进入椎间孔内及营养神经根的分支;背侧支在横突根部下方,滋养脊柱后部骨性结构和脊柱旁肌肉。

若在椎间孔外损伤动脉的分支后出血,由于椎间孔被脂肪、血管、神经、韧带等软组织封闭,血肿不会进入椎管内影响内镜下操作,但有可能形成深部血肿,产生腰部酸胀不适、疼痛或发生感染的可能。

3.关节突关节动脉-腰动脉背侧支的分支

腰动脉背侧支于椎间孔出口区上1/3贴近上位横突下缘根部发出横突前支后,跨越椎体峡部中、上1/3外侧缘再沿其表面分为升、降两肌支。

峡部中、上1/3外侧缘及其表面的腰动脉背侧支直径达2.35±0.06㎜,峡部外侧深面临近椎间孔出口区的上1/3,有神经根通过。

1.腰动脉2.横突前支3.降肌支4.脊支5.升肌支6.关节突支7.升支

8.降支9.棘突支10.横突11.关节突关节12.棘突

腰动脉背侧支分支

1.L3关节突关节2.L4关节突关节3.L3动脉升肌支4.关节突支5.升、降支6.L2动脉降肌支7.L3动脉降肌支8.L4椎体9.L4椎板

降肌支直径达1.52±0.11㎜,经过上关节突外上缘,紧贴关节突关节在外上部发出细小分支分布于关节突关节腹侧面,随后继续由前向后绕向关节突关节背侧,经关节突关节外侧缘向外、后方进入肌肉和筋膜。

BEIS技术侧方入路内镜手术时,骨钻要自后向前通过上关节突的外、上部经椎间孔到达下位椎体中分附近的后上缘或靶向位置,理论上容易伤及降肌支导致出血,但临床工作中未发现影响操作的大出血或出血后产生的感染等并发症。

4.椎间孔区动脉

在椎间孔区附近,腰动脉的分支较粗大(2.35±0.06㎜),多走行在椎间孔上1/3处,与腰神经根(出口神经根)伴行,损伤动脉后,内镜下大量出血,无法探查出口神经根的病理改变。

所以,在椎间孔上1/3处尽量避免损伤该动脉。椎间孔下1/3区,动脉分支相对少而细小,在该区操作时,可能出血相对较少,但在内镜下仍然清晰可见该动脉,损伤后镜下视野也不清楚,最好用射频电凝止血。

5.腰椎静脉

腰椎静脉分为四组:即前组、后组、椎管内静脉丛和椎间孔-神经根管静脉丛。

前组以腰静脉为主,在腰动脉上方,接受椎体小静脉,最后流入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

后组以关节间静脉和上关节静脉为主,与同名动脉伴行,接受后方附件的回流,汇入椎间孔静脉丛。

椎管内静脉丛接受椎体后半部的回流,在椎体后面的静脉窦孔处形成粗大的薄壁静脉,横行向神经管内延伸,在椎管侧方形成纵行的椎管内前静脉丛,作串珠状,从椎管内前静脉丛发出椎间静脉,进入神经根管内静脉丛。

椎间孔-神经根管静脉丛以椎间静脉(神经根静脉)和腰升静脉为主干。每一腰椎有两对椎间静脉,与神经根伴行。直接接受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和横突前静脉的回流。椎间静脉注入腰升静脉,下端与髂总静脉相通,上端注入奇静脉或半奇静脉。

1.髂腰静脉2.腰升静脉3.交感干4.交感干与L5脊神经前支的交通支5.L5神经根前支6.L4/5椎间盘7.L3/4椎间盘8.L4静脉9.L4动脉10.L4静脉与腰升静脉的交通支11.交感干与L4脊神经前支的交通支12.L5动脉(L4动脉的分支)13.L4静脉横突前支14.L4动脉横突前支15.l4横突16.L4神经根前支17.L3静脉18.L3动脉19.L3静脉与腰升静脉的交通支20.交感干与L3脊神经前支的交通支21.L3横突22.L3静脉横突前支23.L4动脉横突前支24.L3神经根前支25.L2神经根前支26.股神经27.L5横突28.L4动脉到腰丛的分支29.固定针

6.椎管内静脉

椎管内静脉分为3组:

椎管内静脉丛内镜下壁薄、透明、无静脉瓣,损伤后会引起明显的镜下出血。

7.应用解剖

在骨钻扩大工作通道或置入工作套管时,若进入椎体后会引起明显的镜下出血,用射频止血困难。

当患者有骨质疏松症时,骨钻或工作套管轻轻的、阻力不大的旋转极有可能插入椎体,而操作医师却感受不到。所以,在扩大通道时,应逐渐进入,对年龄较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增加透视次数,以防止进入椎体后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

若发生骨性出血后,建议尝试应用动力磨钻止血或镜下骨蜡止血,也可以增加灌注水压以减轻出血或转动工作套管避开出血部位。

(2)腰椎侧方的神经

腰骶神经根穿出椎间孔后随即分为腰神经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前支出椎间孔后在腰大肌、腰方肌间穿行并分别于两侧相互连接吻合为腰骶丛,在行程中位置相对固定。

后支至腰椎横突间韧带内侧缘的骨纤维孔处,分为腰神经后内侧支和腰神经后外侧支。

Lee等以上、下椎弓根的内侧缘连线和外侧缘连线为界限,将椎间孔分为三个区。BEIS技术中央椎管为Ⅰ区,由内向外为入口区(Ⅱ区)、中央区(Ⅲ区)和出口区(Ⅳ区)。

临床工作中,在脊柱正位像上,由内向外将脊柱分为Ⅰ~Ⅳ区。

若置入工作套管时略偏向后方,即超过Ⅰ区,进一步推入后还会依次观察到硬脊膜的腹侧、对侧腰神经行走根的搏动。

椎间孔区的解剖

(1)椎间孔区的解剖

腰椎椎间孔上大下小,呈倒置的梨形,椎间孔是由相邻两椎骨的上下切迹所围成,有4个壁:

椎间孔上宽下狭,神经根(出口根)位于椎间孔的上1/3-1/4部分,故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应建立在椎间孔的中下段。

腰神经根(出口根)出椎管后紧贴上一节段椎弓根的下缘行走,经椎间孔向前、下、外方行走并形成神经节,神经根离开硬膜囊后向前下外方行走,经椎间盘的前外侧与硬膜囊成夹角下行。

腰骶神经根穿出椎间孔后随即分为腰神经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后支至腰椎横突间韧带内侧缘的骨纤维孔处,分为腰神经后内侧支和腰神经后外侧支。

镜下方位观察腰神经根

BEIS技术侧方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容易看到腰神经的行走根。镜下见其表面多数是压迫神经的髓核、纤维环等组织,有时与硬脊膜、神经根粘连明显时,有时见脂肪组织覆盖,去除这些结构、彻底减压后,会发现腰神经行走根的搏动或其表面充盈的血管。

实际上,镜下看到的腰神经硬脊膜之前的一段神经,属于马尾神经,此时的搏动是硬脊膜的搏动,行走根是在硬脊膜内、即将穿出,并非腰神经行走根自身的搏动。

若硬脊膜损伤后可能伤及的是马尾神经而不是单一的腰神经行走根。

内镜下观察到腰神经出口根的周围被脂肪、筋膜等组织包绕难以发现,受到射频刺激后患者会出现下肢相应节段的不适症状,术中应考虑到该部位有腰神经神经出口根的存在并避免损伤。

若穿刺针、骨钻在磨除上关节突时偏上或向前滑动,可能会挤压腰神经出口根产生症状;在椎间孔镜下,若工作套管过于向腹侧移动,会发现有脂肪组织覆盖,射频刺激后会产生下肢症状,是因为伤及了走行于椎间孔出口区的腰神经根(出口根)。在此处切勿应用髓核钳等器械钳夹或射频烧灼该处组织。

(2)安全三角(Kambin三角)

位于脊神经前后支、上关节突和横突根上缘构成的三角工作区。椎间孔镜yess技术经过“安全三角”,BEIS技术是经过上关节突入路。

此“三角工作区”亦有腰升静脉和椎间静脉下支至腰静脉的连接支。这两条静脉管壁薄,管径大。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手术或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时,经过椎间孔处的“安全三角”时,要防止损伤神经根,减少损伤血管后所导致的出血,另外也要充分考虑的在“安全三角”内,有时在腰升静脉和椎间静脉下支和腰静脉之间的存在粗大的交通支,也是导致出血的原因。

BEIS技术侧方入路内镜手术时,需要在关节突关节囊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若穿刺针经上关节突上缘滑入椎间孔内经“安全三角”或其他部位进入椎管内硬膜外腔,注射麻药后即形成硬膜外麻醉,此时患者对手术区域的感觉及下肢的感觉、肌力明显受到影响,影响患者的自身的感受,极其容易伤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导致患者瘫痪或者大小便障碍,所以不要将药物注入椎管内硬脊膜外。

因椎间孔区被血管、神经、韧带、筋膜、脂肪组织所封闭,麻药阻滞关节突关节时,药液难以经椎间孔进入硬膜外间隙,即使增加药物剂量,也不必担心引起硬膜外麻醉后出现的感觉、肌力改变,所以只要在关节突关节部位麻醉就是安全、有效的。

腰椎关节突关节

(1)关节突关节的形态

腰椎的上关节突由椎弓根发出,向内,与上一节腰椎的下关节突相接,后者由椎板发出,向外,因此椎间关节的方向呈矢状位,但向下逐渐变为斜位,至腰5,几乎呈冠状位。腰5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多数呈凹面型,少数为平面位,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变化较大,以凸面型和平面型为主,其次为凹面型和波浪(或S形)型。关节面倾斜度的变化较大,两侧常不对称。上关节面与矢状面所成夹角,右侧平均为48.2°±12.2°,左侧平均为49.6°±12.3°;下关节面夹角,右侧平均为46.6°±10.5°,左侧平均为49.7°±12.2°。

关节突关节的形态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具有一定的变异性,上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有3种:

①矢状位,在上4个腰椎中占多数。

②中间位,多见于第5腰椎。

③冠状位,与冠状面接近。

(2)腰椎关节突关节囊神经

支配腰椎关节突关节囊的神经为腰神经后支、窦椎神经。

窦椎神经主要支配椎管内结构,分布于后纵韧带的外侧缘。

腰神经后支分出内侧支、外侧支,支配关节突关节。其中内侧支发出1-2支分布于关节突关节的上部,恒定行走于上关节突外侧,使该处成为封闭及术中寻认后内侧支的理想部位。

关节囊内包含有两类神经末梢:一类是以有髓鞘纤维形式存在的机械感受器;另一类是以无髓鞘的C纤维形式存在的伤害性感受器。小关节感受器的存在提示在关节囊出现损伤、嵌顿和化学性刺激时,会出现明显下腰背疼痛。

使用穿刺针、骨钻时会损害腰神经后支分布在该处的内侧支和外侧支,引起明显疼痛。椎间孔镜术后3月左右有时出现慢性腰痛,这可能和神经损害有关。

关节突关节理想定位点

椎间孔镜位于椎体后缘中分的理想位置

理想的定位

穿刺针明显偏前

工作套管明显偏前

穿刺针偏向后-椎板

穿刺针偏向后上-峡部

定位器偏前原因:

定位器偏前

定位器偏前预防、调整措施:

定位器偏后原因:

上关节突有一定的厚度,其后缘与冠状面几乎平行,所以定位器尖会沿着上关节突的后缘向后滑动到关节间隙后顶到下关节突的关节面上,达关节突关节间隙。

定位器沿关节突关节间隙向后下滑动

定位器穿刺位置偏后:易伤及硬脊膜,在镜下内镜向腹侧移动则刺激腰神经出口根在椎间孔出口区的一段。

工作套管位置偏上:偏向椎间孔上1/3,易伤及腰神经出口根。

骶1上关节突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其形态特点是高度相对短、小而薄,相对于其它腰椎的上关节突,其后、上缘没有足够的厚度或表面积容纳针尖固定,经后外侧入路定位器在骶1上关节突定位时,似乎中间只隔着一个垂直纵向隆起的“骨嵴”,实际上这个“骨嵴”就是扁薄的上关节突的后上缘,针尖要么顺着关节突后外侧面的斜坡滑向前方,要么滑向后方达关节突关节的间隙甚至顺着间隙滑向上关节突的根部。

术中若反复出现这种情况,无法达到准确位置,建议更换针尖位置,使针尖向上略微移动到腰5下关节突关节面上缘稍上方的外后缘进针(即偏向腰椎峡部的方向),再穿过骶1的上关节突上部,这时要注意不要损伤出口神经根。虽然腰神经前支由椎间孔上部发出,但其走行在椎间孔出口区、纵贯椎间孔长轴。

THE END
1.椎间孔镜常规入路及操作精要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 *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 * 神经元性疾病。 * 孕妇 * 精神异常者 * 中央性骨性椎管狭窄症 * 腰椎Ⅱ°以上滑脱 椎间孔入路手术基本流程 X-线透视下定位划线→局麻+硬膜外麻下穿刺→穿刺针再次正侧位定位看是否到达靶点(必要时造影)→遂级扩张通道→环锯或磨钻切除上关节突扩大成型https://www.meipian.cn/4bfl5gx3
2.椎间孔镜术手术步骤.pptx演讲人:日期:椎间孔镜术手术步骤延时符Contents目录手术准备与定位手术穿刺与置管镜下探查与诊断摘除突出物和处理病变组织冲洗闭合伤口并缝合术后观察与护理延时符01手术准备与定位患者通常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具体体位选择根据手术部位和医生习惯而定。体位选择椎间孔镜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具体麻醉方式根据患者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7966304.html
3.椎间孔镜手术有风险吗?科普问答椎间孔镜手术照样是个手术,切口很小六七个毫米。假如患者是四个椎体,腰椎骶化或者是六个椎体,或者其他因素定位错误造成一个手术切口错误照样效果不好。因为它手术切口小,术中暴露空间有限对初学者往往发生一个是定位错误,一个是术中的损伤。术中损伤一个是神经根的损伤;一个筋膜的损伤,一个手术时间过长可能造成https://mip.mfk.com/ask/5393884.shtml
4.进口三大品牌德国费格FIEGERT椎间孔镜进口三大品牌德国费格FIEGERT椎间孔镜,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https://www.bio-equip.com/show1equip.asp?equipid=4415127
5.进口品牌椎间孔镜国产品牌椎间孔镜器械间接减压的介入治疗(臭氧、激光、射频、等离子、胶原酶、切吸等)因效果不明确而逐渐落后,而直接减压的内镜下摘除术(椎间孔镜、椎间盘镜、杨氏镜、腹腔镜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其中最先 进的椎间孔微创手术效果已与开窗等传统手术相当。 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对比https://c64488.qxw18.com/product/itemid-211500.html
6.椎间孔镜的穿刺点皮肤定位图椎间孔镜的穿刺点皮肤主要定位于椎板间隙髓核突出侧离中心线约0.5厘米处。 操作 椎间孔镜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通过椎间孔镜可进行针对性切除,达到减压神经根的作用。进行椎间孔镜时需要先在皮肤表面定位,而穿刺点通常可选择椎板间隙髓核突出一侧距离中心线约0.5厘米处,对皮肤表面进行消毒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MPeNRn61bAAkOBYV.html
7.进口椎间孔镜三大品牌fiegertjoimaxmax生产厂家与椎间孔镜配合使用,适用于需进行椎间孔镜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和手术。 产品说明 显微椎间盘髓核摘术(Microdiscectomy)是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金标准,经皮内窥镜(fiegert费格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 https://ylqx.qgyyzs.net/business/zs217103.htm
8.北京椎间孔镜技术培训班1.椎间孔镜的临床应用概述 2.椎间孔内外局部解剖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3.椎间孔镜适应症及禁忌症 4.椎间孔镜外通道定位系统设计理念:安全、简单、定位精 确 5.椎间孔镜外通道定位系统穿刺定位技巧 6.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分享及处理措施 7.椎间孔镜手术录像观阅及讲解 https://www.houxue.com/bj/kecheng-962634.html
9.椎间孔镜简介题库.doc对包容型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内手术减压手术保护后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完整性,从而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几率。椎间孔镜脊柱微创的手术操作[1] 操作 1、首先定位椎间隙,根据CT测算出穿刺点,用龙胆紫做标记,局部麻醉,在C臂或CT监视引导下将极细的穿刺针插入椎间孔或者腰椎间盘(根据不同病例采取不同的穿刺方式)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006/57431699.shtm
10.椎间孔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C形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定位手术节段并确定皮肤进针点。在正位X线透视下,首先标定腰椎棘突中线和经椎间盘上缘的水平线。侧位X线透视下,沿椎间隙倾斜方向标定一条经椎间盘上缘的侧位线,两条线的交汇点为穿刺点。如果手术为L5S1间盘,还应标定出手术侧髂嵴最高连线和经L5S1椎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topic/170897/
11.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周兵医生讲座讲解脊柱外科疾病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在一些大医院里可以进行日间手术。椎间孔镜技术包括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以及经皮椎间孔镜下侧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主要是在透视下进行定位,定位成功后进行透视下穿刺,找到手术的靶点,然后植入椎间孔通道,在镜下https://m.120ask.com/voice/mip_8lwm3l71newvrf80ne.html
12.手术风云!腰椎间盘突出不想开“大刀”?快看这里!手术开始后,医生首先对所要穿刺的部位进行定位,消毒。讲解嘉宾、市中心医院 骨外科 副主任医师 胡杨向主持人彭慧介绍:“在以切口为中心周围20公分的距离进行碘伏的消毒,消毒完后,我们就准备做手术的第一步就是穿刺,置入椎间孔镜的通道。 穿刺是手术关键部分之一,胡杨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器械来建http://m.cnhubei.com/cmdetail/488432
13.同仁医线?花季少年缘何跛腿?椎间孔镜妙手复英姿!国内著名的脊柱微创专家,是国内开展脊柱微创尤其是椎间孔镜手术经验最为丰富的医师之一,在脊柱微创手术解剖、理念和医师培训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2015年主编国内首部脊柱内镜专著《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规范了脊柱内镜标准定位穿刺方法。多次赴德国、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地学习脊柱及微创技术,为慕尼黑sch?n kli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3/02/16/963339.html
14.微创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另一种选择手术治疗:主要为微创手术、开放手术、腰椎融合手术及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每一种手术方案都有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我们介绍的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便是微创手术中一种。 1、椎间孔镜手术: 1991 年,Kambin 报道了经后外侧关节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1997 年美籍华人 AT Yeung 设计的集成多通道的广角视野脊柱https://www.hh3y.com/Infor/detail/id/3049.html
15.椎间孔镜髓核钳2. 在手术中,术者应与手术助手配合,保持脊柱正中位,颈曲外旋、屈膝屈髋体位,在C臂X光机透视下观察定位针位置满意后,用2%利多卡因作椎间孔周围神经阻滞,将椎间孔镜及配套导管鞘置入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内。 3. 将椎间孔镜髓核钳的钳头与神经根管后外侧固定,确保椎间孔镜与神经根管入口相匹配。 https://m.3618med.com/baike/detail-11486.html
16.“钥匙孔手术”解决腰椎间盘突出大难题目前,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椎间孔镜的优势 一、创伤很小,恢复快。 孔镜切口往往只有8毫米左右(相当于“钥匙孔”大小),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二、可以在直视下操作,更安全。 http://www.hzxsyfzygsk.com/yinfeng1/vip_doc/19782400.html
17.我院完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王新涛教授介绍,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整体要求非常高。术前先评估定位突出部位,确定好体位,术中进行局部麻醉,穿刺,之后从椎间孔进入建立通道,通过孔镜传出的图像就可发现椎管内突出的髓核,对其进行摘除完成手术。他表示,这种微创手术适用于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与传统开刀手术相比风险https://www.hrbmush.edu.cn/info/1209/4551.htm
18.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该方法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出血量很少,术后仅缝1针。该方法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之一。我院已成功为1000余例患者实施了该方法治疗,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中很多病人取得了立竿见影了良好疗效。 椎间孔镜下或内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与椎板切开、椎间https://www.qduh.cn/zhuanbingzhuanlan/22-zhuanbingzhuanlan/2272-2016-01-25-08-50-03
19.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镜手术治疗[3]周跃.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 19(5):326-328. [4]李长青, 周跃, 王建, 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23(3):193-197. [5]白一冰, 徐岭, 赵文亮, 等.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 .中国微创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751195872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