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极具规模和特色的,并具有对危重、疑难骨伤疾病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的中医骨伤专科。200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中医骨伤名科,2010年被评为天津市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2017年被评为国家中管局中医药行业“区域中医(骨伤科)诊疗中心”。国家级临床药研机构临床科室,卫生部“骨质疏松症规范化诊疗基地”,天津市“叶氏伤科研究室”所在单位,天津市中医骨伤专业住院医师唯一的培训基地,天津市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天津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主任委员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委单位,天津市教委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在单位;建有3D打印实物建模实验室、短焦距远红外热成像研究室。目前已发展成为门急诊、四个病区具有中医药特色,具备疑难、危重骨伤疾病中西医救治能力的中医骨伤专科。
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参加全国临床基地项目建设,同时辐射到当地三家二级医院,带动和提高天津地区中医骨伤的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本专科作为国家中管局区域诊疗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通过对口支援、技术推广、临床培训、连续十年主办全国继教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方式带动援建单位(新疆、西藏、甘肃、雄安新区);组建十三家单位建设二期区域诊疗联盟(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及河北、北京、山西、天津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二、三等奖成果多项。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循证医学课题,带动国内九所医疗机构推广手法技术,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卫健委、科技部、国家中管局等以上项目十二项。出版中医骨伤区域中心建设项目《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医案验集与点评》、《肩周炎中医综合诊治》等著作在全国推广,国内率先开展大学选修课《美式整脊》并出版《实用整脊技术》等著作,建设智能模拟手法机器人、关节镜模拟实训等工作教学平台,多年培训各级各类规陪、进修、留学人员过千人次。已形成以天津为中心辐射其它省市,并在海外具有一定声誉的中医骨伤名科。
二、人才队伍
学科带头人王平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中医系统急救工作先进个人、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健康大学客座教授、天津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市名中医、十佳医务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等,曾赴美日本、德国、美国等交流进修学习。
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教育部成果3项,国家专利2项,主编专著8部,副主编教材4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主持全国继教项目10次,主持天津市继教项目10次,研究成果作为“十年百项”国家级继教项目向全国推广,在十余省市及国外学术会议推广研究成果。
学科后继学术带头人刘爱峰主任系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博士后出站、天津市“131”第二层次人才、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青年创新能手。意大利安科纳联合大学医院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保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医疗健康学会运动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副主任委员。
骨伤科人才梯队建设合理,具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队伍。其中高级职称26名,中级职称20名,博导3名、硕导9名,博士5名,博士后1名,硕士32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9名。骨伤科近3年共培养临床型和科研型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为天津和外地医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骨伤科人才。
三、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5项,完成2项,主要参与完成1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循证医学课题:主持1项,主要参与1项。
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10项,主要参加3项。
市局级课题:主持13项。
骨伤科在科研的取得预期目标后积极走科研成果转化及鉴定之路,共获国家、省部级奖项:12项。
天津市/教育部等省部级成果:27项。
四、专科特色优势病种及优势治疗技术
1、颈椎病
2、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患病风险高,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中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标本兼施,通过针刺、内服中药、艾灸、手法技术、熏蒸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疗效。
骨伤科主持建立了天津市中医骨伤专业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临床路径,连续三年优化,获得多项省部级课题支持,该病种年收治1300例,年入组1300例,出组率100%,中医药治疗率达100%。手法治疗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近年融合整脊技术优化应用、开展传统中药敷贴增加中药透皮吸收治疗技术应用、同时联合应用椎间盘射频消融、脉冲射频等技术,优化手法介入疗程。
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4、活血舒筋手法治疗肩凝症
活血舒筋手法于1954年由已故老中医叶希贤创立,临床上已使用近半个世纪之久,取得了非常明确的疗效。叶氏伤科第二代继承人王平教授将活血化瘀手法治疗肩凝症进行了经验总结、规范,同时将本方法进行系统临床观察与评价。近年结合介入技术优化疗程为区域中心推广出版《肩周炎中医综合诊疗》为中医手法在临床上规范化、科学化使用、处方化使用奠定了理论依据。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2项,《活血舒筋手法辨证使用治疗肩凝症》曾获得国家“十年百项”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